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校地共育技能人才的启示

2023-06-16邵洪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地黄炎培职业院校

邵洪楼

[摘           要]  建设技能型社会和新时代人才强国,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担负重要使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地方、产业、企业的融合,校地共育技能人才成为重要途径。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大职业教育”等思想,对新时代校地共育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指引借鉴意义。

[關    键   词]  黄炎培;职教思想;校地合作;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61-04

黄炎培是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拓人,是近现代史上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先驱,为发展职业教育倾其毕生精力,不仅通过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学校等实践推动职业教育立世前行,也在实践中确立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完善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其思想体现了鲜明的务实性和融合性,有力地引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任务的提出,职业教育越发得到重视,职业教育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立足实际需求,加强校地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带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等改革,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加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现实需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校地共育技能人才提供了指引。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务实性

(一)职业教育职责定位现实化

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曾定义职业教育:“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最终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认为职业教育的重点需要放在让学生就业谋生方面,把职业教育定位为务实教育、谋生教育,这既是解决当时我国教育普遍不发达且教育普及率低问题的良方,又是改观当时“不甘舍升学而就谋生”现状的探索,与当时的现实需求深度契合。当前,我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确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还是第一次,看似简单的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实则是对职业教育地位和职责认识的重大突破,是对职业教育办学属性和特色的肯定,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目的是立足现实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这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相适应,也与黄炎培职教思想不谋而合。

(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实践化

黄炎培认为当时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必须从方法上研究,采取实用主义,并且鲜明提出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该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避免“其功课重理论而轻实习”。他在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刊物推广改良职业教育的同时,创办中华职业学校强化办学实践,开设铁工、木工、纽扣、珐琅、土木、染织等科,并附设工厂,亲订了“劳工神圣”“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教学方针,学生实行半工半读,毕业后很快成为各工厂的“抢手货”。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培养需要的人才,黄炎培探索了现实答案,那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当前,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面对行业职业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务安排、教程设置,跳出学校融入社会,更大力度推行校地合作、校企共育、课岗对接、学练结合,探索推广体验式、模拟式、植入式、远程式等教学新方法,实现学生理论与实操双提升,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特点,这既是培育人才的内在需要,也是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客观需求。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的融合性

(一)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融合

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首先提倡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他认为“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所有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应融入职业能力培养。黄炎培在《与李石曾君谈职业教育》一文中曾举例,德国工科博士“始在小学习工,继在中学习工,最后在大学习工,前后习工十余年,乃得一学位”,其时在国外职业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而中国之得工科学位者“仅入大学本科习工业理论三四年,而专门之工学士成矣”,两者相比较可知教育质量之高低。黄炎培曾设计过职业教育机制,首先强调职业陶冶,进而实行职业指导,进行职业教育,继而进行职业补习和再补习,贯穿人的学习全过程,这也是黄炎培推动教育融合的深入探索。在职业教育实践中,也先后推行工读交替制、专科一贯主义和学习一贯互进法,积极倡导学习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教育方式,推动正规学校教育、补习性教育和各类培训有机融合,而且涵盖初、中、高各层级教育,弥补普通教育实习不足的问题。放眼当代,国家也在逐步调控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的整合融合,在纵向上,从普通中小学就推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劳动教育等,强化专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共同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在横向上,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强调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明确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职责,鼓励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和其他学校都开展职业培训,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打通若干“断头路”、架起“立交桥”。这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二)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合

在推进职业教育过程中,黄炎培越发感觉到职业教育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因为他看到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与社会生活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他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开展,与社会各个体系、各个方面实现广泛沟通衔接,在参与全社会活动和发展之中探寻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简而言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举办什么样的学校;如果职业教育脱离社会故步自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必然学生无法就业,学校无法生存。中华职业学校最初开设的铁工、木工、珐琅和纽扣四科,就是学校在社会调查基础上确立的。与社会对接融合,被黄炎培奉为办理职业教育机构所应遵循之基本方针,这也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丰富内涵的重要方面,其内容包含办学宗旨社会化、办学方式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社会化等。纵览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把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逻辑起点,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打开职业教育的“大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发挥作用的社会化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上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是对接社会需求的发展成果,也是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的重要体现,更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正确走向。

(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界的需要,产业界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他提出:“把教育与实业联为一体,一方安插人才,解决生计;一方即是开发地方产业。”深刻阐述了职业教育与地方及产业的关系。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历程中,始终与民族工商业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工商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中华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很多都是企业直接提前预约的学员,学校的实习设备也是企业提供的,从那时起黄炎培走的就是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路子,可见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远见卓识。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然是职业教育倡导的方向,但目前还存在校地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共育技术技能人才平台较少、产教融合力度深度不够、学用训用不相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等现象或问题,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和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推动职业教育回归类型教育的属性和特点,更加深入地与地方、产业、企业融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造休戚与共、相生相长的“联合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职业教育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2022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更是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要求和支持措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这无疑也是传承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精华。

三、黄炎培职教思想指引校地共育技能人才策略

(一)增强大职教理念,建立健全校地协同机制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社会性,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和社会参与。当前,职业院校大多是地方主办,能否建立健全校地配合联动、协调高效的协同格局尤为重要。新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层面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必将推动职业教育实现大跨越发展,那么地方政府尽快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以政府的统筹力、整合力、执行力、督查力高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一是增强“共同体”意识。从地方来讲,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切实把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摆到地方发展重要支撑、区域竞争力核心要素的地位进行战略认识,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题进行安排部署。从职业院校来讲,深刻认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本质,坚持社会需求导向的类型教育属性,不搞脱离社会和地方的“独立王国”,加速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二是完善高效协同机制。地方党委政府加强对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的统筹,联合成立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解决存在的重要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畅通校地之间的沟通联系渠道,建立健全校地联席会议、信息交流、重大事项报告、调研研讨、重大项目咨询论证等机制,提升校地合作、共育人才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大支持扶持力度。在保障职业教育正常经费需求的同时,针对职业教育设立并不断扩大校地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用以支持职业教育重点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重大项目开展、重要平台搭建等,推动职业教育突破发展。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在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校、地、企、社协同育才水平。

(二)推行理实一体化,提升校地共同育才质量

黄炎培提出的职业教育“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实际就是推动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理实一体化”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职业院校职责定位不准确,仍然抱着层次教育的姿态,还不能清晰认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属性,办学方向有所偏颇,服务地方和社会的水平有待提高等。在黄炎培职教思想指导下,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校地共同努力予以解决。一是紧密对接需求。地方政府切实发挥统筹作用,定期汇总产业、行业、企业等与技能人才有关的信息,比如重点建设的项目、需突破的工艺技术、人才短缺的岗位、技能人才的要求等,提供给职业院校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依据。职业院校要真正把准定位,坚持需求导向,主动融入地方和企业的需求中,积极与地、企联系对接,动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效培养实用人才。二是深度联合培养。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说了算,这就决定了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需要深度参与到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来。目前“订单式”人才培养是输出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也是校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但也存在合作深度不够的问题。应该把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切入点进一步提前,从一开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就参与进来,并且共同研究确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实训要求、培养标准等,实现学校和企业无缝衔接,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三是共建师资队伍。黄炎培曾提到,职业学校聘请教员,还要利用职业界的人才,这为师资队伍建设指出了方向。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師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过硬的操作技能和经验,是实打实的“教练”。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涉及计划、编制、岗位、选聘程序等,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应在这些方面多多支持、简政放权,给予职业院校更大自主权。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通过特设选聘岗位、直接考察选聘、放宽选聘人员限制、兼职选聘等突破性措施,加速充实急需紧缺的“双师型”教师。职业院校要把教师选聘的目光多向企业转移,从企业中选聘全职、兼职教师或聘任实践导师;对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选派到对口企业进行一定时限的企业实践,整体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三)强化实体化平台,增强校地共育人才实效

黄炎培在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之后又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就是要推动职业教育实体化、平台化,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当前,校地合作育才方面也存在平台不多、运作不实、成效不够等问题,比如当前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比较普遍,但作用发挥不如预期;国家推行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多年,着力打造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发展模式,但实体化运作成效不够;校地之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新型育才平台相对欠缺,职业院校承担社会培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简而言之,既需要强化提升现有平台,又要搭建新型平台。一是校外校内用力。校外,切实把实训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单位等作为“第二校区”,融入教学大盘子,作为教学成果评价的重要方面,利用好“第二校区”的设备设施、师资力量、培训规范、文化德育,放宽他们的主导权和参与度。校内,争取地方和企业共建公共培训平台,联合示范实训中心、培训考试认证基地和各类冠名班、订单班、定向班,联合培养产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推行实体运作。以职教集团为例,发挥集团化模式优势,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市场化运营、多元化投入等改革,真正把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主体调动起来,把活力激发出来,打造政府、企业、职业院校联动的紧密型职业教育实体。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支持地方和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建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让更多力量参与到技能人才培育中来,形成紧密捆绑型关系,建立发展联合体。三是搭建创新平台。职业院校办学育才对接地方资源尤为重要,应该加强与地方工会、人社、工信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创设符合区域发展人才需求的育才平台。烟台职业学院与烟台市总工会先后共建烟台工匠学院、烟台工匠孵化联盟,市总工会提供教学培训和办公场所,烟台职业学院选派骨干力量进行教学培训和运营管理,联合包括骨干企业、职业院校、社会机构等在内的30家工匠人才孵化培育重点单位,致力于弘扬工匠精神、共享工匠资源、共建交流平台、传承工匠技艺、培育烟台工匠,实现校地育才资源“亲密嫁接”,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工匠人才孵化培育水平。四是强化社会服务。职业院校不仅要立德树人,还承担着为区域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应发挥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实施新型学徒制、金蓝领、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特殊群体等重点培训项目,积极承接举办各类工种职业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评价鉴定工作,打造区域技能人才培育主阵地。

(四)服务技能型社会,打造技能成才良好生态

黄炎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在当时是抱着救民救国的目的,职业教育对一个国家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一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地方、职业院校还是企业,通过组建宣讲团、举办报告会、组织观摩考察、开展学习交流等,多形式常态化弘扬三种精神,尤其职业院校应纳入思政教学,合力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领广大技能人才强化劳动理念、职业品质、专业素养,鼓励更多人技能成才、人生出彩。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者,同时必注重职业道德”,并提出“敬业乐群”主张,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放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培训的全过程,让他们敬重职业、敬畏技能、敬爱岗位,更能“为群服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三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地方和企业要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等不良取向,健全以职业能力、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知识水平为重点的评价体系,拓展技能人才发展空间。地方和企业可开展优秀技能人才选拔活动,对他们予以表彰奖励,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职业院校可开展“学生小工匠”评选表扬活动,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成才。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2]黄炎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3]唐高华.试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当代价值[J].教育与职业,2007(12):5-6.

[4]刘雨涛,胡秦葆.论黄炎培职业教育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24-26.

[5]黄立志,刘彩琴.改革开放以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教育與职业,2009(14):18-19.

[6]安洋.当代职业教育人才观初探: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7):3-6.

[7]王显燕,卢俊林.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2019,18(2):11-14.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校地黄炎培职业院校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黄炎培感动了日本特工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
浅谈校地合作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