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3-06-12王亚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传统

王亚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传统音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切入点,对当前传统音乐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以期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非遗视域下开展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社会格局的变化和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中国传统音乐在与外来音乐文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困境。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许多传统类型、风格的音乐和传承人正逐渐消失,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一形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这些珍贵而濒危的传统音乐,为其传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说,开展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中国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传承机制

在中国传统音乐传承过程中,缺乏健全的传承机制,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目前中国传统音乐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传承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不重视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导致一些人不愿意学习传统音乐,没有形成重视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机制和氛围。

传承人数量不足

在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过程中,传承人数量不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当前一些地方传统音乐保护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导致传承人数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音乐表现出了排斥心理。以上两方面因素都会影响传承人数量的增加,也会对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相关教育体系不健全

从目前中国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相关教育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说,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与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音乐学习不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积极性。另外,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情况来看,很多学校虽然也开设了传统音乐课程,但是由于所开设的课程内容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

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受文化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各地文化特色鲜明,这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地域性文化特点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民俗、语言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国各地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构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地的传统音乐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例如,南方地区的音乐偏细腻、柔美,而北方地区的音乐则更显粗犷、豪放。这些充满地域性特点的传统音乐,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但同时也增加了传统音乐传承的难度。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传统音乐可以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实现自我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面对流行音乐、西方音乐等多元文化的冲击,传统音乐的地位逐渐被削弱,传统音乐的地域性特征日渐式微。

音乐著作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从目前中国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情况看,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对音乐著作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在一些传统音乐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艺人将他人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翻唱的现象,此时就会涉及他人的著作权问题。从目前传统音乐的发展来看,仍有一些地方存在著作权意识淡薄,缺乏专门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有权无责”的现象,导致很多传统音乐作品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当前,相关部门亟须高度重视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针对传统音乐在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以促进中国传统音乐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传统音乐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必须以立法为基石。各级政府已相继颁布相关政策法律或出台了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音乐环境的变化,这对现有的法律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使传统音乐的法律保护制度更加精细和完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为我们保护传统音乐提供了统一化、标准化的依据。未来,为健全传统音乐的保护法律机制,还需要各省市、各地区通力协作,结合传统音乐的实际发展状况及特点,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逐渐完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法规。

构建良好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环境

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提高公众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使公众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积极参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应整合音乐资源,共同打造良好的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环境。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音乐数字化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音乐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了失传和弱化等现象,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更须重视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推动传统音乐数字化保护。数字技术可以记录和保存传统音乐的声音、曲谱、演奏技巧等信息,通过数字化存储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传统音乐。同时,数字技术也可以用于创新传统音乐,将其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使得传统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促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让传统音乐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教育体系

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主体,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此外,还应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举办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培训班、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音乐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传统音乐传承人的培养工作,鼓励他们学习传统音乐技艺和知识。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教育体系,以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培养和管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民间艺术家的培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当前,传统音乐面临严峻挑战,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一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广泛传播传统音乐知识,提高公众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包括举办培训班、组织文艺汇演等,以提升民间艺人的技艺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政府、民间艺术家以及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有效推动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加强传统音乐教育基地建设

在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除了依靠政府的支持外,还需要有教育基地作为重要的传承载体。传统音乐教育基地建设,是对传统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教育基地主要指的是传统音乐的教育场所,包括学校、博物馆、文化馆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主动学习传统音乐,进而参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加强传统音乐著作权保护

在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需要做好著作权保护工作。目前,传统音乐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作用,保障传统音乐著作权得到有效保护。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对传统音乐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建立起完善的传统音乐著作权保护体系,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护。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音乐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传承机制不健全、传承人数量不足、相关教育体系不健全、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等问题。因此,做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勢下,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通过完善传统音乐保护的法律机制、构建良好的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环境、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传统音乐数字化保护、建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教育体系等措施,来推动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实现传统音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文选自:“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编号:2023051) 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冀南地区乡村文化创新与品牌传播”(编号:SZ2024185)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作者单位邯郸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传统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