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探究
2023-06-16李娜
李娜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體、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事关合格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长成。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积极探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一体化的新模式。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高职;劳动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3-0025-04
一、劳动教育内涵
关于劳动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
檀传宝在《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一文中指出:“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由于“劳动价值观”是劳动素养的核心内涵,“劳动教育”也可以定义为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班建武在《“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一文中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必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立场上,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实质”而非“形式”的结合;在内容上,体现一种发展的教育观,重视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在功能上,强调劳动之于个体的存在性价值,以赋予个体在劳动教育中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丰富其关系属性并提升其审美人格;在实践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构建一种整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曲霞、刘向兵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一文中指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新时代劳动发展趋势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思想教育、劳动技能培育与劳动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其目的是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获得创新灵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是实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形成和劳动素养养成的重要教育活动。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
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究对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积极探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一体化的新模式。
(一)劳动教育目标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提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那么,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要确定立德树人为劳动教育的目标,这一目标是贯穿在整个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就要做到以劳养德原则,即在劳动中锤炼优良品德。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在劳动中可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认识到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体会到劳动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具体而言,在知识体系中,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完备的劳动教育知识体系;在能力体系中,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创新能力;在素养体系中,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素养,引导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劳动者。而这一系列的体系,均是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中“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二)劳动教育内容
高职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其劳动教育的内容界定也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职业院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基于此,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中明确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不低于16学时,并设置必修学分。理论课程重点做好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可以聘请劳模进校园、做导师,在校园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作为劳动教育课程必修课的补充,在思政课和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要特别强调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形成德育、智育、劳育协同效应。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教育中劳动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2.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个人清洁与卫生、物品的整理与收纳、食物的烹饪与营养、生活事务的管理。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时,可以通过开设相对应的课程来教授学生做好自我清洁和物品整理归纳。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学生寝室卫生纳入综合素质考核及学生日常事务考核中,引导学生自觉做好寝室卫生,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等活动,培养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劳动技能。
(2)生产劳动教育。主要包括专业劳动、新技术应用与创造、专业服务。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应注重加强做好符合学生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方案,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劳动教育”等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还要加强与校外单位积极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名师工作室开展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到高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进一步体会到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
(3)服务性劳动教育。主要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高职院校要以学生组织为主体,积极开展“青年红色逐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公益劳动,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参加志愿服务。同时,在学生毕业之际,做好“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三)劳动教育方法
1.加强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要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组,全面部署和规划,积极高效地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组应当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安全保卫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宣传、思政、学生、教学、后勤、财务等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部)负责人组成,统一领导和协调推进全校劳动教育工作。从组织层面上保障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劳动教育工作小组大力开展各项工作,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联合制定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从制度和组织上保证劳动教育的“教”和“学”,不断探寻劳动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2.突出落实分工
高职院校在校级层面上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后,各二级学院(部)要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主抓本二级学院的劳动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劳动教育的有关安排,细化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及时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各二级学院(部)开展劳动教育,避免劳动教育虚化、弱化、软化和形式化的问题。精确的分工,保证高职院校党委制定的一系列劳动教育制度和措施能够高效落实,使得劳动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理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塑造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丰富实践载体
高职院校要强化劳动教育平台建设,可通过设立劳模工作室、设置劳动导师岗位等多种方式,动员有关力量参与劳动教育。强化协同育人理念,联合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高职院校要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遵循高职院校教育的规律,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劳动育人基地的建设,不断挖掘高职院校内外实践育人的资源,更好地丰富劳动实践载体,构建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导、家庭劳动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必要延伸的立德树人发展模式。打造劳模讲堂、耕读讲堂等活动品牌,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注重劳动教育的科学研究和资源建设,可编写课程教材、专题读本、影像资料等,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4.强化师资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二级学院(部)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班导师的作用,利用基层党组织、共青团以及学生社团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注重劳动教师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培训和学习让劳动教师从内心真正热爱和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劳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注重劳动教师的跨学科学习,增强跨学科合作和融合的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劳动教学专业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利用家长及当地人力资源,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
5.保障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践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等多种活动形式,保证劳动教育活动的资金,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地筹措资金,为学生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证,要争取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在地财政部门申请一些补助资金,同时要加强社会、家庭和企业等各方面的资金筹措,要加强经费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劳动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积极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保障学校劳动教育所需的设施、器材、耗材等。
6.加强宣传引导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实际效果,劳动教育工作领导组成员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部)要及时总结劳动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不斷加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要在高职院校内积极营造和建设教育的氛围和环境,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让崇尚劳动和热爱劳动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主流。要开展校园劳动文化建设,通过劳动主题班会、志愿者活动和名师进课堂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和宣传大国工匠精神,通过真人事迹、影视剧、文学作品等等,让学生了解工匠和学习工匠,为了成为新时代的新工匠不断奋力拼搏。
(四)劳动教育评价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体系关乎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和质量,通过劳动教育评价可以验证劳动教育目标是否达成、劳动教育内容是否合理、劳动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方面来进行评价。
1.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主体,即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师劳动教育开展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对教师劳动教育意识进行评价。高职院校教师劳动教育意识是指教师能够主动承担劳动教育的任务,在劳动教育的课程中能对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完善、总结和反思,再将总结反思结果运用到劳动教育课程中去。在具体的评价指标中,考察的点可包括劳动教育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具体内容,考察其在课程中是否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其中。
第二,对教师劳动教育合力进行评价。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要考察教师是否形成合力,即教师之间是否经常开展交流活动来分享自身的劳动教育经验。在具体的评价指标中,考察的点可包括教师的学习笔记、经验交流照片、分享会发言稿等。高职院校教师的合力一旦形成,将有利于整个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质量快速提升,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第三,对教师劳动教育科研进行评价。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还需要考察教师关于劳动教育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在具体的评价指标中,考察点可包括教师申报的课题、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等科研是否带有劳动教育元素。教師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2.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客体,即劳动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主体认识的对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评价,也能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水平。
第一,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那么,对于学生劳动价值观评价指标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具体的评价指标中,考察的点可包括学生是否认可劳动、学生是否存在轻体力重脑力劳动的认知、学生劳动的目的、学生对劳动的态度等,这些关于价值观的指标能够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结果。
第二,高尚的劳动品德。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及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拥有高尚的劳动品德至关重要。所以,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其劳动品德。具体的评价指标中,考察的点可包括学生是否有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等,这些高尚的劳动品德将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价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成效如何。
第三,完备的劳动技能。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劳动技能,那么对于学生劳动技能的评价也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的评价指标中,考察的点可包括学生是否正确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拥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所需要的劳动知识等。完备的劳动技能的考察也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四,良好的劳动习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和生活。具体的评价指标中,考察的点可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独立地完成自我劳动目标,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是否能将所学运用其中,是否能在服务性劳动中,能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等。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劳动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劳动教育贯彻整个教育阶段,要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时代都要强调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要从踏入校门起就要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并自觉进行劳动,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从而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
三、结语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重点在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方面,其中理论教育不低于16学时,实践教育包括生产实训劳动、服务性劳动、生活劳动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的探讨对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积极探索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一体化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于秋叶,于兴业.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质量评价的四重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39-42.
[2]张秀再,常建华,刘光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7):10-15.
[3]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73-77.
[4][7]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5]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1):21-26.
[6]王社,史亚丽.“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提升策略:以W高职院校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1(3):62-65.
[8]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17-21.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