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2023-06-12郑晴张雯张菀秦吴林桦
郑晴 张雯 张菀秦 吴林桦
【摘 要】 探讨夫妻关系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向学龄前儿童家长发放《夫妻适应量表》和《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184份有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夫妻关系适应性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夫妻关系适应性能够正向预测儿童的认知重建策略,负向预测发泄与被动应付策略。整体而言夫妻关系适应性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密切,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夫妻关系适应性;儿童情绪调节策略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and
Preschoolers′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Zheng Qing1, Zhang Wen2*, Zhang Wanqin3, Wu Linhua4
(1.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5, China;
3. Guangxi Arts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2, China;
4. 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distribute the Couple Adaptation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preschoolers'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to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184 valid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positively predicted preschoolers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and negatively predicted venting and passive coping strategies. Overall,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was related to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development is worthy of attention.
【Key words】 preschoolers;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 B84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3)01- 0082 - 05
0 引言
家庭作为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的影响深远。按照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是由夫妻、亲子、兄弟姐妹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会影响其他子系统,而夫妻系统出现问题时,家庭系统将面臨挑战,儿童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在学龄前阶段,家庭环境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发展受到家庭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心理行为模式[2]、家庭人际关系、亲子互动、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3-4]。夫妻关系作为家庭环境的基础与核心,对儿童发展有着独特且重要的影响[5]。
夫妻关系适应性侧重于以发展和调试的视角看待婚姻关系[6]。夫妻关系适应性通过对夫妻关系当中涉及的关系差异所导致的困扰、关系紧张和个体的焦虑感受、关系满意度、关系凝聚力以及在关系功能中重要方面的一致性这几个部分的描述,全面、客观地呈现婚姻中关系的质量。
情绪调节的过程理论上是指个体对拥有何种情绪、何时发生情绪、如何对情绪体验以及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7]。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8],新生儿阶段主要依靠父母提供的支持性情绪策略,而两岁以后的学龄前阶段是儿童自身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通过观察学习并在父母指导下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含:积极活动、分心、寻求他人安慰、被动行为、自我安慰以及回避等。学龄期儿童则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在前一阶段发展出的相应策略调节情绪。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否能够适当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恰当的策略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儿童期情绪发展的核心内容。已有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对儿童的社会化、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9]。追本溯源,探究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因素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儿童发展与夫妻关系适应性联系密切,已有研究发现夫妻关系影响儿童诸多方面的发展,如情绪、行为、社会适应等[10]。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中的“外溢假说”,夫妻关系适应性通过父母的消极情绪影响亲子关系[11],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儿童情绪问题,而父母的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情绪表达会促进儿童发展适应性的行为[12]。夫妻适应性差的家庭,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等情绪问题,夫妻关系对儿童焦虑情绪的影响路径有直接与间接两条,其中亲子依恋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3]。此外,家庭功能影响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儿童的焦虑等情绪问题[14]。因此本研究关注家庭环境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问题,探究如何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进而促进其情绪调节策略的良好发展。
整体而言,现有研究多关注夫妻关系与儿童特定情绪问题之间的关联,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学龄前阶段是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关键时期,夫妻关系适应性及其各组成部分对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相关实证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夫妻关系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更全面地理解情绪调节的发展以及儿童情绪问题的产生,也为应对儿童情绪问题开展教育实践与临床干预提供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3-6岁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石家庄某幼儿园发放184份问卷,有效问卷184份,有效回收率100%。被调查儿童的性别比例为男:女=1.36:1。
1.2 工具
1.2.1 夫妻适应量表
采用Spanier编制的《夫妻适应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 DAS)[15],该量表是开展夫妻关系、婚姻质量研究时常用的工具,在中国夫妻群体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6]。量表共包括32道题目,从婚姻满意度、夫妻一致性、夫妻凝聚力和情感表达四个维度对夫妻关系适应性进行了主客观两方面的综合评价。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夫妻关系适应性越好,婚姻质量越高。
1.2.2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
采用陆芳、陈国鹏编制的《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17],由家长根据对儿童日常情绪调节策略的观察进行评分,考察儿童在消极情景中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问卷共包括36道题目,包含对6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考察,分别是认知重构、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和自我安慰。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相应策略运用更多,量表信效度良好。
2 研究结果
问卷收集完成后输入SPSS21.0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夫妻关系适应性总分的分数范围是67~179,平均值135.28,标准差20.64。认知重建、发泄、被动应付、问题解决、替代活动和自我安慰这6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夫妻关系适应性总分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建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被动应付成显著负相关。在夫妻关系适应性的各维度中,婚姻满意度、夫妻一致性、夫妻凝聚力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建策略显著正相关;婚姻满意度与发泄策略显著负相关;夫妻一致性、夫妻凝聚力、情感表达与被动应付策略显著负相关;夫妻凝聚力与替代活动策略显著正相关。
2.2 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夫妻关系适应性总分作为预测变量,分别将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建、发泄和被动应付作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夫妻关系适应性能够正向预测儿童认知重建策略,负向预测发泄和被动应付策略。
进一步将夫妻关系适应性的4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分别与6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满意度能正向预测认知重建,负向预测发泄;夫妻一致性能够正向预测被动应付;夫妻凝聚力能够正向预测替代活动。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夫妻关系适应性对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建、發泄、被动应付策略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整体上,夫妻关系适应性与部分儿童情绪调节策略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为探究夫妻关系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如前文所述,不和谐的夫妻关系更容易使儿童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出现情绪失调,不同的冲突会对儿童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具体到夫妻关系适应性的不同维度,如婚姻满意度、夫妻一致性和夫妻凝聚力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夫妻之间冲突或矛盾发生时,不一致的消极态度会使儿童处在其间体验到矛盾和不安,进而更多使用被动应付的策略[18]。当夫妻间的矛盾从语言升级到行动时,儿童也会学习到这种行为方式,更可能使用发泄等过激的消极策略。夫妻一致性较高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父母通过恰当的教养方式帮助儿童发展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19],如采用替代活动来应对情绪困扰。
婚姻中夫妻对于婚姻的满意度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言语、行为、情绪流露出来,通过这种身体、精神状态的方式影响儿童。父母流露出的不满情绪会为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提供消极的家庭情绪氛围。相反,家庭成员积极的情绪表达对儿童自我控制、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正向作用[20]。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当中,认知重建是学龄前儿童在面对挫折时所能够到达的最高级别的应对策略,处于和谐家庭关系中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发展更好、安全感更强,儿童在面对压力情境时对于问题解决更有信心[21],也进一步促进儿童发展出较高水平认知重建策略。
Morris从家庭角度解释了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并建构了影响儿童情绪调节的家庭因素模型,提出了以下三个影响因素:家庭功能、父母特征以及儿童自身的特征,其中家庭功能包括观察学习、家庭情绪氛围以及教养特征[22]。本研究也为这一理论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支持。可以认为夫妻关系适应性良好的家庭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情绪支持、良好的观察学习对象以及恰当的教育。在夫妻关系适应性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的情绪调节策略也发展得更好,具备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其心理发展更为健康。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夫妻关系适应性作为家庭环境的客观事实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于儿童情绪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夫妻关系,儿童可以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情绪调节中学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情绪调节策略。这也提示在儿童情绪问题的教育实践与临床干预当中,应考虑到夫妻关系的改善、夫妻矛盾的解决以及家庭情緒氛围的改善等方向,这对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情绪调节策略的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4 结论
本研究将夫妻关系适应性纳入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因素研究,探究家庭环境中夫妻关系在儿童情绪调节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为后续研究开展提供可参考的方向。理论层面,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夫妻关系适应性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的影响趋势;教育和临床实践方面,后续可以设计有关提升夫妻适应性的成长小组,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心理和社会化发展的家庭环境,更好地预防和改善儿童的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学清. 儿童发展的社会学观点——帕森斯等人的家庭系统理论[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89(1):41-45.
[2]Quinones-Camacho, Laura E, Fishburn, et al. Parent-child neural synchrony: a novel approach to elucidating dyadic correlates of preschool irritability[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20,61(11):1213-1223.
[3] 宋占美, 王美芳, 王芳. 父母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的关系:父亲和母亲严厉管教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 27(1):167-171.
[4] Nancy L. McElwain, Amy G. Halberstadt &Brenda L. Volling. Mother - and Father -Reported Reactions to Children s Negative Emotions: Relations to Young Children s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Quality[J]. Child Development,2007,78 (5) :1407-1425.
[5] 王学思, 李静雅, 王美芳. 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21, 29(5):875-884.
[6] Sabatelli, Ronald M. Measurement issues in marital research: are view and critique of contemporary survey instrume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1988,50(4): 891-915.
[7]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 2(3): 271.
[8] 翁苗红.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4-6+10.
[9] 刘文,张妮,于增艳. 情绪调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2,28(5):1002-1008.
[10] Lunkenheimer E S, Hamby C M, Lobo F M, et al. The Role of Dynamic, Dyadic Parent–Child Processes in Parental Socialization of Emotion[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20, 56(3):566-577.
[11] 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等.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12)1355-1367.
[12] 王斯麒, 赵彬璇, 吴红,等. 婚姻质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和教养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3):323-330.
[13] 王美芳, 刘莉, 王玉廷. 父母婚姻质量、亲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802-805.
[14] 王英杰, 李燕, 吴凡. 家庭功能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1):76-83.
[15] Spanier, Graham B. Measuring Dyadic Adjustment: New Scale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Marriage and Similar Dyads[J].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1976, 38(1):15-28.
[16] 张锦涛,方晓义,戴丽琼. 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109-115.
[17] 陆芳, 陈国鹏. 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0(5):1002-1004.
[18] Crockenberg S C,Leerkes E M,Lekka S K. Pathways from marital aggression to infant emotion reg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withdrawal in infancy [J].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2007,30(1):97-113.
[19] 王明珠, 邹泓, 李晓巍,等. 幼儿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父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3):279-286.
[20] Are, Funlola, Shaffer, et al. Family Emotion Expressiveness Medi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terna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Child Emotion Regulation[J].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2016,47(5):708-715.
[21] 周柳伶, 李信, 刘彤,等. 婚姻满意度对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影响:成人依恋、父母情绪表达、亲子依恋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15(5):714-720.
[22] Morris,A. S.,Silk,et al. The role of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J]. Social Development, 2007,16(2): 36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