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乡居民营养素养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6-15史荣冬青王欣宇陈抗寒祁丛德周礼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总分安徽省

史荣冬青,王欣宇,郭 浩,陈抗寒,祁丛德,周礼华

营养素养是“健康素养”在饮食营养健康研究领域的延伸[1],反映了个体获取、处理以及理解基本营养信息并做出正确营养相关决策的能力[2-3]。研究[4]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呈年轻化趋势,且与膳食质量和生活方式关系很大。营养素养决定饮食质量,影响健康饮食行为,将合理营养观念付诸于营养健康行为,是促进疾病恢复以及减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并发症的有效手段[5]。本研究基于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对安徽省城乡居民的营养知识(Knowledge)、营养态度(Attitude)、饮食行为(Practice)(简称营养KAP)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城乡居民的营养素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对城乡居民开展恰当的营养健康教育,逐步提升居民营养素养,助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实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选取蚌埠、滁州、合肥、亳州等地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调查点居住6个月以上的常住人口;(2)年满18周岁且自愿参与调查者;(3)具有配合调查的认知与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听力或视力严重障碍无法配合调查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6-7]为理论依据编制营养素养问卷,对城乡居民开展营养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来源等;(2)营养素养评估,主要分为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3个维度,共28个条目。其中营养知识部分主要为营养相关的概念性知识(9个条目),营养态度部分主要涵盖获得、选择、准备、摄入食物的能力(10个条目),饮食行为部分主要包括谷物、蔬菜、水果、鱼、禽、蛋、大豆及其制品、奶类等食物摄入频次(9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每条目4个选项,分别赋值 0~3分,营养知识累计总分0~27,营养态度累计总分0~30,饮食行为累计总分0~27,KAP总分0~84分,得分越高,说明营养素养越高。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63,重测信度为0.846。

1.2.2 质量控制 采用一对一现场调查与问卷星线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研。发放问卷800份,排除有漏项、错项和逻辑错误等问题的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3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城乡居民一般情况分析 共纳入城乡居民787人,其中城市392人,乡村395人;男387人,女400 人;年龄18~93岁,平均年龄(45.4±19.4)岁。调查居民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约占总人数的66.7%;职业分布排在前三位的是农民、工人及学生群体;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66.7%。城乡居民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和婚姻状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城乡居民在经济来源、年龄、性别和是否吸烟、饮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安徽省城乡居民一般情况[n;构成比(%)]

续表1

2.2 城乡居民营养素养现况 城市居民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和KAP总分均高于农村居民(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KAP各维度得分和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18~45岁居民知识、行为得分和KAP总分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居民,≥69岁居民知识、态度得分和KAP总分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居民(P<0.01);不同经济来源人群KAP各维度得分和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经济来源为父母的居民知识、行为维度得分和KAP总分均高于其他来源居民(P<0.05~P<0.01);不同婚姻状况居民KAP各维度得分和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KAP各维度得分和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文化程度增高,人群营养素养得分有增高趋势;不同职业居民KAP各维度得分和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务人员和教师营养素养得分相对较高,而农民营养素养得分相对较低(见表2)。

表2 安徽省城乡居民营养素养情况分)

续表2

2.3 城乡居民营养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以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得分为因变量,以城乡、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来源、文化程度、职业等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3),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纳入标准α=0.05,排除标准α=0.10),结果显示,年龄、城乡差异、文化程度和经济来源均为安徽省居民营养素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见表4)。

表3 安徽省城乡居民营养素养影响因素赋值情况

表4 安徽省城乡居民营养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营养素养与饮食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也是饮食质量的可行预测指标,良好的营养素养可以使个体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8]。有研究表明,营养知识水平越高,相应的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就越好[9],营养知识是构成营养素养的要素之一[10]。《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明确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2022年基础上提高10%[11]。掌握系统完备的营养知识,有利于增强营养态度和行为意识,促进营养素养水平的提高,从而改善膳食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城乡差异是影响居民营养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城市居民相比,目前我国农村居民营养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已成为阻碍营养健康状况改善的重要因素[12]。本次调研也显示安徽省农村居民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KAP总分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这与陶小燕等[13]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安徽省城乡之间经济文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14],本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文化及不识字人群比例高于城市,初、高中文化人群比例低于城市,农村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营养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健康营养的膳食理念,故而营养素养水平也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乡居民营养素养水平与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年龄等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营养素养水平有升高的趋势,这与包静梅等[15]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对于营养知识的接触面相对更深更广,执行力也更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善自身的膳食营养健康。本研究中,18~45岁居民知识、行为得分和KAP总分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居民,≥69岁居民知识、态度得分和KAP总分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居民。46岁以下居民营养素养得分相对较高,这部分居民大部分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来源稳定,生活经验丰富,对维持良好身材和膳食健康的自主意识较高,对于培养良好的营养膳食习惯也较为重视;而68岁以上居民营养素养得分相对较低,可能由于这部分群体大多是过于年老或患有相关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老年人,认知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渐下降且活动范围缩小[16],生活行为方式也变得较为单一,没有充足条件去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不同婚姻状况人群中,未婚与已婚人群拥有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有能力促成良好的家庭饮食环境形成,而家庭饮食环境又是影响居民饮食健康和营养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17],因此这类群体的营养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不同经济来源人群KAP各维度得分和总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经济来源为父母的居民知识、行为维度得分和KAP总分均高于其他来源居民。可能由于经济来源于父母的人群大多是身体健康的学生群体,他们不仅拥有较为良好的营养健康意识,还生活在较为稳定的饮食环境中,因而营养素养得分相对较高。在众多职业中,以医务人员和教师群体营养素养得分相对较高,医务人员和教师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而医务人员因其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较为全面,对于营养素养的理解更为专业。

综上可知,安徽省农村地区居民的营养素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差异和经济来源是影响安徽省居民营养素养水平的因素,可通过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普及营养健康知识等途径来提高城乡居民的营养素养水平。受客观条件限制,本次调查人群代表性有限,而且未对安徽省城乡居民的营养素养与日常膳食质量与健康结局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将是本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总分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