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以“咕咚APP”为例

2023-06-13冰冰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中学生问卷

文 / 史 冰冰

◆ 教育部公布的中学生体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了下降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不够强烈,未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没能形成健康的运动、生活方式。本文以“咕咚APP”为例,探索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坚持性和身体素质的影响,旨在拓展体育教学的新路径,为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改善提供帮助。

◆ 体育运动;咕咚APP;体育锻炼;影响;研究

在移动互联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催生了大批参与性、时尚性、便捷性的体育运动类APP,逐渐成为大众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科学辅助工具,并逐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体育运动类APP+体育教学”的融合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极大地调动中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为体育活动提供参考数据,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1]黄茂丽.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锻炼效果的关系性研究― 以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20(06):34-36.。利用运动类APP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打破中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传统观念,也可以推动教学工作的创新,为中学生提供可视化、数字化的训练效果反馈,进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2]陈少云. “运动类APP+体育教学”对中职生锻炼效果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本文以“咕咚APP”为例,结合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剖析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并探索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将M校八年级的90名女生作为调研群体。

1.2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的权威学术性资源,查阅了与本文研究目标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为本文展开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3 问卷调查法

1.3.1 问卷使用

为了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影响因素进行科学检测,以学者王深编写的《运动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为标准,该问卷涉及锻炼习惯、运动体验与努力水平三大维度。

1.3.2 问卷发放及回收

向M校八年级的90名女中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回收调查问卷83份,回收比例为92.22%。经过筛选,整理出了80份有效问卷,有效比例为88.89%。

1.3.3 问卷效度

《运动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测量项目包括三大维度,此问卷是二阶三因素模型,具有极好的效度,其中拟合指数是X²/df值为2.896,CFI值为0.945,NFI值为0.919,TLI值为0.932,IFI值为0.945,REI值为0.900,NCP值为140.298,RMSEA值为0.08[3]李恒朔.运动健身类APP对大学生运动动机运动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38+40.。

1.3.4 问卷信度

为了提升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在实验结束以后,再次对80名学生展开了重复性检测。经过数据采集与统计,得到一致性系数是0.95,三大测量维度的一致性系数范围在0.88至0.94之间。因此,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拥有极高的同质性信度,调查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1.4 实验分析法

1.4.1 实验目标

通过对比性实验的手段,将80名女中学生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为40名。其中,实验组中学生接受咕咚APP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授课模式,而对照组中学生只接受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实验结束以后,利用《体育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和体育项目测试的形式,验证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4]张娟.中学体育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运动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中),2015(10):222-223.。

1.4.2 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2022年5~7月,周期为12周,共24课时。

实验地点:学校田径运动场地。

实验过程:①实验组中学生接受融合式的授课模式,而对照组中学生只接受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②在实验开始前,使用《运动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在同一场地、同时间段进行检测,汇总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③在实验开始前,利用学校现有的秒表、皮尺、实心球和运动场地等器材,对中学生展开50m跑、800m跑、立定跳远和掷实心球的测试,意在测试学生的爆发力、耐力、跳跃能力与上肢力量。其中,800m跑训练计划如图1、图2所示。④在实验结束后,再次使用《运动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与测量工具,对两组中学生坚持性素质与身体素质展开测量。

图1 800米跑训练计划

图2 训练计划完成情况

1.4.3 融合式教学注意事项

①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编制详尽、科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提高中学生主动参与咕咚APP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授课模式的积极性;②教师应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授课方向,提高教学工作的合理性;③教师应利用相应软件,保持与中学生沟通的流畅性,提升教学的实际意义[5]王梦帆. 运动健身类APP对大学生运动动机运动行为、运动效果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4.4 实验的实施

课前环节:①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图片、讲解文字和标准动作视频,并上传至咕咚APP教学群,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了解教学重点;②教师可以结合咕咚APP上的沟通功能,回答学生对于教学难点存在的疑问,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③教师应组织中学生将自己的训练视频上传至教学群,并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如图2所示。

课堂环节:①开展时长为8分钟准备活动,随后整队集合,开展游戏式热身活动;②开展时长为32分钟的训练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疑惑,并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式的体育锻炼;③开展时长为5分钟的放松活动,总结训练效果,利用咕咚APP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环节:①根据下节课的教学目标、计划,在APP上制定相应教学内容;②学生应结合教师的布置的任务,进行预习式的锻炼,实验组教学流程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教学流程统计表

表2 测量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锻炼坚持性差异分析表

1.5 数理统计法

运用Offce Excel和SPSS软件,对两组中学生在测试前后的数据展开了整理、统计及分析。

1.6 逻辑分析法

对测试前后所得数据展开了对比、归纳、整理等分析形式,提高了本文结论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咕咚APP对中学生运动锻炼坚持性的影响

在实验开始以前,利用《运动锻炼坚持性调查问卷》,对两组女中学生展开锻炼习惯、运动体验、努力水平三大维度的测量,其中实验组学生的各维度均值为12.34、19.81、17.19;对照组学生各维度均值为12.76、19.01、17.26。在教学实验开始以前,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三大维度的P值均大于0.05,两组学生在实验前体育锻炼坚持性方面的显著性不高,能够为教学实验的开展夯实基础。经过12周的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组学生各维度均值为16.18、21.36、18.36;对照组学生各维度均值为13.42、19.69、18.01。由此可知,在接受12周咕咚APP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授课模式以后,较之对照组中学生,实验组中学生锻炼习惯、运动体验均值都出现了显著提升,且各维度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因此,咕咚APP对中学生运动锻炼坚持性有积极影响。

2.2 咕咚APP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在实验开始以前,实验组中学生的50m跑平均成绩为8′91″,800m跑平均成绩为3′89″,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172.9cm,掷实心球平均成绩为6.59m;对照组中学生的50m跑平均成绩为8′88″,800m跑平均成绩为3′89″,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173.2cm,掷实心球平均成绩为6.58m。由此可见,两组中学生爆发力、耐力、跳跃能力与上肢力量水平大致相当,且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的差异,能够为教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奠定数据保障。经过12周的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组中学生的50m跑平均成绩为8′56″,800m跑平均成绩为3′13″,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179.6cm,掷实心球平均成绩为6.82m;对照组中学生的50m跑平均成绩为8′81″,800m跑平均成绩为3′87″,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174.3cm,掷实心球平均成绩为6.6m。在接受融合式体育教学以后,实验组学生爆发力、耐力、跳跃能力与上肢力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800m跑的P值小于0.05,表明差异较为显著。因此,12周咕咚APP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授课模式对于学生爆发力、耐力、跳跃能力与上肢力量能够产生积极影响,长期开展融合式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改善。

3 实验结果讨论

3.1 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生运动锻炼坚持性的影响

通过12周的实验性教学以后,实验组学生的锻炼习惯、运动体验和努力水平三大维度的均值都高于对照组,且锻炼习惯、运动体验的均值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这表明,实验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并通过本次实验获得了积极的运动体验,其更有意愿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当中,有助于体育课堂质量的提高。另外,实验组中学生的努力水平也出现了增强,学生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上。因此,咕咚APP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授课模式,有助于改善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课程的积极性,能够改善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学生有热情长久地参与体育训练项目。

3.2 体育运动类APP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通过12周的实验性教学以后,较之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改善,且800m跑的P值小于0.05,表明学生的耐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学生在的50m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三项的P值大于0.05。这表明,咕咚APP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授课模式,对于两组学生的爆发力、跳跃能力与上肢力量的影响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12周的实验性教学活动周期过短,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中学生的爆发力、跳跃能力与上肢力量。其二,对于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讲,其需要接受系统性的专业训练才能提高50m跑、立定跳远、掷实心球成绩。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组织学生参与到融合式的教学模式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12周的教学实验活动,实验组中学生在锻炼习惯、运动体验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努力水平也有所增加。同时,中学生的耐力、爆发力、跳跃能力与上肢力量要优于对照组中学生。因此,咕咚APP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授课模式,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有助于改善中学生的运动效果。结合上述情况,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深入剖析融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此种教学手段,依托移动互联教学工作的优势,推动教学活动的创新式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中学生问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问卷你做主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