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2023-06-14李定琛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练年龄段挑战

李定琛

良好的课堂管理往往来源于有效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中设计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是良好课堂秩序的基础和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从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入手,构建小学低年龄段高效的体育课堂管理方式,增强引导作用,帮助低年龄段学生专注练习,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有效提高了课堂组织管理的效果。

一、借助标志物设计教学情境

关注低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在小学低年龄段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看似简单的集队或队列活动,学生往往因为认知方面的不足,没能有效完成指令动作,体育教师也会因此中断活动,此时,能较好完成动作且积极参与的学生心中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对此,笔者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找标志”的方法,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巧设标志组织学生练习,让学生由无目标跟着体育教师指令排队,到有目标积极完成体育教师的任务,再到可以快速排好队,有效提高了课堂组织管理效能。

在组织队伍时,体育教师通过设定学生熟悉的、准确的标志物,让学生快速确立自己的位置,找到完成任务的方向,完成学练任务,获得成功。低年龄段学生对生活中的色彩、数字和同伴等认知相对深刻,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颜色、数字、动物或同伴等标志物或指令标志,让学生确定并聚焦这一“标志点”,准确找到自己的队列位置。如,在开学初的教学中,学生呈4列横队,体育教师可采用集体学练的方式,分3个步骤完成。第1步:用红、黄、蓝、绿4种颜色区分4个小组,每种颜色代表1个小组,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所在颜色的小组;第2步:设计“小兔子与小猴子”教学情境,前面的学生是“小兔子”,后面的学生是“小猴子”,站队时,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小兔子”和“小猴子”朋友,即能对照自己的纵队,快速站到自己的位置;第3步:用数字1~12代表自己所在横队的顺序,明确自己的具体位置,站队时对准自己的标志即能迅速站队。

通过“找标志”的方法,学生能较为容易且快速地排好队。在每一步练习中,体育教师都要先教“找标志”的方法,并给予明确的标志,待学生熟悉后可以运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提升执行力和专注力。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并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以体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借助游戏设计教学情境

针对学生调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体育教师应积极发挥游戏的作用,通过集体带动、督促个体的方式,利用丰富的游戏引导学生高效投入课堂,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体育课堂中开放的环境,部分学生可能会被课堂外的信息干擾,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练效果,也会打乱课堂的节奏,甚至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笔者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发挥集体带动作用、约束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练,并通过持续的互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而保障课堂的秩序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对于部分表现突出的小组或班级,采用“找不同”的方式开展集体活动,即看哪名学生的动作和其他学生不同,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自身的约束力和自控力,强化学习专注力。同时,注意丰富“找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如,前进、后退、跳起、坐下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保持学生的专注度,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保障课堂秩序。

以学习专注度不高的学生为例,可采用集体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如果体育教师发现有学生开小差,就按照事先约定突然发出“蹲下”的指令,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如没有做出相应的动作或与其他学生动作不一致,体育教师可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并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找不同”,并观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哪些学生会成为“不同”,并督促其专心学练。

三、借助竞赛设计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低年龄段学生来说,体育教师应设置具有竞争性的竞赛情境、趣味性的情境内容以及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并增强学生的课堂“归属感”。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挑战激励策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挑战自我;给予学生挑战体育教师的机会,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欣赏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创造力。由此,通过竞赛性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1.在学练中设计随机比赛,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在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技术动作后,体育教师可随机检查,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师还可利用自身的专业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轨迹和动作要领,并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挑战中观察、认识、体验、掌握、巩固技术动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如,在跳高教学中,当学生正在练习时,体育教师看到学生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可发出集合口令,并说道:“现在突击检查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腰间高度,谁来挑战?”学生们都铆足了劲儿,纷纷来挑战。在挑战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设定目标,激发了学生对成功挑战的兴趣。此时,学生会认真观察其他学生选择了什么动作跳跃、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跳跃等,揣摩自己与其他学生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不断思考。在学生通过尝试多种跳跃方式,并练习一段时间后,体育教师再次组织学生随机比赛,并说道:“老师来试试,看能不能跳过?”体育教师采用标准的跨越式跳高动作轻松跳过。学生们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课堂气氛再次进入高潮。接着,体育教师再次说道:“这个跳法,是不是对于你们而言也很轻松,那接下来,大家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与老师的动作比一比,看哪种方法能成功跳过去,且跳得更高!”学生们一听更来劲儿了。接下来的练习中,1名挑战成功的学生说:“这个跳法不行,要像老师那样跳才能更轻松地跳过!我再来试一下,你们都看着啊!”看着认真学练的学生们,体育教师知道正确的动作概念已经植入学生的心中,学生们也懂得了互相欣赏和学习。在这一练习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认知能力、相互欣赏等能力均得到了提升。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引导,注重学生的“观”,即“读懂”,要让学生“读懂”教师、“读懂”练习、“读懂”教材,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遇到的难点,并通过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掌握正确动作,专注于练习,获得成功体验,最终自然而然地形成有序高效的课堂。

2.在学练后设计阶段性比赛,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能力

通过比赛,不仅能让学生知道如何比赛、掌握比赛规则等,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观察、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改进等,进而培养学生专注思考、认真练习、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

如,临近运动会,学生需要掌握田径跳高技术动作。在教学中,主教材教学开始前,体育教师说:“今天举行橡皮筋挑战赛,大家可以采取任何方法跳过这根橡皮筋,并比一比看谁跳得高?”学生听后跃跃欲试,都在想采用什么方式能完成挑战。练习开始后,学生们用双脚跳、单脚跨、侧手翻等各种方式尝试练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作为知识学习的主体对象,体育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运动技能接受能力、性别差异等全面深入地了解,适度放手,给予学生发挥空间,让学生在课堂秩序和练习规则的“约束”下比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力,激发浓厚的学练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学练兴趣,使学生可以更专注地投入到学练中。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厦门市低段小学体育课堂管理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1-67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练年龄段挑战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