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好课”的关键:内化与拓展

2023-06-13刘海霞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5期

刘海霞

2022年版课标、“双减”政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等各种文件与政策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又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因此,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成为语文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新瓶装旧酒”的问题,许多教师因意识欠缺、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旧只关注“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内化与能力拓展,使得学生学习体验不佳、教学质量不高。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备课、教学、作业等多个环节关注学生内化,让语文课变成语文“好课”。

一、备课与设计全面,让内化更充分

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通过自身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与语文专业能力,对教材深入钻研,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设计集知识、能力、思想于一体的教学内容,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推动教学活动展开,最终达到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而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备课的全面性,进而使知识内化更充分。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在备课环节便为学生学习内化做足了准备。

首先,“备”教学目标,其目的是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的内化。如知识方面: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居然”“榨油”“爱慕”等;能力方面: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语和对比的方法,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思想方面: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做人的道理。

其次,“备”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层层设计将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进行融合,形成一个个完整且相互关联的教学模块。如导入环节可采用“摘花生”视频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对摘花生的讨论。新课讲述环节则需要更加细致地划分:第一步,以分段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第二步,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第三步,从阅读与写作角度入手,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第四步,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的“落花生”,延伸出与花生相关的知识。

最后,“备”学生作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促使学生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好多种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如:“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你能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描写一种植物吗?”由此学生便需要将所学内容落到实处,真正地实现理解与内化。

二、重点与难点突出,让内化更明确

目前,很多小学生表示,上完语文课后,只知道今天学习了哪节课内容,对于具体有哪些知识需要理解、消化与应用并不清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也从侧面证实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因此,“让学生内化哪些内容”“怎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即让内化更明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师教学的中心与核心,也是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重点突破、解决的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胸中有数,明明白白,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才能成就一节好课。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并明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难点问题。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田忌赛马》第二课时内容,其重点难点已经从第一课时的“复述故事,讲获胜原因”转变为“结合赛马对阵图,推想为何这么安排,并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实际上,这两个重点、难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突出第二课时的重点难点时,可以将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作为“引子”,然后围绕“为什么会赢,怎样赢”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步骤:

总学习任务:孙膑是如何想到改变赛马出场顺序的?

分任务一:孙膑对田忌说“让您赢”时用什么表情和语气?田忌是怎样的反应?

分任务二:孙膑是如何发现马的脚力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等的?借助对阵图,说一说为什么不可以按照上中下顺序进行比赛?孙膑如何调整对阵布局?田忌的态度又有什么变化?

分任务三:最后,赢得比赛之后,田忌、孙膑、齐威王会有什么反应与变化?

基于以上学习任务的设计与提出,学生不仅能明确且深刻地理解孙膑调整赛马顺序的整个过程与意图,同时对孙膑、田忌的人物性格也能进行详细的揣测,能意识到孙膑细心观察、足智多谋、胸有成竹;田忌不动脑筋;齐威王骄傲自满。由此学生在回顾本节课时,其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赛马过程中三个人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能理解与掌握为何要调整赛马顺序。

三、群文与实践拓展,让内化更深刻

“知行合一”既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也是检验与深化学生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行”則是对知识的拓展与实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课外实践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视野的拓展,也能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反复思考与应用,从而达到深化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北京的春节》时,以春节作为中心议题,引入《年的味道和声音》《龙脊背秋人》两篇文章,通过分析与对比,引导学生学习与巩固抓住事物不同方面详略得当的写法,同时着重体会作者生动表达的特点。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实现文学视野的拓展,在阅读中继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美德。

当学生完成群文阅读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便可以开展实践拓展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如教师要求学生课下写一篇关于春节的文章,从不同方面展现出春节的热闹,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有的学生从听觉、味觉、视觉、触觉四个方面写春节,展现出不同的春节;有的学生从“我眼中的春节”“爸爸眼中的春节”“爷爷眼中的春节”三个角度写春节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既写出传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也呈现出时代的变化。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分,选出优秀文章进行嘉奖,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由此,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了拓展,知识储备更加丰富,知识应用能力也实现提升,进一步深化了知识内化。但是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关注实际情况,不能为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拓展而盲目选择文章,也不能为了让学生进行生活实践而盲目设计活动,否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不断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降低。

综上所述,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要求教师在备课讲学中按照科学流程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为学生内化做足准备,还要拓展语文知识、紧密联系课内外知识,以知行合一的原则让学生的内化更深刻,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有效应用。因此,教师要充实自我,设计出“艺术珍品”般的语文课,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现语文知识的充分内化,也让整节课变得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市嵩县鹤鸣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