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学习缘自“巧”设计

2023-06-13付亚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鸡雏慈爱母鸡

付亚奇

《母鸡》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作品。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在他们的笔下,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要素在第一单元“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又提高了要求,强调不仅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还要关注作家是如何表达的。学习《母鸡》一文,不仅要落实以上教学目标,还要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母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描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感情的,同时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一、“厌”之有据,细表达

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围绕“我一向讨厌母鸡”这一中心句展开描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叫声——“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作者讨厌它“欺软怕硬”——“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作者还讨厌它喜欢拼命“炫耀”——“到了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可以说作者对母鸡的厌恶渗透进了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对于这部分的学习,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第一个活动便是朗读,让学生在圈画关键词句之后,先自己读并谈谈感受,说说讨厌什么,讨厌到了什么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读给伙伴听,让伙伴谈谈听了小组同学的朗读有什么感受。最后再让学生齐读或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读出“厌恶至极”的程度。第二个活动便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单,让学生通过这个学习活动学习作者是如何把对母鸡的讨厌表达得如此清楚且生动。如:没有理由地乱叫令人生厌,细声细气的叫声令人难受,“欺软怕硬”的作为令人愤怒,“拼命炫耀”的样子令人烦躁……都是小事,都是细节,在作者看似不经意的表达中传递了作者对母鸡的厌恶之情。没想到,讨厌的感情在老舍先生的笔下也能如此真实、鲜活。

二、“喜”之有理,生敬畏

如果说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得益于细节的自然流露,那么课文第4~9自然段的描写则是在不同层面的对比中升华了作者的感情。作者通过对“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的观察,描写了它“日夜守护鸡雏”“为鸡雏觅食”“教鸡雏本领”等生活场景,把“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一中心解析得深刻感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也在一段又一段的文字描述中愈发立体、高大。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活动。

1.抓动词,读出画面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对于第5自然段的学习,除了抓住关联词“不论……还是……总……”来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外,重点让学生圈出母鸡在警戒时的一连串动作,并在情境中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画面,读出母鸡每一个动作所饱含的对鸡雏的爱。再把第8自然段描写母鸡夜间守护鸡雏的文字与第5自然段的内容关联起来,更能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2.巧对比,悟出不易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这是课文第6自然段的内容,可以设计“比与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找到三个对比点:一是“咕咕地紧叫”和第1自然段的“嘎嘎乱叫”对比,发现叫声不同、描写不同、情感不同;二是“圆圆地下垂”和“消瘦了许多”进行对比,感悟母鸡的负责和慈爱;三是“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和第2自然段的“它永远不反抗大公鸡”进行对比,领会“母亲”这个角色的责任和不易。

3.设情境,大声说爱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有了前面两个学习活动的梯度铺垫,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在自由朗读中与文字产生共鸣。联系生活经历,谈谈点滴小事,母亲这个名词越来越有温度,母亲这个形象越来越真切感人。此刻,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分三层叠加诵读第9自然段的内容——“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三、“比”之有法,辨表达

连续学习了老舍先生的两篇作品《猫》和《母鸡》,学生已经深深被作者的表达艺术所吸引。作者的语言朴实自然,选取的事例小而实,但整体的效果却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针对表达辨析异同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于是,我设计了一份学习单,让学生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先自主完成,然后再和学习伙伴交流,进而修改自己的学习单。这一学习活动的落实,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学生开辟了一种新的学习路径。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更开阔,方法更多元,甚至可以重构语文学习的方式。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把阅读、品味、思辨、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以对比阅读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在读、画、品、悟中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在交流表达中落实语文要素。阅读鉴赏链接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充分表达。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有关联、有梯度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会感受、学习观察、学会表达、学习思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受到了三方面的影响:社会要求的變化、学习科学的发展和变革经验的反思。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有意义的学习,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习真实发生,让语文学习方式符合时代的要求。语文学习方式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体验,构建真实、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亲历—反思—抽象—检验—交流—重构”的完整体验中建构新的思考与认识。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鸡雏慈爱母鸡
母鸡
母鸡下蛋
慈爱的妈妈
提高鸡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母鸡(节选)
母鸡
浅谈淘汰鸡雏在野生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最慈爱的爸爸
爱,飞越两千公里——慈爱嘉养老服务广东乐从公益行
品牌是如何形成的——记“慈爱嘉”的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