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研究
2023-06-16胡松
胡松
[摘 要] 粤港澳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必须增强国际竞争力。粤港澳三地学生数量差异较大,产业支持和就业市场的水平和结构也各有利弊。广东大学应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体系的作用,提高教育水平,促进文化交流。三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一体化。提出以下建议:构建三地协调机制;香港和澳门设立大湾大学应用人才交流基金;MOOC、协同创新中心、合资园区的建立以及利益分享机制的培育,将逐步促进香港和澳门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的综合发展。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005-04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第一,根据高校服务经济产业的职能,三个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融合发展是必然的。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人口和劳动力市场规模差异很大。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人口与经济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
应用型本科高校将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服务。高校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产业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香港和澳门的产业相对特殊,香港和澳门的大学教育仅限于本地产业,因此其大学专业相对狭窄。香港和澳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一些专业领域也有一定优势。
第二,广东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学历低于香港和澳门毕业生。广东必须通过香港和澳门大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
中国大陆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低,难以适应国际主流应用型本科高校,成为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瓶颈。至于香港的开放大学,其成立时间大概比中国晚十年。起初,他们只接受业余学生。后来,香港开放大学顺应时代潮流,开展了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三级学术教育,拓展了发展空间,跻身国际知名大学行列。
第三,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交流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融合与交流至关重要。
香港和澳门受到殖民文化的影响,拥有不同的文化。然而,一些年轻人对大陆的快速发展知之甚少。香港和澳门的年轻人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只有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广东、香港、澳门的发展才能更好。粤港澳大学生应加强沟通,增强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社会观,培养民族核心价值观。应用型本科学校接纳了许多来自社会的年轻人。通过文化交流,他们将更接近当地居民,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交流。高校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综合发展可以提高大湾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促进大湾区大学的融合发展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可以建立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三个地区资源和学生的合理分配;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融合发展将更好地支持三大产业的发展;广东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模式不仅要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大学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体系优势,还要实现“三地一体化”;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交流。然而,由于政治体制、区域流动性和历史原因,粤港澳尚未形成统一的发展格局,这需要粤港澳共同努力,推动三个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体化发展。
二、当前管理模式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布点与招生人数严重短缺
《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实施计划》由国务院于2019年1月发布,指出中国在2022年内建成32所应用类高校。但是,在广东、香港、澳门,仅有两所私立学校。中国工业发展要求高质量的人才。但是,当前这两所高校的专业分布和招生规模都十分有限。如今,应用型本科高校与普通院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的任务。目前,大湾区职业院校数量、专业分布和招生规模存在明显差距。长期来看,这将导致我国应用技术人员供需矛盾,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专业类布局与招生规模、行业发展不匹配
1.与重点行业密切联系的专业类别分析
第一,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没有足够的专业和学生。大湾区九座城市在航运、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下一代通信科技、区块链、物联网等方面都有很快的发展,是这个区域的主要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但是,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电气、电子等相关专业在海洋工程领域的分布和入学人数都比较少。例如,有21个电子技术专业点,只有3230名学生注册。有25个电子信息专业点,只有7840人登记。尽管计算机专业学生众多,招生人数众多,但广东、香港和澳门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很大,现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人才需求与专业类别和计划招聘人数大体一致。生物医学、法律、现代物流、人力资源服务、会计等行业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其中,普通应用型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事及会计相关业务21791项。
第三,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少,开设的专业课程却比较多。与文化、商务、电子商务、通信等领域有关的专业点数目庞大,拥有大量的注册学生。例如,设计、表演、影视、文学、新闻和传播、音乐和舞蹈、艺术、图书馆、信息和档案管理、艺术理论等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专业,都有大量的学生。目前有90个专业,学生总数为18360人。此外,2021新能源汽車、量子信息技术、检测、测试与认证、科技服务等相关专业不再招生。
2.未与产业结合的专业类布局情况分析
从应用角度看,大湾区九市未纳入重点行业的专业类别可分为应用范围小的专业类别、一般适用的专业类别和应用范围广但产业规模小的专业类别。
第一,专业点太多,应用范围不大。社会学、统计学、数学、金融、物理、地理、历史、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与行业关联度不高,适应性较差。该行业需要的专业人员很少,但有51个专业点和6921名学生。
第二,根据主要类别的设置,一般适用的类别分为两类。其中,外语、汉语言文学高职本科院校共有51个语言类专业,招生总数16630人。然而,交通、化学、仪器、轻工、安全科学和工程的分布和招生范围却相对较小,共有21个专业点,每年招收3010名学生。
第三,专业点很多,适应性很好,但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土木工程、建筑、环境科学与工程、纺织、林业、水利、航空航天、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农业工程、草药学、经济管理等,与行业紧密结合,适用性强。但大湾区相关产业相对较少,对人才的需求相对较低。目前,土木工程等学科共有58个专业,招收学生7470人,有许多专业课程和大量学生。
三、对职教本科建设的启示
(一)加大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的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应用型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但是,广东、香港、澳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基础职业教育与训练水平较低。三地现有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仅有2所,其专业结构、招生规模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数量相比相距甚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今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所以,高职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职业培训法于2022年5月正式实施,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教育部在2021年颁布了《应用型本科高校设置标准》,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基础。大湾区九大城市都是人才培养基地,人才资源十分丰富。设置“双高计划”的高校有14所。因此,要大力扶持一批适应《大学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快“应用型”的建设,解决粤港澳的“供需矛盾”。
(二)合理安排应用型本科高校与重点行业相适应的本科专业
广东、香港、澳门的本科教育水平与行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海洋、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域链、物联网等领域都有很多的人才需求。但是,有关学科的分布与招生规模与产业发展不匹配。所以,要扩大高校的专业布局和招生方式。信息服务、文化、商业和其他产业也需要很多的人才。所以,要合理地扩大有关学科的专业布局,扩大招生规模。而语言、印刷、建筑设计、土木工程、建筑等领域应用能力不强的产业将会在并购中暂时退出。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学校的职责是不同的。具有行业特色的早教、交通等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突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开设与行业相关的专业。
(三)完善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入了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在政治、工业等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大湾区工业结构的转变与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应用型高校应遵循“适应”的基本方针,通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构建供求均衡、专业设置合理、与新兴行业对接、健全专业与行业发展的动态调节机制。一方面,政府应定期对各类高科技人员的需求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分析大湾区的就业情况,并及时发布行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要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主权,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规模。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强与政府、行业的联系,把握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动向,并结合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现场管理体系,适时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
四、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整体协调机制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大湾区建设;与香港、澳门统筹,构建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协调机制;组建“广东大湾区高校合作与创新委员会”。欧洲在建立了欧盟之后,也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融合。广东、香港、澳门可以把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大学和学生统筹起来,消除各种法律和政治上的壁垒,增强政策和规划的协调和连贯性,创新合作与交流机制,改进高级别会议的有效拨款和合作、交流,推动召开联合会议,建立常设办公室,减少合作和交流的费用。
(二)分层次推进,制定进度表,逐步实现三区高等教育的一体化
广东、香港、澳门这三个区域有着不同的政治体系。三区高等教育一体化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短期完成。《博洛尼亚宣言》由29个国家联合签署。可以想象,29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远大于今天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的差异。因此,这三个地区应该制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并逐步实现高等教育一体化目标。应该尽力缩小差距,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对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充满信心。大学综合应用是高等教育整合的初始阶段。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合作机制比一般综合性大学的约束更小,因此更容易融合发展。
(三)建立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应用型本科学分互认制度
学分制的实施实现了三个地区大学生的流动,充分利用了各个地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资源。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为三个地区的学生提供跨学校交流的环境。学分银行和学分互认系统将实现三个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之间的质量平衡。学分互认与交换是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的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涵盖范围很广。第一部分介绍了高校的基本情况和课程设置。第二部分是课程介绍,包括课程、资格、主要学习成果和个别课程模块。第三部分涉及学生(尤其是流动学生)的初始情况。学分是以上课时间、课外阅读、社会实践和工作为基础的,包括学年和學期、ECTS分数、教师姓名、课程单元学习成果、教学方法(面对面和远程教学)。
学分银行的建立是相互信任的基础。目前,我国学分银行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广东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必须在机构层面与三地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和互认意识。当然,这也会影响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客观和务实。因此,三地教育评估的认证标准首先应达到相互认可。
广东大学学分银行的成立是比较成功的,广州的许多大学都能获得认可和交流。然而,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的信用互认和沟通仍需进一步完善。
(四)设立粤港澳三地应用型本科教育交流基金
要实现这三个地区的高等教育交流,需要资金支持。通过与相关机构和组织协商并设立大学交流基金,三地大学生的实践交流将相对顺利。这笔外汇基金可用于合作研究项目、教师交流、就业、学生交流、奖学金等。
这些基金可以采取各种形式,每一种都可以集中在不同的领域。例如,国家资助的资金可以为广东、香港和澳门高校的联合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组织学术研讨会,并在此阶段与高校师生进行交流。此外,它还可以由非政府组织资助。
(五)充分利用大学的远程教学职能,构建粤港澳大湾区MOOC资源共享平台
MOOC是一个大型开放式在线教学项目。三地应用本科教育合作平台的建设,将为三地应用本科生教育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一种以应用技术为沟通主体的组织机构,其课程大多不涉及专利内容,可以在网上公开。因此,MOOC在三个地区的应用起到了协调作用。第一,MOOC是大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大学中被广泛使用。第二,MOOC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網站,技术和工程等专业可以互相公开。如果他们同时在同一平台上使用它,他们可以实质性地整合一些教学功能。以上列出的学分在这两门课程中不会有问题。因此,建立一个MOOC共享平台是一种容易实现的方法。
(六)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的联合创业园或协同创新中心
在这三个地区,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创业园区,其中一些师生已经成为某一领域的企业家。一群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业有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经验也有助于他们的企业发展。广东、香港和澳门都有良好的创业环境。三地可共同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服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产品。通过三地合作,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生活空间。
(七)培育粤港澳三地应用型本科的利益共享机制
就像在商业中一样,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所有人都应该从中受益,利益的分配也应该公平,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被激励。每一所大学都将在资源市场和其他领域展开竞争。因此,在实施合作与整合的过程中,区域利益与学生市场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建立股票交易基金、MOOC平台、合资园区和创新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对产权实行明确的分配和奖励制度。一旦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融合将得到有效推进。
五、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带一路”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环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是一项覆盖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可以预见,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未来将更有能力进行培训,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大湾区经济发展,促进学生流动,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利益。同时,它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粤港澳大学的全面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地位,造福世界各国。
参考文献:
[1]黄方方,孙清忠.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数字化:基于国际大湾区比较视角[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0(1):17-28.
[2]钟春梅,咸春龙,殷舒.价值认同何以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收获: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所高校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4):62-68.
[3]周国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的法治进路[J].高教探索,2022(2):82-88.
[4]周君佐,李镓,咸春龙.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所高校的调查[J].高教探索,2022(1):122-128.
[5]吴玫.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研合作:特点、问题与前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91-98,206.
[6]秦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21(4):20-3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