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
2023-06-15邓佳富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提出坚持党建领航、协同管理、服务下沉、凝练特色、鼓励自治等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一站式 学生社区 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9-0019-06
“学生社区”是伴随着国内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而产生发展的,与传统的学生宿舍相比较,学生社区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日常住宿、休闲的空间场所,还包括这些场所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教育部等八部门于2020年联合颁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體的教育生活园地”。在政策指导下,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分析学校现有的学生思政教育基础、学生公寓园区建设现状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思考高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上面临的困境,结合各高校的有益实践经验在校内开展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以此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困境思考
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意味着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合理统筹和再分配校内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践行学生社区管理“一线规则”,促使学生社区从传统的生活场所转变成为多元育人场所,充分发挥学生社区“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场域价值。目前,国内高校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综合分析国内高校现有的建设成果,可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共同因素影响“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党建工作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学生社区是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也是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一般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进行划分,并由各学院党委统一管理,可以说高校学生党支部主要是围绕二级学院开展各类党建活动的。但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高校通常以楼栋为单位开展各类社区活动,而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往往难以完全按照学院和年级来分配学生宿舍,一栋宿舍楼中常包含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甚至会出现混年级、混学院的学生宿舍。这就使得高校现有的学生党支部在结构上与学生社区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二级学院的党建工作难以在学生社区内有效推进,学生党支部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高校若想提高“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在原有的二级学院党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党支部组织方式,使其契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管理需求。
(二)主体协同管理效能有待加强
科层制是我国公共行政体系的典型范式,也是当下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管理的组织形式。科层制在具有其他组织结构无法替代的显著优势的同时,也容易使各部门之间产生信息壁垒。因此,在需要协同管理的场合中,各主体部门常面临着分工不合理、协同工作效率不高、部门之间责任推诿等问题。就“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而言,大部分高校以“学工处牵头,后勤处辅助,各二级学院配合”的形式探索学生社区建设的具体方式。由于所涉及的管理主体较多,如何提高跨职能部门、跨院系、跨行政组织的信息沟通效率,如何提升各主体的协同管理成效,成为当下高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此外,管理主体的不同还容易导致其在育人理念上无法达成共识。例如,后勤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常着眼于学生宿舍卫生问题或学生宿舍安全问题,而学工部门则更关注学生社区的德育问题和思政问题等。这就使得各管理主体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不一致,从而导致协同管理的效能减弱。
(三)社区管理服务职能有待升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对校园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是高校管理与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为学生提供各类生活、学习服务的重要平台。许多高校在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过程中尝试为学生提供各类服务项目,但在项目的实际运营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社区服务内容失衡。目前,高校所提供的学生社区服务以生活类服务为主,如在社区内开设自助洗衣房、便民快递点、生活工具箱租借点等,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一站式”学生社区以育人为价值导向,除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外,更应通过丰富服务内容引导学生以健康、向上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第二,学生社区服务缺乏制度支撑。为保障学生社区各类服务项目有序运营,学校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做好学生的监督工作。然而,部分高校的服务项目管理制度直接照搬照抄他校制度,导致制度无法完全满足学校管理需求;部分高校未做好对相关制度的宣讲工作,也未安排专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管,造成学生不了解相关制度内容,致使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第三,学生社区服务个性化不足。目前,高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项目呈现趋同化特征,在服务项目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学生性别、专业、数量等特点,导致社区服务项目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社区文化育人功能有待发挥
文化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在特定的文化场域中,个体的思想认知、行为举止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其他育人方式相比较,文化育人方式更分散、更隐蔽且更容易被个体所接受,因此文化育人可以说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育人手段。“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要将文化浸润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创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陶冶学生的品格,继而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多数高校还未能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在资金、人力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进度缓慢;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停留在表层,仅关注学生社区的外显文化,忽略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等,从而造成文化建设工作的失衡。
(五)学生参与管理程度有待提高
大学阶段是学生转变自身角色、提高社会适应力的重要发展阶段,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使学生社会化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目标之一。基于此,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各类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抗压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锻炼。“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是具有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职能的平台,而且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但从实际来看,目前高校学生参与学生社区建设的程度不高。首先,大部分学生在社区中仍被动地接受他人管理,尚未萌发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导致其参与社区管理的主观意愿不强。其次,许多高校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时,主要邀请学生会、团委等相关社团成员或党员学生参与社区日常管理,没有为普通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社区管理的机会。最后,目前学生参与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仍以日常琐碎的机械性工作为主,如宿舍卫生检查、宿舍安全检查等,学生基本没有参与学生社区关键性事务决策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参与管理的广度与深度受限。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模式建设路径
面对当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困境,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导向,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最终构建了集教育、管理、服务、党建、学生发展为一体的全面育人新空间。学校以和园学生公寓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创建了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见下页图1)。该模式按照“一个根本”“两个理念”“四大机制”“六大保障”“八大支撑”总体构架方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完善设施为基础,以队伍入驻为重点,以学生自治为补充,形成“三全育人”管理模式,用“浸润式教育”将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工作做到“家”,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培养人才的园地、管理和服务学生的基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阵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党建领航,加大党建工作力度
1.优化学生社區党组织结构
针对高校学生党支部难以匹配学生社区管理需求的情况,学校在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创新设立功能型党支部,使其与独立党支部相配合,在学生社区内协同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以学生公寓楼栋为单位进行架构,秉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的原则,将每两栋公寓楼的党员划分成一个功能型党支部,支部书记和副书记由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担任。目前,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共设有6个独立党支部和4个功能型党支部,各支部以“一支部一品牌,一小组一特色”为工作目标,做好与二级学院独立党支部的对接工作,积极建设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矩阵,实施社区党员责任宿舍网格化管理,建立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对接学生宿舍的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党建工作对学生社区的全面覆盖,让党组织在学生社区内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牢筑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最终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活力。
2.创新社区党建活动形式
为丰富学生在社区中的课余生活,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内的独立党支部和功能型党支部积极组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团建活动。首先,学生社区党支部努力抓好党建教育时机,以国家和学校的重要节庆、活动、会议为契机开展以“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旋律,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联系一个宿舍,带好一帮同学”为核心内容的党建进社区“六个一工程”活动,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其次,为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学校在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建设包含数字校史馆、校园巡游、爱国主义教育、红色主题教育在内的VR体验空间,借助VR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思政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党建活动体验。再次,学生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将“四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资源融入党建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初心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设立党建图书角、打造党建文化墙等方式让党建文化充分浸润社区的各个角落,并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创新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活动形式,学校成功将党建资源向社区一线聚拢,使党建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合,充分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的有效性。
(二)协同管理,充分发挥育人动能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遵循“一线规则”,整体统筹安排各主体部门管理力量,避免出现资源配置空缺或重复叠加的情况,提升学校各部门协同管理效能。学校根据学生社区管理需求,向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输送管理队伍,为学生社区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提高学生社区思政工作成效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有助于在空间上拉近师生距离,优化师生沟通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社区思政工作的常态化、生活化程度。学校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优势,通过派遣党务队伍和思政教师队伍入驻学生社区,不断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提高思政工作的成效。一方面,学校派遣党务工作队伍入驻学生社区,以创建星级支部、打造党建品牌为抓手,推动学生社区党支部协助党务工作队伍和学校各级党组织开展思政工作。另一方面,学校从“大思政”视角出发,组织校内约60名思政教师走进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思政教师依托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德育讲堂、静湖大讲坛等思政教育平台,借助学生社区内部党建文化长廊、思政VR体验馆等思政教育资源,结合学年重要时间节点和国家时政热点,组织富有成效的思政教育活动,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政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2.推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发展
学生社区是大学生课后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关系着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为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学校联合各二级学院选拔优秀专业教师以学业导师的身份入驻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每日安排各院系学业导师在社区导师工作室轮值,为学生提供全时段的学业指导服务。指导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业发展、技能训练、项目实践、职业规划等,以助力学生科学规划学业、就业乃至创业发展方向,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此外,学校动员校内各级各类教职员工参与学生社区建设,努力统筹社会教育力量,将校外优秀专家队伍引流至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目前,学校已邀请党政领导、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各类先进群体进入学生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社区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果、新案例,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3.提高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效能
学生社区是高校学生提高社会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场域,为落实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目标,学校一方面推进“管理干部队伍进社区”工作,颁布《中共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要求学校管理干部队伍成员每学年至少与1个班级、社团或党支部结对子,形成每周“面对面”交流模式。通过深入班级、宿舍、食堂进行线下交流,或借助微博、微信、QQ等方式进行线上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对学生的常态化联系、个性化领导与精准化服务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全面实施专职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制度,为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配足、配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实现专职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实施辅导员安全巡防、寝室走访和谈心谈话制度,达成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和全方位服务的学生管理目标;选聘校党政团干部、思政教师担任学生社区兼职辅导员,协同专职辅导员开展各类学生工作;在学生社区内打造辅导员工作室精品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政引领,为学生提供成长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4.打造社区专业管理服务队伍
提高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大学生学习生活体验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基础职能。为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学校大力推进后勤、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团委等行政部门入驻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向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服务。在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同时,学校还不断挖掘各行政部门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增强服务队伍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努力将服务与育人工作相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社区的服务质量。此外,为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目标,学校以“蓝红之声”电子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搭建学生组织工作平台,构筑“共青团+互联网”学生管理格局,通过组建学生组织服务队伍使组织活动范围覆盖全社区,积极为社区内广大学生服务。
(三)服务下沉,完善学生发展保障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原则,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需求,通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社区管理制度、发挥信息技术科学管理优势等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基于此,学校不断推动学校管理服务向一线沉淀,创设共建、共融、共享社区平台,优化学生社区资源配置方式,促使资源从粗放型供给向精准型匹配转变,向学生提供三个维度的六大保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
1.强化社区基础服务建设
为做好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基础服务保障工作,满足学生个性化生活需求,学校通过电子调查问卷向学生征集社区建设意见,在综合学校育人目标基础上,结合社区现有空间资源为学生打造包括茶艺文化馆、健身美体馆、思政影厅、艺术训练厅、多功能厅、党团活动室、谈心谈话室、综合阅览室、美食烹饪室、互助学习室、自助服务室在内的“2馆3厅6室”的社区活动室。各活动室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需详细了解制度内容后才能够入室开展活动。根据各活动室的功能特点,部分活动室还安排专职人员值班,以协助学生使用其中的设施设备;针对有人数限制的活动室,学校推出“线上+线下”预约制度,使学生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活动室使用安排,预约合适的使用时段。
学校在原有“学生服务大厅”基础上打造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在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统一集中地为学生办理学籍管理、奖助学金管理、入伍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水电网络报修、心理咨询、问题投诉和意见反馈等事务。服务中心坚决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改革目标,要求各职能部门按照“统一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原则为学生处理各项事务,解决各类学生“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2.加强主题工作室教育引领
为汇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凝聚中坚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学校逐步推进教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借助各类主题工作室提高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引领成效。首先,学校依托辅导员队伍在学生社区内建设“引路人”“电亮青春”等6个不同方向的辅导员工作室,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思想教育、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同时通过推进辅导员教研实践工作促使社区辅导员队伍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其次,学校结合学生专业结构特点打造“导航”“续航”“远航”等6个不同层次的学业导师工作室,为各学科专业学生提供分层学业指导服务,助力学生专业技能发展。最后,学校在社区内设立了“阳光之约”心理驿站,为学生提供心理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心理书吧等功能型场所,并组建由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心理辅导站工作人员等构成的专业化的心理指导工作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活动,提供“菜单式”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以满足学生心理调节需求,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3.依托先进技术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应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打破各主体部门协同管理壁垒,提高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成效。首先,学校借助2020年建成的“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推进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服务大厅”建设工作,提高社区服务办事效率。其次,学校依托“蓝红之声”电子服务平台,为学生社区搭建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学生组织工作平台,提高学生组织管理成效。最后,学校将建设以学生信息为中心的社区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记录学生课堂考勤、社团组织活动、校园生活行为等多方数据绘制学生“行为画像”,为社区学生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并对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成效进行追踪,以帮助“一站式”学生社区不断优化自身管理模式。
(四)凝练特色,营造良好生活氛围
1.打造社区精神文化
学生社区精神文化指受社区师生认可的、某种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学生社区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其文化育人方向。学校为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将校歌校训、校史校情等內容融入学生社区文化内核,以旗帜鲜明的学生社区精神文化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学校还围绕精神文化内涵创设相应的学生社区制度文化、外显文化和活动文化,并以其为媒介不断向外宣传学生社区精神文化。
2.重视社区制度文化
学生社区制度规范和引导着学生在社区内的行为举止,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学校在制订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相关制度时,在学工处牵头下参考了校内多个学生管理部门的意见,统一了各行政主体的育人目标;通过召开社区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学生生活习惯调查、匿名收集学生对社区管理的意见等方式,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让学生社区管理制度在不违背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将学生的需求纳入其中,从而使社区管理制度更人性化。
3.突出社区外显文化
外显文化又被称为物质文化或环境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内涵向外显现的一种重要载体。为加强学生社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对学生社区的认同感,学校大力推进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外显文化建设,从多维度丰富学生社区外显文化的内容。首先,学校向学生征集意见后确立了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标识,并将其融入社区活动室、墙体楼道标志、公共设施设备等中,以构建统一的学生社区文化形象。其次,学校通过征集公寓楼栋命名、制订楼栋口号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公寓“大家庭”概念,增强学生的社区集体意识与归属感。最后,学校鼓励学生在不违反社区安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创设个性化的寝室环境,引导学生共建和谐向上、健康活泼的寝室氛围。
4.弘扬社区活动文化
为激发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文化活力,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区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文化活动的熏陶下加深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一方面,学校大力推进线下学生社区活动的开展,并以学年中各关键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系统化的文化活动。例如,在新学期开学初,学校在学生社区内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生活意识;在校运会期间,学生社区组织特色社区运动会,引导学生以楼栋、楼层、宿舍为单位参加各类趣味运动竞技,以此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线上学生社区文化宣传平台。例如,学校通过易班、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最新的社区文化活动资讯推送给每一名学生;通过创设不同类型的文化栏目,激发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社区文化育人的质量。
(五)鼓励自治,加大管理参与力度
1.组建学生管理队伍,发扬社区主人翁精神
为整合学生社区管理力量,提高社区服务效率,学校在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社会化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学校组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并在社区内实施以“栋长—层长—舍长”为中心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社区日常安全检查、卫生检查工作分配给相应的网格负责人,从而促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其次,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学生、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通过引导学生会、团委组织和各学生团体参与学生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其他学生做好先锋表率。再次,学校定期选取部分学生作为社区代表,与校内各行政主体部门一起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工作,让学生队伍为社区的发展献计献策,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最后,为推进学生自治工作有序进行,学校为社区内各管理团体配备了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工作开展进行指导和监督,促使学生管理队伍更好地成长。
2.打造社区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社会化能力
学校通过打造健全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提升社会化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勇于奉献、不畏艰辛等优良工作品质。一方面,学校结合社区管理需求,为学生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向相關管理部门投递简历并参与面试,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竞选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在岗位工作期间,相关部门会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对多次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取消其勤工助学资格。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普及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持续打造“徐虎小分队”“爱心志愿者”等社区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基层、走向社会,提高其责任承担意识和社会奉献觉悟,最终形成立体化的社区育人格局。
综上所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导,强化社区建设基础,突出社区服务重点,建立社区管理规范,落实社区育人责任,不断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和支撑保障机制改革,通过落实“党建引领、管理协同、服务下沉、文化育人和自我治理”,创建和园“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综合管理模式,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晶,王金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研究:兼析《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教育评论,2020(10).
[2]周远,张振,岳娅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生成、结构要素和现实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22(19).
[3]马成瑶.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3).
[4]严明,潘志娟,蒋闰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
[5]史龙鳞,陈佳俊.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观察[J].思想教育研究,2021(3).
[6]周远,张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建构逻辑与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2(7).
[7]罗荣,罗颂.全面育人视角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探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3).
[8]史龙鳞.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基于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案例分析[J].高校辅导员,2021(3).
作者简介:邓佳富(1983— ),广西宾阳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招生工作、就业指导及创新创业研究。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