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景、事入手,培养学生描写能力

2023-06-15刘玉勤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方法

刘玉勤

[摘 要]描写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习作能力之一。具备良好的描写能力,能够让学生对人物、景物、事件的把握更加精准,写出更优质的作文。在小学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景色描写、事物描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让学生以丰富、精细的描写充实作文,使作文整体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曲折、情感更加真挚,实现学生习作描写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习作;描写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90-03

描写能力是指描述一件事或者一个事物的能力,它讲究的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如词语用得恰当不恰当、句子写得通顺不通顺、前后文的联系紧密不紧密等,都决定于学生描写能力的高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又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写出合格的习作。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在不同题材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对事物的描写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在以景物为重点的写景作文中,描写的重点在于周边景色变化与具体事物;在以描述事件为重点的叙事作文中,描写的重点在于事件发展的契机与推动点,等等。教师可以根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课程,明确不同的写作目标,从人、景、事入手,组织学生开展不同作文的描写能力训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描写的重要性,锻炼学生对人、物、环境、事件的多角度描写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凸显特点,多维角度,力求塑造立体式人物形象

在人物描写中,把握观察与描写的角度极为重要。从一个角度描写一个人,显然是片面的、單一的、不丰满的,只有从多个角度描写人物的行为、性格、外貌及其动作细节,才能够塑造出丰满真实、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小学习作人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人物特点描写时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把控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正面、侧面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具体行为、外貌、神情与语言,突出其特点,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人”,锻炼学生的描写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教学活动,就是一个人物描写能力训练的案例。本次习作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理解人物特点;二是学习描写体现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与品质”。在习作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把握学生描写能力方面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构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分析、梳理、归纳、探究,使学生逐步把握描写对象的特点,以具体特点为目标,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等不同角度入手,练习塑造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首先,教师让学生选定自己所要描写的人,并根据自己选定的这个“有特点的人”进行观察与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人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中哪个又是最突出的。其次,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如何运用准确的语言表现这一特点?”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习作。

一名学生选择自己的同桌作为描写对象,他认为同桌最突出的特点是“爱发呆”。针对这一特点他是这样描述的:

我的同桌经常发呆,无论你什么时候看到他,他都是一动不动地盯着某个地方看。有时候,别人喊他两三次,他都听不到。

这一小段文字,且不说字数较少,就“爱发呆”这个特点本应作为描写的重点,也没能描写清楚,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师:一个人在发呆的时候都有哪些表现啊?

生1:保持一种姿势,长时间不动。

生2:别人喊他,他总是听不见。

生3:他的眼珠一动不动,好像盯着某个东西看,但实际上什么都没看入眼。

……

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这样一个引导的过程,让学生对“发呆”有了全面的认识。学生又对习作进行了修改:

我的同桌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他很爱发呆。无论你什么时候看他,他几乎都是眼神呆滞,直直地看着某个地方,一动不动。好像他的心早已经不在这里,而是飞到了遥远的地方。无论老师讲得多么有趣,就算全班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他也还是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有一次,语文老师喊他回答问题,连喊了三遍,他才回过神来,对老师的问题答非所问,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他自己还蒙在鼓里,不知所措……

修改后的文字,内容丰富了许多。在这一段描写中,这个学生先是用了一个中心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出了同桌的特点——爱发呆。接着,抓住他的眼神重点刻画,把他心不在焉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然后,又运用侧面描写,将同桌发呆的样子和同学们津津有味的听课状态进行对比,显得他“别具一格”。最后,利用一个典型事例加以佐证,更加突出他“爱发呆”的特点。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全班学生根据这一段描写进行讨论,比一比修改前后的变化:改动了哪些地方?运用了哪些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交流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这种多角度描写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物描写作文中更加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特点,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层层递进,立体呈现,描绘鲜活生动的景物特点

相较于人物描写,景色描写具有较强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好的景物描写习作能够让人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文中描写的景色环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教学活动,就是实践这种构想的很好的案例。要想提升学生的景色描写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景色描写的空间性特点,写出景物的层次感。

在景物描写习作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与描述所要描写的景物,再以空间递进为主线,逐渐加大细节描写,细化具体的景色,然后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形成层层递进、立体感十足的景物描写文章。本节课教材中配置了四幅具有代表性的插图,其中既有古色古香的特色小镇,又有清新怡人的自然风景;既有热闹非凡的游乐场,又有琳琅满目的生活超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看到过的情景,将回忆中的情景真实还原于习作之中。

在习作训练中,教师以教材现有的四幅插图,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四幅插图描绘了不同的场所,你最喜欢去哪一个地方?

生1:我喜欢去游乐场,因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许多的大人和小孩,还有许多味美价廉的特色小吃,让人垂涎三尺。

生2:我喜欢去超市闲逛,因为那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超市里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非常丰富,每次去都不愿意离开。

生3:我喜欢去树林里散步,那里绿树成行,野花遍地,空气清新,还有许多小鸟不时地歌唱,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心头的所有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生4:我喜欢去古色古香的特色小镇,因为那里有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白白的墙,假山池沼互相映衬,更重要的是在那里能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

师:除了课本上提到的这些地方,你还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请将这些好地方介绍给我们吧……

这样,教师通过抛出教材上的四块“砖”,引出学生的“玉”。

一名学生选择描写自己看过的“公园的竹林”,写出以下文字。

竹林里到处都是湘妃竹,竹子之间的间距极小。林中有许多雕塑、亭台,真漂亮啊!

这一小段话,不仅内容少,而且描写不到位,仅有干巴巴的骨架,没有血肉。针对这段文字存在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竹林在哪个位置?远看是什么样子的?竹林中的雕塑是什么样的?亭台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它们的位置分布是怎样的呢?”这样提问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回忆所要描写的景物的相关情况,想一想如何由远及近、由大至小、由粗到细地进行描写。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多次修改后形成以下的文字。

在公园的西南角,有一片密密麻麻的竹林,里面生长着青翠欲滴的湘妃竹。风一吹,湘妃竹来回舞动,好像是许多身穿绿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走近再看,竹林中竟然还藏有许多燕子的雕塑,有展翅飞翔的,有低头啄食的,还有抬头望天的……姿态不一,栩栩如生。在竹林的尽头,还有一个大大的八角亭,亭子的顶部有8个飞檐,每个飞檐上都有一颗圆圆的白色珠子,晶莹闪亮。八角亭的下方是8根大红色的圆柱,非常粗,一个人勉强能环抱过来。翠竹、灰瓦、白珠、红柱,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燕子雕塑若隐若现,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啊!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层层细化之后,这段描写有了质的飞跃——叙述得更详细了,描写得更生动了,层次感更突出了。

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观察,发现美丽景色的细微之处,从而看到它为何美、由何构成美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成功地描写出竹林景色的特别之处。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学会景色细节描写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景色细节的描写热情,促使学生纷纷认真回想、仔细观察生活中天空的颜色、草地的特点、太阳升起的过程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细节描写素养,强化学生的描写能力。

三、循序漸进,动静结合,生动细致地再现事情的过程

在习作练习中,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具体事件还原于作文中,让别人通过阅读作文就能够了解事件的大致原因、发展过程、最终结果及其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事件描写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抓住事件的发展来展开描写。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案例。本节课习作教学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清楚事件的发展过程;二是具体写出“那一刻”的感受,表达本次事件中“我”的真实感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关键细节进行描写,重现事件的完整过程,突出事件的真实性,之后再抒发情感,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育,以锻炼学生的事件描写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一名学生选择了对自己成长影响较为深刻的事件——妈妈攒了很久的钱,为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限量版球鞋。我感受到了妈妈无私伟大的爱,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习作,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描写构思,呈现出“早上……中午……最后……”的时间线索,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时间线索,但文章整体平铺直叙,情节不够生动,缺乏动态感与体验感。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为什么要买球鞋?这一过程是困难的还是容易的?有什么困难?从哪里来体现妈妈的辛苦?”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回顾思考,转变对这一事件的描写角度。学生在思考之后回答:“我家里的条件不好,但很羡慕表姐有限量版球鞋,我也向妈妈要,妈妈犹豫了很久才答应我。最终,妈妈攒了很长时间的钱,才帮我实现了愿望。这么长时间里,妈妈都没有给自己添置任何的新衣物与东西。我感受到妈妈的辛苦,是在收到球鞋时发现妈妈的手已经干裂、起倒刺了,我想起来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妈妈买护手霜了。妈妈为了给我买球鞋而苛刻自己,每天还要做大量的工作挣钱。我突然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宁可自己什么也不买也要满足我的愿望的爱,心里非常感动。”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就是对这件事情前因后果的描写过程,基本形成了对此件事情的发展过程描写,且将事件过程叙述得生动、饱含真情实感。

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想到“妈妈的手已经干裂、起倒刺了”这一细节,于是一位“贫穷但是爱儿子的妈妈”的形象瞬间丰满起来了。学生在思考与尝试写作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事件过程描写的重点——以细节刻画凸显事件主题,以人物变化推动事件发展。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描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细节刻画的能力,使事件描写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总之,描写能力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能力,掌握不同的描写方法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路径。结合小学生的习作情况可以发现,善于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描写的学生,他的作文总是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习作描写方法,如不同角度的人物特点描写、层次递进的景色描写与循序渐进的事件发展描写等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体味景色、事件、人物的细节,让学生更好地捕捉精彩之处,写出更富真情实感的优质习作。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厚甫.小学习作描写能力培养策略: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33):27-29.

[2] 黄玉平.基于思维能力提升的习作可视化教学: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20(6):22-24.

[3] 吴立岗,杨文华.抓住思维训练,构建习作“梯度”[J].小学语文教师,2019(Z1):3-37.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小学习作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因材施教,适时分项评价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