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故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赜
2023-06-16袁锋
袁锋
摘要:阅读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故事趣味性十足,将其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文章从故事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意义入手,分析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给学生讲故事开始,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读故事、讲故事,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故事开展对话活动,以便最终实现快乐阅读,真正打造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故事引导;快乐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6-0089-04
学生通过有效阅读学习不仅能增强语感,还能深刻体悟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而真正理解文本内涵,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阅读教学新体系,创设阅读教学新方法,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故事具有较强的情节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语文教师可以将故事合理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学生的阅读态度,让学生真正实现快乐阅读。本文首先对故事引导下的語文阅读教学意义进行阐述,然后针对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故事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以期给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助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采用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将阅读当成是一项任务,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阅读,因此在阅读时不能充分融入自身的思想和感情,这显然与新课改理念相背离。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为语文阅读教学缺乏趣味性,吸引力不足。故事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在故事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融入与作者、文本情节相关的故事元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的热情,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从而有效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很多学生喜欢阅读漫画、绘本,但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却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阅读能力不强,没有从教材文章阅读中体会到乐趣,阅读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故事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阅读能力是通过比较、联想、分析和概括等大脑思维活动逐渐形成的,当学生在阅读中开始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字、词、句的含义,主动复述文章内容时,他们的阅读基本功才算真正形成。故事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对字、词、句、段的简单分析,而是结合课文内容,采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中多思考、多联想,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故事引导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口头解词、释句,概括段意,或者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完一个故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学生在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根据故事情节组织语言,这样一些好词好句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自主形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能力的基础是知识,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不经过思考,知识很难被吸收,更不可能转化为能力。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根据上下文意思主动探究文本中的疑难句式和词语,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从而不断存储语言材料,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逐渐适应新时代语文学习要求。
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有效阅读才能收获知识,学会鉴赏美句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当前,虽然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部分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却不恰当,这导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效果不理想。具体来说,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采用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如背诵整篇文章或阅读完成后写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这样的阅读任务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但对于阅读基础差、写作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却是沉重的负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阅读积极性,甚至会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喜欢让学生进行默读和略读,并要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分析文章主旨。这样的阅读要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很难完成,因此很容易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导致阅读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2.阅读教学形式较为传统枯燥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考虑的教学难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存在“三少一多”现象,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一,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部分教师喜欢实施背诵式阅读教学,使得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较少。还有部分教师将原本属于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用来提问或布置练习题,使得学生阅读不到位,对于课文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快乐阅读。第二,部分教师喜欢安排学生全篇通读,而不是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针对性阅读,导致学生有目的性的阅读较少,阅读效果不好。第三,部分语文教师较少采用故事、评点、谈话、讨论和导读等新颖、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阅读动力不足,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效果不理想。第四,部分教师讲的时间太多,整个阅读课几乎成为了讲授课,导致学生能够用于阅读思考的时间很少。而且,“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对文本主旨理解得不透彻,阅读效果较差。
3.基于情境的阅读活动较少
要想取得较为理想的阅读效果,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自觉融入文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课文背诵情况,很少构建适宜的情境,导致学生无法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练习,因此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深度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还有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很重视创设阅读情境,但采用的方法千篇一律,难以真正将学生带入文本中,如部分语文教师习惯于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通过投影仪将课文中唯美的图片播放出来,然后简单讲解作者的生平资料及写作该文章的背景。这样的情境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能会因为占用了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三、故事引导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为学生阅读故事,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故事阅读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真正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同,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针对性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篇阅读较为困难,尤其是一年級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拼音和汉字,掌握的拼读规律较少,阅读经验有限,阅读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对他们提出的阅读要求不能太多,为他们制定的阅读目标也不能太高。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到低年级学生的优势,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通常对听故事情有独钟。基于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从给学生阅读故事书开始,引导学生逐渐爱上阅读,并产生自主阅读欲望。具体来说,在给学生讲授拼音、汉字之前,教师可以先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阅读一篇小故事,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都是不错的素材。一方面,精彩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主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其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另一方面,精彩的故事也可以将学生带入童话的世界,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体验,让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提高。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在进行拼音和汉字教学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上课走神和开小差的情况会明显减少,这样学习就成了快乐的事情,“要我学”就会慢慢变成“我要学”。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故事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技巧,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并合理借助一些夸张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学生产生听和思考的欲望,从而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讲《拇指姑娘》时,教师要将拇指姑娘的坚强、美丽和对幸福的渴望之情讲出来,最后要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明白,“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轻易退缩,要像拇指姑娘那样勇敢地面对,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办法,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道理。
2.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每天给学生读一个故事,学生会觉得不过瘾,这时他们很可能会产生自己阅读故事的迫切心理。对此,语文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到两节课时间作为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并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阅读故事的过程是吸取文字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明显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突破字词难关,让学生知道怎样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评,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如果说读故事是拄着拐棍走路,那么讲故事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因此,阅读完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故事讲出来。学生在想象和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其概括能力会逐渐形成,语言逻辑思维会得到较大发展。例如,在学生自主阅读完《豌豆上的公主》这一童话故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给大家讲一遍这个故事。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讲解,也可以用故事的原文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在学生讲故事之前,为了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这篇故事的动画,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双重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讲故事的信心。有的学生会这样讲:“古时候,有一个王子,想娶一位真正的公主为妻。他游遍全球,最后失望而归……城堡外来了一名自称公主的姑娘……”还有的学生非常善于总结,在读完故事后,这样讲道:“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细心,我也很想当公主,但是我不够细心,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当公主!”在学生讲完故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讲述情况进行总结:“凭借一颗豌豆来评价一个女孩子的价值既荒谬又愚蠢,这样的联姻其实是个笑料,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从阅读故事到完整地讲述故事是学生阅读的一次质的飞跃,在此过程中,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3.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意味着,“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空想不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开发多种阅读教学技能,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从书本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基于此,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撰写读书笔记,以调动学生眼、耳、脑、手,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有用的材料,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在阅读中出现只读书不思考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同,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引导,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撰写读书笔记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先指导他们尝试摘抄故事中关于人物、景物、故事情节等描写的句子,不规定字数和篇幅,这并不难,学生通常很愿意完成。当学生写得多了,认识就多了,他们再次回到文章中进行品读时,收获自然就会很多。例如,学生在阅读完《农夫和蛇》的故事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有的学生会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通过阅读这则寓言故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帮助人和救人都要看对象。”还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在现实生活中,像蛇这样恶毒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善待周围的人,你帮助他,他也会帮助你,这样善与善就会相得益彰。”当所有学生都撰写完读后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4.借助故事开展对话活动,培养阅读探究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很多经典的文章通常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故事的对话指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将答案分享给学生,而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自己解决,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例如,在阅读童话故事《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按照设置问题、引导思考两个步骤来组织学生开展对话活动。在设置问题环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阅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的体会和感受。”生1:“鲁滨逊虽然漂流到了无人的荒岛上,但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在荒岛上生存了下来,这种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生2:“鲁滨逊不仅有智慧,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一直坚信自己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正是这种高贵的品质使他最后成功了。”当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后,在引导思考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再次设计问题:“鲁滨逊除了具有同学们刚才讲到的睿智、勇敢外,还有一个你们没有发现的特质,这个特质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优秀的人身上必须具备的。”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很快发现:“鲁滨逊不仅救了星期五,还教会了他很多知识和技能,最后离开的时候也没有抛弃星期五,所以他很善良,善良是他另外一个品质。”教师借助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对话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活跃度,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人物形象,感受人物身上的品质,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借助故事开展对话活动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要轻松和谐,要多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以便有效达成让学生快乐阅读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较为被动,阅读效率不高,满足不了新课改的要求。对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合理引入故事教学法,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借助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听故事开始,慢慢过渡到读故事、讲故事、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逐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参考文献:
[1]黄蔚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指向分析———以《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为例[J].甘肃教育,2021(12).
[2]浦晓婷.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列那狐的故事》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11).
[3]臧建红.绘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20(29).
[4]王琳.故事性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种方式[J].语文教学通讯, 2022(11).
[5]黄雪梅.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故事”还原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21(11).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Stories
Yuan Feng
(Wugou Township Jugou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14, China)
Abstract: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s and improve their Chinese language literacy, and it hold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e story is full of interest, and integrating it into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active reading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conducting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guided by stories,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start by telling stories to students,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letting students read and tell stories themselves, and guide students to use stories to engage in dialogu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ultimately achieve happy reading and truly create an efficient Chinese reading classroom.
Key words: storyguidance;happyreading; primaryschoolChinese;readingteaching;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