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办学模式现状与创新研究

2023-06-13肖晓春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双高计划对策

肖晓春

摘  要: 民办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主旋律。对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办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我国高等教育格局的变化,对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有一定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办学主体单一、产教融合不足、专业(群)设置不优等。解决这些问题,一是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链对接”的新多元办学模式,二是立足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四业融通”的人才培养闭环,三是将学校“散装专业群”升级为“有灵魂”的质量型“专业集群”。

关键词: 民办高职; 多元办学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2-003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提出: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可见,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民办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促使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化和特色化,对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在国家实施“双高计划”背景下,对民办高职校企合作机制进行理性思考,探索适合民办高职院校的多元办学模式,从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逐渐增加,职业院校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涌现了很多新建高职院校,其中不少是民办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占高校比例逐年递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教育部的《中国教育统计数据》对近5年高职院校办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中存在多元主体参与办学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1]。从学校举办者情况来看(见表1),高职院校中公办院校以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举办为主,以2020年为例,公办院校由政府部门举办占了73%,由地方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仅占比3%,民办院校占比23%。从2016年到202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民办高职院校增加了20所,并且未来仍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但公办职业院校的数量远远大于民办职业院校。相对来说,公办高职院校在资金、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中占有较大优势,民办高职院校无论是社會影响还是政府资源都居劣势,处于夹缝中生存的境地。

二、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办学现状及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办学现状

1. 名为“多元”实为“一元”。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机制不完善,表面上参与民办高职院校治理的有政府、企业、学校等多个主体,但由于各主体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学院内部管理权力失衡,名义上的“多元”治理实为“一元”管理。简而言之,大多民办高职院校仍然主要是“学校”自我管理,缺乏多方参与、多方制衡的监督机制,治理方式简单粗放,难以获得有效治理。

2. 多元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下,民办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处于最末端,根深蒂固的偏见以及收费高、教学质量低、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等现实问题,导致学生、家长、社会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低,缺乏信任。多元办学模式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各主体大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致使一些关键性办学质量指标,如: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国际影响力等常常不能达标,这些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极为不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面对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人才需求也趋于多元化,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越来越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培养出具有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民办高职院校提高社会认可度所面临的难题。

3. 多元办学竞争压力大。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多元办学主体的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在资金上存在较大的劣势。民办高职院校主要通过社会捐赠、投资者自投及学生学费积累等自筹融资方式获得资金,通常难以获得国家财政部门拨款支持。建校初期,民办高职院校通过多方投资,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及进行强有力的宣传能够吸引部分学生;中期则举步维艰,办学优势逐渐降低,再加上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诸如改制学校、独立学院等新形式院校的产生,对民办高职院校构成更大的生存压力。

4. 多元办学模式下师资配比失衡。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形势下,我国民办职业院校虽然逐渐发展起来,不同办学主体的介入解决了部分办学资金、教学设施等问题,但是民办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失率较大的问题始终存在。高劳动强度、高工作压力、低薪资福利等不利因素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难以长期稳定安心于本职工作,由此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与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相对较低,整体师资配比失衡。

(二)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缓慢原因分析

1. 办学主体单一。民办高职院校是由私人或社会组织承办并出资组建的职业院校,所以基本上每一个民办高职院校都是由一定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组建的。在前期对民办职业院校出资方的调查中发现,出资方大多是拥有教育业务、学历教育服务、成人高等教育业务等的企业;也有单纯制造企业出资的高职院校,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校企双主体”。事实上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主体仍然比较单一,因而大多民办高职依然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育人模式。

2. 重规模轻质量。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体量巨大,但质量发展较为缓慢,究其原因,大多与高职院校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理念有关。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石,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专注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往往忽视了办学质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优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现代民办高职院校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3. 产教融合不足。通过调研发现,受制于办学资金短缺和民办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因素影响,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度不足。相比之下,办学主体是制造企业的民办高职院校能够紧跟行业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更加契合企业需求。尽管深刻意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但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与企业间依然保留在签订合作协议、师资互聘、企业捐赠、企业参观等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校企间并未深入开展共建专业(群)、共同开发课程、共建产业学院、参与教育教学等高层次合作,产教融合深度、广度不足,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4. 专业(群)设置不优。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以及体现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主要在专业(群)建设,它左右着民办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高职专科共有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733个专业。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倾向于低成本的文科类专业,如财经商贸、信息技术、旅游文化、土木建筑、文化教育等,导致许多区域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办学经费不足、产权不明晰、办学自主权受限,从而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忽略长远发展,专注于成本低收益高的专业,因此存在建设专业大类多,小类分布不合理,服务面向针对性不强,难以形成高水平专业集群等问题。

三、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

我國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的探索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

贾旻等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做了综述,认为民办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上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四十年来民办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探索期、快速发展期、逐步规范期和转型发展期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李党军等认为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所在,是实现高职教育发展目标和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办学活力,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2]。张翠红则总结分析了民办职业院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提出校企合作办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困难问题[3]。

(二)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优势及发展策略研究

邵丹认为在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民办职业院校有其灵活办学体制及先进的办学理念等办学优势,能够有效融合“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地结合,创新职业教育的特色办学模式,满足历史发展的需要[4]。程立浩等以江西省为例,基于SWOT分析法定性分析了影响江西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因素,采用QSPM分析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的权重和有效反应程度,提出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的多种策略,促进民办职业院校良性发展[5]。诸多学者虽然对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有一定研究,但多元办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同时,由于没有找到校企结合的契合点和动力机制,实践上使得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而没有进入深度合作状态。

四、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办学模式创新对策

根据以上对民办高职院校现状调查分析,参考学者有关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前期研究成果,结合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办学改革创新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构建“多主体参与+多链对接”的新多元办学模式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存在办学主体单一、产教融合不足、专业(群)设置不优的现实困境,推进多元办学模式改革已成为迫切需求。校企合作下的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的构建,是现阶段民办高职院校的传统办学模式,新多元办学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同之处是更强调发挥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办学功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创建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为产业学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湖南民办高职院校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一模式”“吉利模式”等。新模式的共同特征是“校、政、企”多主体参与,办学过程中突出“校企双主体”功能,每种模式又有自己的特色。“三一模式”强调产业链与专业集群对接、技术链与课程体系对接、业务链与实践教学体系对接、研发创新链与科研双创体系对接、岗位链与就业体系对接、人力发展链与职业培训体系对接、国际业务链与国际化对接、质量管控链与质量保证体系对接等“九链对接”;“吉利模式”则主要以企业办学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通过以教促产、以产养教逐步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实现民办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

(二)立足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四业融通”的人才培养闭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切实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荒、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需要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能够自我革命、主动思考、创新突变,全面梳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人才培养体系,改变从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到学生就业的单向流通,每个环节相互反馈,打造招生到就业人才培养“四业融通”闭环。即:立足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从就业向招生环节倒推,根据就业岗位情况,分析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及企业急需人才情况,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布局,促进专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产业、企业、职业与专业的“四业”融通,对接地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岗位,助推高质量就业(图1)。

(三)将学校“散装专业群”升级为“有灵魂”的质量型“专业集群”

要解决民办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不优问题,关键是将已有的专业群升级为专业集群,实现“专业散装群”向质量型“专业集群”升级改造。而其逻辑起点,是找准专业集群的灵魂,明确专业集群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需要根据教育部《新专业目录》、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和本校专业群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反复探索提炼。

我院原有6个专业群、28个专业(表2),是“散装群”,探寻专业集群发展定位过程需历经四步。第一步,专业归属论证。对照教育部《新专业目录》,对专业进行归属调整论证。通过论证,明确未来发展原则上将专业大类控制在8个以内,专业个数25个以内。第二步,专业群重构。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与产业集群相融,明确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新形势下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理清群内专业的逻辑关系。第三步,找到专业集群的“根基”。基于湖南“三高四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基本属性,将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作为我院专业集群发展根基,提出“数智底座”发展理念。第四步,找到专业集群的“灵魂”。我院空中乘务专业群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空中乘务为市级特色专业,空中乘务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群内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省级“双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民航服务业行业标准与国际对接,“标准高、要求严”也是我院一直秉承的办学基本特质。基于此,凝炼出“航空品质”作为专业集群发展的“灵魂”。由此,我们提出了“数智底座,航空品质”专业集群发展定位,从而明确了将学院专业群升级为专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图2)。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民办高职院校总体上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影响力、生存力及竞争力都相对薄弱。民办高职院校要向“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目标迈进,走多元化道路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对规范民办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使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多元化办学有法可依。未来民办高职院校除了在办学主体上实现多元化以外,在办学模式、治理范式上也要多元化,使得民办高职院校能够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旻,王迎春.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J]. 职教论坛,2018(11):61-67.

[2] 李党军,武林志. 民办高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以南阳职业学院中医中药学院为例[J]. 现代交际,2019(21):55-56.

[3] 张翠红. 民办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4):125-126.

[4] 邵丹. 职业能力导向下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研究[J]. 现代交际,2017(17):123-124.

[5] 程立浩,柳军. 民办职业院校发展策略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 职业教育研究,2016(4):24-30.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iversified Running Mode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lan”

XIAO Xiaochun

(Changsha Nanfang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410208, China)

Abstract: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diversified running mode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running quality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main problems of non-government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as follows: the main body of running a school is singl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specialty (Group) setting is not excellen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build a new and diversified school running mode of “multi-party participation + multi-chain connection”, create a talent training closed loop of “integration of four industries” based on high-end industries and upgrade the school's “divided specialties” into “specialty groups” with soul and high quality.

Keyword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versified school running mode; countermeasure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双高计划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民办高职院校校内考务管理工作实践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