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

2023-06-12吴哲晟王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吴哲晟 王超

内容摘要:语文是一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也是最具留白色彩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鉴“留白”艺术,在导入处留白,在知识上留白,在情感体验处留白,在提问处留白,在板书里空白,在结课处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空白之中得以体现,思维品质和自学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留白艺术

“留白”是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指的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留出“空白”,为欣赏者留下充分参与的空间,让他们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填补画面的空白内容,使他们获得一种参与感与创造感。这种运用空白的画法,就是“留白”。语文是一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也是最具留白色彩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和完善知识体系,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和创造感,使学生从“学会”转为“会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鉴“留白”艺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空白之中得以体现,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一.留白在导入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承担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相关旧知识,指明教学目标,酝酿情绪,渲染气氛等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导入时,课堂上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注意力还未到课堂上来,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教学都是徒劳无效的。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导入时使用“留白”艺术,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进入“愤悱”的状态。导入处的留白,教师可以采取这么几种做法:第一,选择以问题导入。教师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从而产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第二,选择以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描绘情境,通过音乐来渲染情境,通过画面来再现情境,通过表演来体验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情境。

例如,《鸿门宴》这篇古代叙事散文是《史记》中最为精彩的一篇。选文记录了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在存亡面前的较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宴会中项羽未能击杀刘邦,却导致遗患无穷。不少人都认为,英雄一世的项羽却在此时犯了妇人之仁,要是将刘邦彻底击杀,就无有日后诸多事端发生。可是项羽真的是因为麻痹大意,才放走刘邦吗?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的周灿老师在讲授《鸿门宴》第二课时时,就通过问题导入:问题一,范增说项羽不杀刘邦,是“为人不忍”,你认可吗?问题二,司马迁对于“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有,是司马迁的疏忽还是故意为之?多个问题层层推进,一经提出,立刻吸引力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两个问题是基于学生依据实际经验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既要符合客观事实,还要求学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看待《鸿门宴》的合理性,这就给予了学生很大思考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留白在知识上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太考虑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有时间去理解、消化和吸收。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当前教育理念下,教师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然是已经过时了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保留教学内容,创造“空白”。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1]当然,这种空白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这些空白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一来既节省了部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又比较扎实牢靠,真可谓“一箭三雕”。

例如,北京市八一中学的梁艳老师在教授《归去来兮辞》一文时,就利用一节课时间,将《归去来兮辞》与《兰亭集序》比较阅读,让同学们通过对两文的核心意象进行比较分析阅读,以陶渊明的“田园”与王羲之的“兰亭”为核心焦点,理解《归去来兮辞》中田园环境的清淡,田园生活的清旷,从而感悟之前所学《兰亭集序》中哀雅之情思与本文清逸之氣。[2]在知识上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己去读,自己去写,在不间断的读写中锻炼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用自己已有的、日常积累的知识去探索、获得新知。

三.留白在情感体验处

语文教学同时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师生是相互独立的个体,教师的情感体验不能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给学生独立体验、独自感受的机会,在主动的情感与认知活动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切身体会。[3]语文教师通过创设留白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课堂教学不是完全靠预设出来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课堂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应为一种艺术了。”[4]如果课堂都在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那课堂就成了教案的一种重复,教学意义就无从谈起。

课程标准倡导多元解读,创造性解读,这就必须立足于文本。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本,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与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驿站。例如,岑斌老师在浙江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上教授《我与地坛》,品读到第二部分“母亲与家园”时,先提问第二部分:课文仿佛都在说“我”和母亲的故事,那母亲和地坛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作者双腿残疾后,经常到地坛去,待在地坛,母亲因为担心他,也经常到地坛去,所以有关系。”紧接着要学生细品文本,展示海德格尔的一段文字,请同学朗读,“人在现实中总是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了诗性的存在”。在一位学生朗读后,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在停留了数分钟后,老师再提问:人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家园,对史铁生而言,家园是什么?经过前面的铺垫与留白思考,学生终于领悟到:地坛即“我”的家园,母亲即“我”的家园,地坛历经沧桑,母亲饱受磨难。课后同学们都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

可见,教师在学生阅读文本的情感体验处留白,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处补白,可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生命过程。通过阅读文本,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常说:“要让学生读出底气来,读出智慧来,读出思考来,读出灵性来。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思维品质,既非‘你之思,也非‘他之思,而是‘我之思,亦即叔本华所说的‘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5]。

四.留白在提问处

提问是课堂教学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技能之一,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使他的弟子颜回如此形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士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6]。提问这种有目的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因此,在提问时,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留白艺术,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例如,《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间歌谣,诗中以一个女子之口,向读者诉说了其悲惨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婚姻关系。笔者在教这篇课文,和学生探究到如何看待这一爱情悲剧时,同学们读到“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矣焉哉”,我顺势提出问题:如果女主人公在氓说完这句话后,突然时空变幻,一瞬之间回到了她和氓初次见面的场景,这时的女主人公,会怎样选择呢?如果女主人公是大家,大家又会如何做决定,是否还会和氓选择在一起?又或者会做出什么行为?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提出自己的想法,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又都是独立的个体,对同一个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每一类问题,在课堂提问时,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看法。课堂上师生的对话需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学生的独特理解才得以保存,能力也随即得到锻炼,核心素养才得以发展。也可以在在评价上留白,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在不断地补充和讨论中得到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答案,还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同时,也学会了内在的自我肯定,增强了自信心。

五.留白在板书里

教师除了用口头语言表述外,还要借助文字、符号、图表、色彩等形式落实教学目的、重难点。这些就离不开板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事物,看一遍比听一遍所接受的信息要多1.66倍,学生单凭听觉获得知识只能记住5%:而用文字线条图表视听结合方法,学生就能记住65%[7]。设计科学、艺术的板书,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把握课文内容。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既定板书,另一方面应该根据课堂变化相机进行板书,适当在板书上创造“空白”。

例如,《阿房宫赋》可以设计如下的“留白”板书:

阿房宫赋

这是一    (填一量词)

(填一表修饰的定语)的阿房宫。

《阿房宫赋》被称为“千古第一赋”,阿房宫也被称为千古第一宫,在教授《阿房宫赋》时,为了学生更好理解文本,板书中的两处空白,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在这种积极的状态的催促下,学生就会通过自己对文本的初步分析,得出结论。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片又一片广大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写出其大,‘一日之内,一宫之间同样写出其规模的旁大”。有些同学认为“这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阿房宫,宫中之宝可谓多矣,宫中之女可谓美矣,阿房宫其花费可谓巨矣,其奢可谓极矣,所以不得不让人流连忘返”。通过对板书的填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入体会其思想情感。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设计留白板书呢?可以选取这样的地方设置空白:文章的重难点、特点处;文章的肯綮处;文章可比处;表格中设计空白等等。在板书里留白,这种做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内化。

六.留白在结课时

结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环节,在下课之前几分钟所进行的概括性的收束,它承担着复传授方法,反馈信息,拓展延伸,陶冶情操,升华思想等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并不重视结束,或以“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布置作业”这样平淡无奇的方式草草收场,或在下课铃响后拖堂,根本不顾学生已“无心恋战”的实情。然而,对于一堂课而言,结束只是这堂课的终点,但它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更不是学生思维的结束。所以,语文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留白艺术。

例如,郭宇惠老师教学《孔雀东南飞》,在下课前给同学拓展与延伸时,问学生:诗作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但是在诗作末尾暗示读者刘兰芝、焦仲卿二人最后幻化为孔雀,给故事带来亮色。大家是否能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找到相似例子呢?[8]这激发起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郭老师立马向学生推荐课后阅读《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臺》《边城》和《搜神记·韩凭妻》等优秀文学作品。这样一来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也让结课成为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的新起点,可谓余味隽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材中,结束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学会适当地留白,提高学生自己阅读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不同方面上学习语文,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有很多是意料之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捕捉利用每一个留白瞬间。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9]课堂是要预设的,留白也可以预设,但这并不代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拘泥于教案,因为教师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而正是因为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成为了一种艺术。语文教学的“留白”艺术,应该“用在当用时,止在当止时”。

参考文献

[1]陈德庆.浅谈课堂空白技巧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6):48-49.

[2]梁艳.兰亭之雅,田园之清——《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核心意象的审美文化比较[J].语文学习,2021(12):35-38.

[3]吴中强.论语文教学中有效的留白艺术[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5):14-15.

[4]钟霞梅.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生成——由一堂公开课想到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J].语文教学通讯,2008(27):22-23.

[5]刘美丽.用“绿色语文”写透生命的美丽——赵谦翔语文教学智慧[J].中学语文.2008(Z1):38-41.

[6]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84.

[7]李山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5.

[8]郭惠宇.在言与文之间寻找生命的亮色——《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J].语文教学通讯,2008(9):18-19.

[9]沈建忠.构建朴素而有效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31):35.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