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要求、实践面向与保障机制

2023-06-16张伟

求知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教育

张伟

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对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作出新的阐释和丰富,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把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法律形式转化为国家意志,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内涵丰富

“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事业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调整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事关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形成了系统、丰富的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出了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总要求,为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 两个坚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逻辑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办学方向“航向标”,在坚定政治方向上站稳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必须亮明的政治立场、价值方位和基本态度,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这是关乎“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教育的鲜明政治属性,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途径,是思考和谋划一切教育工作的政治原则、逻辑起点和锚定之事。

2“. 四为服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逻辑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突出“为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__业奋斗终身的各类优秀人才,这是新时代教育举旗开新必须始终面对的工作主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回答的长期课题。

3“. 两个结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逻辑主线。社会实践是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生产劳动是最基础、最重要、最悠久、最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把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的基本经验,是不断发展完善并一以贯之的原则和方法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劳动性、实践性和中国特色。这既是实现我国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对教育“怎样培养人”的规律性认识。

4“. 全面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逻辑前提。教育的核心工作是育人,必须抓住“全面发展”这个人才培养根本点,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把“全面发展”作为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标准和前提,既体现了党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一贯要求,又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融入“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提出“建设者”和“接班人”合一,既强调通过教育实现个人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又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立人”与“立国”、“为社会”与“为人民”的有机统一和辩证表达,是最高的教育价值追求。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聚焦实践面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党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客观来看,科学的教育观还未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来,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问题依然存在,区域、城乡、校际、人群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人民群众对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仍未有效满足,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不够精准,融合发展不足。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教育方针指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解決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我们要面对的工作主题。

1.坚持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键在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保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教育改革,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坚持并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扎实开展各种主题实践学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师生党支部“三级联动”,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2.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目标指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完善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机制,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广泛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3.坚守教育的公益、普惠、公平。教育公平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要加强义务教育资源建设,高质量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坚决摒弃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论英雄的错误做法,这是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的标本兼治之策。在此基础上,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4.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四为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需求,聚焦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求,加快推进新一轮高校“双一流”建设,鼓励高校办出特色,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强基计划”,深化教材教法改革,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机制,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5.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是关键。要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树牢思想政治观,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固守本职,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构筑教育“人才高地”,完善“工匠之师”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力度,着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终身从教。

6.以改革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攻坚重点,全面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扩大并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和形式,以教育治理方式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

三、全力推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提出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明确要求,为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完成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党的教育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执行不够彻底、落实合力不够集中、导向机制不够明确。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从四个方面推动落实。

1.强化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宣传阐释。党的教育方针在表述上非常简练,如果不加以系统阐释,就很难理解其精神内核和实践要求。一项调研结果显示,36.5%的大学生和32.5%的干部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认知度不高,34.3%的干部教师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学习培训。因此,要将党的教育方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贯彻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各类专家学者,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知晓度、覆盖面。加强理论研究、学理阐释和经验集成,及时纠正与党的教育方针相违背的观念和行为。

2.持续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情况专项行动。2021年5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多措并举强化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宣传与研究阐释,对标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教育方针高质量贯彻提升“四为服务”能力。2021年6月至10月,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采取自查、督查、抽查等形式,从教育方针规范表述、开展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办学实践、完善全面发展育人体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落地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今后应持续强化专項行动,适当扩面,由教育系统辐射到其他教育主体,推动各地各级各类教育主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落实落地见效。

3.建立完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这“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为避免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成为抽象的口号、实践的“橡皮人”,要建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批示指示精神,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不同学段学校的责任,明确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重点内容,让大家了解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制度建设推动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

4.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成效的系统监测。把清单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对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成效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和督查诊断。要在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和充分借鉴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基础上,研究探索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成效的观测指标和诊断标准,综合考虑观测资料和数据的通用性、动态性与易得性,形成系统的观测量表体系。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责任主体、地区、学段、人群和不同类型学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信息采集”的原则,搭建系统的常态化观测点位网络,及时发现不足、诊断问题、推动工作。同时,完善督查诊断机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指南,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真正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成效,转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指导和具体实践。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规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欣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教育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如何改变当前畸形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