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桂梅老师》的美学品格
2023-06-12陈品
陈品
摘 要:话剧《桂梅老师》是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的作品,讲述了中国女教师张桂梅的事迹。全剧充满时代色彩和现代节奏,用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时代楷模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话剧《桂梅老师》的美学品格涵盖了真实性、现代性、艺术性、故事性、语言性、舞台性和反思性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该剧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话剧;《桂梅老师》;美学品格
话剧《桂梅老师》是一部展现时代楷模精神风貌的现代话剧,讲述了一位乡村教师——张桂梅的故事。编导王宝社和导演常浩通过精心的设计,展示了剧作独特的美学品格。《桂梅老师》在审美上具有的特点和特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实性与故事性
由云南省话剧院和云南戏剧家协会联合创排、云南省话剧院演出的话剧《桂梅老师》是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的作品,根据“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真实故事编创,讲述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桂梅老师为中国乡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带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数十年,推动创建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女孩改变命运,让学生们感受到爱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张桂梅的敬业精神和爱心故事被广泛传颂,感动了许多人,2017年她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话剧《桂梅老师》通过对桂梅老师先进事迹的呈现,展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以及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作品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优秀话剧作品。戏剧的真实性是戏剧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桂梅老师》表现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人物形象,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为呈现出最佳的效果,编剧王宝社多次到云南采访张桂梅,结合12年的积累、采访和经由采访写成的日记,整理出桂梅老师感人的故事460多个,这使话剧《桂梅老师》呈现的情节、人物、场景等内容与现实生活相比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人物真情实感,剧情真实感人。欧内斯特·海明威说:“戏剧是真实的,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的生活和经验。”这也是本剧感人的原因,基于真实事件和现实生活的抒写,直击人的心灵,提高了观众的认同感和戏剧的艺术价值、社会影响力。
《桂梅老师》引起观众兴趣和情感共鸣的另一大原因是故事情节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张力,情节的故事性和连贯性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故事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领受上级任务,组织一支宣讲队,到全国各地宣讲桂梅老师的事迹开篇。大家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并不了解桂梅老师,通过学生、同事、记者的讲述和介绍展开了桂梅老师一生中重要的片段。这些片段串珠成链,联成动人的事迹。剧中故事情节首先遵循起、承、转、合的创作四部曲。从宣讲队接到任务、了解桂梅老师的事迹、理解桂梅老师的梦想和良苦用心,到受到感动和鼓舞,故事一点一点地展开,观众的情绪随着剧中人物的情感而起伏,达到共情。其次,故事高潮迭起、情节跌宕,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编导将故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但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经过精心的设计。“文似看山不喜平”,剧情也是如此。《桂梅老师》剧情一波三折,虽然以采访的形式,但故事性的吸引力牢牢抓住人心,勾动观众与之共呼吸,情感为之左右。比如在接受采访的这一场戏中,记者由浅入深问了三个问题,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桂梅老师讲了一个孩子的故事。孩子的妈妈杀了孩子的爸爸。孩子生日这一天,桂梅老师陪着孩子来看监狱服刑的妈妈。刚开始孩子有抵触心理,不吭一声,不愿意叫出“妈妈”,也不许妈妈切蛋糕。在桂梅老师机智地劝解下,狱友的议论,女人的解释,揭开了悲剧之谜。原谅了母亲的少年,亲手切了蛋糕喂向母亲的嘴边,母子抱头痛哭。在场的狱友,狱警,无不动容。台下的观众也随之动情。由此引出“有的人要用一生治愈童年,而有的人可以用温暖的童年治愈一生。”最后,情节有效地传递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让观众深刻理解张桂梅老师“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的情怀,触及时代楷模的内心世界。
“戏剧的真实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伊丽莎白·斯特劳特)戏剧的真实性和故事性相互依存,《桂梅老师》作品中既有真实的人物和情感,又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所以达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二、语言性与舞台性
话剧以话为本,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性是话剧的基本艺术属性。话剧作品要具有精湛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处理,以达到情感、思想和艺术效果的最大化。话剧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其语言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话剧的语言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保罗·鲍尔斯)《桂梅老师》在文本上就文质兼美,风格隽永,经演员的演绎更加传神。首先对话语言简练、生动、贴近人物和情境,能够有效传达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思想。作为主人公的桂梅老师言语朴实,不乏果断和坚毅,语言具备艺术表现力,同时具有节奏、韵律和音乐上的美感,能够通过人物语言的抒发和表现达到情感共鸣。剧目一开始就响起主题歌,当童音唱起“为了一句诺言,你翻越了多少高山?为了一生改变,你承受了多少苦难?生命的长河与你相遇,阳光从此温暖又灿烂。”观众迅速调整情绪,进入观赏戏剧的状态,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并且直接感受到桂梅老师的内心。其次,语言适应现代化和口语化的趋势。“磨磨蹭蹭干什么?真是的!”“简直胡扯!”张桂梅老师一系列口语化的对白让英雄人物真实可感,有血有肉。语言贴近当代生活、符合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与观众产生共鸣和沟通。
当代著名导演罗伯特·威尔逊认为“话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它不仅要有好的剧本和演员,更需要有舞台性。”舞台性是指演出中舞台效果、场景、服装、灯光、音效等元素的综合表现能力。它是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演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舞台性是话剧作品在表演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和舞台表现力。《桂梅老师》的舞台表现力毋庸置疑。首先,在戏剧结构上创造性地运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以宣讲队作为戏剧的叙述人,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以宣讲的内容铺陈,又渲染了戏剧气氛,“表现情境的困难、紧张、爱与力量”,宣讲队成为“戏剧效果的引导者,最终推动戏剧进入高潮”。其次,舞台呈现出视觉、听觉和心理上的强烈冲击和震撼。舞台性的表现需要考虑主题和风格,以及观众的视觉和情感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呈现。本剧舞美简约、大气,意象深刻。舞台放置一排排高高的台阶,拾阶而上就是一条路,暗合桂梅老师所说的“不忘来时的路”,提醒教育的初心。舞美设计考虑到各种细节,从舞台布置、道具使用、服装设计、灯光效果等,营造出符合演出主题和风格的氛围。好的话剧必须具备强烈的舞台性,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戏剧语言直接影响着戏剧作品的质量,因为它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揭示社会现实,反映人性的深层次内涵。舞台性则是将戏剧作品呈现给观众的形式,它能够更好地展现戏剧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桂梅老师》中两者相得益彰,所以创造出优秀的戏剧作品。
三、现代性和反思性
“戏剧是现代性的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和体验。”(贝克特)话剧作品《桂梅老师》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性。其现代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材现代性。作品中包括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话题,如政治、社会、家庭、婚姻、职业、性别等。通过宣讲队的讲述和采访,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乡村贫苦,女孩得不到上学的机会,所以张桂梅老师才立志办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得不到资助,她就四处募捐。但是没有募捐到多少钱,反而遭到怀疑和嘲笑。因为村民的愚昧,妻子被看了一眼就被丈夫怀疑、责问而选择自杀。因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丈夫家暴妻子被反杀。这样的事件一桩桩地被搬到了舞台上,既是交代桂梅老师教育的初心,也是反映社会现实,对社会存在的问题加以关注和揭露。2.表现形式的现代性。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故事和主题。《桂梅老师》的叙事结构一反传统线性叙事结构,以追述、回忆、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铺陈剧情。以宣讲队队员扮演故事中的各类角色,形成“戏中戏”的表演方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3.语言表达更加自由。语言不再受传统文学的束缚,表达更加自由,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流行文化元素等,更贴近现代观众的生活和语言习惯。4.观念意识现代化。探讨的问题更加前卫,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如性别平等等。戏剧是现代性的一种探索,它通过舞台艺术探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和意义。《桂梅老师》的主创有意识地观察现代社会和生活,经过多年累积和思索才创作出这么深刻的作品。它不单单是一部对时代楷模讴歌的戏剧,同时描摹出社会的剪影和作者对社会的思考与评价。所以戏剧是现代性的一种反思,它通过舞台艺术展现出人类在社会中的苦难和挣扎。
戏剧的反思性是指戏剧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意义和价值观等,可以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思考人生、社会、道德等问题,这也是戏剧作品的重要特征,也是戏剧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差异所在。《桂梅老師》主题之深刻,笔触之大胆,就是因为它提出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编剧创作的初衷是因为有感于桂梅老师到火车站募捐的那一幕。她横遭白眼,受尽了别人的误会、羞辱、讥讽。她以23种疾病的身躯,在华坪坚持教育四十多年。在她教育生涯中遇到了种种挫折,甚至想过自杀。因此本剧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和意义的反思和探索。在主创关照主人公个体一生的同时,关照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通过对现实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来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现实生活。在现代戏剧中,戏剧现代性和反思性常常是相互交织的。例如,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就是一部典型的现代戏剧,它既强调了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呈现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同样,莎士比亚的作品也常常以现实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引导观众反思现实生活。《桂梅老师》不仅反映了戏剧作品的思想倾向,也引导着观众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话剧《桂梅老师》是现代英模题材戏剧的典范,无论从戏剧结构、编剧文本、戏剧矛盾,还是在人物塑造、演员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都可圈可点。该剧以生动鲜活的人物、独具匠心的舞台、引人入胜的故事获得观众和专家的好评,荣获中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建党百年主题创作十佳作品”。编剧与张桂梅老师多次合作,主演认识张老师12年,在这部剧的创作与合作过程中,已经做到心灵的交汇和融合。一部剧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真心真意。多方的真心付出才诠释出“真爱没有边界”的主题。话剧《桂梅老师》的主创践行了习总书记的号召,“文化工作者要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无论是文艺创作、文化产品生产,还是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设施建设,都应当把人民需要作为着力点”,讴歌信仰、讴歌时代、讴歌脱贫攻坚的大爱、讴歌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爱。
参考文献:
1.李征:《话剧〈桂梅老师〉:当代英模题材戏剧的成功尝试》,《中国艺术报》,2022年05月06日
2.刘淼,张影:《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书写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国文化报》,2022年9月1日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巴彦县文旅和文物中心)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