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和防治

2023-06-15赵秋红

家禽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鸭疫渗出物病鸭

赵秋红

中图分类号:S858.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1085(2023)06-0043-0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水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探索,从而降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概率,减少该疾病带来的损失,推动鸭养殖产业稳定发展。

1 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

1.1 病原菌

鸭传染性浆膜炎致病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这种细菌大小不一,无芽孢、鞭毛,无法自主运动,但有荚膜,属于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多数情况下,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单个存在的,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呈双链或短链状排列。少数鸭疫里默氏杆菌形状呈长丝状,具有两极着色特征。

从培养特点来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生长条件有着较高要求。鸭疫里默氏杆菌通常能够在巧克力琼脂、胰酶大豆琼脂、LB培养基等培养基上生长,但不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及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可以根据培养特性来鉴别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菌落表面光滑,整体形状为圆形,稍突起,菌落直径大小在l~1.5 mm范围内,如果继续培养,菌落生长直径能够达到2 mm。

鸭疫里默氏杆菌有不同的血清型,因此实际生化特性表现也有差异。其中西蒙氏硫酸盐显阴性,硝酸盐还原为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鸭疫里默氏杆菌在生长时不发酵碳水化合物,比如葡萄糖、乳糖、果糖等。因此在进行分离鉴定时,也可以将此作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一项重要特征。

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温度要求不高,可以冻干保存在-20℃条件下,最高可存活10年,在4℃培养基条件,能够存活2~3周,在正常室温条件下可以存活3~4 d,但在潮湿垫料中可存活39 d。

1.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鸭与带菌鸭,传播途径有多种。比如患病鸭会表现出一些呼吸道症状,从呼吸道喷出的飞沫带有致病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同时患病鸭排出的粪便也含有大量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健康鸭接触后也会被感染;在养殖生产实践中,鸭疫里默氏杆菌还可以通过外伤进行传播。比如鸭疫里默氏杆菌能够通过刺破的足部皮肤伤口进行感染,尤其是鸭脚蹼伤口最易感染;此外,被鸭疫里默氏杆菌污染的饲料、饮水等也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均能够造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大范围传播。

1.3 易感动物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最易感动物是各品种的鸭,尤其1~3周龄的鸭最易感。除鸭以外,其它禽类比如鹅、火鸡等也易感染该疾病,但在自然条件下鸭最为易感。常见的樱桃谷鸭、丽佳鸭、麻鸭等鸭品种都很容易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养殖区域不同,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日龄也有所差异,主要发病日龄在1~8周龄,其中以2~3周龄发病最严重、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非常高。一般鸭达到6周龄后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高,在感染后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依然会导致死亡。少部分耐受鸭虽然不会死亡,但很容易生长发育不良,失去饲养价值。

1.4 流行特点

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在潮湿、低温的冬春季节流行最广泛。此外,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及危害程度与应激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如外界气候冷热骤变、温差较大、密度过高,卫生条件不达标、饲喂不合理,通风条件不良等因素,都会进一步加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提高死亡率。

2 症状表现

2.1 急性型

该类型症状发病急,潜伏期短,仅3 d,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便突然倒地死亡。

2.2 亚急性型

发病初期,病鸭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弱,有的病鸭甚至食欲废绝,日益消瘦,活动意愿降低,常伏卧,步态不稳。一些病鸭还会表现出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打喷嚏等。在病鸭眼鼻部位,出现大量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导致鸭子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俗称“戴眼镜”。这些分泌物会堵住病鸭的鼻孔,导致病鸭呼吸困难。病鸭还会表现出腹泻症状,排出的粪便呈水样,颜色为白色。少部分病鸭排出的粪便为绿色,带有明显的腥臭味。还有一些病鸭表现出神经症状,如颈震颤,不受控制地点头,角弓反张,在临死前,表现出阵发性痉挛。

2.3 慢性型

该类型症状多为急性症状转化而来,常见于大日龄发病鸭,整体病程较长,多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离群俯卧,嗜睡。少部分病鸭歪头斜颈,对外界变化比较敏感,稍有响动就会受惊鸣叫,且叫声长时间不断。患慢性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一般都會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很容易成为“僵鸭”,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3 病理剖检

发现病鸭的心包膜异常增厚,心包液增多。在心包膜表面,有一层灰黄色或灰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如果病程较长的病死鸭,心包腔内还有淡黄色纤维素样渗出,部分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剖检发现异常肿大,质地较脆,颜色呈棕红色或土黄色;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样渗出物,颜色同上述心包膜渗出物。在生产实践中,患有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很容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剖检发现在病死鸭的肝脏表面的纤维素膜增厚,颜色灰白。如果病死鸭是因急性传染性浆膜炎死亡,发现胆囊胆汁较为浓稠。气囊壁变厚,气囊表面分布不规则、数量不一、大小不均的纤维素样渗出物,渗出物颜色同上。脾脏整体肿大明显,呈大理石状,颜色呈异常的紫黑色,在脾脏表面有一层纤维素样薄膜,切开病死鸭的脾脏,内部的白髓和红髓结构变得模糊不清。脑部的脑膜增厚,脑膜水肿比较明显,在脑膜外层有一层纤维素样渗出物,导致病死鸭的脑组织和脑膜粘连在一起。除此之外,少部分病死鸭出现输卵管炎症,表现为输卵管异常肿胀。在输卵管内部有大量干酪样物质淤积。

4 诊断

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可以结合其流行病学、症状表现以及病理剖检进行初步诊断。也可以采用以下实验室检测技术,提升诊断准确性。

4.1 细菌学检查

通过从病死鸭的脑、心脏、肝脏渗出物中分离出病菌,随后涂布在血液琼脂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 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4~48 h。然后从培养基中选择疑似单菌落,涂片染色,并转移至鉴定培养基上进行鉴定,结合上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特征进行鉴别。还可以通过吲哚试验和硫化氢试验等生化实验进行鉴定,以此来判断鸭是否感染传染性浆膜炎疾病。

4.2 凝集试验

凝集试验是一种判定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的检测手段。一般情况下,可以结合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实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初筛和准确鉴定。如果凝集效价相差3个及以上滴度时,就可以判定为不同血清型。

4.3 免疫学检测诊断

此外,鸭传染性浆膜炎还可以采用PCR检测技术或者RT-PCR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其中PCR检测技术是将检测样本进行DNA扩增特异性片段,从而达到诊断要求。相较于PCR检测技术,RT-PCR检测诊断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不仅节约时间和成本,还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5 治疗方法

5.1 采用专用药物浆膜净进行治疗

该药物主要成分是甲磺酸达氟沙星,对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感染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用法为拌入饲料中使用,用量为1 kg药物拌250 kg饲料,连用3~5 d。同时还应注意,当鸭伴有花斑脾和脾坏死时,还可以搭配肝肾康进行用药,治疗效果更佳。

5.2 采用头孢噻呋钠药物进行治疗

1 g头孢噻呋钠药物加入12 kg飲水,每天用药1次,连用3~5 d,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鸭的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采用肌肉注射30%氟苯尼考进行治疗,用药量为每公斤体重鸭用药0.1 mg,每天用药1次,连用3~5 d。

5.3 采用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药方为生石膏150 g,知母100 g,水牛角80 g,黄连120 g,白头翁80 g,车前草80 g,黄檗100 g,黄芪80 g,柴胡80 g,板蓝根160 g,甘草40 g,煎水服用。每天1剂量,药渣拌料,

药液饮水,连用5 d。同时配合林可霉素,按20 mg/kg体重通过饮水给药,每天2次,共用3 d,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6 预防措施

6.1 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可以进行分群饲养,每200~300只鸭为一个小群,既可以降低饲养管理难度,又可以减少应激。同时强弱分开,更有利于提升鸭群整齐度。加强卫生管理,定期做好鸭粪便清理,应采用一些消毒剂,比如漂白粉等,对鸭舍进行全面消毒,切断水平传播途径,有效预防传染性浆膜炎。

6.2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措施。但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比较复杂,区域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血清型也各不相同。甚至在同一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也不一样,而不同血清型之间又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在实际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时,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做好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检测,才能提升疫苗接种效果。如果养殖场没有条件进行检测,应选择多价疫苗进行免疫,才能达到有效预防该病的目的。比如可以选择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预防由血清1型、血清2型和血清4型引起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如果鸭同时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还可以采用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埃希氏菌二联灭活疫苗进行预防,能够起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7 总结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大范围传播,死亡率升高,为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重视对鸭传染性浆膜炎防治,了解具体的症状表现,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提升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鸭疫渗出物病鸭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合FCM聚类和边缘感知模型的眼底渗出物检测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