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机遇与挑战
2023-06-16王辉
王辉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之一,汽车行业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随着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等新四化浪潮中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的汽车全球化的窗口已经打开。本文希望通过对汽车工业发展全球化窗口期的回顾,分析国内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情况,结合新能源汽车全球化所产生的机遇以及所面对的挑战,能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更好地走向海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全球化窗口期;新能源汽车出海;本地化运营;中国品牌
1汽车工业发展全球化窗口期回顾[1]
20世纪初期是汽车全球化的第一次窗口期,汽车从奢侈品到工业标准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经济工业相对停滞,美国汽车产业崛起,福特公司将流水线生产引入汽车产业,将汽车从高端奢侈品向标准品转变,极大迎合了普通消费者希望汽车低价、实用的消费观,窗口期持续40至50年。
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汽车全球化进入第二次窗口期,汽车技术向节能耐用方面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推动燃油成本高涨,大众消费者开始追求燃油经济性和车辆耐用性,彼时日韩工业发展迅速,精益管理模式受到追捧;使汽车从标准品向耐用品转变。窗口期持续了20至30年。
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崛起,带动普通大众化消费涌现,汽车全球化进入第三个窗口期:随着互联网泡沫与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汽车主流市场受挫,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迅速增长。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走向千家万户。大众消费多元化需求涌现的同时,消费者核心关注性价比,因而德国工业通过平台化、模块化生产模式,将零部件标准化水平提升,推动汽车从耐用品向消费品转变,窗口期持续10至15年。
2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的迭代 汽车工业迎来新的全球化窗口期
随着中国汽车新能源战略的发展,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联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2]汽车销量从2011年的0.8万辆飙升至2022年的近649.8万辆[3],渗透率已达到了27.6%,累计总销量1557万辆,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850万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位于头部的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已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在新能源领域中,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减少,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增长明显。
同时,伴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力,这些新兴消费者对汽车的追求已从耐用性、节能性等需求向高科技、差异化等方向倾斜,品牌接受度也更为开放。随着技术迭代的不断加速,中国品牌力的提升,新的汽车全球化窗口期也逐渐明朗,未来十年或许是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最佳机遇。
3新的汽车全球化窗口期对中国汽车企业的机遇
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报告高屋建瓴,清晰地阐述了中国对外开放未来路线图,也坚定了对外开放,走全球化发展战略,这也给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出海提供了政策支持。
从经济环境来看,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遇到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21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虽然有所反弹,但俄乌冲突、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也仍处于不确定的大环境中,但随着需求的不断更新,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技术发展来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较完整,勞动力、资本和锂矿等生产要素也比较丰富,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大市场,规模经济优势明显,通过需求满足拉动技术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车企,尤其是头部企业已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
从竞争格局来看,欧美、日韩在汽车行业发展的100年中,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在燃油机、变速箱等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新能源技术变革带来了的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变革,中国车企正在逐步实现“弯道超车”。在2022年底举办的巴黎车展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车展上大放异彩,法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汽车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驶向欧洲。”德国媒体也报道称,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开往全世界,中国人可以绕开德国引以为傲的“燃油机”,粉碎了德国上百年的发动机优势,实现了真正的弯道超车。
从市场需求来看,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增长国家正在进行消费需求升级,普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在逐步形成,根据中国在过去几年统计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来看,未来这些新兴市场通过消费升级带了的需求迫切地需要得到满足。
4新的汽车全球化窗口期对中国汽车企业的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世界经济复苏预期下调、全球通胀持续升压、消费需求降低等综合作用,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退;地缘政治摩擦不断,特别是“俄乌冲突”局势仍不明朗,也将严重影响全球汽车供应市场的回暖;国际物流运输压力仍未缓解,出口运输物流费用高居不下;新型国际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全球主要经济体持续强化国际贸易的新壁垒。[4]而汽车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缺芯”等“卡脖子”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中国车企需要实现从国际贸易到海外本地化运营的根本性跨越,在此之前多数企业采用整车贸易的模式向海外出口产品,但实现真正的“走出去”,成为国际化的公司,需要在海外真正地设立工厂,这是车企抵抗市场风险、获得当地资源、降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但面对世界各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企业要真正地实现“本地化”尤为重要,包括生产本地化、营销本地化、直至研发本地化。[5]
来自标杆企业的竞争压力仍不可忽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大部分是由特斯拉贡献,剩余部分才是由国内新能源车企品牌贡献。现在一些传统车企,例如奔驰、宝马、奥迪也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纷纷开始在新能源上发力,建立全新汽车平台,这些品牌和核心价值仍深入人心,从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来看,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出海战略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5结语
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带动的新一轮汽车全球化窗口期已经涌现,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也纷纷落地了相关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显现了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化的雄心。[6]无论是建设海外工厂、人员外派,还是国际化由集团总部统筹管控等措施,都是希望实现真正地海外本地化运营。通过各种数据论证显示,2023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出海的“爆发年”,但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法规要求、消费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企业需要在充分了解各国政治环境、市场环境和国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强化自身实力,聚焦品牌、产品、研发、营销的能力提升以应对海外市场的各种竞争。我们也相信中国汽车行业企业会在这一轮能源变革中不断发展,不断扩大全球汽车的市场份额,但是,各项数据也表明,这个全球化窗口期持续时间不会太久,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加速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真正地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
参考文献
[1]郑赟,袁文博,周梦茜.中国车企出海白皮书[R].罗兰贝格,2022.12
[2]孙媛.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机遇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22.3
[3]2022年乘用车市场总结及2023年趋势报告[R]. 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12
[4]胡明沛团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趋势分析报告 [R].速途车酷研究院,2023.01
[5]郑小梅.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危”“机”与对策 [J].中国外资,2021(10).
[6]高运胜,金添阳.双循环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机遇与挑战 [J].价格月刊,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