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职业院校“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2023-06-16范多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4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心理咨询职业院校

范多芳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重大社会应激事件的发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了负面情绪增加、孤独感增强、心理复原力减弱、抗压能力下降等心理状态,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针对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服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五位一体”;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013-04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二、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与社会认知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大多数来源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求职和就业问题等,而在应对方式上,绝大多数学生依靠自己,极少部分学生选择求助专业心理援助。受社会重大应急事件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负性情绪增加,易于焦虑抑郁

面对重大应激事件,人们往往会出现认知、情绪和生理问题。调查研究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问题。在此期间,大学生情绪状态也极易受到影响,容易产生一些焦虑、抑郁、紧张、恐慌、疑病等负性情绪。焦虑和抑郁成为当下大学生的高发不良情绪。一些学生出现了悲观、愤怒、麻木、困惑、心力交瘁、无意义感、不安全感、失控感等,“替代性焦虑”也将持续存在并影响学生。如果这些情绪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二)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增强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他们本应该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去寻找并获得认同感,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缺乏面对面沟通时那种情感交流,无法享受社交活动带来的快乐,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抒发情感,导致心情不畅、心中郁闷,无法有效释放,孤独感倍增,长此下去极有可能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意跟别人交流等心理问题。

(三)心理复原力减弱,抗压能力下降

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大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面对各类信息,人们更倾向于注意、记住一些负面信息,网络上虚假的信息给大学生带来了恐慌和不安,催生出他们更多的压力和苦恼,过度的担心和焦虑使替代性创伤慢慢靠近他们。一些大学生面对各类负面信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心理复原力减弱,抗压能力下降,无法从困境中恢复常态,难以成功应对压力并进行良好的适应。

三、构建“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纲要指出要积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个方面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1]。学校深入贯彻文件精神,以“五位一体”为抓手,积极探索并构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一)教育教学: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1.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的心理健康意识[2]。职业院校应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体系的计划中[2],并且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探索“1+N”的课程建设模式,开设一门必修通识课、多门选修兴趣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在实践中面向全体大一新生开设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恋爱与性、压力挫折、职业规划、生命教育等主题,并开设多门选修课,主要有《三分钟爱上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积极心理学》《家庭婚恋心理指导》《心理游戏团体训练》等,满足学生对心理课程的需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建设

职业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选择方面应符合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满足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材内容体系。学校充分结合职教特点,新编校本教材《理实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内容聚焦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和现实问题,形成包括“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学习心理调适”“拥有健康的爱情观”“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生命与幸福的意义”10個单元的教学内容,并充实各种媒体资源。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更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使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3]。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课前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推送资源,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同时,教师线上征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主题讨论。课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感悟。课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拓展训练等方式深化对心理学知识理论的理解,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运用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校在心理健康教学实施中,采用多元教学方法融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在线上教学期间,尝试用线上团体辅导活动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宿舍排演心理剧,并在课堂中以录像或直播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自我体验和宿舍整体互动,拉近宿舍成员间的距离,增进人际关系,学会调节情绪、释放情绪。

(二)实践活动:打造品牌活动,营造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途径

1.以典型“宣传日”为契机,发挥主题活动优势

大学生健康发展教育指导中心秉承“助人、自助、互助”的宗旨,为广大师生搭建了良好的心理教育宣传平台。春季学期以“3·21”世界睡眠日、“4·2”世界自闭症关注日、“5·25”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主,秋季学期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艾滋病日和“心理社团活动周”为主,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心理剧、心理沙龙、心理户外拓展等多种形式[4,5],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心理社团、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和心理部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2.以活动形式多样为特色,发挥影响力

(1)以每周一次“心理电影赏析”为品牌,通过影片的赏析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工作、家庭的重要性,多渠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比如《吮拇指的人》《动物世界》《火柴人》《白兔糖》《洛丽塔》《失孤》《悲伤逆流成河》《当幸福来敲门》等有教育意义、引发心灵共鸣值得思考的影片。

(2)每学期排演心理情景剧,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渠道。学生根据当前遇到的心理问题为原型创作心理情景剧,由同类心理问题学生自愿演绎,在此过程中达到自我疗愈的效果。

(3)不定期举办各种人文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比如举办“我的大学生活”现场作文大赛,以“生命、生活和生存”为主题的心理知识竞赛,以“构建中国梦之心理梦”为主题的联谊活动,以“感恩、责任、奉献”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挣脱心灵枷锁,释放真实自我”为主题的才艺表演,使学生在繁忙、劳累的学习之余,丰富日常生活,增加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感。

(4)每学期举办“一沙一世界”主题活动,在心理教师指导下让小小的沙盘变成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世界。让学生的心声在沙盘世界中体现,让学生的心结在沙盘作品中解决,让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沙盘互动中增强。

3.拓展校际合作,增强影响力

学校心理社团同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等多个甘肃省高校心理协会共同形成了心理学社联盟,每学期举办心理社团联谊活动,加强兰州市高校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联系,同时也为学校心理社团走出校门,开阔眼界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锻炼平台。

4.线上线下齐发力,扩大受众面

特殊时期,班级心理委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心理健康活动。心理专职教师通过钉钉、腾讯会议等途径开展线上直播心理讲座,结合一系列热点问题,带领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并聚焦大学生极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心理康复、情绪化解的正确方式和意见建议,使学生打开心结,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科学的方法解决困惑与困扰,以更加健康、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针对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方式推送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助及助人能力。

(三)咨询服务:创新心理服务体系,拓宽心理咨询渠道

1.加强心理咨询制度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落实心理咨询工作常态,完善各项心理咨询制度,包括心理咨询预约制度、心理咨询人员培训制度、心理咨询档案管理制度、心理咨询人员督导制度等,确保各项制度规范有效,保证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开展,为全校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

2.创新心理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职业院校应形成“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咨询网络体系。学校层面,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负责全校大学生的心理普查、建档、心理咨询与指导,心理委员培训,心理知识宣传,指导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院系层面,各二级学院成立“心理辅导站”,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级层面,配备“班级心理委员”,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危机预警等方面的作用。心理中心还应积极构建“三结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把发展咨询与健康咨询相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相结合,全方位多途径服务于学生。

3.拓宽心理咨询渠道

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信息交换与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互联网咨询也越来越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咨询方式,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心理QQ咨询、微信咨询、电子信件咨询等形式,拓宽咨询渠道,以便大学生能够及时求助、及时解决心理困惑。学校通过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将各心理教师手机号、微信号、QQ号公布到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宣传至各班级群,对有需求的学生随时进行线上咨询。

(四)预防干预:创新危机干预策略,健全预防预警机制

1.建立心理普查机制

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建立心理普查机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学校每年在新生入校之后的一个月左右组织对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时了解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工作。对存在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采取相应措施,主动约请前来咨询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长期追踪,及时了解,有效陪伴,如有必要及时转介。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追踪访谈,以电话随访和网络随访的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态,根据学生需要及时预约心理咨询时间,逐一进行心理咨询。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同一性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沙盘游戏治疗。针对一般心理问题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共同困境,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大讲堂”系列活动,每周以不同主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2.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防机制

建立学校心理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协同配合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四级网络建设中,每一级分工明确,每个网络互相配合又独立开展工作[4],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

3.优化朋辈辅导机制

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发现危机事件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身处学生群体中,最了解学生情况,更易发现问题学生,也更易于开展心理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朋辈优势,优化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制度,健全学生心理队伍的选拔、培训、管理、考评和奖励机制。学校在行政班级中设立男生、女生各一名心理委员,心理中心统筹管理心理委员,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督促其上报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及时发现并报告心理异常学生。

4.建立心理危机转介机制

畅通二级学院、学校心理中心、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必须转介给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或专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做到早发现、早鉴定、早转介、早治疗,以避免发生严重心理危机事件。学校与当地的宝石花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转介关系,以便于及时帮助相关危机个体进行鉴定和治疗工作,对于有心理疾病需要药物治疗但未达到住院要求的学生可以定期去医院咨询并辅助药物治疗,可正常跟班学习,无需休学;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的学生建议休学治疗。

5.构建家校联盟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和强有力的家庭支持可以有效预防或缓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从危机干预的角度出发,职业院校应该实施家校合作,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构建家校联盟,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线上平台,及时了解学生以往病史,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与家长沟通进行反馈,有效解决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

(五)平台保障:创设平台保障条件,构建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1.健全制度保障

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是长期工作的有力保障。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大学生健康发展教育指导中心,规范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机制、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考核制度、心理委员制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方案等。

2.建设场地保障

职业院校应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地和设备。学校建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基地”,软硬件设施齐全,设有预约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治疗室、心理宣泄室等专门场所。配备有沙盘、生物反馈仪、音乐放松椅、情绪宣泄器材等设备。拥有相对完善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

3.建立队伍保障

目前,面对师资建设中存在的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培训和督导等问题,职业院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首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其次,组织专兼职教师定期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水平,提高专业化程度。另外,还要高度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学校现有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28名,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教师9名,基本满足了国家规定的师生比不低于1 ∶ 4000配备要求,并随着学校专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要求,每年组织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化培训。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积极整合资源、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打造校园心理育人特色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2017-12-06)[2022-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 320698.html.

[2]教育部辦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1-07-20)[2022-11-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2107/t20 210720_545789.html.

[3]黄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2):41-44.

[4]丁闽江.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质量提升的五个维度[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8-82.

[5]邱观建.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5-01-03.

[6]梁彦蕊.“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建设[J].教师,2022(4):114-116.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心理咨询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