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阅读的内容选择及教学策略

2023-06-15周心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内容选择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周心月

[摘 要]散文,以其传递作者的真情实感而倍受人喜爱,其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在进行散文类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遣词造句手法、作品的文学性及其展现出的文化内涵,带领学生感悟文体特质、聚焦细节描写、关注作者心境、分析写作风格、发掘审美要素,在教学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散文阅读;内容选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56-03

在统编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构思精巧、行文优美、意境深远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让学生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散文,实现散文教学与学生成长的融合呢?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五年级为例进行说明。编者将散文的教学目标及阅读引导巧妙地通过单元语文要素、文中气泡、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板块等呈现出来,让师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与作者对话,做到形神相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对教学有很大助益的素材,让散文教学教有所指,学生学有所得。

一、阅读感悟要符合文体特质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唐代诗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引入,语文要素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和“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由这些信息可以看出:本单元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描摹风景、表达情感。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观潮》,在课后练习中就有以下要求:“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文质优美的《走月亮》在课后安排了小练笔:“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巴金先生的《繁星》在学习初始便提出问题:“你也看过夜晚的繁星吧?说说你当时的感受。”习作则要求学生推荐一个好地方;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则以“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为引,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这些点对点的练习都在传递着散文教学过程中编者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去关注作者笔下隐藏在景后的情,学习作者借以抒情的方法,从作者的视角去感受景致,体验别样的情感,丰富个体的情感经历,进而明白课文的内涵、人生的真谛。

散文的文体特质就是在“散”中有着统一的基调和情感表达。较其他体裁的课文而言,散文的语言表达更具感染力,意境渲染更具感情色彩,作家个性化的体验、情绪性的描摹更凸显。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尝试深度解读教材编者的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文本阅读有关的主问题及各层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就可以让散文的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得到统一与融合。

以《观潮》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笔者先与学生一起梳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接着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寻找钱塘江大潮被稱为“天下奇观”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抓住文中对潮水形态、气势、声响的描写,认为作者描写的潮水很奇特,与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钱塘江大潮不一样。笔者与学生一起将大潮的形态、声响的变化概括出来。学生很快就发现,第四小节是对潮来时最值得观赏的情景的描写。学生将文中潮头形态的变化概括为“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将课文第四小节中的比喻修辞提取出来仔细品读,发现这一小节第一句、第二句是客观描写,第三句融入了作者的想象。如此,学生明白了在写景状物的时候可以结合自身情感、融入丰富的想象。

可见,散文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去发现作者的思考,感受作者的胸怀、品质等与所写景物、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想。

二、品味语言要聚焦细节描写

《走月亮》一课描写的是“我”和阿妈在秋夜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感、所想,景物描写的背后是作者对亲情深深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课后也设计了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的练习,指向“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单元要素。这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品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有所助益。

文质优美的散文,值得字字斟酌、句句回味。笔者在执教《走月亮》一文时,尝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之处,发现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感受作者的巧思与真情。比如,文中反复咏叹的一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每到一处、每换一景、每生一情都会用这一句来过渡,使文章整体中局部分明,而这句话又将每一个片段连成整体。笔者与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讨论这样写的妙处,使学生习得了谋篇布局的方法。此外,文中还有很多传神的描写,如“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的“抱”,将月亮倒影的乖巧、水塘的静谧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秋虫唱着”中的“唱”将秋虫的怡然自得尽情展现,同时也可想象出作者心情舒畅、愉悦,才将虫鸣听成了歌,毫无聒噪之感;“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一句中的“很满意地”将人看到丰收景象的心情转嫁给沟渠,也蕴含着对沟渠默默奉献的褒奖……这些词句,将文本变活,把情感传递,耐人寻味。这样引领学生品悟、感受,在涵泳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如笔者引导学生从“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去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作者比喻的精妙,说一说从这句话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回答:“天上有淡淡的云絮,月亮清亮亮的,好像在对着大地微笑,星星们时隐时现,好像在跟月亮妈妈捉迷藏。月光下,我和妈妈牵着手,慢慢走着,聊天,说笑,我觉得十分温暖和踏实。”这样的句子表明她领会了文章的真意,感受到了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散文的特征是用语言创造出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文字质朴但情真意切,叙述平直却动人心弦。因此,散文类课文的教学价值就在于对其文字的感悟与学习,而精彩之处往往是通过细节流露出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的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表达的感染力,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手,在理解感悟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文本阅读要关注作者心境

其实,学生在生活中也常有与家人月下散步聊天的体验,但是学生却不会注意到那么多的美,也不会生出那么多的感慨,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能力也还未完全形成。散文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还应与学生一起走近作者,走近作者当时的心境,学习作者经验分享的方法。

作者写散文的目的是想要将自己看到的人、赏到的景、经历的事以及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分享出来。作者独特、丰富、细腻的情感是作品有特色的重要原因。若学生能够关注作者分享出来的这些见识、情感、思考,便能间接得到人生阅历、人生经验、审美体验,从而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去感受绮君眼中桂花的美、桂花的香,将作者的表现与母亲的表现比较着读,将自己看到的桂花与文中作者描写的桂花比較着说,将身边人采摘桂花的动作与文中的摇桂花进行比较,从而产生更丰富的个人体验。笔者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感受桂花遍地开时的静谧、浓香,摇桂花时的兴奋、开心,以作者的经历来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触发了学生具有独特个性色彩的新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作者的不同心境,不能以自己的认知为标准去衡量、评判文章,而是要尊重各时期、各地域的风俗、特色、认知,在作者用文字所营造出的氛围中,去分析作者分享的目的。这样,学生在与作者的对话中就能明白:生活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单调无趣,生活还有那么多精彩的不同面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

四、文本分析要参照写作风格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学习结束后,编者为学生提供了同题材文本的阅读链接:周而复的《猫》以及夏丏尊的《猫》;教学丰子恺的《牛和鹅》之后,学生知道了有位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有一篇《大白鹅》,任大霖先生有一篇文章连题目都一样,也是《牛和鹅》……这便是同类型文章的群文阅读。通过比较,学生知道:同样的题材,出自不同人之手,表达方法、情感基调都会不一样。多视角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在领略不同风格的作品风采后感受到什么叫“各有千秋”。

散文类课文的教学虽然要让学生感知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但是不能用固定的教学思路和分析模式去教学所有的散文类文本,而应该引导学生建立与作者、作品之间的联系,感受作者的表达特质和文本风格,按风格对作品进行分类,捕捉其中的表达特点。

透过作者的一篇作品去阅读作者的一本书甚至整套书,也是帮助学生感受作者风格的好办法。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入课外阅读中去验证,对学生走近作者、领会文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学习了绮君的《桂花雨》之后,笔者向学生推荐她的同名散文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以小见大的抒情方法、善用古诗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细腻柔婉的笔致。学生徜徉在文学世界中,学会了围绕“这个人”“这篇文”“这本文集”进行深度阅读及探究,窥一斑而知全豹,形成了个性化、系统性的阅读策略。

五、赏析散文要发掘审美因素

美是散文的特质,其美在语言、形象、意境、主旨等方面,其中蕴藏的审美因素是教学散文的独特资源。基于散文阅读来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散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或是目光短浅,觉得培养审美素养和考试没有关系,或是自身文化修养和阅读储备不够,对散文的审美阅读鉴赏能力不强,使得教学方法简单机械,制约了学生审美意识的萌发和审美素养的提升。文学评论家童庆炳先生强调,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它的审美功能,美是首先的,读者必须首先感受到文学之美,并为之吸引,才能在愉悦的审美阅读中,逐渐了解人生和受到教益。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散文阅读教学是多么重要。

散文的最大优势是语言优美,这是散文作品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优秀的散文作品语言准确生动,可以个性化地表达所见所闻,借助独特的语言形式抒发感受。散文作品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遣词造句,营造了美的情感和意境,具有音乐美,富有感染力,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范本。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品味语言之美,是培养其审美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散文的主要段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感受语言之美,感受表达效果,享受散文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品味动词的准确传神,感悟形容词的生动形象,体会叠词的韵律之美。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天窗》一课中“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句话时,笔者引导学生品味词语“卜落卜落”,指导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节奏美,体会作者透过窗看雨时的快乐之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描写生动的语段,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散文的语言之美。比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借助“愿意……就……”节奏明快的短句,形象地描绘了园子里动植物自由生长的画面以及“我”和祖父生活的快乐,抒发了对童年自由生活的怀念之情。再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春夏秋三季以及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反复诵读,指导学生赏评优美的语言,促进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理解、欣赏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总之,散文类文章的教学是小学中高年段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关注作者的情思,关注作者细微之处的表达,引导学生提炼主题,鉴赏字、词、句、段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对作品的品析由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剖析,从一篇文、一本书、一系列作品等全面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文学的博大精深,拓展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

[ 参 考 文 献 ]

[1] 吴小龙.探寻散文阅读教学策略:以统编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教学为例[J].西藏教育,2021(12):30-32.

[2] 吴晓玲.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散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以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散文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6):56-61.

[3] 陈艺梅.引导个性品读 体验散文精彩:例谈小学语文散文类课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2019(28):70-71.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内容选择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浅析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浅谈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选择方法
细品杨绛的“愧”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