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教材,以多元方式强化思维训练

2023-06-15王玉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教材

王玉莲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基础,选择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通过创设直观情境、精选微课内容、巧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和经典诵读活动等策略来强化思维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0-0050-0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直强调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指出,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方式和途径,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有效地开展思维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又互为前提的关系。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思维能力也会有新的发展。同理,学生思维获得发展的同时,语言也会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发展。笔者立足教材,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方式。

一、结合学情,抓住直观情境,强化思维训练

情境教学以其直观真实、现场再现的优势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对小学生来说,情境教学更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设情境,促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文,以游览故宫为线索,由四组材料 “穿线”组成。教学时,教师以课文中的“线”作为切入点,但并不停留在课文表面的描写上,而是引导学生逐层递进,深度阅读,深入思考。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大致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把握、重点理解的阅读意识。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对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分解,将故宫的平面图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宫。

接着,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结合多媒体的呈现,大家已经对故宫有了初步了解。那么,老师今天想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故宫一日游。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跟紧老师,如果老师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要及时进行更正。”教师还可以适时提问:“从正阳门出来往里走,我们会看见什么?沿着故宫中轴线,沿途有哪些你印象深刻的宫殿?”学生积极地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师幽默风趣的导语,再加上“从……往里走、沿着、穿过、从……出来”等方位名词的运用使课堂画面感十足,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富有情境性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描写北京城中轴线的时候,课文这样写道:“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其中提到了方位名词“东、南、西、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这句话,画出关于中轴线的简易地图。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模型,完成思维训练。

二、利用微课,精准选择切入点,强化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眼球”。教师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短时间内都能集中学习注意力。微课这一创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恰好为教师提供了这方面的技术支持。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一种,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其内容的精、形式的短,使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富有灵活性、实效性、广泛性,能起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自主探究相关动词之间的区别,这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中,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对卡通动物形象很感兴趣这一特点,巧妙设计微课,精准选择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充分利用“蜘蛛先生”这一动物形象,在微课中呈现出“垂、压、挂”等动词的使用情境。教师先是巧妙导入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蜘蛛先生,这节课他会给我们讲些什么呢?”接着,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微課。微课的主要内容是蜘蛛先生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的一些动词的使用方法。学生在之前的预习中,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蜘蛛先生以课文中“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为例,引导学生对动词的用法进行辨别。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动词,因此,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这句话中的‘垂 换成‘掉可以吗?大家在观察蜘蛛逃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中间是有蛛丝相连的?”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之下顿悟:因为中间有蛛丝相连,所以这一句的动词用的是“垂”而不是“掉”。这样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思维一步步推进,体会到动词之间细微的差别,并学会准确运用动词进行语言表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示不同的动词,并通过解释动词的意思,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差别,学生可能就会觉得难度较大,不易理解。而微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思维训练。在微课的指引下,学生体会到相似动词之间的细小差别,思维得到强化,为今后的阅读学习和写作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运用微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应注意简洁,并且体现重难点,使学生从感官上获得刺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巧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强化思维训练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追求。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要激发其兴趣,还要注重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只有在探究中,学生的头脑才会进入“为什么”的思维模式,从而促使思维不再浮于表面,而是往更深层次迈进。这样,思维之“泉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润泽学生的心田。

例如,在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习作拓展训练《一件小事的启示》时,学生习作中可能会出现事情与启示不一致的情况。为此,在习作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先写作文提纲,再根据提纲完成对作文的整体探究。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吗?它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生:我难忘的事情是和爸爸一起钓鱼。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钓鱼的时候要安静、专一,否则一条鱼都钓不上来。

师:这样的启示只是表面上的,并不是这件事真正的启示。你再好好想一想,这件事的启示仅仅是在钓鱼这一件事情上吗?

生:嗯,我觉得是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并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师:没错,这样的启示才是事情的本质,也是我们本节课写作的重点。我们既然已经选好了事例,那么应该怎样将事情交代清楚呢?

生:我们可以将整个事情分成“块”,先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再通过这些“块”来检查前后逻辑是否清晰,如果逻辑清晰就可以进行写作。

师:你们说的这些“块”,就是写作中常用的提纲。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进行写作提纲的训练。

探究性学习是锻炼思维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知识、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在本案例中,教师和学生选择了“如何列提纲”作为课堂任务。这样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注重体验和表现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

四、利用经典诵读活动,强化思维训练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托丰富的语言活动来实现。除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综合性训练,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古诗词、优美散文及小说等,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专项化的诵读活动,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诵读是最基本、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科学有效、指导得当的诵读活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诵读既是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在要求。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经典诗词、优美散文等丰富资源,以诵读为抓手,细化策略,强化引导,有效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唤醒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世界里丰富自己的心灵体验,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抓住题眼,巧妙设疑

在古诗词的诵读中,抓住题眼,以疑激趣,是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方法。小学生最容易抓住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疑问往往是创新的起点。合理的质疑可以产生思维碰撞,产生思维求异和思想灵感。因此,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古诗词的文本特质,抓住题眼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这样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时,教师选取与作者同时代、与诗歌同题材,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南宋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一诗与其进行对比阅读,通过设置问题,以疑激趣,引导学生探究文本,进行深度阅读。

师:读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乡村四月》两诗,同学们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农家生活的繁忙?

生:“闲人少”“昼出”“才了”“夜绩麻”。

师:说得很好,那么《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两诗中出现的农活各有哪些?

生:《乡村四月》一诗中提到的农活有采桑养蚕、插稻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有田间除草、搓麻线、种瓜。

师:非常好!通过以上诵读感悟和回答问题的活动,你们能够推断出这两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吗?

生:《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的诗眼是“田园”,《乡村四月》的诗眼是“乡村”。

教师这样设疑激趣,引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再面对此类诗歌时,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用同样的方法去研读。这种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思维能力提升的具体表征。

(二)发掘精彩语段,深化领悟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挑细选的经典文本。这些文本中有许多好词好句、精彩语段,值得学生探究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其中的精彩之处,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教师重点抓住“雪地捕鸟”“月下刺猹”等精彩语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其中精彩的地方,特别是对一些动词的运用,要反复探究。如“雪地捕鸟”中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富于变化,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少年闰土的那种童真童趣;“月下刺猹” 中对闰土刺猹时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饱含着情感,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语言品味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三)结合诵读,把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

经典诗文的诵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丰富多样的,既有理解、分析、概括、综合,又有比较、论证,还有联想、判断、推理等。因此,思维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式也要尽量多样化。

例如,在经典诗词的诵读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诵读与想象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一诗,教师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诗改写成短文。学生的改写丰富多样,各不相同,融入了自己的生活观察和个性体验,反映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训练富有深度和张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總之,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积累,需要教师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充分利用教材内部的思维“密码”,去推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马长寿.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路径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27):82-83.

[2] 高叙新.巧用小学语文作业激活学生思维[J].江西教育,2020(29):61.

[3] 唐珊珊.教学语言: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把钥匙”: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教学语言的价值[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44-46.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思维训练语文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