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精神的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研究
2023-06-12刘沛丁家琪
刘沛 丁家琪
今年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00 周年,郑州市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在这里孕育出了宝贵的二七精神。二七精神是二七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本文阐述了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了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的策略。
二七精神概述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 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923 年2 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爭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和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喊出了抗争的口号,举起了斗争的大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工人阶级以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展示了工人运动的力量,扩大了党的影响力。2019 年4 月,京汉铁路入选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郑州市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在这里孕育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二七精神。二七精神不仅深深地融入郑州这座城市之中,也成为郑州的文化名片。二七精神的最初内涵是: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经历血脉传承,二七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听党话、跟党走是其核心内涵。它与“红船精神”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和“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构筑起河南人的“精神脊梁”。二七精神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的重要性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需要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传承二七精神,回顾往事,凝视历史,有利于从历史的学习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汲取智慧,获得启发,激发信仰。传承二七精神,对于增强青少年的底气、志气,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坚定理想,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有利于教学效果最大化
传承二七精神,既符合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与当今时代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相吻合。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寻求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的契合点,将二七精神教育融入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达到良性的互动,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有利于二七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将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有利于传承二七精神,扩大二七精神的影响力,发挥二七精神的育人作用。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将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有利于青少年学习传承二七精神,促进其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而有利于二七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七精神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二七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七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红色基因。新时期,开展传承、弘扬二七精神的教育工作,对帮助青少年认识党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激励青少年锤炼优良道德品质的必然要求。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青少年坚定信仰,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对二七精神的了解和认知情况,分析二七精神传承和育人功能融合的情况,笔者采取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共有578 人参与此次问卷和访谈。结合问卷及访谈结果,对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受访者中,有431人表示知道二七精神,占总人数的74.57%。但是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能大致说出二七精神的具体内容,有64.19%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二七精神的认知程度一般。总体来说,青少年学生对二七精神的了解程度一般,对其文化背景了解程度、相关活动参与度都有待提高。结合调查分析,目前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二七精神宣传力度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受重视度不够
从此次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到,94.8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二七精神宣传教育;38.06%的受访者认为宣传内容空泛,不贴近学生;38.75%的受访者认为理论教育力度不够。可见,当前二七精神的宣传力度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受重视度不够。从对关于二七精神相关研究成果的搜索中发现,1974年至今可以搜到的文献71 篇,从2019 年开始对二七精神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从2019 年的2 篇上升到2021 年的19 篇,2022 年有9 篇;2023 年是第二个研究小高峰,可以搜到的文献是18 篇。总体来说,对二七精神的研究并不多。从问卷结果和日常教学工作来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直接涉及二七精神、对二七精神的介绍讲授以及教学案例运用的内容也比较少。
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缺乏实效性
在对“是否在教学中学习和了解到二七精神的相关内容”问题的调查中,有64.19%的受访者认为在教学中只能学习和了解到部分二七精神的相关内容,66.44%的人认为学校在二七精神宣传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60.38% 的受访者认为实践教育力度不够,38.75%的受访者认为理论教育程度不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单位在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中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重形式忽视内容,对二七精神教育重视度不高,使得二七精神育人功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缺乏创新性
二七精神的宣传多采用一些传统的形式,其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都比较有限。在对文献的检索中,搜索到的主题和德育直接相关的内容比较少,缺少对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方面的探讨研究。大多数情况下,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的模式比较单一,形式不新颖,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作用,在融合方式上也没有设置和采取有针对性的、符合青少年年龄段特点的形式;并且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多采用理论教育的形式,使得二七精神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充分调动青少年自主學习二七精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七精神传承与育人功能融合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文化氛围
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传承二七精神,可以利用二七纪念馆、二七历史文物等物质载体,扩大二七精神的影响力;可以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假日期间可开设“二七知识课堂”,接纳大中小学生进入二七纪念馆现场听课,将参观、体验与授课融为一体,让青少年了解二七精神,共同追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深入学习崇高的革命精神,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二七精神宣讲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拍摄专题片,制作画报、丛书、网络视听节目,开展党史文物展览、革命活动主题展等,大力宣传二七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从调查结果看,66.96%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与二七精神相关的活动,受访者表示有机会很愿意参加二七精神宣传活动。在调查中,82.18%的受访者愿意积极参加宣传活动,15.06%的受访者表示有同伴一起或者参加者多的话自己也愿意参加。因此,各地区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题化、大众化、多样化宣讲团到校内外解读二七精神;或利用学校广播平台等将二七精神宣讲进校园,让学生对二七精神听得进、学得懂。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做好课堂融入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活动,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等方式来传递文化,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是教育的主角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中,85.64%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育是学习二七精神等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专业课老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责任感,运用多种形式将二七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课堂,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嵌入式讲解,在课堂上传播二七精神,发挥二七精神在育人中的作用,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中,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走出教材。知识的讲授要有针对性,要有对象感。教师要做到六个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了解学生,对课程用心,对学生用情,让学生有获得感。教师要用最朴实的方式,深入挖掘二七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青少年在追寻身边的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勇担时代使命,汲取奋斗力量。另外,加强实践教育力度,让青少年将二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活动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课堂,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强化现场实践教学,知史明志,讲好中原故事,把二七精神与校园活动、实践活动相结合。
发挥网络媒体传播作用,创新融合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教育作为支撑引领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上要不断创新,才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文化的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运用现代新技术,充分利用、开发新媒体的传播形式,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微课、直播等形式,去重新发现、重新演绎红色文化,创新性地传承弘扬二七精神。让红色文化不仅存于历史记忆里,也能活跃在屏幕上,活跃在新时代年轻人的眼前和心间。调查发现,网络媒体在受访者了解二七精神等红色文化的途径中占到了74.22%。因此,传承二七精神要发挥好网络媒体作用,创新融合模式。
综上所述,二七精神是二七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铭记历史,弘扬二七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能够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二七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突出表现。我们要以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历史责任,以民族气节滋养浩然正气。立足自身文化优势和资源,铭记历史,传承和发展二七精神,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二七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挺起精神脊梁,克服艰难险阻。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党中央坚强、正确、有力的领导下,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干筑基,以奋斗开路,踔厉奋发,不断攀登,以更加奋发昂扬精神面貌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单位中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