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3-06-15邓烨刘志成

西部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通识课公安院校课程思政

邓烨 刘志成

摘要: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缺乏思政目标导向、教师政治理论知识不足、思政融入方式生硬、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公安院校通识课要实现内涵式改革发展,必须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高度提炼育人功能,扎实推进思政育人内容建设;在“课程知识+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式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加快思政育人师资力量建设;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发挥通识课的思想引领和品格教育作用,为培养符合新时代党和人民期望的公安人才奠定坚固基石。

关键词:课程思政;公安院校;通识课;价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1;D6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08-0108-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应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每位任课老师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这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这些纲领性文件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意识形态领域之争白热化,文化交锋、价值冲突、强弱较量愈发激烈。目前,通识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得到了极大拓展和提升,高校通识课程正在经历一场全新变革。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感召下,公安院校通识课必须牢牢坚守思想阵地,把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铁军作出贡献。事实上,通识课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2]。公安院校通识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在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一方面,课程思政建设将带来通识课全方位、多角度的变革;另一方面,通识课程改革必须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才能实现。

一、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公安院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与大部分高等院校具有共性,主要是数理、文史、外语等基础学科课程。以重庆警察学院为例,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涉及的通识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基础写作等,由基础教研部承担授课任务。近几年,这些通识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指引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但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课程缺乏思政目标导向。在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定位还不够清晰,尚未把价值塑造提到与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样重要的位置。由于缺乏对育人功能的重视,当前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还仅是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初级阶段,课程思政内涵、效果、方法等都还有待再上新高度,思政教育“生、冷、硬”问题突出。

二是教师缺乏政治理论知识。公安院校通识课教师大多没有思政专业背景,思政知识储备少。虽然在日常政治理论学习中,碎片化积累了一定的思政理论知识,但难以直接转化为课堂思政内容。即使融入思政内容进行讲授,也存在讲不深、讲不透、讲不明白的问题。

三是思政融入方式生硬僵化。在当前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具体实践中,教师多采取“填鸭式”单向灌输课程思政内容的方法,教学方法生硬,缺乏技巧和艺术,没有起到隐性思政的效果,影响价值引领实效。

四是评价体系不健全,思政育人效果难于核定。课程思政是一种融合在知识能力教育之中的隐形教育形态,对其进行科学评价是一个挑战。当前公安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仍然侧重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针对课程思政内容、方式、效果等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成。

总之,就现状而言,不管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师资队伍、教学评价,各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这既需要各公安院校在顶层设计上进行科学统筹,也需要各课程教师立足思政教育的建设需求,走出舒适区,苦练内功。

二、推进公安院校通识课的思政育人内容建设

(一)明确指导思想,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公安院校通识课必须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和品格教育,通过优化内容供给让学生获得“思想增量”[3]。首先,应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内容供给。其次,应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提炼红色文化思政素材。第三,应结合职业特色,充分挖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公安优良传统等,充实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二)挖掘思政元素,打造精品思政教学案例

数理、文史、外语类通识课程本身蕴含丰富的育人内容,具有思政教学的优势,首先,应立足课程本身挖掘思政内涵,丰富教学素材,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课程质量跳跃式发展。其次,公安院校通识课应通过精心设计、反复打磨,孵化出一批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政教学案例。这是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建设从点到面实现整体提升的需要。

(三)打通课程壁垒,形成课程思政联动

公安院校通识课还应该立足公安院校育人目标,打通课程壁垒,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构建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4]。首先,通識课程之间要形成联动、相互配合,通过集体备课、理论研讨等共同建设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的课程思政内容,形成协同效应。其次,通识课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合作,如外语课教师可以走进法学、侦查学课堂等进行观摩学习。一方面补齐专业知识短板,形成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通识课内容;另一方面在育人目标的设定和实施上与专业课动态联动,突破公安院校通识课的孤岛困境,实现各课程协同育人。

三、推进公安院校通识课的思政育人课堂教学改革

要提升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的质量,还必须着力抓好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环节,创新各门通识课的授课模式,构建将价值塑造摆在突出地位的教学体系。

(一)明确目标定位,细化思政要点

公安院校的思政育人目标主要围绕“四个思政元素”: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崇法精神、文化自信[5]。经过新一轮教学大纲修订,现重庆警察学院各门课程已将这“四个思政元素”细化为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并编入课程大纲。具体表现为每门课程都有总体思政目标和按章节细分的思政教学要点,切实做到“堂堂有思政,思政有要点”。

(二)转变课堂模式,优化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全新实施策略,既不能偏离主体教学内容,也不能缺乏育人内核的支撑。

公安通识课程一般是以教材为依托,以单元或章节为序推进教学。课堂教学中规中矩,缺乏亮点,也难以在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鉴于通识课程本身的育人属性,课程思政无疑是公安通识课程建设的一个发力点,有助于打造出亮点课程。

从优化实施策略上说,可以在公安通识课各环节穿插思政教学内容,改变教师主导的传统讲授模式,杜绝枯燥无味的说教。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找准“课程思政”与公安通识课程的融合点,通过启发式讲授、开放式提问、互动式探讨,项目式合作等实现思政内容的融入,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6]。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中,引领学生做一个爱党、爱国、爱家的中国人以及一名忠诚、奉献、尽职、担当的合格人民警察。比如,文史类课程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开展思政主题讨论,PPT话题演讲;外语类课程可以引入习近平治国理政英语版内容或中国传统礼俗、诗词等英文翻译内容,让学生学理论、学文化、学素养,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可以说,课程思政内容本身就是通识课的教学主体内容,只是在过去一直被忽略,现在成为通识课内涵式建设发展的必要组成。

(三)发挥课程学科优势,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除按课程章节顺序将思政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之外,还可发挥公安通识课程的窗口作用,以通识课程为基础,以特定学生为目标对象,发挥公安通识课教师在传统文化、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文化资源、警察职业素养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沉淀,综合运用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造出一系列课程周边特色活动。比如,围绕红色文化开展主题讲座、举行“品味经典”读书会活动、编集公安院校思政读本、制作思政育人系列主题微课等。这类活动一方面可以作为公安通识课堂的延伸,扩大其影响范围,提升育人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打开视野、提高品位、坚定政治信仰和文化自信。

四、推进公安院校通识课的思政育人师资力量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这句话表明要建设优质公安院校通识课程,必须加强对公安院校通识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对思政育人的认知认同

课程思政建设是涉及教育教学各环节,有赖于广大教师接受课程思政所包含的新理念,践行新要求。作为公安教育实践者,公安院校通识课教师必须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课程思政是给予学生正确思想引导和方向指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度凝练通识课价值的必然选择。公安院校通识课的课程思政不是在原课程内容基础上生硬地加入育人内容,也不是照搬思政课教师的讲授内容,而是把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人处世基本原则、“四个铁一般”公安四铁精神①等关乎价值观塑造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建设发展,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看,是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的变革,其本质上是教师知识体系的丰富和育人能力的提升。公安院校通识课教师需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跟上新时代公安教育发展的步伐,站上价值引领、育警铸魂的思想高度,主动提升个人能力水平,发挥协同作用,在公安教育“三全育人”②大格局中贡献价值。

(二)坚持需求导向,提升思政育人的理论水平

课程思政的理念下,想要让学生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浸润,道德品质的感染,职业精神的感召,需要做到让教育者先受教育。

提升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质量,需要从提升通识课教师的思政育人理论水平入手。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正在经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化体系式构建的过程,其内涵丰富,涉及庞大的内容体系,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队伍的重要指示和训词,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要义到近现代“四史”中的丰富故事,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品格要求。公安院校通识课教师应客观评估自己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情况和理解程度,梳理短板和优势,确定需求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或参加相关培训。一方面通过补齐短板,用上述理论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拓展思政内容的讲授广度;另一方面通过扬长避短,结合课程内容,在特定思政要点上,提升讲授深度和透彻度。

(三)注重方法引领,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施能力

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中,绝不是用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对课堂内容进行形式上的包装,而是站稳政治立场,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观点、贴近学生的语言去引导他们做人、做事、思考问题。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公安通识课教師首先应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时刻铭记教书育人使命,言行举止率先垂范。其次是公安通识课教师不可“圈地自萌”,而应打开视角,一方面向国内各高等院校优秀的通识课教师学习;另一方面向各大公安院校教师学习,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打磨自成风格的育人方法。第三是深入研究当代公安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心把握他们的思想状态,采用对他们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语言和形式来开展课堂思政教育。

五、推进公安院校通识课的思政育人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的隐性属性导致其科学评价成为挑战。因为课程属性的不同,公安通识课课程思政的内容、实施和效果不能完全等同于公安专业课。公安通识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维度需要与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评价体系相融合,但也需要考慮到课程本身,在个别评价维度上形成差异化标准,才能起到有效评价的作用。

(一)注重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的“定性”评价

通过将课程思政目标、要求、内容写入教学课程大纲、教案、教学设计等教学文件,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接受教研室、教学系部、教务处等教学管理机构的先期审查,并在实施环节接受督导、同行、领导听课的监督,获取有关课程思政素材内容和实施环节的全方位、多维度评价意见,确保公安院校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学校整体的价值塑造体系之中。

(二)充实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的评价考核方式

对“课程思政”的评价还应该被纳入到常规的“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环节,由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等进行指标化考核,学生也可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设计实施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另外,公安院校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征集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在内容、教法、形式、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提升。

(三)突出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评价考核的重点

公安院校通识课一般被设置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这正是学生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的关键时期。成警之前应先成人,必须凸显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另一方面强调正确的从警价值观,为学生成长为一名敬业的人民警察奠定基础。因此,在对公安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进行评价考核时,应该有专门的指标体系评价课程在品格教育方面的效果。

结语

新时代公安院校通识课必须牢牢把握“课程思政”这一时代课题,勇担育警铸魂的光荣使命,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优化内容供给、改善实施策略、提升教师能力、落实考核评价入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与专业课协同配合,共同打造完整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新时代“四个铁一般”公安人才发挥重要基石作用。

注释:

①公安四铁精神:指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

②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沈冬娜,王偲.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人文通识课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21(10).

[3]顾涛.品格教育:课程思政在文科课程中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1(2).

[4]胡蓉蓉.新时代公安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9(3).

[5]孙冬惠.“通识教育+思政育人”协同目标下的通识必修课创新——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3).

[6]刘伟民.公安院校通识课教学模式的新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39).

[7]习近平.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001).作者简介:邓烨(1983—),女,汉族,重庆沙坪坝人,重庆警察学院基础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公安教育等。

刘志成(1980—),男,汉族,陕西太白人,单位为重庆警察学院教务处,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超)

猜你喜欢

通识课公安院校课程思政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