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形文化赋魂
2023-06-12王进强王利军
王进强 王利军
近年来,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坚持以工程塑形、文化赋魂,深入推进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建设,探索走出了一条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新实践。
突出重点 打造龙头品牌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流域不同地区的文化底蕴各有不同。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因地制宜,深挖黄河水文化基因,突出重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龙头品牌。
杨庄改道工程被喻为沁河治河史上的“神来之笔”,曾荣获1984 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81 年3 月,该工程开工建设。1982 年8 月,就在杨庄改道主体工程建成后的第12 天,就成功抵御了沁河下游自1895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武陟小董水文站实测流量4130 立方米每秒),避免了17 万人受灾,挽回经济损失达1.5 亿元。
为铭记这段历史,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建设了杨庄改道纪念亭。该纪念亭一楼以杨庄改道纪念碑为依托,主要展示改道工程和法治文化;二楼主要包含黄河古道沙盘、历代治河方略展板、艺术收藏品展区等,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文字及新媒体演播等方式,采用声光电多角度立体化展示了武陟黄河历史、文化底蕴。
杨庄改道纪念亭先后被授予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点、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黄河堤防曾被称赞“走在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前列,扛起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的旗帜”。正在规划实施的黄河标准化堤防纪念广场,以凸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将黄河标准化堤防提出背景、建设历史、成果意义与武陟黄河堤防历史、自然生态景观有机结合,着力打造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建设的新名片。
传承文化 打造精品工程
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以治黄工程为载体,融入治河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打造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历史事件、人文底蕴的精品防洪工程,为传承黄河文化注入新动能。
大樊险工,是沁河上的一处重要险工险段。从明嘉靖十五年(1536 年)到民国年间,这里曾决口16次之多。1947 年汛期,洪水暴发,将沁河大樊口门冲决。洪水经武陟、修武、获嘉、辉县、新乡,挟丹河夺卫河入北运河,受灾村庄100 多个,受灾人口20 多万。1948 年11 月,武陟解放后,堵复大樊口门成为解放区人民政府的头等大事。自1949 年2 月20 日至5月3 日,来自冀鲁豫老区的干部职工和焦作当地的干部群众,冒着寒冷连续奋战近3 个月完成了大樊堵口工程。这次堵口被认为是焦作人民治黄事业的开端,也是人民治黄的首次堵口。
日月更替、岁月轮回,如今的大樊险工工程坚固,沁河岁岁安澜。为传承堵口精神,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建设了大樊堵口纪念广场,通过展板、文化石以及历史照片、人物传记、事件介绍等多种形式,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素有“小黄河”之称的沁河,蜿蜒千里,在武陟与黄河交汇。沁河文化馆以党建引领文化传承,全方位介绍沁河自然特征、历史文化、沁河治河史、焦作沁河文化、人民治沁历史以及沁河治理成就。
多方联动 提檔工程节点
在推进治黄工程和黄河文化融合建设中,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主动把融合建设工作纳入地方发展总体规划,吸引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御坝坐落在禹王古道,现有圆头坝2 道,背河处现存石碑一道,上书“御坝”,相传为雍正皇帝所书。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依托御坝这一鲜明标识,与属地政府深化合作联运,建设了御坝黄河文化研学营地,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项目,持续擦亮“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主动跟进河南省幸福河湖建设,将所辖沁河左堤融入属地政府《沁河省级河湖景观节点规划方案》,对现有工程节点进行提档升级,先后建成了健康水生态陶村闸、先进水文化大樊险工、持久水安全老龙湾险工、科学水管理杨庄改道纪念亭4 处景观节点。
依托自身优势,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与“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合作开发“黄河号子”实景表演,火爆出圈,成为“盛世嘉应·黄河安澜”嘉应观建观三百年庆典演出中的“超级IP”,让黄河文化出圈出彩。
服务民众 串联亮点工程
在推进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建设中,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始终坚持把服务民众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向沿河群众普及黄河知识、传播黄河文化,得到了沿河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同。
老龙湾险工是武陟县沁河防汛的重中之重,若此处决溢将危及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平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以老龙湾险工“龙回头”石碑为中心,修建“龙章秀骨”龙形小路,将老龙湾民间传说和黄河险工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等串联起来,成了沿河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陶村闸毗邻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相传这里是董永故里,也是董永和七仙女传说的原发地。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将董永和七仙女、董永卖身葬父等传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黄河涵闸文化相结合,建设了陶村闸孝贤文化园,让群众就近接受孝贤传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熏陶。
百里长堤,犹如一条玉带蜿蜒在覃怀大地。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以“小景点”嵌入“大工程”,先后修建的河清岁丰、御坝永固、河塑神州、黄河中下游左岸分界点等亮点工程,犹如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使群众有绿道走、有风景看、有文化赏……
武陟自隋朝置县,迄今已有1400 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大禹治水、邢人作丘、商汤王筑堤,至明清时期的治黄历史,再到人民治黄以来的三次大复堤、标准化堤防建设等,百里堤防见证了武陟人民与黄河相生相伴的抗争史。未来,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将持续深入挖掘黄河水文化这座宝库,推动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深度融合,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在提升黄河水文化影响力上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