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2023-06-16钱瑞娜郑静李保营
钱瑞娜 郑静 李保营
[摘 要] 劳动教育是提升当代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渠道,同时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及落实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另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劳动教育实现协同共进、优势互补,这是基于劳动教育本身的实践性而提出的。在相关社会实践中,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融合,会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评估体系,有利于“以育载劳”“以劳树德”等相关内在逻辑机理的有效发挥。
[关 键 词]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013-04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劳动自身的内容及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近些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猛,相应的,劳动教育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但从现今的状况分析,仍有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计划性,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教学设计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等[1]。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学的组织、管理需要体现科学内涵、发挥时代价值,因此其在贯彻“五育并举”的发展方针时,也需要依托劳动教育,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关系及要求
(一)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指需要帮助受教育者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会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政治走向,树立社会主义科学劳动价值观,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思想自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立德树人功能,这门学科不仅会帮助学生提升审美、强化智力,还可以让学生迅速适应时代特征,为时代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所以,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各自的育人价值,二者实现融合后,不仅会奠定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基础,还会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在新时代下,学生的个人特点较强,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建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符合国家建设需求。
(二)劳动教育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首先,劳动教育需要教师给学生传授劳动技能、劳动基本知识等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正确认知劳动价值,培养其拥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优良品质。其次,在高等职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是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二者的目的和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3]。再次,劳动教育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意志品质及精神品格,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注重脑力劳动的作用,这些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最后,劳动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会让学生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及正确的价值观。
(三)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立足国内教育发展大势,在劳动教育的融入中需要体现其自身教育特色与思想,实现学生劳动素质的全方位提升。我国传统劳动价值观是天道酬勤,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需要强化“未来感”的思想指导[4]。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智能感”的展现。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致使劳动价值的实现效率呈量级增长,但相对的社会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则不断降低,所以社会对优质劳动力的需求呈大幅度提升状态。进一步说,劳动者需要具备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比如无法替代的应变能力、操作能力、预警能力及管理能力等。
其次是“文化共情能力”的展现。当下互联网、物联网思维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劳动教育中劳动者的“理解力”“情绪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全世界范围内的劳动交流会越来越密切,劳动语言的阻碍虽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但“文化共情能力”则需要劳动者自身通过专业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获得。而这个过程就和思想政治教育分不开,马克思主义肯定了生产力对人类历史的作用,认为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基本达到解决生产资料与物质矛盾的阶段时,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控制力、影响力则会进一步提升[5-6]。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要想整体意义上提升自己的“文化共情能力”,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进而最终提升自身的劳动素养。
最后是“价值观”的展现。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所做的是及时做好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将劳动思想作为劳动价值观的主导内容输出[7]。基于此,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将会比以往的劳动教育在高等院校教育顶层设计中更重视学生的“价值观”“科技意识”“文化共情能力”等方面素养的培育[8]。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缺乏高效配合
首先,尽管当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已经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也开始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但相关实践研究显示,二者在融合过程中缺乏高效配合,所以导致这种教学模式实用性不强。鉴于此,劳动教育的育人意义得不到有效发挥,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二者不能相互融合,所以真正的教育价值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其次,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构建中缺乏创新,缺乏灵活性,也导致劳动教育所依赖的课程载体实效性不强,最终呈现的教育效果也是差强人意,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而在上述局面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融入的劳动教育内容也同样缺乏针对性,内容相对零散,最终使二者的融入效果大打折扣。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缺少劳动教育资源
当下很多劳动教育资源相对单一,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实现有效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推进,也不利于教师合理、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思想政治教师虽然对劳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对劳动教育资源的高效挖掘较少,这也是二者无法实现有效融合的重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范围较窄。一方面学生参与的相关实践活动通常都是由学院组织或在学校内自行组织的社团活动,因此他们在校内很难接触到多种劳动教育,这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劳动中轻过程、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想给学生输送相关理论知识,而学生只想相对简单地完成实践任务、认知任务,因此导致劳动教育往往浮于表面。
(三)部分思想政治教师不能科学开展劳动教育
首先,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不能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结合。而且学生在考入职业院校前,从事的劳动并不多,接受的劳动教育也极少,因此所具有的劳动意识并不强,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多元引导,才能逐步培养劳动意识。
其次,部分思想政治教师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意识需要在经验积累中形成,只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才能让他们对劳动产生正确的认识,从而走出劳动即体力劳动的错误认识误区。但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提高劳动热情,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不强,影响其劳动观念的形成。还有部分学生存在较强的认知偏差,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参加劳动,劳动意识淡薄。
最后,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关于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和引导,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的劳动教育不够专业,以至于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深刻,无法保证劳动教育的融入效果。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依旧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依靠对教材的解读来完成劳动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选择死记硬背方式来记忆,劳动教育的成果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有部分院校和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动辄以劳动惩罚,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反而会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错误认识。
(四)劳动教育评价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传统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讲究数量与分数,因此,其考核评价标准存在严重的单一性,其考试模式也停留在某单一阶段,劳动教育方面的评价标准也不够清晰。有的院校为了节约教学资源,往往采取大班教学模式,这样虽然令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但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学生在课堂上也无法进行反馈,教师也很难针对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最终的结果是令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劳动能力与劳动知识学习质量做出有效判断。另外,因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系统不够完善,过度依赖教师主观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自身劳动价值品质得不到凸显,缺乏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而且学校、家庭与社会也无法有效参与其中进行反馈及监督。
劳动教育在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时,一些教师只将侧重点放在活动的“有趣”“好玩”中,其设计形式十分随意和散漫。虽然在课堂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但其在课程结束后,无法形成规范化、统一化的评价机制,学生在相对片段化的劳动实践课程中无法总结收获并加以反思。而学校在此过程中无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实现对其学习内容的把控、引导与激励,因此,缺乏有效评价机制也令相关学习活动流于表面。
三、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策略
(一)设计、衔接好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相关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契合度,从而帮助劳动教育借助思想政治课程这个载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让融合性教育课程体系顺利构建,实现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做好课程的有效衔接,将劳动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实现二者的协同推进。此外,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各种劳动体验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劳动讲座等强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帮助学生在思想层面上认知劳动价值观,使其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以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防止个人本位及功利化劳动价值观的形成,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观念和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
(二)深挖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融合体系
要想实现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做的是教材内容的更新。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需要注入一定的劳动教育资源,这样才会令学生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不断提高其劳动价值观及劳动意识。其次,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也需要深挖新资源,进而展开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最后,教师之间也同样需要强化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依照学生特点挖掘符合学生个人情感需求的劳动教育素材,引发学生共鸣,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而学生也可通過教师的引导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及劳动素养。
随着新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当下,学生在这种成长环境中所接受的信息更为繁杂,而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十分复杂。所以,教师需要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融合体系,以提升融合质量及融合效果为关键点。教师可以依照劳动教育自身特点,安排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同时依托互联网,寻找合适的教育素材,令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抑制网络世界中有害思想的干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既要培训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身知识与技能,又要加强劳动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劳动教育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劳动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强化劳动意识。教师需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情感,解决学生鄙视劳动的问题,强化其劳动意识,从而形成劳动认同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不同情境,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情绪,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吃透理论知识,带着持续的热情劳动,并不断感受劳动的价值,提高其对劳动重要性的认识。
职业院校可以依照国家政策积极调整思想政治课程中劳动教育涉及的比重,采用最新的教材。再者,职业院校教师要灵活掌握教学方法,使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不断推进新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在课程中,可以使用角色互换法、感情带入法等让学生感受到亲身劳动的价值,同时在课堂中也可以将学生身边的优秀劳动模范故事引入教学中。而教师最重要的是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规范自己的劳动行为,结合网络技术营造和谐的劳动氛围,让线下、线上劳动教育实现无缝衔接。
另外,职业院校要充分完善体系建设,从宏观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推动二者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相关领导机制,学校要制定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有关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准则与规章制度,完成体系建设后还需准确传达到学校各个部门。同时,学校还需要对相关评估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在提供支持的同时建立相关反馈网站,完善评价标准,还可以通过设置热线电话,投放校园反馈意见信箱、邮箱等,不断推动课程评价的改革。
(四)不断强化“三全育人”劳动教育新实践
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是理论之母,因此,需要发挥劳动教育中“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在新时代实践中的重要效用。不仅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还需要更重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要将劳动教育作为绩效考核的关键性指标,保证考核依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职业院校中的学生创造能力更强,思维更活跃,所以在其劳动教育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情感,并强化思想政治的指导与反馈作用,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的“知行合一”,同时也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善于劳动,勇敢面对困难,不断突破自我,在新方法的探索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公益服务、创新创业竞赛等,进一步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另外,学校还需要在整合劳动实践资源的前提下,制定高效的、可以抵御风险的相关应急预案,保证劳动实践的安全性,落实各方责任,真正实现以劳动教育为途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职业院校教育十分重要,探寻二者协同发展的策略,不断提升二者的契合度是当下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对社会发展而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有深远意义及时代价值。因此,各职业院校需要从实际发展及建设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为引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需求,不断推动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在综合分析新时代给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构建全员联动、信息化管理、网格化管理、立体化管理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夏文斌,崔琬宜.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4):13-17.
[2]马喜宁.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0(6):55-62.
[3]黄晨,华启和,宋月婵,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及其路径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5):457-460,466.
[4]裴文波,岳海洋,潘聪聪.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87-89.
[5]雷虹,朱同丹.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蕴解读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3):134-138.
[6]張晓岚.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教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83-85.
[7]佘双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须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J].红旗文稿,2019(15):24-25.
[8]曹金龙.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58-6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