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分析
2023-06-16李怀瑞赵之伟
李怀瑞 赵之伟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就业难、师资力量薄弱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为此,结合高职护理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分析影响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并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为深化高职护理学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关键因素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145-04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服务意识,能胜任临床各项工作,为病患提供更加高效、科学的服务,并适应岗位需求变化。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实现教学方式转变,使高职护理专业成为一门符合现代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应用专业。如今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迫切需求,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更适合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索影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来完善现行高职护理学课堂教学制度,从而推动高职护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职护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使命。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特殊性,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护理专业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积极地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目的。第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能够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对于护理人员而言,他们的专业技能将会成为未来医院的竞争优势,所以为了保证自身的竞争力,护士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相关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第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1]。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职业教育形式,并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但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并未充分意识到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只有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才能让高职护理教育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有效推动高职护理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影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
(一)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
在我国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原因,高职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并且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很多教师没有将现代先进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其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制约着高职护生临床思维方式的转变及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术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医学知识水平、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实习来实现。[2]而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下,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靠课堂授课进行学习,教学的内容也以讲授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因此就难以保证学生实际专业技能的提升。缺乏实践的基础护理知识教学体系直接造成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了解不足,进而阻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构建出适合现阶段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新课程体系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显得十分重要。
(二)存在教师跨专业授课现象
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更多采取分科教学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忽视了不同专科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致使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甚至成为部分学生就业的障碍,这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而且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护理专业教学时,往往会让各个专业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势必会带来师资力量分散、教学内容单一的弊端。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也随之提高,护士这一特殊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仍然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尤其是高端护理人员数量少,且大多任职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因而出现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一些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往往会由临床专业的教师教学,然而由于他们对该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4]。这种临床和护理专业相互交叉融合的情况也导致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无法有效发挥其优势,制约了本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给学生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带来一定困难。
(三)教学方法落后,效率低
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要想让高职院校顺利地完成培养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市场要求为导向,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高职护理教学改革,使之更加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而没有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在教学中忽视了课堂氛围营造,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严重的是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进而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护理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专业性强,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方式僵化等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知识点及技能方法的教学已跟不上时代需求,并且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因此,如果想要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课程本身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保证学生学到足够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
(四)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
教学考核机制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其结果进行评价。它既可以反映学校教学成果,又可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有助于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同时它能帮助师生了解自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职护理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特殊性,其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难懂,且大多由理论阐述转化到实际操作中,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训练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因而在教学出现问题时,教师很难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完善教学考核体系,改革现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考评标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优化考核环节,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考核办法只是在期末进行综合考核,而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有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使得他们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自身素质和能力状况,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导致部分学生不能真正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三、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途径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为根本,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社会对护理人员需求日益增多。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能够胜任护理工作需要的高水平护理人才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5]。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知识结构与职业素质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效果,是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护士面临更多新挑战,因此越來越需要更新的知识和技术来适应医疗服务的多样化;同时,受传统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做到全面培养技能型人才,从而造成了当前护理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率偏低这一情况。在此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和成长成才需要。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引入“双师型”(即一师多徒)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既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又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示,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此,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师资力量,组建一支稳定的、有特色的优质师资队伍,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以保证该团队成员整体素质持续提升,确保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最终形成一批富有创新精神、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推动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导致部分实习项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让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学以致用。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对于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输送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较扎实专业技能的中等及以上技术骨干人才。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品质、较强沟通协调能力、全面发展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护士[6]。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质量,保证其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医疗需求,切实投身于医学事业中,就需要护理专业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体现高职学院护理教育的办学理念,增强服务于临床第一线的意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最突出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课教学,不仅要强化课堂实训内容,还要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这也是现阶段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此,就需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加强对实践的重视,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学生模拟真实情境,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并通过不断总结案例等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以此推动我院护理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医院的合作,可以采用“1.5+1+0.5”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高职院校内接受一年半时间的基础知识教育,之后去学校合作的医院实习一年时间,在实习结束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学习,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更利于学生就业。通过在学校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在医院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学生掌握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从而有效提高综合水平,并且了解到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而将这些差距转化为现实的价值,最终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当前社会发展和进步所要求的。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也经历了大革新。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中诸多弊端的影响,护理实习教学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护生培养质量与就业能力之间协调统一,就必须进行相关教学改革以实现这一目标。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效果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多,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些困难,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如何有效改善教学方法成为重要课题。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情况,进而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去探索研究,学生通过结合生活经验或者是专业知识,在探索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促使他们获得新知识,并将所学内容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此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系统辅助教学,将视频素材应用于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这些都为学生以后进入医院从事护理人员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对部分学生采取分组讨论方式进行培训,这种方法既避免了单打独斗带来的枯燥感,又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并且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能,最终实现共同成长。另外,为了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制订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活动、安排必要的保障措施等,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已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高职护理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主要有: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指标;对具体目标进行模糊化处理;重视定性因素而忽视定量因素;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质量管理流程等[7]。这些均不利于促进教师参与到护理课程建设中来,进而影响整个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其核心就是要通过全面分析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制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质量检查标准和方法,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环节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手段,从而更好地为高职护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方法转变,促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掌握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为此就需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和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首先,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及职责,确立新时期高校护理系发展方向;其次,应将教学评价纳入各个教学单元中,使每个教学区都能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再次,必须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以便于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最后,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评价理论,结合国内情况,研究设计更加合理可行的考评机制,以确保该评价方式能够真正发挥应有作用,让广大师生了解护理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以及教学要求,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影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因素,认为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高职护理教育朝着“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迈进,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之翀,胡雯.高职护理教育中“行动导向”模式的创新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4):172-173.
[2]颜玲琴.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103-104.
[3]程鶯燕,刘淑静,刘艳丁.高职护理教育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9):155-157.
[4]杜爽.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231-232.
[5]刘景,杨金辉,苏晓艳.基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探究[J].名医,2019(10):274.
[6]云玉丹.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54.
[7]倪莹,白梦清.基于OBE教育模式的高职护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2(1):38-40,44.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