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上机练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2023-06-15毛新悦
毛新悦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上机练习在整个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上机前的准备工作,有效安排教学环节,合理设计上机练习的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上机练习。这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基础,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上机练习;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2-0087-03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被积极运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不同的教育时期相继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对基本的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技术,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重中之重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非常注重上机练习设计环节,要优化学生的上机学习过程,以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一、做好上机练习的课前准备工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练习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上机练习的课前准备。比如,教师提前进入机房,对计算机、电源等有关设施的应用情况、安全程度展开检验,核对计算机房中的计算机数量是否和学生人数相一致,计算机网络是否顺畅,教学软件是否能有序运作等。另外,教师在进入机房之后,还要把为学生准备的上机练习素材、课件等复制传输到计算机设备之中,通过内容共享的方式,传送到学生所运用的计算机之中,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练习要求,提醒学生进入机房后根据座位安排依次坐好。通过教学实践证实,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前提前进入机房,可缩短学生上机练习的等待时长,能使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提升练习效率。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学生上机内容合理、高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相应的练习任务,保证教学准备工作与理论课程内容相一致,而教学准备主要是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准备和教学方式。备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上机练习目标。备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策划上机教学任务,此时教师需把握上机练习的难易度等,以免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学习信心受到打击。教学方式准备是教师在教学前准备好所要运用的教学手段。
以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置段落的格式》一课为例,教师从学生准备、教学内容准备、教学方式准备三个环节来备课。
1.学生准备
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接受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入手,为学生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即让学生掌握段落对齐方式与首行缩进的设置方法。教师创设新课导入环节,出示一段没有经过排版的文字与已经排过版的文字,引导学生以对比观察的方式说出“哪个看起来更加清晰、完整”,引发学生对段落格式设置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段落格式设计的上机练习之中。
2.教学内容准备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为学生设计段落对齐与缩进的教学任务,把握学生上机练习的难易程度,即让学生完成教材课本上的“做一做”内容。
3.教学方式准备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段落对齐和缩进的方法,教师以边讲边示范的方式,选择以“塞上行”电子板报的《魅力寧夏》一文为例,通过实例教学,讲解两端对齐、居中对齐、右对齐、分散对齐等方式,并让学生了解不同对齐方式的特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准备工作,精心设计上机练习任务,可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师的耐心讲解中,了解段落对齐的不同设置方法,强化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信息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有效安排课堂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在合理设计上机练习活动的基础上,对上机练习的各个环节加以明确,形成良好的教学思路,保障上机练习活动有序展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主要以巩固复习环节、新课导入环节、课堂评价环节为主。教师在巩固复习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分析上节课所练习的内容,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利用趣味导入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上机练习活动之中,强化学生的听课效率;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反馈,加深学生对上机操作过程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巩固复习环节
以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给幻灯片化个“妆”》一课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文字输入、调整文字的实践操作步骤,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进行演示操作,而教师发挥点拨指导作用,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有效指导,并让学生将自己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完善实际操作步骤,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新课导入环节
以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一课为例,教师为学生事先准备好效果图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学生看到充满趣味的年画,积极投入到上机练习当中,对教师所展现的效果图进行创新,并融入自己的想法,一边将图片插入幻灯片之中,一边插入文字,形成图文并茂的效果。这样的上机练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3.课堂评价环节
仍以《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一课为例,教师选取制作完成度较高的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既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较好地完成了作品,也对不太理想的地方进行完善补充。在对学生的上机成果进行评估的环节,采用教师评估、生生评估、自我评估等方式,突出教学评估的全面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自己的作品,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保障了课堂学习效果。
四、注重上机练习内容的演示
教师在示范演示教学中,可利用学校机房常规的教学管理系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一边讲解操作要点,一边传授理论知识,以此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在演示时,教师需要对演示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如若演示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要保持适量的演示内容,如若内容过多,教师可采用分开演示的方式。教师只有准确把控每次演示操作的时间内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示范演示完毕后,需对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操作问题,并及时纠正。除此之外,教师在示范演示中,也要注重教学重难点的把控。针对简单的操作,教师不需要讲解每个步骤,浪费教学时间;教师应示范演示步骤,逐一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保障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文字闪烁动画》一课时,教师利用学校机房常用的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教学示范演示操作。
(教师引入学生十分喜欢的卡通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请看电脑屏幕,这是什么卡通动画的人物呀?
生:(异口同声)这不是灰太狼吗?
师:对!这个就是大家熟知的灰太狼。你们观察这幅图片,发现了什么?
生1:好像和我之前看的动画片不一样。灰太狼所说的话“我还会回来的”,怎么会动呢?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几个字为什么会动?想不想制作文字闪烁的动画呢?
生:(异口同声)当然想!
师: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款动画制作的软件。这个软件叫作Ulead gif animator,是动画制作软件中最基础的软件。请同学们仔细看我的演示过程,将相应的操作步骤记录好。
上述案例中,教师注重上机练习内容的演示。首先,引用学生十分熟知的卡通动画,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目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学习之中。然后,为学生耐心讲解文字闪烁动画的操作步骤,促使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五、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学生上机练习
“授之以渔”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上机练习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上机练习的方式有多种,如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小组合作互助练习等。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前,教师需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使用的计算机数量、学生的兴趣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课程上机练习方式。在上机教学实践中,应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实操为主,以教师在旁指导为辅,以达成提高学生上机练习的效果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自行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始操作前,提醒学生有问题积极举手。在小组合作互助练习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为每个小组配一个小老师,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获得进步。
例如,教学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计算器帮你忙》一课,教会学生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授基本操作方法后,带领学生上机实操,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快乐。
师:同学们,在周末,父母会带你们去超市购物吗?超市里有各种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如水果、蔬菜、米面粮油、学习用品等,还有你们特别喜欢的零食,如巧克力、薯片、棒棒糖等。老师也喜欢逛超市呀!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逛超市,买一些物品。老师想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地计算出这些物品的价格。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超市场景图,并在图中圈出要购买的物品;将一些物品放置在一起,标注出价格,让学生进行计算)
师:我们直接用口算比较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新的技能——使用计算机中的计算器来算。
(教师将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计算器计算出了上边的物品的价格,但是老师突然不想要一些东西了,麻烦同学们在减掉那些物品后再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在每组物品中减去一个或者两个,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师:上边是老师自己买的物品。那么现在,同学们自己逛超市,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并用计算器计算出物品的价格,可以吗?
生:(异口同声)好的。
教师引导学生在逛完超市后,将在超市中的物品记录下来,并用计算器计算出物品的价格。这样,学生在自主练习中逐渐掌握了计算方法。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上机练习,教师还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设置“顾客”若干名,并设置“导购员”“称重员”“收银员”等角色,让学生自觉代入超市购物的场景。购物结束后,让几名“顾客”根据购物小票上的价格,对所购物品的总价进行核算,核算正确后,几名顾客再算出整组中所有顾客所花费的费用。整个操作过程由学生合作完成,学生采用教师教授的计算器计算方法進行反复演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不管是学生个人进行自主练习,还是小组人员合作练习,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掌握技巧,并在练习中做到熟能生巧。但是,枯燥的练习只会使学生心生厌倦,因此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练习实践,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兴趣、外部环境等方面考虑,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上机练习任务,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上机练习活动之中,从而锻炼与强化信息技术能力。学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体,是课程教学的感受者,也是课程效果的实际获得者。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思维与实践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