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3-06-16曹健许立

汽车与安全 2023年2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宣传教育交通事故

曹健 许立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与驾驶人数量的增加,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交通安全问题涉及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不可忽视,也不容忽视。其中涉及儿童的交通事故更是在网络上深受关注,每一起都存在“画面惨烈令人触情”“公众情绪影响事故定责”的舆情风险。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在如今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态势下,如何实现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改善儿童交通安全现状,成为我国在走向“交通强国”进程中一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交通事故伤害已成为中国儿童第二位伤害死因;而在全球范围内,交通事故伤害已经成为 5~29 岁儿童和青年的首位死亡原因。如何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机动出行需求旺盛的新时代,保障作为弱势群体的儿童交通安全,减少儿童交通事故伤亡,避免网络舆情、缓解社会矛盾,应是公安交警部门思考与实践的重点。

儿童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角色是定性交通事故的法理基础,而他/她的交通行为是交通事故发生最重要的诱因。儿童交通事故可以根据儿童的交通角色、行为或者第一次碰撞地点,分为车内乘员事故和车外碰撞事故。根据近年来部局通报的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结合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交通管理现状和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儿童交通事故频发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机动车辆技术与设计对儿童体征的考虑不足

机动车辆的乘坐设计,尤其是座椅和安全带是根据“95分位”成年男性的体征特点进行设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儿童交通伤害的风险。例如,因儿童身高体征因素和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使得儿童行人更容易进入车辆驾驶人的视野盲区;车内安全带“斜肩带”能够保护住成人胸部位置,但因无法调节高度更容易“勒住”儿童乘员脖颈;虽然车内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在事故中有效地保护儿童乘员,但是欠佳的乘坐舒适度和繁琐的安装方式也是家长不愿意使用的重要因素。

现行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缺乏“儿童向”条款

在现行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条例中,除了对儿童骑行、乘坐非机动车的年龄有详细规定,关于儿童的其他交通行为均参照成人执行,“儿童向”条款较为宽泛或缺乏。例如,近年来全国交警都在大力宣传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但普及性仍然不高。笔者认为的重要原因是,从《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到《江苏省道路交通管理条例》都没有针对儿童安全座椅的条款。2020年3月24日,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征求意见稿,虽对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系统作出了具体规定,“身高不足一百四十厘米的乘车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或者增高垫等约束系统”“驾驶人不得安排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乘坐副驾驶座位”,但全国人大尚未予以正式修改。2021年6月1日,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这是“儿童安全座椅”首次被写进全国性立法,但文中没有列出执法细则或提及相关强制要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事故发生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将 0~3 岁婴儿的死亡率降低71%,3~6岁幼儿的死亡率降低54%。此外,儿童使用安全座椅的比例提高10%,儿童受致命伤害的概率会降低35%。由此可见,儿童安全座椅对于儿童乘客的保护作用是显著的。所以缺乏“儿童向”全国性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无法从根本上为儿童交通安全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撑。

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理念和安全意识亟需提升

相比成人交通事故,儿童交通事故的参与主体表面为儿童,其实是家长监护人。家长监护人本身的文明理念、安全意识淡薄,法律法规知识匮乏,会直接将儿童暴露于交通危险隐患之中,大幅增加儿童发生事故的风险。例如家长载着儿童骑乘电动自行车闯红灯、不佩戴安全头盔,行走时过街不走斑马线、任由儿童在道路上随意跑动玩耍等危险行为,都有可能直接引发交通事故。根据笔者所在的苏州市公安局苏州工业园区分局交警大队事故中心2022年的统计数据,在儿童交通事故中,存在家长监护人看护监管疏忽的事故占总数的83.2%。所以,家长监护人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对于道路危险因素的预见,在防范儿童交通事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儿童没有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交通行为约束、没有系统的交通安全知识也是导致儿童交通事故频发的内在原因。目前在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中,虽会针对交通安全进行基本知识的普及,但绝大部分仅停留在邀请交警进行“开学第一课”“假期前教育”等“授课任务”层面,大部分儿童在学校中没有进行系统、全面、持续地学习;而在生活环境中,也没有在老师的正确教导与约束下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综上,家长监护人道路安全意识的强化、儿童良好交通习惯的养成、学校内交通安全系统教育的完善,需要全国公安交警部门全面、持续、有力的推动。

蘇州工业园区儿童交通事故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每年涉及包括婴幼儿、儿童在内未成年人的交通事故多达数百起,其中致伤数十起,对当事人人身、学业及其家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与伤害。

截至2022年底,苏州工业园区行政面积2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7万人,城市道路里程1136.6公里;区内驾驶人注册数达50万人,机动车注册数达40万辆,电动自行车注册数达70万辆,日均出行总量达480万人次(2022年国庆假期期间峰值超520万人次)。仅在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总计接处警12.8万起,其中交通事故警情11.3万起(道路事故8.2万起、非道路事故3.1万起,事故致伤1.1万人、致死39人),经济损失约12864万元,道路交通事故十万人死亡率2.8人/10万人(在苏州大市范围数值最低)。

截至2022年底,苏州工业园区“施教区”交通管理任务约占苏州市区范围40%;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数量多达170所,在籍学生、儿童173214人。近三年涉及未成年人(包括行人、驾驶人或乘车人等全量事故角色,未受伤、受伤等全量事故形态)交通事故数为:2020年,学龄前儿童(3~6岁)43起、小学生(7~12岁)68起、中学生(13~18岁)139起,总计250起;2021年,学龄前儿童(3~6岁)57起、小学生(7~12岁)91起、中学生(13~18岁)184起,总计332起;2022年,学龄前儿童(3~6岁)54起、小学生(7~12岁)84起、中学生(13~18岁)169起,总计307起。综上,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虽未发生涉及包括婴幼儿、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的死亡事故,但轻微事故、致伤事故时有发生,相关事故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古人云:“防患于未然。”预防事故除了从道路硬件设施、交通标志标线、交通防护措施、交警执勤执法等方面进行优化与完善以外,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作用,提升低龄、未成年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守法意识、文明意识更是“前置”的、“源头”的和“根本”的。所以,关于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

关于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正是因为深知要真正实现全方位提升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养,引导市民文明出行、营造文明交通环境,推动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交通强国”目标,进行“适龄”“适度”“全量”的儿童道路安全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交通行为是道路交通环境的产物,人的交通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模仿、学习、实践获得的。个人交通行为习惯在养成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而在养成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关于儿童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要“趁早”且“规范”,从而促进儿童及其相关人的交通行为纠偏与固化,形成优良的文明交通个人素养。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在强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科技信息化、服务贴心化的同时,也在“友好交通”理念方面持续发力,依托首创的“警格+铁骑+社区”新型交警勤务模式、成熟的智能交通管控系统,按照“一校一策”理念联合园区教育局、规建委、属地社工委、综合执法局、市政服务集团等部门,全力做好校园安保工作、打造“儿童友好”交通体系。

2020年至2022年,因疫情防控政策,大队日常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七进”工作中的“进学校”次数受到较大限制。但大队“警格”警力仍在与分局派出所警力共同做好每所学校门口的护学、周边路段的交管工作,“警格”民警辅警兼任部分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学期2次以“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进校园”或“假期前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守好“面对面”宣传教育“基本盘”。

另外,大队还以“护学为中心”、以“安全为底线”,深入思考、主动作为、积极实践,首创或借鉴深化各项儿童道路安全宣传教育“自选动作”:

原创“《园警说》定格动画”视频品牌

2020年4月以来,大队注重收集社情民意、瞄准实战需求、定位网络热点,以“精准宣传”“精准普法”“精准教育”为目的导向,整合社会资源、打破部门壁垒,持续推出了原创编导拍摄的“《园警说》定格动画”系列交通安全宣传短视频(已累计拍摄推出7集),向全社会倡导“交通出行也是家庭生活一部分”“交通安全需要家庭关注”的思想认知,通过结构化积木搭建、原创动画视频拍摄,整合成年人与儿童共同受教的“家庭观看场景”,营造法治教育的“家庭自习氛围”,改变以往交通安全宣传、普法教育由交警“单方说教”向家庭“自主学习”模式转变,有利于消除儿童抵触心理、激发家长榜样意识,以可观、可行、可感、可复制的方式将交通安全理念融入儿童的日常家庭生活。“定格动画”系列交通安全宣传短视频因形式新颖、内容贴切,受众年龄全、教育效果好、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于2020年、2021年连续2年获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度影响力法律融媒体作品”称号。

“1米高度”看安全 “一校五方”同守护

所谓“1米高度”,其实是一个最富象征意义的比喻,“1米高度”的背后,是让孩子能够“平视”自己生活世界的诉求。作为与儿童世界相对的“成年的”城市,要想在“1米高度”上大有作为,能够透过这个高度“看到什么”十分关键。概括而言,“1米安全”“1米健康”“1米沟通”“1米幸福”应当成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方向。其中,“1米安全”就是要通过包括警方、校方、家庭在内的多方紧密互动与配合,让任何人或物都不得对儿童构成伤害和侵犯,让儿童自主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2021年11月29日,苏州工业园区首个校内智慧地下接送系统,即金鸡湖学校(苏桐路校区)地下学生接送通道正式启用。家长的机动车辆可以驶入学校地下车库,学生通过“航站楼式”门径系统出入学校,家长车辆再也无需在校园周边道路停留积压,让校园周边交通流顺畅地“动起来”。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践行“两在兩同”建新功,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牵头规划、教育、公安等部门问需于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完善以警方、校方、家长、志愿者及社区居民为主体的“一校五方”共建共治机制,全力保障上放学期间学生的接送安全、打通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堵点的重要举措。

“只要送出家门50米”的“通学约巴”

2021年12月27日7时45分,随着2辆蓝色学生专用“微巴”准时从园区白塘景苑小区门口的专用公交站台驶出,“全程绿波”通过4.6公里道路、10个路口,安全驶入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校内停车场,学生们安全下车后,通过校内道路直接走进教学楼。至此,园区在全市率先推出预约式校园定制公交“通学约巴”服务的“首秀”圆满完成。

针对“上学堵”“接送难”,大队通过交通大数据共享,由园区智能交通管控系统、铁骑机动警力配合公交司机、学校老师、志愿者们进行闭环护送,同步实现了“儿童独立乘车”“家长放心接送”“途中交通安全教育”综合性交通安全实践教育。2022世界城市规划年会于2022年10月2日~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上,经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评委会决议,以园区儿童友好“通学约巴”为典型案例的苏州市儿童友好城市规划(SuzhouCFC Planning Package)获得年度城市规划卓越设计奖“优秀奖”(Awardsfor Excellence-Merit Award)。

“图书馆里的红绿灯”

2021年9月,大队与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独墅湖图书馆联合举办江苏省首场为期三个月的“交通信号控制科普展”,也是首次以“文化展览”的形式开展交通法治宣传活动,成功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向“交通安全文化输出”传导,着重营造出抓人眼球的“氛围感”“体验感”及“网红感”,改变了以往市民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无聊说教”“单调枯燥”的刻板印象,取得了更“专业化”、更“近距离”、更“新时代”的“沉浸式”宣教效果。

暑托班里的“交警老师”

近年来,为了企事业单位职工能在儿童长假期间安心工作、为家长们的生活“减负”,每年暑假苏州工业园区各街道社区、大型国有企业都会组织儿童“暑托班”,并邀请各学科、各行业的优秀“老师”陪伴孩子、为他们授课。

无论是按照“惯例”或是新办“暑托班”提需求,大队“警格”警力都会“走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课程或交通安全实践活动。针对儿童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结合日常交通出行法律法规知识,采取事故案例讲解、饰演情景剧、模拟互动体验等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切身理解如何安全过马路、乘坐电动自行车、识别交通指挥手势等,引导他们懂得自觉远离交通陋习、劝导家长杜绝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2020年,大队“警格”警力参与“暑托班”教学29期,教育儿童442人;2021年,教学33期、教育561人;2022年教学31期、教育528人。

“内外结合”打造“教育型、实践性”新型宣传教育基地

长期以来,全国交警都会以“警校合作”“警企合作”等方式、以“少年警校”“交通安全体验馆”等模式建设针对儿童群体的校内或校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涵盖参观展示、普法教育、实景教学等功能。

位于大队综合办公楼三楼的苏州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因每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除外)能接待“儿童参观学习团队”三十余批次、总计近千人次的教学规模,加之宣传教育机制成熟、运行质态良好,于2017年被授牌为“园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2019年被授牌为苏州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021年被授牌为“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2022年,大队持续确保该基地的高质量运行,并以此为“模板”,开辟法治文化建设延伸点位,创新建设以校内“无交警常驻、老师自用教学”宣传教育基地、校外“儿童稳静友好交通秩序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型、实践性”新型综合性宣传教育基地,合力构建“1+N”的宣传普法体系,打造“多渠道、分众化、沉浸式”的教育体验系统,实现强化儿童法治认知、提高守法意识。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是一所以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儿童少年为主,拥有学前、小学、初中、中等职业教育资质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读学生222名。其中自闭症学生占比1/3,肢体障碍学生占比1/4,多重障碍学生占比1/5,极重度送教上门学生占比4.2%。在日常教学中,校方应学生、家长生活出行需求,自主开设了交通出行教学课程,以帮助学生反复学习交通知识、出行规则,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但由于课程为学校老师依据自身生活经验设计,存在教学硬件设施不科学、不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不成体系、实用性不强,急需交警帮助系统化、专业化修订改进等问题。获知情况后,大队与校方深入沟通,就建设目标、施教环境与课程内容等需求达成一致后,在校内外建设打造以融合“关爱特殊儿童交通出行”“关注特殊人群交通需求”“特殊人群交通出行宣教课程研发”“交通安全实景教育”为设计理念、核心内容的校内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校外“儿童友好”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为全校师生、家长提供科学规范的交通安全教学内容与出行场景,帮助残障学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安全出行,更好地融入日常交通生活。

在校门外的道路上,大队以“国标+‘民标”为实施标准,完善了各类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延长了路口行人通行信号配时。立体彩色斑马线、“期待稳静”标志牌、蓝黄标线人行道……让儿童更易理解和遵守交通标志标线的含义的同时也让途经的驾驶人、行人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识别出儿童通行区域,主动做到减速慢行、文明礼让。

校內基地建设分“软硬件”两部分。硬件学习设施部分:在校内现有职业体验教学区设置“不需要交警驻点、学校老师自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实体,包涵“模拟公交车体验区”(学习如何乘坐公交车、如何站立使用扶手拉环)、“模拟红绿灯规则体验区”(学习红绿灯斑马线通行规则、认知路口基础标志标线)、“一盔一带”体验区(学习正确佩戴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机动车安全带,学习日常非机动车、机动车乘坐规则)、“交通安全出行棋”(通过寓教于乐、深度学习交通安全基础知识)、“交警制服体验”(了解交警工作职责,知晓遇到困难如何向交警求助)。基地硬件建设以“真实、环保、安全、耐用”为建设理念,确保学生在长期反复体验和学习使用时不发生意外伤害。

软件教学内容部分:邀请学校老师、学生配合交警共同拍摄制作了《正确过马路》《安全坐公交》《如何坐轨交》三部实景教学片(该系列教学片可按师生、家长交通需求,拓展延申拍摄教学内容,不限数量),通过熟悉的师生人物、简单的教学语句、正确的示范演示,结合交警专业指导、老师授课经验,以更易接受的方式教导全年龄段学生必备的交通出行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片既可在基地电视屏幕上播放,以配合实景道具提升教学效果,亦可在教室、家庭中播放,起到学习、复习作用。另外,由苏州广电总台FM104.8交通经济广播“帮帮团”志愿服务团队提供志愿法律咨询(律师)服务,运用律师与媒体的社会监督力量,帮助老师、家长更好地“兜底”维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合法权益,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2022年12月,基地建成、移交学校教学使用后,获苏州市政府妇儿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苏州市公安局园区分局联合授牌“苏州儿童友好城市·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基地”;获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2022年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特别贡献奖”。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公安交警部门要主动勤思善悟、主动担当作为,陪伴孩子们练习现在、预习未来、见证成长!无论之后的人生旅途有多远,“交警叔叔”都要以“爱”和“责任”,为儿童提供更有温度的平安守护;不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持续帮助他们摒弃交通陋习,将珍惜生命、文明出行的理念植根在他们的心底;也期待每一颗家庭的“小星星”,都能“小手拉大手”与家长、老师和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一起点亮梦想未来,散发出人生的耀眼光芒!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宣传教育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