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血管影像仪在留置针输液静脉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15杨玉红陈利芬周雪梅
杨玉红,陈利芬,周雪梅
留置针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通过相关量表对其进行及时评估,预防其进一步加重,而相关量表评估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护理人员难以有效掌握[1-2]。科技发展使红外线血管成像仪在临床得以推广,目前主要用于辅助静脉穿刺、诊断和病情监测等,其原理是不同组织对红外线的吸收率不同,其中血红蛋白的吸收性较其他组织更强[3-4],使其与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光学反差,从而原位显示血管。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常伴内皮细胞脱落、坏死、周围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管腔内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5-9]。根据红外线血管成像仪原理,本研究探索其在静脉炎评估方面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更早、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使用留置针输液的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住院病人;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有神经或精神问题,不能配合者;严重色素沉着皮肤病者;敷料过敏者;毛发浓密、肤色深、烧伤、水肿、瘢痕增生严重等无法获取清晰影像者。收集病人人口学资料、从穿刺到拔针每天静脉炎等级变化及影像图片等。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先用视觉输液静脉炎量表(Visual Infusion Phlebitis,VIP)评估病人静脉炎等级,再用投影式红外线血管成像仪获取相应不同等级静脉炎的红外线影像图片。VIP量表信效度良好,信效度达0.85[10-11],针对不同等级静脉炎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更适用于临床[12-13]。
1.4 评价指标 ①VIP量表0~5级静脉炎。②血管影像特征:参考相关文献[14-16],咨询专业人员后,确定以下5个变量:显影中断(无/少量/大量)、管壁(光滑/毛糙)、管腔(无狭窄/狭窄)、灰度(深/浅)、血管走行(清晰/不清晰)。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共纳入284例病人,年龄15~95(57.37±18.60)岁。有效图片455张,0~5级静脉炎分别326张、85张、29张、13张、2张、0张。
2.2 血管影像特征
2.2.1 不同等级静脉炎血管影像特征 统计可知,不同等级静脉炎影像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中,仅观察到0~4级静脉炎,5级静脉炎尚未发现。不同等级静脉炎影像特征描述如下。0级:血管显影无中断,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影像灰度深,血管走行清晰。1级:血管显影无中断或少量中断,管壁毛糙,管腔无狭窄,灰度深,血管走行清晰。2级:血管显影少量中断,管壁毛糙,血管无狭窄,灰度浅,血管走行清晰。3级:血管显影大量中断,管壁毛糙,管腔无狭窄/狭窄约1∶1,灰度浅,血管走行不清晰。4级:血管显影大量中断、管壁毛糙、管腔狭窄、灰度浅、血管走行不清晰。
表1 不同等级静脉炎影像特征变量秩和检验(n=455)
2.2.2 0级与其他等级静脉炎血管影像特征的区别 VIP量表中0级为无静脉炎,1级及以上为有静脉炎。本研究将0级与其他等级静脉炎影像特征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影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据临床观察,留置时血管管壁光滑,留置1 d时血管管壁光滑程度下降,留置2 d时血管光滑程度进一步下降。
表2 0级与其他等级静脉炎影像特征比较 单位:张(%)
2.2.3 1级及以下与2级及以上静脉炎之间影像特征的区别 VIP量表中“2级静脉炎应拔管”,因此以2级为划分点分为1级及以下与2级及以上两组,行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影像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1级及以下与2级及以上静脉炎影像特征比较 单位:张(%)
3 讨论
3.1 血管影像特征随静脉炎等级不同发生变化
3.1.1 0级静脉炎血管影像未发生异常变化 0级静脉炎血管影像主要特征是显影无中断、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灰度深、血管走行清晰,影像能清晰显示0级静脉炎血管特征,与VIP量表评估结果一致。
3.1.2 1级静脉炎影像特征2个变量呈现特征性变化 1级静脉炎部分呈现显影少量中断,大部分呈现管壁毛糙,其余与0级特征相似。此时已出现静脉炎初期表现,提示我们应加强观察,及早干预,如合理安排输注顺序、减慢输液速度等,以减缓静脉炎发展速度[17-18]。
3.1.3 2级静脉炎影像特征3个变量呈现明显特征性变化 2级静脉炎大部分显影少量中断、灰度浅,管腔无狭窄、血管走行清晰,管壁均毛糙,此时是早期静脉炎,临床表现较明显。护理人员应及时拔针,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湿敷、涂外用药(如喜辽妥)等[19-20]。
3.1.4 3级静脉炎影像特征4个变量呈现明显特征性变化 3级静脉炎大部分显影大量中断、血管走行不清晰、均为管腔狭窄、灰度浅,此时静脉炎已经发展至中期。主要因素有大量输液、药物刺激性较大及病人自身血管条件差等[21]。护理人员应立即拔针、查找原因、实施干预。由于本研究收集样本量较少,需进一步探究。
3.1.5 4级静脉炎影像5个变量均呈现明显特征性变化 4级静脉炎均呈现显影大量中断、管壁毛糙、管腔狭窄、灰度浅、血管走行不清晰,血管与血管周围组织分界完全不清晰。此期影像特征与VIP量表评估较一致。护理人员应立即拔针,观察有无血栓,注意凝血指标、臂围、静脉炎恢复效果,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做好健康教育。本研究仅2例4级静脉炎,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3.2 1级及以下静脉炎出现临床表现前影像呈现特征性改变 1级及以下静脉炎少部分显影少量中断、管壁毛糙、管腔狭窄、灰度浅、血管走行不清晰,可能该血管已处于0~1级之间或合并其他情况如渗出、皮下出血、血管硬化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穿刺血管,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准确识别影像变化的原因。
3.3 1级及以下与2级及以上静脉炎影像特征差异明显 1级及以下静脉炎大部分显影无中断、管腔无狭窄、灰度深、血管走行清晰,部分管壁光滑。2级及以上静脉炎均呈现显影少量到大量中断、管壁毛糙,大部分呈现管腔无狭窄、灰度浅。2016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推荐使用的VIP量表中建议“2级静脉炎应拔管”,护理人员应把握合适拔针时机,及时拔除留置针以控制静脉炎向更严重等级发展。
4 小结
不同等级静脉炎影像特征不同。0级向1级静脉炎发展时,影像显示管壁光滑度改变,2级及以上与1级及以下两组静脉炎影像特征差异明显。本研究创新性探索了静脉炎红外线影像特征,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准确的评估方法。但由于研究时间、人力等限制,样本代表性有一定局限。建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及建立动物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