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怎么办?》中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23-06-16王瑞娜
王瑞娜
20世纪初,面对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为了批判经济派宣扬工人运动自发性的机会主义观点,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对灌输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阐述,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时代,需要从列宁的灌输理论中获取思想滋养,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向保证和思想动力。
一、《怎么办?》中灌输理论的核心要义
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这部党的思想建设的经典文献中通过系统批判经济派机会主义观点,提出了著名的灌输理论。其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不能自发形成。在《怎么办?》这部著作中,列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不是单个人的个体意识,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不可能在自发的工人运动中自动出现,“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工人阶级遭受剥削、压迫的处境能够产生反抗资产阶级的思想,然而这种思想是不科学的、不系统的,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自发产生,只能自发形成工联主义、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思想。如果无产阶級政党不擅于向工人阶级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就会充斥工人的头脑。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不应指望工人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而应特别重视有计划地向工人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需要自觉进行理论创新和传播。列宁在《怎么办?》中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科学理论创新方面所起的作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已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艰苦理论创新的结果。一般的工人阶级并不具备这样的理论发展条件,而是通过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自身的斗争水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列宁认为,经济派的错误在于崇尚工人运动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自发性。革命形势的高涨,需要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和政党自觉地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广大工人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因此,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需要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意识,担负起科学理论创新和传播的神圣职责。
3.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才能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为了驳斥经济派否认先__进理论对工人运动指导作用的观点,列宁指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由自发的经济斗争转变为自为的政治斗争,必须掌握革命理论。而要使工人阶级接受革命理论,发挥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就需要向工人阶级灌输革命理论。在当时的俄国,迫切需要建立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尤为重要的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也是革命的理论,以实现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注重向工人阶级传播科学理论,同时,自觉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注重思想建党。
4.重视工人阶级的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意识。针对俄国经济派将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赋予政治性质的谬论,列宁认为,工人阶级要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应当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通过政治斗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经济斗争需要发展为政治斗争,因为没有政治斗争,工人阶级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有影响力的经济斗争。而要进行有觉悟的政治斗争,离不开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唤醒、革命积极性的提升。政治意识不会在经济斗争中自然形成,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进行政治知识的教育。因此,在革命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培养其社会主义意识,调动革命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怎么办?》中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
虽然列宁所处时代距今已有100多年,社会环境、教育主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仍具有重要价值。在全党进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今天,可以从列宁的灌输理论中获得思想启迪。
1.积极把握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关系社会发展道路,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一方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价值观开始裹挟一部分网民。党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所有网络传播平台纳入监督管理中,强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法律责任意识,并运用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及时研判社会舆情,提高意识形态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识形态建设需要一定的场域作为依托。党组织、学校、群团组织等要发挥阵地作用,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话语权。
2.注重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学习其基本内容。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扎扎实实、原原本本地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要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两个确立”反映了党和人民的期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仍然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难题,要坚持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回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解答重大时代课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普世价值、歷史虚无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加上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承担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使命。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首先要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只有教育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意识,才能使教育对象真心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自觉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职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肩负着向教育对象灌输传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任务。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上的解疑释惑。当代急剧的社会变迁增大了人们清晰、正确认识社会问题的难度。而由于人们实践和认识的局限性,又制约着其对问题的准确判断和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者担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答教育对象认识上的困惑、解除教育对象思想中的疑点、引导其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责任。
4.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结合,改进教育方式。灌输不是一厢情愿的单方面说教和“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教育,而是启发受教育者自觉学习、运用理论体系。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应坚持灌输与启发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改进教育方式,以提升教育实效性。一方面,运用网络技术,将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在线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理论灌输的基础上,运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生动诠释和形象解读,并在互动交流中把握民众的思想动态和理论困惑,有针对性地精准传授教育内容,启发民众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善于灌输,实现灌输与启发的有机融合。灌输不是脱离教育对象实际的强制性理论说教,而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自觉进行的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理论灌输时,应具有问题意识,关注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注重启发性,使其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实现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作者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