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学生阅读小说的有效打开方式

2023-06-12李思衡苟昌革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李思衡 苟昌革

摘 要 程翔老师的《复活》(节选)课堂教学一反套路教学,遵从阅读习惯,教学生阅读小说的合适方式;以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为起点,引领学生学会从提出问题出发读懂作者;找准着力点,教给学生多角度解读小说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会以鉴赏小说的突出表现形式为切入点,深度解读文本;点拨学生调动相关文化知识积淀,引领学生学会以文化背景赋能小说解读,准确深入地读懂小说。整节课似自然而实为匠心独运,扣紧了单元学习任务,突出了学习重点,并且获得了小说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 阅读小说 打开方式 程翔 课堂教学

长篇小说节选部分如何教学?尤其是外国小说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程翔老师的《复活》(节选)(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的课堂教学[1]可以说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程翔老师执教这篇小说,没有按照小说教学的一般套路——情节、人物、主题三要素进行教学,而是遵从常规的小说阅读方式,从词语品读出发,以小切口慢慢进入小说的核心,引领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旨意,激发起了学生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整节课跳出了小说阅读的套路教学,似自然而实为匠心独运,扣紧了单元学习任务,突出了学习重点,并且获得了小说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课堂中,我们也可以略窥出程翔老师的小说阅读教学理念——教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的有效打开方式。下面,笔者不揣浅陋,将观完这节课的收获略述如下。

一、遵从阅读习惯,教学生阅读小说的合适方式

王荣生教授曾经谈到文学鉴赏教学时提到:“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在课堂里所进行的阅读方式,要与人们阅读这个文本的通常方式相一致。”[2]倪文尖博士在《小说解读与教学设计》中也曾谈到:“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读小说,而不是读主题。我们所要的是读,是读的过程,……是充分的体会、感受和移情。”“什么叫读小说?就是让学生把他自己摆进去读啊。”[3]我们可以看到程翔老师的课堂教学正是暗合了这些要求,他没有采用中间开花的方式,也没有采用“倒嚼甘蔗”的方式,也没有用主问题的方式,而是在简单地了解了学生对《复活》整本书的阅读情况之后,让学生从第一段开始阅读,先让一学生起来朗读,顺势让学生掌握了不熟悉的词语,巩固了基础知识,学生读完后,程翔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读这一段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呢,你说说。”顺着学生的回答,引领学生明确了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之后接着发问:“那么我再问你,你对哪个词,你觉得它让你注意到它?”由学生回答的“熟悉”一词,引入了对小说中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二人以前认识的情况的梳理。在此过程中,程翔老师趁势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点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要关注关键的字词:“同学们都把这个词划出来。读书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关键字词你对它是敏感的。”此后,程翔老师又连续追问学生:“在这段中,还有没有哪个词让你觉得要注意它?”“同学们对这段还对哪个词有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的“温顺”“惊讶”,引领学生出了玛丝洛娃的性格特点和她的出身,通过对核心词语的解读品味获得了对人物形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感知。

二、以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为起点,引领学生学会从提出问题出发读懂作者

王荣生教授对于小说教学曾经讲过:“一种是我们所期待的方式,以学生的阅读初感为起点,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式,引学生学习、应用合适的阅读方式,从而得出自己的理解结论。”[4]学生的阅读初感是什么?往往是学生在阅读之初头脑中产生的问题。我们看,程翔老师在让学生朗读完了第二到第四段之后,没有抛出自己预设的问题,而是询问学生:“同学,你有问题吗?对这几个小段,你有问题产生吗?”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动脑思考,去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有了问题才会有深入阅读的可能性,才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看,第一个学生提的问题就很有价值:为什么聂赫留朵夫在用“您”还是“你”时有了犹豫,不知该用什么?在倾听学生回答、理答的过程中,程翔老师很巧妙地借学生的回答“隔阂”一词,将学生的问题稍作变化:同学们,如果是出高考题,我就在这里设一个点,你来分析一下聂赫留朵夫此时的心情,为什么最终还是用了“您”而不用“你”?以此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对聂赫留朵夫此时的心情的分析探讨,学生很快分析出了结论。我们再品味,程翔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的引领点拨,学生问:第三段,玛丝洛娃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玛丝洛娃现在很惨,蒙受冤屈,可她为什么现在还能笑得出来呢?对于从小说的矛盾处提出来的很有价值的问题,程老师依然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在倾听中循循善诱,根据学生的回答先后两次追问:为什么是“斜睨”啊?这个玛丝洛娃为什么不是“正眼看”?既然是“斜睨”,那她为何又“笑盈盈”?“斜睨”后面配的词应该是“不屑一顾”,或者“愤怒”,为何后面又是“笑盈盈”?把“笑盈盈”與“斜睨”放在一起,不矛盾吗?”追问点拨下,学生读懂了作者借助词语和句子所要表现的想法,作者特定的表达形式所隐藏的写作的真正意图。

三、找准着力点,教给学生多角度解读小说的方式

程翔老师让学生读完第九到十二段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读完这几小段,你内心里有触动吗?从学生的触动、感受出发,较之前一环节的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在内容的探究上更深入了一层。程老师就第二个学生的触动认为“聂赫留朵夫也很痛苦”进行了层层深入地追问:“聂赫留朵夫痛苦什么呢?”“聂赫留朵夫的地位和身份,在他的生活中这也不算什么吧?小说中他的亲戚曾有过这样的话。他为什么心里痛苦、难受?”“聂赫留朵夫是一位有爵位的男人,他在这个社会上地位很高,像他这种男人玩弄女性,其实在那个社会上很常见,那为什么聂赫留朵夫痛苦、难受?或者换个问法,这样的贵族形象在生活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作者为什么要把他写进小说?”为什么聂赫留朵夫痛苦、难受?这是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李冲锋博士在《小说教学教什么》一文中讲到:“小说教学恰恰是应该在学生看不懂但教师可以帮助他看懂的地方用力。”[5]程翔老师也正是将这个问题作为了深入探究和教学生学会阅读小说的着力点,在反复追问和变问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多角度地深入思考这一问题。果然,在程翔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先从聂赫留朵夫的本性出发、玛丝洛娃的角度挖掘原因,最后一个学生很聪明地想到了作者的角度,程翔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引领指导——引导学生不仅从文本中找答案,还从作者创作意图的角度找答案。这也是这节课程翔老师要交给学生小说阅读有效的打开方式的一个亮点、一个出彩点。我们将这一环节的最后部分教学片段呈现给广大读者。

生19 我想从作者角度来谈。

师 对,很好。这个思路就对了。

生 托尔斯泰本身是贵族,他发现了贵族的问题,他想去改正,可能他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师 那倒不一定。(大家笑)

生19 他从自己的生活原型中创造出这个形象,聂赫留朵夫身上有托尔斯泰自己的影子。

师 好,为他鼓掌。(鼓掌)大家读小说千万不要被情节迷惑。小说的背后一直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它的人物、情节、环境,这只无形的手就是作者。聂赫留朵夫身上有托尔斯泰自己的影子,作者就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当然托尔斯泰并没有像聂赫留朵夫那样玩弄女性又把她抛弃。虚构的人物在生活中也许有,托尔斯泰是从他的朋友那里听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但故事本身不同于创作的情节。原来的故事说的是类似聂赫留朵夫的那个人物良心发现,向玛丝洛娃赎罪,并和她结婚了。故事是偶然的,但托尔斯泰要把它变成必然发生的,这就需要一个创作思想起作用,就要让聂赫留朵夫去赎罪。其实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不赎罪,为什么聂赫留朵夫要赎罪?因为托尔斯泰一直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 写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那么怎样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就要让这个人良心发现。给他安排一个场景,让他做陪审员,看到他当年深深爱过的单纯女孩如今沦落到这种程度,而这种情况又与自己有关,因此良心发现。生活中也许90%的人不会良心发现,对不对?

这就是小说。我们可以被小说感动,但不要被它欺骗。托尔斯泰的这一安排就是想给良心丧失或良心不完整的人以反思:我有良心吗?聂赫留朵夫被塑造成一个有良心的人。他原来是一个正派的人,但后来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良心丢失了,见到玛丝洛娃之后良心又被唤醒了。于是小说题目叫“复活”,“复活”是借用了圣经中耶稣的复活,在这里赋予它新的含义,就是精神、良心、道德上的复活。

四、引领学生学会以鉴赏小说的突出表现形式为切入点,深度解读文本

李冲锋博士在《小说教学教什么》中强调:“小说阅读教学不是教学生怎么写小说,而是教学生怎么读懂小说。读懂一篇小说需要借助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我们需要对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解和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作品,达到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托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描写出来。”程翔老师正是抓住了小说中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一非常突出的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在第五环节中,让学生“选出你感兴趣的一段对话或心理描写,谈谈你的感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精彩回答,表明了学生通过品味对话或心理描写深入地解读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心变化和形象特点,这里,笔者选取两个学生的回答以飨读者。

生22 我想说第63段。“喀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聂赫留朵夫对喀秋莎的称呼改成“你”了。

结合上文他发现喀秋莎不是原来的天真样子了,他内心的魔鬼浮上心头,现在可谓他良心复活的关键时候。 他不再束手束脚,他直接喊出“你”,袒露真心,不再犹豫,真正地想要“复活”。

(第 57 页下半页写玛丝洛娃心理的文字)

生23 我有感触。玛丝洛娃不愿意回忆那段生活,因为太痛苦,但是当年的爱情毕竟是幸福的。残酷因幸福而来,幸福因残酷而失去,折磨着玛丝洛娃,所以她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种种迷雾把痛苦遮住,她现在所想的就是利用他多弄点好处。这段心理描写很细腻,也很感人。

五、引领学生学会以文化背景赋能小说解读,准确深入地读懂小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这里,课标强调了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学生解读外国文学作品,尤其是准确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的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作用。从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程翔老师对这一点也极其熟稔,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谈“从小说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教益”时,巧妙地以追问的方式点拨了学生要借助一定文化背景去洞悉人物的行为、心理等背后的所以然,做到真正读懂小说。我们不妨学习一下程翔老师的点拨方法。

师 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是冒着身败名裂的風险在做这件事情。你知道他这样做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吗?

生 不知道。

师 基督教文化。尽管托尔斯泰否定《圣经》,甚至因此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曾经有五六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最终没有获奖,这是原因之一—— 但这不意味着他没有受《圣经》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救赎”,而东方文化更多不是这样的观念,所以你们读外国文学要有一定文化背景才能真正读懂。

李冲锋博士在《小说教学教什么》中指出:“小说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小说的解读方式。”“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解读方式进入文本、读懂文本的过程。”[6]纵观这节课,可以说程翔老师的这节课非常契合这一理念,这也是我们教学小说阅读,尤其是外国小说阅读应该学习的。

[本文系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名师课例研究”(课题批准号:QJK2021C1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程 翔.复活(节选)教学实录[J],山东教育,2021(1-3)

[2]王荣生.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上)[J],语文学习,2005(2)

[3][5][6]王荣生、李冲锋.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8、92、95、93.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

[作者通联:李思衡,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苟昌革,山东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与实
课堂教学中示范应注意避免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