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飞龙星”
2023-06-16朱崇熹
朱崇熹
2949年11月8日,中国昆仑太空望远镜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核对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的数据。他们刚刚发现了一颗与地球很相似的地外行星,位于仙女座星系。这颗行星的恒星“昆仑556a”正处在主星序阶段。更重要的是,这颗行星正处于宜居带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上级把这颗行星命名为“飞龙星”。
一年后,我国决定发射“华夏号”宇宙飞船到“飞龙星”。“华夏号”宇宙飞船的引擎采用可控核聚变技术,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1/10。即便如此,到达“飞龙星”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华夏号”上的航天员将采用休眠技术。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向银河系外的星系发射载人飞船,也是首次在航天中采用人体冷冻技术。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们都已经准备就绪。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4名航天员是王浩阳、李飞雪、张昊天、吴三省。其中,王浩阳是队长,李飞雪是副队长,张昊天是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吴三省已经有5次太空飞行的经历了。
“5,4,3,2,1!点火!”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箭发射了。“华夏号”突破大气层,带着航天员们和人工智能助理小慧开启了探索宇宙的征程。
很快,飞船进入了漫长的太空飞行阶段,队长王浩阳做好一切准备后对小慧说:“记得在距离目的地6小时的时候把我们叫醒。”小慧回应道:“好的,保证完成任务!”休眠舱的舱盖打开,队员们依次进入自己的舱室,开启了漫长的休眠……
不知过了多久,队员们被小慧的声音惊醒:“快醒醒!燃料不足!”原来,因为太空距离计算存在些微偏差,飞船的燃料将在到达“飞龙星”前耗尽,所以小慧提前叫醒了他们。
怎么办?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靠近恒星“昆仑556a”获取能量。但他们知道,利用这种方式补充能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恒星附近还有数颗巨大的气态行星,他们需要小心地避开这些气态行星,但又不能绕道太远。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小心地驾驶着飞船往“昆仑556a”飞去。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袭来,小慧喊了起来:“警报!警报!偏离轨道!”
他们还是低估了气态行星的引力,飞船被巨大的力量吸住了。张昊天顿时慌了手脚,大叫:“糟糕,被吸住了!”王浩阳大声说:“不要慌,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系好安全带!飞雪,重新计算轨道!三省,增加动力!”
经过一阵紧张有序的操作后,飞船终于逐渐脱离了气态行星的吸引。正在他们松了口气时,突然发现飞船并没有回到正确的轨道,而是由于速度过快,又被甩了出去,正在飞往更远处的一颗气态行星。
这次真的完了!航天员们陷入沉默,只有警报声“嗡嗡”作响。这时王浩阳突然意识到,他们可以利用更远处那颗气态行星的引力,产生引力弹弓效应,把飞船弹往“飞龙星”。如果操作成功,那么燃料不足将不再是问题。
队员们顿时振奋起来,李飞雪负责计算轨道,张昊天负责读取数据,吴三省负责操控飞船,王浩阳负责全面协调,每个人都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松懈。经过一番紧张的操作后,他们终于借助巨大的弹弓效应飞往了“飞龙星”!
进入“飞龙星”轨道后,勤学好问的张昊天问小慧:“你能不能介绍一下‘飞龙星’的情况?”小慧立刻回答:“沒问题。‘飞龙星’自转一周是21小时,平均温度为23 ℃,其表面有50%的海洋和50%的陆地,陆地上以草地和石头为主,暂时没有高级生命存在的迹象。建议先环绕‘飞龙星’飞行一段时间,搜集大气结构、大气密度等数据后再登陆。”
环绕“飞龙星”飞行了一段时间后,队长王浩阳再次明确了任务:登陆后观察该星球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考察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华夏号”飞船分为两部分:环绕器和主舱。航天员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主舱。小慧挑选了一块可以着陆的平坦陆地后,飞船的主舱与环绕器分离,改变轨道飞向指定地点。飞船即将落地时,反推发动机点火,速度减到了100 km/h。随后降落伞打开,主舱慢慢减速并成功着陆。
队员们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张昊天和李飞雪欢呼起来,在第一时间开启虫洞,向地球发射了信号。两分钟后,信号到达地球。成功登陆“飞龙星”的消息公布后,全世界都为此庆祝!酒泉控制中心给“飞龙星”上的队员们发信息:“祝贺!尝试建设基地,第二批航天员将与你们会合。”
人类在“飞龙星”上开启了新的征程,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里程碑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