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2023-06-12杜高扬
杜高扬
文化是民族传承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这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部署。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图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承载中华民族集体历史文化记忆、团结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聚合中华民族共有精神价值的场域媒介。本文聚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建设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精神内涵的传播与表达,探求两者之间的融合路径。
国家文化公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国家文化公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时代内涵
2017 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国家文化公园”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性相结合,是对构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探索,具有独创性。国家文化公园彰显中华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中华文化重要象征符号和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开放性,彰显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归属。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不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时代价值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类型丰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使命。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促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是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载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有效地推动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和保护,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科学高效地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促进黄河沿岸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建设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把黄河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健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可以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塑造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民族集体历史文化记忆的承载场域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文化从形成以来就从未间断,并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各民族共同缔造辉煌文明、孕育伟大精神的重要标志。黄河文化所包含的农耕文化、草原文化、丝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海洋文化等,不仅是对黄河各个主要支流所构成的区域文化的凝练,还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在黄河流域的各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记忆场域”,都不断促进着黄河文化与中华民族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中华民族的整体,构成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记忆。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动场域
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过程中,黄河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纵观历史,黄河流域一直是多地区、多民族、多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活动场域。纵观中华民族5000 多年的历史,各个民族一直遵循着交往和融合的传统,无论是因为生存而进行,或是因为统治阶层的政治需求而进行。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各民族之间就相互通商,彼此之间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黄河国家文化公園以黄河为主干,联结着青、川、甘、内蒙古、宁、晋、陕、鲁、豫9 省(区),所包含的人文景观历史悠久,百花齐放。建设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融提供了重要的活动场域,有利于联结民族情感,坚定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聚合场域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是因为文化价值观的包容性才能让不同民族的人们相互了解、相互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黄河流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是同宗同根的,这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聚合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场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地区的文化脉络,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促进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更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其建设中,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象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可以不断推动黄河流域地区协调发展,帮助各地区间充分展现独特优势,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推动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相互依存,共同营造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让各民族群众参与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价值叙事以集中的、系统化的方式重现,在集体的互动中,找寻到自己的身份归属。未来建设完成后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不断实现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成就感、愉悦感的重要平台。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路径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共有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保护
历史记忆能够为人们带来对于国家“边界感”的时空想象,并以此方式唤醒、激活国家认同感。国家文化公园属于公共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空间既是一个实体,又是一个幻象,既是一种经济类型,又是一种文化象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种观念与现实的集合体,通过既有历史意义又有时代性的文化记忆,将中华民族共有历史文化记忆通过时间上的延续性与空间上的一体性进一步凝练,明确认识到各民族之间是具有共同历史责任与使命的密切关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能够将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深深熔铸于人民的认识中,从而在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通过构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相关流域的乡村城镇建设相结合,继续深度挖掘黄河流域各民族集体的文化记忆。
在增进包容性与统合性中寻求平衡
包容性既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也是中华文明赓续绵延的原因。我们要在推崇与包容多元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文化的统合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汇聚着黄河流域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文化遗产丰饶。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可以采取纵横交替结合的管理模式,对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将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等进一步整合,构建出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承载空间,推进黄河文物保护与非遗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多功能示范园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融入黄河流域沿线文化遗址、文化产业园等建设之中,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黄河文化、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在不断推进统合性与增进包容性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平衡。
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传播与表达
传播与表达是实现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增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传播与表达中,要明晰黄河文化的起源、实质,流域区域文化特征和文化共异性的联系,揭示黄河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功能;要深入浅出地发挥黄河文化所特有的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戏曲、民俗艺术等显性文化的作用,同时还要对黄河文化背后的内核、思想、精神等隐形文化进行弘扬与保护,不断地讲好中国故事、“黄河故事”,并运用实体传播中物化的传播与表达,利用VR、AR、AI 等虚拟现实技术对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文化遗址进行场景再现,彰显独具魅力的黄河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