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反诈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06-15招葆华

今传媒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招葆华

摘 要:為了应对近年来日趋高发的电信诈骗事件,我国公安部于2021年初正式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应用软件,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这款APP的防骗功能。然而在宣传过程中,这款反诈APP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不被信任的问题。本文运用Amos22.0软件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方法,以广州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与扩散理论视角,探讨大学生对于反诈APP的持续使用意愿,并分析影响他们持续使用的因素,旨在为该APP改进后续宣传策略提供建议。

关键词:反诈APP;大学生;创新与扩散;持续使用意愿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6-0122-05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子媒介进行电信诈骗的事件不断发生,面对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我国公安部于2021年初正式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以下简称“反诈APP”)。截至2021年6月,反诈APP的用户注册数量超过了6500万,初步筑成反诈防诈的“防火墙”[1]。反诈宣传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且深远的工作,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花样层出不穷,受骗上当的群众损失惨重,此类事件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突出因素[2]。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经历相对较为缺乏,往往承担着更大的受骗风险,因此,大学校园成为了反诈APP宣传的重要阵地。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创新与扩散理论视角出发,结合TAM和ECM模型,运用滚雪球抽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广州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对这款APP的持续使用意愿,并分析了影响他们持续使用的因素,旨在为该APP改进后续宣传策略提供建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创新与扩散

创新与扩散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的经典效果理论之一,由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M.Rogers)率先提出,指某种新观念或新事物在一定的时段内,以一定的方式,在社会成员间进行传播扩散的基本社会过程,以及被传播扩散后对这些新观念或新事物的影响[3]。通过创新与扩散理论,能够探究出反诈APP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群体对于反诈APP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二)持续使用意愿

学者Bhattacherjee最早将用于研究用户接受的技术接受模型以及用于研究用户重复购买或使用的期望理论模型进行了整合,提出了ECM-ISC模型(即信息系统持续使用),并通过该模型研究了网络银行的用户持续使用行为,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4]。周建帮在研究企业APP的持续使用行为时,引入了有用性、易用性、娱乐性、社交性、风险性5项变量,结果显示:这些变量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用户使用企业APP的风险意识程度对满意度具有负向影响,个体的主观规范、满意程度有助于持续使用行为的发生[5]。由于反诈APP是一款较为严肃的应用,因此,本研究去除娱乐性和社交性两项变量,保留了有用性、易用性、风险性、满意度、主观规范这5项变量。

对于一款APP而言,初始采纳行为只是它成功的第一步,而用户是否持续使用才是衡量它成功的重要标准[6]。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持续使用意愿指大学生在下载、注册APP后,是否愿意继续保留并使用反诈APP的态度倾向。对于反诈APP来说,只有用户持续使用,才能说明它真正获得了接受和认可。

(三)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

1985年,学者Davis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AM),它后来成为了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技术接受的重要模型[7]。基于此模型可以得出,人们对于信息技术产品的接受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指用户认为该技术或产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展现出使用效果;感知易用性则指用户在使用这项技术或产品时感受到的难易程度。

1989年,Davis还指出感知易用性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也是感知有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8]。这样的影响作用关系为本研究提供了参考。

(四)感知风险

相关研究表明: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是阻碍他们进行网上购物的一大因素[9]。对于反诈APP这种涉及个人数据资料以及财产信息的应用软件而言,用户往往会觉得使用它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本研究的感知风险指大学生对警方能否妥善保护他们信息的态度倾向和信任程度,感知风险越大,他们越不愿意持续使用反诈APP。

(五)满意度

满意度指用户使用软件后的整体感知评价,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10]。因此,倘若大学生在使用完反诈APP后总体上感到满意,那么他们便更倾向于继续使用这款反诈APP。

(六)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指用户的行为往往受周围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换言之,除了大众传播媒介外,用户身边的强、弱社会关系也能够成为进行反诈APP宣传推广的重要渠道,有利于这一创新事物的扩散。

根据以上6个变量的概念,本研究汇集整理了相关量表,如表1所示: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下载注册反诈APP等基本情况,并根据是否下载注册反诈APP来判断问卷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的关键环节,主要调查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持续使用意愿。问卷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满意度、主观规范、持续使用意愿作为6个主要变量,并给前5个变量分别设置了3个题项,给最后的变量设置了2个题项,每个题项都配置了李克特5级量表。题项的参考来源如表1所示。

(二)样本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以滚雪球抽样的研究方法,结合SPSS26.0和AMO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22年2月12日至19日,共收到问卷115份,筛选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达88.7%。

三、研究假设与模型建构

基于上述概念界定,本研究做出的研究假设如下:

H1: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感知有用性

H2: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满意度

H3: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满意度

H4: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持续使用意愿

H5:感知风险负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满意度

H6:感知风险负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持续使用意愿

H7:满意度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持续使用意愿

H8:主观规范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持续使用意愿

此外,根据研究假设,本研究建构出了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

四、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按照性别和年级进行分类统计得出,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女性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群体的数量较多,占比较大;大二与大四学生的比例基本相同;大一与大三学生的比例相对较少,如表2所示:

(二)信度、效度分析

第一,各变量的CronbachsAlpha系数均达0.800以上,总体信度系数达到了0.86,说明此次问卷的信度较好。

第二,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满意度、主观规范、持续使用意愿这6项变量取平均值后,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KMO=0.851,Sig=0.000,这表明本研究收集的数据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随后,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因子分析,累积方差解释百分比达到了68.312%,说明问卷同样具有较好的效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优化拟合优度的过程中,本研究发现感知风险的公因子方差提取值偏低,为0.351(低于0.5),因此,如果去除感知风险这一变量,数据与修正模型的拟合程度将更高。随后,本研究利用AMOS22.0软件进行了路径分析,得出的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总结出了下列路径系数及其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五、研究结论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本研究验证了TAM模型和ECM-ISC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假设部分所提及的8个假设均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即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满意度和主观规范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持续使用意愿;而感知风险则负向影响大学生对反诈APP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

以上结论,一方面能够说明反诈APP的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想要避免受到经济诈骗的需求,同时,相对简便的操作也提高了它在大学生心中的认可度,因此这款APP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了普及;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学生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显著上升,因此,反诈APP的后续运作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以及广大社会群体保护数据隐私的需求。只有这样,反诈APP才能在后续推广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地“扩散”。

六、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降低反诈APP的操作难度

反诈APP在2021年便得到了有效推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易用性,即反诈APP界面简洁、内部功能操作便捷。因此,开发人员在后续更新中不仅要不断升级反诈APP的防诈骗功能,也要在升级反诈APP版本的过程中继续降低操作难度,保持它核心功能的简洁性和便捷性。

(二)重视用户群体的隐私保护需求

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且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6%[14]。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用户的数据隐私问题成为了当前数字化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和痛点,关于个人数据隐私泄露的负面性社会事件也时有发生。与之对应的是,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也显著提升,这一点正是用户对于反诈APP进行风险感知的主要方向。因此,反诈APP开发人员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在调取内部数据进行反诈工作的同时,也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视用户群体的隐私保护需求,切勿因过度调查APP内部数据造成用户隐私数据泄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数据安全。

(三)借助意见领袖宣传推广

目前,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宣传、推广反诈APP的主体多为地方民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务新媒体的一大转型趋势,但是长时间采用一种人物身份进行宣传,形式较为单一,不易让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对反诈APP产生情感认同。因此,反诈APP的宣传推广团队要深入了解各类媒体平台的运作机制,积极联合正能量网红主播或明星群体共同推广,让这些群体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增进反诈APP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推广。比如,2021年湖南省税务局邀请知名演员为依法纳税进行了宣传,降低了政务宣传的严肃色彩,更加贴近群众的视角和立場。

七、研究启示与局限

本次研究带来的启示有三点:一是要重视反诈APP的内容建设,在完善反诈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操作界面的简洁化;二是要重视对用户的数据安全保障,保护用户的私密信息;三是不仅要在大众传媒进行宣传,还要加强人际、社交网络的宣传,通过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以及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提升大学生用户对反诈APP的信任感。

此外,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本研究在抽样方法的选择以及不同样本群体的分配上还不够完善,这将是日后研究需要重视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用户超6500万构筑防诈反诈的“防火墙”[EB/OL].https://news.cctv.com/2021/06/17/ARTIlINjDKeOIDDxI8 jhGSSZ210617.shtml,2021-06-17.

[2] 广州市公安局.2021年,广州警方打击犯罪交出亮眼成绩单[EB/OL].http://gaj.gz.gov.cn/ga xw/ztbd/payx/content/post_8052869.html,2022-01-26.

[3] 郭纯生,傅玉芳,徐雁华.从创新扩散理论谈出版活动的内涵[J].现代出版,2014(2):22-24.

[4] BhattacherjeeA.Anempiricalanalysisoftheantecedentsofelec-troniccommerceservicecontinuance[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01,32(2):201-214.

[5] 周建帮.企业APP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5.

[6] [10]肖锋,麻锐宁.大学生旅游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携程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41(1):129-134.

[7] FredD.Davis.A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for EmpiricallyTestingNewEnd-userInformationSystems:TheoryandResults[D].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1985.

[8] FredD.Davis.Perceivedusefulness,perceivedease ofuse,and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J].MISQuarterly,1989,13(3),319-340.

[9] 董大海,李广辉,杨毅.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构面研究[J].管理学报,2005(1):55-60.

[11] 宁昌会,胡常春.基于期望确认理论的移动App持续使用意愿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5(12):136-142.

[12] 何明贵,龙晓丹.感知风险与信任对移动医疗APP持续使用的影響研究———基于ECM-ISC模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6(0):152-165.

[13] 赵延癉,高佳.移动社交支付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主观参照的调节作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4):47-52.

[14] 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www.cnnic.net.cn/n4/20 22/0914/c88-10226.html,2022-08-31.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