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分析
2023-06-14贺春娇许阳阳李红霞
贺春娇 许阳阳 李红霞
在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以及其方便、无创以及无放射性等优势,已经成为甲状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通过对患者的造影检查,对于病灶部位的新生血管患者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意义[2]。而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恶性肿瘤向周边组织的侵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以及营养物质,而此时形成的微血管多为畸形,局部病灶部位的炎性反应以及应激反应通过多种信号通路的转导作用,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进展[3]。在临床研究中,无营养支持的肿瘤直径不会超过2 mm,在造影检查中,甲状腺癌通常表现为快进快出,以高增强为主要特征[4]。本研究主要通过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及与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关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24∶36,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6.87±2.90)岁,体重平均指数(24.33±2.10)kg/m2,原发灶直径在2~10 mm,平均为(4.12±1.26)mm,按照手术病理情况,另选取同期实施健康体检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可比(P>0.05),见表1。全部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相关的甲状腺肿瘤确诊标准[5];②全部的患者均满足相关的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患者过去伴有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②合并严重疾病患者;③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研究方法
全部的患者均实施超声造影相关检查。将适量的六氟化硫放置在0.9%浓度5 ml的生理盐水中完全溶解后,经过肘静脉进行注射,之后打开造影模式,对患者进行实时的造影显示。应用超声诊断仪(东芝APLIO500)分析患者甲状腺情况,探头的频率固定在1~6 MHz,首先采用二维模式超声扫描患者的甲状腺区域,同时记录下患者具体的甲状腺形态、大小、回声、边界、血流情况,然后利用容积高频的探头实施三维彩色的血管能量成像,扫描的角度依据患者具体的病灶区域特点给予相应的调整,一般范围在15°~29°之间,脉冲的频率固定在0.6 khz,调整患者到最佳的图像位置,然后将图像保存。分别对比造影期间的始增及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和速率以及50%倾斜率等指标情况。
微血管密度测量: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均给予活检,对病灶区域利用福尔马林液进行固定后,石蜡包埋。上述的样品进行常规的切片后,采取HE染色,随后利用CD105为1抗,分析患者的MVD情况[6]。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对比 分别对比2组患者的始增及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和速率以及50%倾斜率等指标。
1.3.2 不同浸润程度患者的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对比分别对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分析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淋巴浸润患者的始增及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和速率以及50%倾斜率等进行对比。
1.3.3 浸润程度不同患者的MVD水平对比 分别对轻度、中度以及重度淋巴浸润患者的MVD进行比较。
1.3.4 相关性分析 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始增及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和速率以及50%倾斜率与浸润程度和MVD的相关性给予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代表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n)%代表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始增时间(t=19.246,P=0.000)、峰值时间(t=9.661,P=0.000)、增强速率(t=12.387,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峰值增强强度(t=6.781,P=0.000)以及50%倾斜率(t=8.622,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对比
2.2 不同浸润程度患者的超声造影指标比较
不同浸润程度患者的始增时间(F=5.257,P=0.000)、峰值时间(F=12.723,P=0.000)、峰值增强强度(F=10.284,P=0.000)、增强速率(F=11.505,P=0.000)以及50%倾斜率(F=12.337,P=0.000)之间的差异明显,浸润程度不同的患者始增及峰值时间、增强速率由高至低分别是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50%倾斜率以及峰值增强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见表3。
表3 不同浸润程度患者的超声造影指标比较
2.3 不同浸润程度患者MVD水平比较
不同浸润程度患者MVD水平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MVD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见表4。
表4 不同浸润程度患者MVD水平比较
2.4 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浸润程度以及MVD与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增强速率呈正相关,与50%倾斜率以及峰值增强强度呈负相关,详见表5。
表5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在对甲状腺癌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以其便捷性以及无创性,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目前临床多采取超声造影检查作为诊断依据,常用的造影剂为sono vue造影剂,在分子水平的研究中,其直径为2.5 μm[7],其代谢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与红细胞相似,对于病灶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可以有效描述,老同事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的诊断效能较高,虽然目前对于超声诊断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8],但是,目前在超声造影增强扫描的诊断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有的专家认为[9],甲状腺癌的疾病进展主要表现为高增强为主的临床特地那,而有的专家则认为,恶性甲状腺肿瘤的结节增强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入,其峰值水平低于周边的正常组织[10]。国内的学者则认为[11],在超声诊断中,超声回声的不均匀性增强以及延迟增强,均是造成患者甲状腺肿瘤恶化的重要特征。
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超声定量分析,不同浸润程度患者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增强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以及轻度组,50%倾斜率以及峰值增强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分析认为,在甲状腺如乳头状癌的疾病病灶部位,其血流灌注能力虽然呈现显著升高趋势,但是由于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生血管均为畸形,血管的通畅性受到显著的抑制,所以在临床研究中,病灶部位的最大血流灌注则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12]。而该种超声检测指标的差异由于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淋巴结浸润情况的显著的升高,患者的血管密度显著升高,分析发现,造影剂流经患者静脉进入病灶区域后,可提高气体与血液间的声阻抗差,增强微泡背向散射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回声的信号,能够更好的评估患者微循环灌注的能力,清晰的分辨局部病灶区域微血管的情况,对于预测病灶区域淋巴结转移方面价值显著。随着在静脉中水分子扩散能力的明显上升,也在某些程度上预测了代偿能力,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局部病灶区域的血管表现出了明显的畸形,血管的内部传输压力持续升高,在此压力情况下提高了血管内的物质扩散至周边组织细胞的能力[13]。因此,在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中,可以通过分析患者血管内的液体具体的扩散能力,进一步评估其血管的具体密度[14]。在本研究中,分析了甲状腺癌病灶区域造影剂的扩散程度和速率的各项相关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15]。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纳入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在临床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上所述,超声指标与微血管密度、肿瘤侵袭性的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甲状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