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演唱特点与技巧
2023-06-14陈京蔚
陈京蔚
东北汉族小调是我国北方极具特点的一种民歌形式,其内容丰富、色彩鲜明,充分地展现了东北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风貌、勤劳朴实的生活习惯和火热泼辣的个性,是民间音乐百花园里瑰丽灿烂的一支。受东北人民的性格、方言及语速影响,东北汉族小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演唱特点与技巧。深入研究东北汉族小调的演唱技法,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声乐学习及演唱实践,在演唱其他地域民歌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笔者将从气息、语音、润腔和加衬四个方面,结合相关作品对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演唱特点与技巧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一、气息控制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气息)是歌唱的基础,也是发声的源动力。呼吸与歌唱中的音色、共鸣、行腔、咬字均有着密切关系。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日常说话时的呼吸,日常呼吸大多是无意识的,但歌唱中的呼吸是需要歌者根据歌曲及自身演唱能力进行控制的。如果把生活中说话时的“气”运用在实际歌唱中,显然是不够充分的—因为歌唱中需要用更多的“气”来表现出歌曲旋律中不同的音高、音值和音量,需要歌者拥有强大的呼吸控制能力。为了更好演唱东北汉族小调作品,除了运用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之外,还需要运用一些气息技巧。如果不能科学地运用技巧换气,就会影响歌者表达歌曲的内容、情感,继而影响演唱的效果。
笔者在采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殷进良教授时,他提道:“东北汉族小调在演唱过程中离不开声乐的基本内容和原理。比如,在呼吸和气息的运用上,有偷气、提气、揉气等,针对不同的小调歌曲,找到正确符合该小调的呼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①东北汉族小调演唱中的控制气息的方法最早是民间艺人长期以来对表演经验的总结,其中常见的呼吸方法有偷换气、揉气、顿气、弹气和颤气等。
1.偷换气
“偷换气”是一种换气技巧,即在演唱中运用快速吸气的方式补充气息。演唱时,由于歌曲的字与句中间含义连贯,因此为了完整表情达意,不能有较长的时间停顿,这就需要使用偷换气的技巧。
在东北地区的汉族小调中,有很多叙述性的歌曲,为了故事的连贯性,时常会使用到长乐句。演唱时,可以在歌曲节拍和内容表达的基础上,趁着乐句间节奏稍缓的间隙位置或节拍的弱位快速地“偷”一口气,这样听众听起来像并没有换气,似乎歌者只用一口气就可以完成整个乐句。偷换气不但可以增强演唱的连贯性,还可以加强韵律感,使歌曲表达富有强大的情感张力。例如,辽宁的汉族小调《赶游山》,曲调为剪靛花调。
谱例1 《赶游山》②节选
谱例1 中,歌曲的第一乐句歌词“三月三”在词意上是连贯的,但是旋律跨了两个小节,按照正常的气息长度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使用偷换气的技巧,在“月”前快速偷换一口气,从而将音乐旋律与歌词含义连贯起来。第二乐句歌词“姐妹(呀)二人(哪)又去赶游山呐哎哟”,可以在歌词“赶游山”与衬词之间偷换气,这样不仅增强了歌曲的韵律感,也使歌曲在拍子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动感,表现出姐妹二人踏青游玩的喜悦心情。
2.揉气
“揉气”技巧常用于优美抒情或细腻婉转的小调旋律,即演唱时控制气息缓慢地向外“揉”出,想象腰腹部的控制犹如具有推动性的“揉”,是一种形象的用“气”动作。气息不要吸得太满、太足,气息流动时运用相对的腰腹对抗,力度较轻,使声音徐缓地发出,增添了柔和的色彩。例如,辽宁汉族小调《绣荷包》。
谱例2 《绣荷包》③节选
谱例2 中,歌曲《绣荷包》的旋律发展多级进,音乐情绪细腻婉转,通过绣荷包的一系列活动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旋律中透露着美好和温馨。这时,需要用揉气的气息方法来演唱,徐徐倾诉女主人公寄托在荷包上的深情。
3.顿气
“顿气”指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突然停顿或短暂停顿的一种气息技巧。顿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歌唱气息运动过程中中断吸气;另一种则是在演唱拖腔的乐句中使用短暂顿气,不破坏整个乐句的情绪(多在附点音符之后),通常是结合偷换气技巧一起使用。恰当地使用顿气技巧,可以塑造出一种“声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的意境。例如,黑龙江汉族小调《打秋千》。
谱例3 《打秋千》④节选
谱例3中,歌曲《打秋千》第3、4小节与第1、2小节旋律相同,仅在第3 小节出现了一个短小的空拍,使节奏有了细微的变化。演唱到这里时,需要使用顿气的方法,让两小节歌唱中的气息拥有一个短暂停顿。这样的处理既将两句唱词做出区分,同时也起到强调作用,歌曲情绪表达进一步增强,更加突出了旋律的递进和倾诉的力度。
4.弹气
“弹气”指的是演唱时气息和腰腹对抗所产生的弹性气息,即在吸气后,通过呼出气息的肌肉群进行收放的控制,形成气流弹跳的效果,从而调整歌唱时的声音线条,形成具有跳跃性和小抛物线的声音走向,使音色富有弹性。弹气主要表现在字多腔少,且速度较快、乐句规整的小调中。例如辽宁汉族小调《小拜年》。
谱例4 《小拜年》⑤节选
谱例4 中,歌曲《小拜年》中的衬词“哎哟哟”部分节奏紧凑,衬词密集,演唱时使用弹气的技巧,可以使演唱的声音跳跃流动,从而表现出欢快、热闹的拜年场景,极富东北民俗韵味。
5.颤气
“颤气”是通过控制下腹部肌肉的颤动来带动呼出气流,使声音产生颤动的效果,类似于乐器演奏中的颤音技巧。颤气的使用方法多用于小调中装饰音的演唱,如黑龙江汉族小调《云秀英盼五更》。
谱例5 《云秀英盼五更》⑥节选
谱例5 中,歌曲《云秀英盼五更》的旋律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在演唱上波音时就需要运用到颤气的技巧,这样可以使演唱的装饰音更加清晰准确,富有灵动的色彩。
综合来看,东北汉族小调的体裁种类丰富,作品的表现内容多样,有的是抒发情感,有的是烘托气氛,还有的是表述人物性格和情景描述等,故而在演唱时既要细腻地分析歌曲的曲体结构、旋律特征和衬词衬句,又要注意演唱时的气息方法,才能做到“技”与“艺”的统一。
二、儿化音的使用技巧
即便是同一首歌曲,由不同声线的人使用不同的演唱技巧进行演唱,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东北三省汉族民歌的种类繁多,各式的曲调、曲体催生出来的艺术作品尤为丰富,其演唱技巧更是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与语言文字是分不开的,对于民歌作品而言,吐字与咬字是唱好民歌的基本要求,吐字的规范将直接影响听众对歌曲的欣赏体验。由此看来,吐字的清晰准确与否,不仅仅是针对东北三省汉族民歌的,更是针对中国传统民歌演唱的统一要求。但是,在东北三省的汉族小调中,也有一些非常有特点的语言表达,如东北方言中儿话音的使用。
在东北三省的汉族小调中,儿化音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语言技巧。儿化音具体所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共同合成一个音节,使得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变化音技巧。儿化音的使用在东北三省日常的语言交流中十分常见,这与东北三省人民本身的说话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在许多歌曲中都可以找到儿化音,如辽宁省盖州市的小调作品《回娘家》。
谱例6 《回娘家》⑦节选
谱例6中,第一句的“正月里也是里儿呀”出现了儿化音,后一句“正月里初三四儿啊”也出现了儿化音,还有“我们俩个去串门儿”,短短的几句就使用了好几次儿化音。儿化音将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展现得极为透彻,也营造了更加活泼、热情的艺术效果。
三、润腔的使用技巧
润腔是我们演唱东北三省的汉族小调时使用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通俗地来讲,润腔是利用装饰音演唱旋律的一种方式,是声乐演唱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在民歌流传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民歌的润腔产生了不同的演唱方式,并随着旋律传唱的改变不断地演变与发展。
笔者采访哈尔滨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谢艳丽教授时,她谈道:“东北汉族小调演唱时的甩腔、润腔非常重要,行腔韵味都决定了你是否能准确表达歌曲的特点。例如,《乌苏里船歌》在学校里北方的学生唱得多,因为更容易把握住咬字行腔;《看秧歌》上转下滑的行腔,《小看戏》的语言风格,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都离不开润腔的使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近几年也让学生多接触一些龙江剧、二人转、戏曲唱腔课,让学生结合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注重润腔的使用和舞台的表现手法。”⑧
广义上来说,润腔就好似歌曲的“魂”,我们常说的民歌的韵味、风格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润腔的使用。润腔的种类很多,在具体作品中有着具体的运用。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歌曲中常常出现的润腔手法有前倚音、后倚音、上倚音、下滑音、擞音、哭腔,还有具有代表性的花舌音,等等。这些润腔形式在特定的音高和节奏上出现,可以对东北汉族小调的旋律特征和艺术风格产生具有代表性的韵腔、韵味,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准确地将作品风格和唱腔特点表达出来。
1.倚音
倚音在歌曲演唱中能够起到加强语气、强化小调风格色彩、活跃旋律线条的作用。东北汉族小调中的倚音在主音的前后位置,不同风格的歌曲会选用不同的倚音,倚音又可以分为单倚音、复倚音、前倚音和后倚音。在演唱时,要通过演唱者气息的控制进行处理。如果遇到在强拍上的倚音,要控制使用气息的力度,不能因为倚音在强拍就不分主次。另外,通过倚音这种润腔手法,还可以改变歌曲中因旋律走向而发音不准的字音,起到强调作用。例如,黑龙江小调《四季小唱》。
谱例7 《四季小唱》⑨节选
谱例7 中,唱词上方的倚音大多是为了正字,即补充、纠正因旋律走向而影响发音的唱词。歌曲中的倚音演唱时必须完整呈现,如第1 小节后是歌词“春”的完整字音,还有第3 小节的“草”,第5 小节的“红”等,第2 小节的唱词“哎”处的倚音是起到了强调作用。通过倚音的运用,既纠正了字音,又展现出语言特色。
2.滑音
另一种在东北汉族小调的演唱中运用得较多的装饰性润腔是滑音,通常在一字长音或一字多音的唱腔中出现,包括上滑音、下滑音、前滑音、后滑音、快滑音和慢滑音等。滑音的主要作用是突出表现小调中色彩性的音乐形象,演唱者通过滑音的运用呈现出歌曲想要表达的抒情性语气,将原来直线型的歌唱线条变化成上下起伏的曲线型,使小调的韵味更加浓烈。
演唱上滑音时,要做到先紧后松,有控制的顺着气息让声音“滑”出,并处理好滑音收尾的地方,把对音乐的“有形”处理化为“无形”,从而使旋律更加流畅。例如,辽宁小调《茉牛花》。
谱例8 中,歌曲《茉牛花》的音乐旋律多次出现了下滑音,对歌曲旋律起到了装饰作用,也凸显了唱词中的语气。演唱时,将这些下滑音着重表现出来,能够更好地表达情绪,展现东北民歌独有的风格韵味,特别是东北女孩活泼、直爽的性格特点。
谱例8 《茉牛花》⑩节选
3.波音
在东北汉族小调的旋律中,波音也比较常见,有时会被运用在一些字调上,特别是同音进行或者拖长音时。波音要求歌者的气息要有一定的支撑和流动性,其装饰性色彩也在歌曲效果上为东北汉族小调的旋律增加了律动感,更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波音也叫擞音,“擞”字与东北的方言中“抖抖擞擞”的“擞”字是同一意思,形式与颤音类似,但是在节奏的控制更为密集,歌者需要快速、灵巧地在音高上加花,让声音振动的频率更加紧密。例如,黑龙江小调《结婚喜歌》。
谱例9 《结婚喜歌》⑪节选
谱例9中,歌曲《结婚喜歌》的衬词“哈”“嗨”时值较短,演唱时可以运用波音的演唱方法,灵活快速地将旋律中的装饰音表现出来,以突出歌曲的旋律特色。
4.哭腔
哭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演绎形式,东北汉族小调受到了传统戏曲的影响,特别是东北地方戏曲二人转的影响,将哭腔运用在表现悲伤情绪的小调中。哭腔的特点是歌唱的声音集中在鼻咽腔,多使用哼鸣位置,在保持气息支持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哭泣”的状态。例如,黑龙江小调《小白菜叶儿黄》。
谱例10 《小白菜叶儿黄》⑫节选
歌曲《小白菜叶儿黄》(见谱例10)共有八段歌词,讲述了一个失去亲娘、受后娘虐待的孩子孤苦无依的悲痛心情。歌曲的旋律起伏较缓,以下行为主,表现出凄凉悲苦的音乐情绪。前两段属叙述性歌词,演唱情绪平缓。第三段开始,演唱情绪发生了变化,主人公受到虐待想念亲娘的压抑心情开始迸发出来。第五段歌词“弟弟喝粥俺喝汤,端起碗来泪汪汪”就像是在哭诉一般,演唱时要加上哭腔的润腔方法,通过气息的推动和鼻咽腔的使用,用哭腔来展现歌曲主人公悲伤压抑的心情。
5.花舌音
在东北三省汉族小调中,非常具有诙谐、幽默特点的一种技巧是花舌音,也就是歌曲中“嘚”“呼”等衬词。演唱时,在咬字发音的同时运用气息快速吹击舌尖,使舌尖快速抖动发出的灵活俏皮的声音,与拉丁语系中的弹舌音(r)原理相同。例如,黑龙江汉族小调《正对花》。
谱例11 《正对花》⑬节选
谱例11中,歌曲《正对花》的衬词“嘚儿”就需要运用花舌音来演唱,能够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诙谐有趣。
东北方言语气直、语音重,诸如上述的装饰手法在演唱中的运用,使得作品情感丰富、有棱有角,将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爽朗、乐观、活泼的音乐特征乃至东北人民的性格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加衬的使用技巧
加衬的技巧在汉族民歌中很常见,东北三省汉族小调中几乎都能见到,甚至在每句歌词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衬词的身影。常见的加衬字有啊、呀、啦、哇、阿、哪等,这些都是单音节的衬字,是最简单的、最接近感叹词和助词形式的衬字;另外还有哎哟、那个、哎咳呀、嗯哎咳哟、呀呀依哟等,这些就是由双音节或多音节组成的衬词,也就是唱词中没有实在意思的词组。衬句相当于衬词形成的歌腔,以句子为单位,如“依嘚儿呀嘚儿哟哟哟哟,嘚儿郎叮当”,就是用于抒发情感和表现地方特色的衬句。
哈尔滨音乐学院教师、东北民歌促进会秘书长闫培庆老师谈道:“东北的语言就是最能体现东北民歌小调的风格,我们知道东北的方言比较直白,基本上演唱的歌曲都是用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开心快乐的情感很多,因此语言的衬字、衬腔就能体现东北民歌的演唱特点。”这也是我们在演唱东北民歌时需要注意的。
加衬的手法在东北汉族小调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衬的字、词、句虽然属于虚词范畴,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并没有实际含义,但在歌曲中却是占有实际音值的。在这种前提下,加入衬词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调节整体节奏,对已有节奏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例如,辽宁汉族小调《梅花开得好》。
谱例12 《梅花开得好》⑭节选
谱例12中,在句尾进行了词句的补充,更加强调了歌者的活泼、期盼。由此可见,除了以唱词内容来表达情感之外,衬词在表现情感上也是重要方法之一。
“衬”这个字可以理解为“衬托”和“加深”,即加深情感的表现,扩充曲体的结构,强调地方特色。这种表现形式包括了人文特色、地貌特色和语言特色,在众多小调中,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用“加衬”着重突出了思想感情、抒咏音乐和艺术表现力上,使得东北三省汉族小调更具有婀娜多姿的风格特征。
小 结
东北三省汉族小调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蕴含了东北人民对于劳动的热爱与感悟,展现了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演唱特点和演唱技巧。对这些演唱特点与技巧进行研究,对于声乐演唱与教学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本文结合笔者的表演、教学经验,从气息、方言、润腔和加衬四个方面对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演唱特点和演唱技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为东北民歌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注 释
①时间:2022年1月17日;采访地点: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办公室;采访人:陈京蔚;被采访人:殷进良。
②详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辽宁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辽宁卷》上册,中国ISBN中心1995年版,第256页。
③同注②,第274页。
④详见《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黑龙江卷》上册,中国ISBN中心1997年版,第200页。
⑤同注②,第494页。
⑥详见中国曲谱网,网址:http://www.qupu123.com/。
⑦同注②,第397页。
⑧时间:2021 年12 月24 日;采访地点:哈尔滨音乐学院;采访人:陈京蔚;被采访人:谢艳丽。
⑨同注④,第276页。
⑩同注②,第268页。
⑪同注④,第307页。
⑫同注④,第465页。
⑬同注④,第284页。
⑭同注②,第3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