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档案法》背景下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研究

2023-06-15华林郝钰璋李浩嘉

北京档案 2023年3期
关键词:档案法服务

华林 郝钰璋 李浩嘉

摘要:在新《档案法》背景下,开展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工作,有利于明确服务目标,优化服务工作,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论文阐述了新《档案法》背景下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意义,分析了滞后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思路与策略。以新《档案法》为指导,从服务理念、资源建设、方法创新等方面优化民族档案服务工作,对提升民族档案服务能力,助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档案法》 边疆治理 民族档案 服务

2020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档案法》”)将立法宗旨表述为:加强档案管理,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工作,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各级档案馆保存有较丰富的民族档案,这些民族档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直接形成的,以文字、图画、音像、实物等反映各民族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科技、文艺、哲学、伦理、民俗和宗教等内容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在服务边疆政治建设、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囿于服务思想滞后,加之受资源建设、利用方式等因素影响,传统民族档案服务已不能满足边疆治理的需求,如何创新服务工作,为边疆治理提供优质档案服务,也就成为民族档案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档案法》对于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民族档案服务工作目标

以往民族档案利用方向较为宽泛,如2007年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将服务目标确立为“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新《档案法》第1条指出,档案工作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3]。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在边疆地区的实践与延伸,就民族档案工作而言,其服务目标就是要创新服务工作,从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社会、生态治理等方面,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撑。明确服务目标首先可从服务边疆治理的政治高度,制定服务方针,推动民族档案工作的发展。同时,可从档案法规、规章与标准等方面构建档案服务制度体系,规制民族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与数字化建设等工作,以提升民族档案服务能力,为边疆治理工作提供档案文化助力。

(二)夯实民族档案服务工作基础

从新《档案法》第三章“档案的管理”看,共有15条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规定,内容涉及移交归档、档案收集、保管保护、价值鉴定、委托服务等方面。这些条款对做好民族档案基础工作的意義在于:一是可依照新《档案法》对档案归档范围,移交制度,捐献、购买、代存等方面的规定,规范民族档案归集工作,形成资源优势,为服务工作奠定资源基础。二是可依照新《档案法》对档案价值鉴定原则、保管期限标准等方面的规定,鉴定民族档案价值,保证服务质量。三是可依照新《档案法》“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等保护规定,从保管设施、库房管理、技术保护、信息保密等方面,做好民族档案保护工作。四是可依照新《档案法》“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规定,开展民族档案数字资源建设,为优化其数字化服务工作提供数字资源支撑。

(三)提升民族档案服务工作效能

为推进档案利用工作,新《档案法》从第27条到第34条,对“档案的利用和公布”提出具体要求。其一,理念上,要求服务思想创新。新《档案法》第28条提出,档案馆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不断完善利用规则,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4]这就要求边疆民族地区档案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档案利用模式,树立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提升民族档案利用效率的新方法,全面推进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其二,方法上,要求服务方式创新。一是在服务形式上,新《档案法》在档案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网站呈现、资政服务和编辑出版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在信息化服务方面,从进行数字资源收集、保存和提供利用,建设数字档案馆以及资源共享平台等方面,提出服务创新要求。这对运用大数据、数据库、音视频、融媒体等技术手段开发民族档案,实现其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新《档案法》背景下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滞后问题

(一)民族档案服务理念转化问题

档案本身具有治理的功能,是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5]从民族档案传统服务理念看,被动式服务方式仍然存在,所导致的问题主要有:其一,服务目标不明确问题。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档案部门服务理念还停留在“有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被动式服务层次。这种缺乏与公众互动的服务理念无法有效解构档案部门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6]极大地影响了民族档案服务边疆经济社会的效率与质量。其二,档案开放利用问题。以开放鉴定为例,目前,北京市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已探索出一些成果,但从边疆民族地区看,还鲜有将开放鉴定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并形成跨部门合作审核机制的做法。此外,还存在数字化程度低,开放工作效率低,以及难以完成存量档案鉴定等问题,[7]这就对民族档案利用的深度与范围造成了影响。因此,转变民族档案服务理念,树立服务边疆治理的思想,对民族档案创新服务工作就有了更为紧要的现实意义。

(二)民族档案资源建设问题

我国边疆地区保存民族档案的档案馆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民族自治区档案馆,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这类档案馆馆藏的民族原生档案较为丰富。第二类是多民族地区档案馆,如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云南省档案馆等。这类档案馆收藏有一些民族原生档案,以及部分涉及民族问题的档案。就服务边疆治理而言,这些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其一,档案类型缺失,档案内容不全问题。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收集到藏族档案311万件(册),主要类型有文书档案、声像档案、印章档案等。迄今,档案馆非遗档案,以及古建筑、石刻和壁画等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尚属起始,这就造成档案类型缺失与内容不全问题。[8]其二,原生档案较少,档案结构失衡问题。囿于机构性质,档案馆更偏重于收藏现行档案,尤其是第二类档案馆,受征购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所收集到的民族档案原件不多。如云南省档案馆保存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160余万卷,其中,很多档案涉及民族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问题。而在民族档案原件收藏方面,却仅有傣文档案4部,东巴文档案5册,段氏家谱2册,佤族土司印信、函件等档案,以及近年来征集建立的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档案,[9]相较于其他民族档案,原生档案存在数量不足问题,不利于从档案内容、价值等方面提升民族档案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三)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方法创新问题

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10]从民族档案传统服务方式看,主要问题有:其一,公共服务局限问题。传统利用方式主要有查阅、编研、展览和服务平台建设等,就公共服务而言,还存在资源缺乏特色、服务内容单一、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如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建成“新疆档案信息网”,设置专题档案、在线展厅、档案编研、特别公布、专题展览等栏目,为公众提供了部分档案珍品、网上展览、编研成果等。然而,就整体而言,平台建设还存在导航检索不到位、体验式服务欠缺、互动交流少等问题,用户难以获得满意的利用效果。[11]其二,资政服务滞后问题。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各级档案部门所提供的资政服务主要有进行档案汇编、编辑档案参考等。调研显示,许多档案馆未将档案资政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和政府当参谋、提建议、献良策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创新,具体还存在资政服务意识不强、资政成果质量不高,以及缺乏深入调研和横向交流等问题。[12]为此,如何从服务边疆治理的政治高度,创新服务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针对性、集成性、多样性的档案信息服务,也就成为民族档案服务方法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新《档案法》背景下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对策建议

(一)以政策法规转化服务理念

其一,树立精准服务理念,构建服务目标体系。新《档案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立法宗旨,为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指明了方向。首先,可依据民族档案内容性质,以及党和国家新时代边疆治理方针,从服务边疆治理的政治高度,构建服务目标体系。服务目标体系的构建一是明确档案工作政治方向,即服务于国家边疆治理现代化大局;二是明确具体服务目标,为边疆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社会、生态治理提供民族档案支持;三是可依据服务目标,从信息整合、内容挖掘、服务创新等方面,针对边疆治理各项工作,开展民族档案精准服务。其二,树立开放服务理念,深化档案服务工作。首先,以新《档案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方针为指导,依托档案服务部门,构建由档案馆、档案形成单位,以及专业人员协同开展的跨部门合作审核机制,提升档案开放鉴定效率,推进民族档案审核开放工作。其次,档案馆可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定期公布民族档案开放目录,简化服务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档案开放利用创造条件。最后,档案部门以融入“一网通办”服务平台的方式,采取民意调研、公众留言、电子社区等形式,建立档案服务反馈机制,鼓励公众建言献策,[13]增加社会公众在民族档案开放中的话语权,从用户监督、评价与互动的视角,推进民族档案开放服务工作的发展。

(二)以资源构建支撑民族档案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边疆治理,建议针对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不足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资源建设:其一,重视民间档案收集。我国边疆民间散存有大量的民族档案,如据调查,新疆民间收藏的维吾尔族档案有15000多册(件),其中,各地清真寺和相关机构保存约11319册(件)。[14]此外,民间还存藏有《江格尔》、“花儿”、匹尔舞、柳编和花毡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遗建档,以及采用征购、购买、复制、捐献或数字化等方式收集其他民间散存档案,可解决档案资源在结构、内容与原生档案建设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其二,整合民族档案资源。鉴于民族档案具有档案、古籍与文物等多元性,除档案馆外,大多为博物馆、图书馆、民委古籍办和非遗中心等机构收藏。为形成资源优势,建议依托地方政府,以档案馆为平台,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通过接收、交换、复制、代存,以及数字资源整合等方式,将散存的民族档案整合集中到档案馆珍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其三,建设专题民族档案。建设专题民族档案是指依据边疆治理工作的需求,从经济、政治、安全、生态等方面,开展专题档案征集、整理与数据化建设。如云南省各级档案馆为更好地服务边疆历史研究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广泛开展专题民族档案建设,主要成果有云南省档案局、云南省档案馆建成的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数据库。楚雄彝族自治州档案局开展彝族原生档案资源建设,现已征集到彝文文献150册,采集到碑刻拓片档案410件。大理白族自治州档案馆重视对白族乡规民约石刻的征集,迄今已拓印了1453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档案馆长期开展傣文档案建设,现已征集到傣文经书371部、995册,并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加工,在建设专题档案,服务边疆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以方法创新推进民族档案服务

为贯彻新《档案法》“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精神,更好地服务边疆治理,建议从两个方面创新民族档案服务方法。其一,开展多元化服务,解决公共服务问题。一是开展新技术服务。建议边疆民族地区相关档案机构挖掘民族档案,利用数字编辑软件,以及数据库、音视频、VR等技术,制作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的数字档案汇编、画册、图集,电子图书、期刊、报纸,专题数据库、线上展览,以及微视频、影视片等,通过论坛社区、电子报刊、学习平台和門户网站等融合媒体平台,向社会各界推送多样化档案信息服务。二是构建共享性平台。为落实新《档案法》提出的“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共享要求,提高民族档案信息服务的广泛性,首先建议档案馆依托档案信息网、微信、微博、政府信息共享网站,以及融媒体中心等,为社会公众提供在线查档、网上展览、编研成果、音像视频和民生信息等档案服务。其次,依托边疆边务、生态文明、边疆安全,以及民族团结等专题数据库,构建民族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民族档案信息,服务边疆治理。最后,依托档案信息网站、微信公众号或政府门户网站等,设置民族档案利用互动平台,通过档案咨询、用户需求调查等方式,解答档案利用问题,了解社会各界利用需求,为边疆治理提供形式多样的民族档案服务。其二,开展针对性服务,解决资政服务问题。开展针对性服务,就是以边疆治理为服务目标,对应相关职能机构、专项工作和某项中心工作,采用提供档案咨询、专项档案服务,编制专题档案、资政参考,举办主题展览,开发专题数据库等方式,精准提供民族档案。如2017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馆)举办“新疆民族团结历史档案文献展”,展览分“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漫漫东归路拳拳爱国心”“心系祖国共御外侮”等10个部分,展示了从公元前60年汉朝政府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民族团结进步史。展览使用了康熙、雍正、乾隆皇帝谕土尔扈特部敕书,清朝哈萨克族堆三伯特部回归祖国文书,以及抗战时期新疆民众捐献“新疆号”战斗机文件等档案珍品,对进一步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爱国爱疆热情,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有重要现实意义。[15]

四、结语

新《档案法》条款涵盖档案工作的各个领域,依托新《档案法》开展民族档案服务,首先可明确民族档案服务政治方向,开展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为党和国家开展边疆治理提供档案支撑。其次,树立开放服务理念,通过构建档案审核制度、公布开放目录、建立反馈机制等方式,拓宽档案服务范围,提升民族档案服务质量与水平。最后,为提升民族档案服务效能,还要从新技术手段应用、构建共享性平台,以及融媒体平台推送档案信息服务等方面创新服务方法,提升服务能力,为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档案力量。

*本文受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元明清时期中国边疆治理文献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JZD042)资助,是该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EB/OL].(2020- 06- 20)[2022- 10- 15].https://www.saac. gov. cn/ daj/falv/202006/79ca4f151fde470c996bec0d50601505. shtml.

[2]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J].内蒙古政报,2008(8):13-15;1.

[5]晏秦.论档案治理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档案管理,2017(4):4-7.

[6]李颖,许云龙.“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公共服务的思考[J].山西档案,2017(5):56-59.

[7]赵丽军.区县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档案,2019(1):35-37.

[8]华林,邱志鹏,杜其蓁.民族记忆传承视域下藏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体系构建研究——以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为例[J].民族学刊,2020,11(2):8-14;121-122.

[9]云南省档案信息网站.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介绍[EB/OL].(2019-01-23)[2022-10-13].http://www.ynda. yn.gov.cn/html/2019/gongkaineirong_0123/1726.html.

[10]何增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维度与面向[J].人民论坛,2014(27):44-48.

[11]张东华,井菲,黄晓勤.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北京檔案,2017(1):40-42.

[12]田春艳.浅谈如何履行档案资政职能[J].四川档案,2022(5):38-39.

[13]温蓉玉,聂云霞,徐苾滢.区域“一网通办”下档案线上服务优化路径探析[J].北京档案,2022(4):5-9.

[14]华林.西部散存民族档案文献遗产集中保护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72.

[15]新疆档案信息网站.“天山作证——新疆民族团结历史档案文献展”简介[EB/OL].(2016-06-11)[2022-10-13].http://xjaa.gov.cn/ins/info/id/17556/pid/2456.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猜你喜欢

档案法服务
盘龙区档案局组织业务培训
昌宁县档案馆多措并举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档案法
省档案局馆举办新修订的《档案法》学习活动
大理州委办公室召开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专题会议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吉林省档案局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三十周年组织举办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