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数控实践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16周立波曹志鸿李厚佳桂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周立波 曹志鸿 李厚佳 桂佳

[摘           要]  数控实践课程是以实践训练为基础、理实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工作、热爱专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课程。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探索了适合数控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感、工匠精神和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知识教学与价值导向相结合”的目标。

[关    键   词]  数控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4-0145-04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指出要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和技能成效。

2020年9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启动上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修改完善工作。对于实践类课程,“实施意见”提出,要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知识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找到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环节之中,达到立德树人和育才相结合的目的。

一、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现状

(一)全员教育合力不够

“全员教育”参与不够,专业教师与德育工作者的合力不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机械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专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概念的阐释和技术的指导。受课时和教学目标的影响,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学习专业课时很少考虑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整合,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的教育。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应该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自己主要传授专业知识。思想认识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效果,不利于机械工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全程育人衔接缺乏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任何阶段,始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思想政治课发挥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是主体和核心。然而,专业课处于辅助地位和旁观者姿态,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对机械工程专业教育而言,专业课程主要起“传授”的作用,即使学生掌握了研究和解决各种机械的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应用和维修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技能,但是,如果专业课程缺乏思想政治要素和教育引导学生成才的思想政治引导,“传道”的功能将十分有限。

(三)全方位育人深度不够

对机械工程专业来说,素质教育的深度不够。突出的表现是高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践课程平台。然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结果缺乏持续有效的指导和关注。主要表现为:在学生角色向专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缺乏对心理失衡的持续关注;缺乏对本岗位学生发展和提升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工作中技术问题的有效指导。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高校缺乏有效教育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思想政治教育在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突出。

(四)思政融合程度不够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专业教师逐渐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融合的重要性,在课程教学中努力重视对学生道德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课时少,教师精力有限,一些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在实践中,没有合适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但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性不高,被动性比较强。

(五)考核评价缺位,效果难以保证

目前,在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包含课程思政教育要素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仍在建设中。将课程思政教育纳入课程评价中,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因此,有必要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评价的可量化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

1.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想的认识和教育

转变新时期教师的人才素质观,使广大教师认识到“三全教育”的重要性。

2.从整体上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3.培养教师选择和有效整合思想政治元素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要素,并实现与知识点的有效整合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

4.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将思想政治课目标纳入课堂教學评价范围,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

5.建立健全校级实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措施和保障体系

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励措施,促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增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效果。

(二)解决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制订和完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的保障措施,搞清课程思政课与思想政治课的辩证关系

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实现思想政治课“显性思想政治”与课程思政课“隐性思想政治”的协同体系,形成协同教育效益,制订规划课程思想政治管理办法,才能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2.建立思想政治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

教育管理部、专业部、团委、学生部、思想政治教研室等部门合作建立交流平台,促进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定期交流学习,促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中“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载体”的有效选择,促进学生素质培养体系建设。

3.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完善思政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应修订纳入思政要素的课程标准,制定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指标。

4.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思政要素”和“思政载体”的选择能力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提高融合效率。

5.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政水平,注重了解“形势与政策”,把握教育方针;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因素有效融入知识传授中,从而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爱,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

6.科学设计课程思政专业教学体系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一)探索适合数控实训课程的思政要素

由于专业和课程的不同,思政课内容的选择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在充分發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时,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思政要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

数控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数控加工程序的制订、数控机床的操作。目标是培养学生愿意遵循数控机床操作规范,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具有认真、刻苦训练、热爱工作、不断改进、责任心强的品质。

通过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解为爱国主义培养、责任意识培养、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等思政要素。

以铣削加工课程为例,课程思政要素及契合点如文末表1所示。

(二)构建数控实践课、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课程的内涵主要体现在:(1)数控机床的发展及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作用。(2)机械行业工匠的出现及相关典型案例。(3)在行业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全与质量、责任与使命、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案例。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把思政教育融入每一个课堂、每一项作业、每一个教学环节:(1)优化各知识点的授课目标(含思政目标),并将其纳入思政教育内容。(2)制定思政教育一体化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要求,明确具体知识点目标,注重价值导向和能力提升。(3)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每个教案的具体知识和思政内容,制定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教案。(4)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思政教育效果。(5)制订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计划。(6)将思政教育内容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增加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数控实践课程中的有效途径

1.将爱国情怀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通过讲解我国数控机床在世界数控机床发展中的近况、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成就,让学生了解中国数控机床的发展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详述机械(数控)加工行业在国家GDP中的比重和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的信心。

近几年来,我国数控机床从一穷二白到制造出国产高尖端五轴机床,能在千分之三毫米的误差内一次车削军用涡轮表面,创造亚洲之最,使得世界加工业的加工成本下降了70%。通过阐述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预期良好的发展趋势,可以增强我们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控技术的兴趣。

通过观看高端数控加工视频,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在“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中,高端数控机床占有重要一席,起到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明白爱专业、学好数控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也可以借助行业发展中杰出人员的典型故事,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化建设的现状,了解国家制造装备相关的政策、发展措施,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将责任意识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在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感。例如,定期播放机床设备安全事故和正常操作的视频,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理解;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加工出高精度、高质量的零件;在零件质量检验过程中,避免错检、误检、漏检,保证出厂零件的质量。

3.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既能培养学生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又能将敬业、精干、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

数控加工切削参数对于零件加工质量至关重要,应合理选择。实训中要求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有些尺寸要精确到微米级,这就要求学生注意细节,不断提高,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完善加工工艺,多次重复训练,加工高精度高质量的零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创新精神、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不断追求完善和极致的毅力。

举例说明“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和保证零件精度的重要性。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首席技术专家高凤林(火箭焊接“心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技术研究所高级技术员陈行行(用极致书写精密人生)等,还可以围绕学生的事迹或小视频分享训练心得,从而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机床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根据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工艺的改进可以延伸到创新精神。工艺对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影响,优化工艺可以提高数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学生不断追求完美的毅力。

4.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包括良好的行业操守、积极的职场心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通过向学生讲解专业发展前景和职务晋升之路,努力让学生了解工作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勤奋为荣,以懒散为耻的信用观,激发和引导学生回报祖国的责任感,树立岗位发展前景广阔的理想信念。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既要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又要教会学生把量具摆放整齐,让学生养成正确态度工作、敬业精神工作的良好习惯。

5.将团结合作的价值观培养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在实践教学的零件加工环节,可以采用若干个学生组队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可以是每位学生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也可以是相同的工作内容,需讨论确定本组最优方案。虽然工作内容都不同,但具有同样的责任,可以进一步拓展到个人素养方面,教育学生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就好比工程上的材料一样,如果大家首先都能做到相信自己,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并且能够看到对方的优点,并将所有团队成员的优点集中起来,进而在学习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个人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有利于加强学生尊重他人、与人合作的价值观培养。

四、结语

将思政教育融入数控专业实践课,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的特点,将爱国、责任、奉献、质量意识等思政要素融入教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悄然发挥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闫振杰.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及实训”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湖南造纸,2020,49(1):121.

[2]屈海军,吉強.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数控专业课课改探索:以《数控设备管理与维护》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40(32):80-82.

[3]潘耀芳,吴懋亮,王昊,等.课程思政下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模式改革[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1):143-144.

[4]战丽娜.高职《数控设备的操作与应用》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与探索[J].科技资讯,2018(21):211-212.

[5]伍爱华.课程思政理念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

[6]向云南,彭勇.智慧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特征:以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 5(18):41-42.

[7]周俊波,郝兴安,王艳华.“机械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9):21-22.

[8]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9]路涵旭.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