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06-11孔丽

科技风 2023年1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育

摘 要:劳动教育与美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以学生为中心,二者有机融合能够引导青少年全面、整体、可持续发展,对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关系、意义、实施路径展开论述。基于融合育人视角,以“构建完整实施体系”“搭建主体联动格局”“建立全面保障体系”等措施为抓手,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育;融合育人;路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劳动教育与美育相融合,既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五育融合”发展的基本趋势,进入新时代,职业院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使命,劳动教育与美育是担当使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新时代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美育教育则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格为主要目标。职业院校在遵循劳动教育与美育育人规律的基础上,将单一技术层面的体力劳动融入普适性美育,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当前,有些学校对劳动教育仅仅停留在打扫校园、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等单一形式劳动层面,并未真正对劳动的审美价值内涵进行提炼,不少学生认为劳动就是“做苦力”“体力活”,劳动认知偏差,劳动思想倦怠的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锚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深入探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对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美育是同一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层面,美育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彼此关联。二者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基于这种关系,高职院校要加强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以“协同育人”的方式,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一)劳动教育提高美育质量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他认为社会的生产劳动是美和艺术的真正来源,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者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美的塑造。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多样,如创新创业、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价值感;同时在劳动实践中还可以发现不少美的素材,创造不少美的事物;特别是在此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审美旨趣的目的。以劳动教育促进美育,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向、阳光的审美理念,并积极传播美的元素,将审美教育延伸至生活和社会。

(二)美育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育人功能。学校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创造美,通过美育来推进劳动教育更好地开展,激励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进行美的创造,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以我校为例,每年的艺术节结合校园文化和专业特色,开展了创新创业大赛、劳动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展示(摄影、绘画、舞蹈、唱歌、设计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但是美的创造者,也是美的体验者、受益者。他们在身体和心灵层面都受到“劳动美”的熏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美育实践塑造了学生健康身心,进而促进了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协同育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包含劳动教育目标、美育目标,这二者的育人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二者有效融合从而可以促进职业院校更好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可结合劳动教育课程规划和目标,将美育思想渗透于劳动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在校园开展“校园思政讲座”中,劳动教育目标可以设置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美育目标可以设置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结合这两项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安排思政讲座的具体内容,并在自由提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调动学生喜欢艺术活动的兴趣,深化劳动教育和美育的效果。从育人形式来分析,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可包含劳动教育环节、美育环节,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锻炼。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劳动教育环节为整理公共设施、优化校园布局,美育环节为设计人文物料、烘托文化氛围;这样一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和美育有機融合,可以获得更多的收获。总体来说,无论在育人目标上,还是在育人形式上,劳动教育与美育都可以有效融合,协同育人。学校要认识到这两者的协同关系,合理规划、设计好这两项教育工作,从而提升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成效。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意义

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劳育美。而美好的事物、情感又可以激发投身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机融合是贯彻新时代“三全”育人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它推动了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一)推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从融合育人的视角出发,学校可以构建“劳动教育+美育”教育资源库,对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进行统计、分类。各学科教师可以随时调用相关教育资源,落实劳动教育方案、美育方案,达成各学科协同育人目标。此外,以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为方向,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深度交流会议”,通过跨学科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展示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快速整合各学科优质教育资源。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纳入档案库,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学校的一项优势,彰显职业院校办学实力。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旨在贯彻全面育人思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同时也是新时代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可根据此目标,精心设计劳动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方案,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追求全方面的进步;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二者融合,学校教师要研究、创新育人形式和手段。比如,在传统的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一些美育元素,突出美育色彩;或者在传统的美育活动中,适当加入劳动教育内容,灌输劳动教育理念,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的教育形式中,学生可以获得多种体验,接受多种锻炼,全方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实施路径

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美育路径多种多样,高职院校要重视两项教育工作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上要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在实践活动上要加强实践活动的策划,要发挥多种教育主体协同育人作用;构筑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的全面保障体系。

(一)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构建融合型课程体系,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例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与劳动教育》教材;设置“融合育人校本化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跟社会热点、典型案例、时代事件,面向学生需求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劳动教育内容、美育内容,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认同感。此外,各学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劳动教育、美育,形成“专业课+劳动教育+美育”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内容丰富、延伸性广、吸引力强,学生不仅可以获取专业课知识,还可以汲取劳动教育、美育中的精髓,全方面提升自己,而且构建融合性课程体系还有利于学生协调发展,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

(二)做好实践活动策划

为了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的结合,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实践活动的策划,主张“在实践活动中推进融合育人”。在校内的实践活动中,各学科、各部门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举办“以劳促美·以美助劳——融合育人校园活动”,突出劳动教育与美育两大主题;同时开展装扮校园、手工创作、废弃资源再利用等不同类型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在校外的实践活动中,高职院校可以突出公益性,将劳动教育、美育与公益行动结合起来[8]。组织“劳动教育与美育公益行活动”,细分为不同的主题,如助老公益行、慰问公益行、乡村公益行等。以“助老公益行”为例,学生可以走进养老院、福利院,为孤寡老人提供劳动服务,表演多样化的艺术节目,在劳动中体会“付出的快乐”,在艺术表演中体会“分享的美好”,不断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美育的理解。

(三)多种教育主体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应该联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搭建育人平台。首先,家庭教育是劳动教育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家庭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倡每个家庭塑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以优良的家风和吃苦耐勞的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其次,高职院校要有“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意识,主动联合不同的教育主体,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举例来说,从高职院校内部结构出发,各学科教师队伍、辅导员、党建人员、宣传人员等,均可以参与融合育人工作。教师队伍侧重于统筹规划,辅导员主要负责沟通、协调,党建人员可以贴近学生,搜集学生群体的意见,关注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宣传人员则可以负责执行、推广,加快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落实。不同教育主体配合,可以扫除诸多障碍,促进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然后,从对外发展的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外部的企业、社会组织等,也可以加入融合育人工作,壮大融合育人的力量。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属于一种特殊的教育主体,可以针对融合育人的需求,提供相关支持,如劳动教育场地、劳动教育案例、美育平台、美育素材等,支持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在“校社合作”中,社区属于教育主体中的一员,具有“亲近居民”的优势,社区可以充分发挥这项优势。例如,在融合育人活动中,社区可以动员广大居民,让居民成为观察者、评价者,发掘劳动教育、美育中的问题,推动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

(四)构筑全面保障体系

为了促进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高职院校要落实全面的保障体系。首先,重视教师队伍的保障。学校要创造机会,组织劳动教育教师与美育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推进融合育人工作,并且设置“融合育人激励政策”,激励相关教师,为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教学条件、研究条件,深化融合育人工作。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劳动模范、艺术工作者,加入“融合育人教师队伍研讨会”,传递新理念,打开新视野,助力教师队伍不断进步。其次,重视教学质量的保障。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质量,学校要建立“融合育人评价机制”,以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指出不合理的问题,督促教师队伍及时纠正。同时,在评价中发出倡议,呼吁教师队伍树立“终身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不断提升融合育人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根据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目标,抓好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促进学生劳动教育与美育的协调融合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申国昌,申慧宁.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20(10):102-113.

[2]杨晓慧,黄君录.高职院校劳动美育体系构建:目标、重点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70-74.

[3]羌毅.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5-29.

[4]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5-14.

[5]闫若婻.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1(7):69-74,121.

[6]张宁娟,曾妮,何蕊.新时代德育发展六大热点及实践反思[J].教学与管理,2020(36):39-42.

[7]全晓洁,邱德峰.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28-32.

[8]赵黎娜.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2):113-116.

[9]王庆超.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研究[J].职教通讯,2022(02):61-65.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创新研究》(批准号:21BKS19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孔丽(1981—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美育与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美育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