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2023-06-13王鹏
王鹏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媒介是新闻发布和传播的主要平台。而此传播介质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来说,既会带来有利影响,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传播媒介的改变,对新闻采编与报道工作形成了挑战。媒体行业想要突破局限,必须要迎合大众的需求,借助互联网的需要,创建自媒体平台。但对于民众来说,他们获得新闻资讯的途径变得更为广泛,可以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新闻资讯,更易了解国家大事。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重点分析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新闻传播效益产生的影响,并针对相关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改变;传播效益;影响;途径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07.03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中。当前的自媒体技术,是以手机为载体,信息传播APP为终端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更改了以往的传播媒介形式。这些APP信息传播终端向民众展示的信息极为短小精悍,发布主体不再局限于官方报社,个人工作室也能运行,甚至普通民众也可以是新闻事件信息的创作者,向大众及时反馈社会热点。另外,传统的新闻媒介,大多数是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这就导致民众和媒介之间难以搭建沟通的桥梁。信息传播APP上线后,民众可以通过自我点评,加入新闻事件的探讨活动。
1.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
1.1 扩大新闻报道来源和角度
传统媒体所获得的新闻都是依靠于报社记者的采访,或与之亲近的报社获得的消息。这就导致新闻的来源过于单一,民众获得的信息较为片面。当新闻传播媒介发生改变后,无论是报社还是民众,获得新闻的来源都得到了扩展。因为互联网已普及,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话语权,都能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旁观见闻和自我感想。另外,新闻是可以逐步挖掘的。网上出现了新热点后,媒体可以深入挖掘新闻背后隐藏的内容,做后续报道,使得世界能够完整地呈现在大众的面前,抓住流量。并且,民众播报和自媒体播报的角度不同,新闻的关注点会有多样的变化,这意味着公民新闻的时代正式到来,新闻报道来源呈现角度多、来源丰富的特点。
基于此,新变化的新闻媒介与传统模式相比,更为灵活、全面。通过碎片化的优点,向大众展示了动态化的世界,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1.2 新闻传播效率大幅度增长
传统的新闻媒介传播信息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阻碍,导致新闻传播的速度缓慢,不具备时效性。以报纸传播为例,民众收到报纸时,只能了解过去发生的新闻,无法收到即时的消息。报纸更新的速度再快,也只能刊登发报前的消息。而在公民新闻时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普及化有了明显改善,这丰富了新闻内容,使其保证了多样性的特征。在社会生活方面,网络信息APP能够提高人民参与信息讨论的积极度,放大了新闻事件的价值: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也能成为轰动社会的大事件。
例如,2021年,汶川大地震存活的“猪坚强”因年老离世,就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有媒体制作的视频,向大众介绍“猪坚强”的由来;有媒体以“猪坚强”为引子,再次悼念在汶川地震中不幸离世的遇难者。后来在2022年5月12日时,媒体针对“猪坚强”又进行了后续报道,其标本落户于博物馆,引起了民众的关注。新闻媒介发生改变后,有效降低了新闻传播的成本,传统新闻媒介在传播新闻时,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像报纸传播,报社就要额外支付纸张的费用。公民新闻时代到来后,民众在网上发布新闻是不需要耗费成本的,网络信息APP免费向大家开放,这既降低了新闻报道的门槛,又节省了新闻采访、编辑、交通和印刷的费用。
2. 新闻媒体的改变对新闻传播产生的不利影响
2.1 新闻真实性受到挑战
之前,传统新闻媒介在发布新闻时,需经过层层考核,不断核查发布专栏中的内容是否存在虚假消息,是否有错误信息,编辑是否出现问题,配图是否妥善。而新的传播媒介为了符合大众的需求,要求发布的文本信息具有内容精悍的特点。以微博为例,文本信息编辑时,字数最多不超过140个字,这样发布的新闻才能呈现碎片化的信息。美国传播学施拉姆提出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选择或然率=报偿保证/费力程度。在新闻传播行业中,前者是观众对于传播内容的喜爱程度,后者则是指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和难度。由于新媒介的传播者大多不是专业的媒体人,在传播新闻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信息内容,再以零成本的方式发送。这就导致互联网上流传的新闻存在价值低、真实度不高的情况,经常会出现乌龙或假新闻,给民众带来误导。
2.2 新闻的娱乐性
当前的新闻媒体出现了娱乐至死的现象,很多新闻失去了报道的价值,单纯是以娱乐内容为主。这就导致公众接收的信息过于片面化,且长时间接受垃圾信息后,公众的价值观可能会出现扭曲的问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新媒介过度关注公众的取向,一味地迎合大众,为了赚取流量,只宣传娱乐新闻和趣闻轶事,来骗取民众的点击率,增加自己的观众数量。再加上有些网络新闻APP的定位出现偏差,单纯是以娱乐休闲生活服务为主。就拿新浪微博来说,它对自己的定义就是“娱樂生活信息分享平台”,先强调娱乐和休闲,再强调新闻传播。就此而言,这个APP的娱乐性就会高于新闻性,容易导致娱乐至死现象。
2.3 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容易引起网络暴力
新媒介传播出现变化后,极具互动性。公众可以在评论区自由展示观点,但由于价值观的问题,很多人的观点并不符合现实的价值取向,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网络暴力。因为现在的网络热点很容易爆红,一旦某件事情激化,就会引起民众的大量围观。人云亦云的情况下,多人会在评论区发表各类煽动性的言论。
如果网民的上网行为得不到规范,网络暴力的问题会愈演愈烈:网友觉得自己藏在屏幕后面,谁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不用为自己说的话而负责。甚至有人的恶评就是为了吸引他人的目光,就是为了点击量和流量,他们想要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关注。一旦有人附和恶评,负面化的言语会越来越多,导致评论区经常出现两极对立的情况。
3. 在新形势下关于新闻传播媒介发展的建议
3.1 网络信息APP平台必须实施实名制
评论区之所以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信息对立情况,就是因为网友觉得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消息不需要公布身份信息,无论自己评价个什么样的内容,都不需要担责。心理上没有顾忌之后,很多网友容易情绪激动,出现口无遮拦的情况:有人传播了假新闻,博取群众的眼球;有人为了流量,编造谣言,发布了很多不实的信息,对他人造成了影响。新闻传播媒介的变化确实降低了新闻发布的门槛,网友也能实时掌握新闻,并对自己关注的新闻提出相应的见解。但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现实中,所有人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网友上网冲浪时,绝不能放飞自我,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其言谈举止必须合乎法律的要求。
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光靠网友自我约束还不够,法律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网络信息实名登记制度。网络实名登记制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大势所趋。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当前的信息网络APP还开放了IP地址,网友在网上发言时,平台会清楚展示发言人的所属地。在信息透明化的情况下,互联网发言环境变得纯净,新闻传播媒介发布的信息更具有真实性。网友会逐渐认清虚拟世界的法则,如此一来,网络暴力可得到有效抑制,人人都能在上网的时候,维持网络秩序,用文明的态度对待他人。
3.2 规范引导,提高公民媒介传播素养
立法是规范新闻媒体行业的首要策略,也是我国新闻传播媒介发展的必要因素。但光靠立法角度还不能完全解决新媒介存在的弊端,相关部门还要重点关注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媒介素养是一个新兴词汇,来源于国外,具体的概念是指民众在面对不同的媒介时,对信息做出的选择、质疑、评估和思辨。拥有媒介素养越高的民众,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越好,能夠妥善处理新闻传播媒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利用大众传播资源。并且,随着公众的媒介素养发展,大众会愿意成为信息主动发布者,去甄别互联网信息和新闻的真假,会主动辨别碎片化的媒介信息。因此,新闻传播媒介一定要有效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提升公民批判现实和解读性能的能力,使其在去伪存真的情况下,更好地报答社会。
3.3 优化运营,建立自我纠偏机制
新媒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娱乐性取代了真实性。这样的新闻传播媒介即使取得了成功,打入了中国市场,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终究要被时代所淘汰。所以,新闻传播媒介想要达到经典永流传的目标,就一定要优化自身。但自我审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闻传播媒介必须建立完整的自我纠偏机制,使新媒体部门及时掌握错误的信息,并对此进行修正。
为了防止谣言继续发酵,微博官博连发推文为当事人证明清白,及时解决谣言的散布,维护了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还有的新闻传播媒介为了更好地纠错,利用了微信平台,创办了有企业认证的公众号,引导民众关注订阅,及时分享时政新闻、财政信息和体育资讯,有效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了使公众号推送的新闻更具有针对性,很多企业公众号将自己的订阅用户分门别类,公众号在推送时,会优先展示民众心仪的新闻类型。如此一来,新闻传播媒介技能实现传播服务的专业化价值,又能充分满足受众的要求。
3.4 新闻传播媒介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
和以往相比,新闻传播媒介获得社会热点的途径变得丰富起来。有时候,传播媒介彼此之间还会争抢新闻,追求独家报道和第一时间报道。在利益的诱导下,很多新闻传播媒介还没有了解事实情况,没有鉴别新闻的真假,就将相应的报道传回了所属部门。所以人们要做到有自己的思想、看法,不能人云亦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随便猜测,发表片面的看法。认识到网络暴力给事件相关者带来的伤害,能够以正确的态度进行新闻的传播,促使新闻媒介展现真正价值。
4. 结束语
新的传播媒介出现后,新闻的时效性有了明显的改善,民众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国家大事。同时。新媒介为民众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除了让民众能够参与到社会新闻的讨论中,还赋予其言论自由权利,可以针对某一社会热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到全民讨论中。但当前的新媒介还存有较大的弊端,娱乐至死的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所以各个网络信息APP要区分好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尽力引导群众的价值观。另外,新媒介在传播消息时,一定要注意辨别新闻的真实性,及时处理假新闻,避免造谣问题出现。中央部门要通过立法建立实名制制度规范网友的言行举止。而民众在互联网发布相应信息时,要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得在评论区侮辱他人,不得为夺取大众眼球,故意编造故事。
参考文献:
[1]黄亚婷.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J].记者观察,2021(29):31-33.
[2]许雅慧.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浅析[J].电视技术,2021,45(09):55-57.
[3]温媛媛.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J].山西青年,2020(05):133-134.
[4]宋程.浅析改变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9(15):24-25.
[5]戴梦岚.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J].科技传播,2017,9(21):17-18,43.
[6]刘风云.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受众需求影响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2):2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