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西方百科全书流布史略

2023-06-11平保兴

寻根 2023年2期
关键词:百科全书

平保兴

在西方百科全书史上,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希腊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享有“百科全书鼻祖”之誉。罗马知名学者瓦罗(M.T.Varro)的《学科要义九书》,作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博物志》,皆为西方古代百科全书经典之作。德国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法国的《拉鲁斯百科全书》、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和美国的《美国百科全书》,名垂史册。我国古代类书繁多,虽有西方百科全书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百科全书。那么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百科全书,最初在华是怎样流布的?清末是西方百科全书在华流布的肇始期。西方百科全书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百科全书的传入、“Encyclopedia”一词的汉译、百科全书的翻译、《大英百科全书》的营销,至百科全书影响的过程,成为中华外来文化百花园中一道独特的亮丽景观。

百科全书的传入

清末在华传教士和商人与西方百科全书的传入密切关联。19世纪3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东扩,美、英等国传教士和商人纷至沓来。他们在广州、上海创办的《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和《上海差报》(The Shanghai Evening Courier),介绍和评论《美国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成为西方百科全书早期传入我国的重要英文报刊媒介。

1832年,新教美国公理会在华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创办的《中国丛报》第5期,登载了一篇来自《美国百科全书》关于广东的文章。文前简要介绍《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na):《美国百科全书》以第7版德国《布罗克豪斯社交辞典》为蓝本,1830年由弗朗西斯·利伯(Francis Lieber)编辑。这是一部集艺术、科学、文学、历史、政治和传记于一体的百科全书,收录大量美国传记原创文章。

翌年,该刊第9期所载的《中华帝国》(Chinese Empire)一文,参考1830年美国费城出版的《美国百科全书》和1823年英国爱丁堡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1851年12月《中国丛报》停刊,编成《二十卷〈中国丛报〉主题总索引》,内有《美国百科全书谈广东》(Encyclopedia Americana on Canton)和《美国百科全书中的错误》(Errors in Encyclopedia Americana)等索引。

如果说美国人喜欢《美国百科全书》,那么英国人对《大英百科全书》自然情有独钟。《字林西报》的创办者是英国人奚安门(Henry Shearman)。该报对《大英百科全书》的报道涉及如下内容:

其一,《大英百科全书》的发行信息、修订和版权转让。据1889年1月31日该报介绍,在新版《大英百科全书》投稿人晚宴上,出版人布兰克讲述该书在英国和美国的发行情况。是年8月16日,该报报道百科全书修订提议的消息。1903年4月14日《字林西报》第5版评论指出了《大英百科全书》的宏伟规模和在英国受欢迎程度,还说明百科全书是一本科学参考书,在人类知识领域,每一代人在前人基础上将所有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科学知识快速增长,甚至在出版之前,先前的卷册已经过时,从科学角度看,百科全书每5年就要修订一次。1910年9月21日,《字林西报》报道剑桥大学拟接收《大英百科全书》版权的消息。是年11月17日《字林西报》发表《大英百科全书》的消息,称剑桥大学已经接管《大英百科全书》版权,将于1910年年底出版第11版。

其二,百科全书索引的编纂。1903年,《字林西报》转载英国《泰晤士报》关于《大英百科全书》索引编纂报道,指出百科全书索引编纂是一项巨大工程。编者不仅要阅读和概述26000篇文章,而且要制作卡片、逐字排列、校订、复制、初校、细校等。这一工作非常烦琐,编者需要耐心和细心。

其三,《大英百科全书》关于体育项目和比赛。1887年8月24日,《字林西报》报道称,在《大英百科全书》中,“射击”是由杜格尔(J.D.Dougall)先生撰写。1893年7月25日《字林西报》告知读者,对游艇驾驶者的提示来自富有趣味的《体育百科全书》(Encyclop dia of Sportfulnese)。1903年9月1日,《字林西报》转载来自《大英百科全书》的记载《美国是如何赢得1851年女王杯的》。

其四,中国百科全书的评论。1890年10月3日,《字林西报》刊登《中国百科全书》(A Chinese Encyclope- dia)信息。1908年1月7日,《字林西报》以《中国百科全书》(A Chinese Encyclopedia)为题,评论1908年上海土山湾书馆出版的李泽楷(Père Richard,S.J.)著、肯涅利神父(Father M.Kennelly,S.J.)翻译的《中华帝国综合地理》。

《上海差报》1868年由英国報人休·郎(Lang Hugh)在上海创办,他对中国“百科全书”也饶有兴趣。1878年12月14日,该报介绍,《古今图书集成》5020册,以7500美元被大英博物馆购买。康熙皇帝是中国古文献伟大的崇拜者,将所有古文献汇集在一部权威著作中。在它完成之前,这位睿智的老君主就去世了,将他的伟大计划留给了他的继任者雍正皇帝。西方人将康熙时代的这部大型类书视为中国百科全书,代表了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学术观点。

由上所述可知,清末美国和英国传教士和商人创办的英文报刊,开启了西方百科全书在华传播之先河。《美国百科全书》是当时传入我国最著名的西方百科全书之一。

“Encyclopedia”的汉译

从清末出版史料来看,“Encycl-opedia”一词的汉译经历了一个从音译、意译至借译的过程。清末文献中的“燕西果罗啤呢阿”“志”“智环总录”“大类编书”“万汇总录”“婴塞骨罗辟氏亚”“智环”“学郛”“百科类典”,皆为“Encyclopedia”中文译名。据邹振环先生考证,1839年12月14日,《澳门新闻纸》所载的“燕西果罗啤呢阿”是“Encyclopedia”一词最早的音译。林则徐从英国人慕瑞(Hugh Murray)的《地理百科全书》(An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译出《四洲志》,魏源编纂《海国图志》,其中的“志”即是“Encyclopedia”的意译。19世纪60年代,德国传教士罗存德(W.Lobscheid)的《英文字典》收录的“智环总录”(Encyclopedia)是意译。近代翻译家徐寿发信至英国,函购《泰西大类编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大类编书”也是意译。另据笔者所见,1907年,董寿慈在《寰球中国学生报》第5—6期发表《拟译英文百科全书引言》,指出“是书名义为 Encyclopedia Britanica,译言万汇总录”。在此,“万汇总录”也是意译。是年严复的《书〈百科全书〉》(《寰球中国学生报》第5—6期)开头写道:“百科全书者,西文曰婴塞骨罗辟氏亚,正译当曰智环,或云学郛。”他采用音译与意译法,译出了“Encyclopedia”的本音和原意。李煜瀛在《世界学典书例答问》(《世界学典通讯》1946年第1期)一文中这样忆道:“四十年前余首译‘Encyclopedia一词曰‘百科类典,后中国因受‘四库全书命名的影响,改译为‘百科全书。”由此可见,清末中文译者对“Encyclopedia”一词使用音译和意译。由于译者方言发音不同,译名五花八门,让人莫衷一是。

日本使用“百科全书”一词早于我国。19世纪70年代,日本翻译百科全书性质的书籍,冠名“百科全书”。1873年日本文部省翻译出版《百科全书教导论》。1873—1880年,文部省组织一支译者队伍,翻译威廉和罗伯特·钱伯斯(William & Robert Chambers)《国民知识》(Chambers Information for the People),出版《百科全书》。1883—1885年年间,丸善商社出版《百科全书》。1896—1897年间,康有为参考1893年日本早矢仕民治的《东京书籍出版营业者组合员书籍总目录》,编纂《日本书目志》,直接采用日文“百科全书”一词。这标志着中国人使用“百科全书”这一译名的开端。此后,桥本海关、建部遁吾、吴、范迪吉、马君武等人发表的文章,都用这一后来约定俗成的术语。

日本汉学家桥本海关(1852—1935)为《东亚报》和《农学报》积极的撰稿者。1898年6月29日,他在清末维新派在日本神户创办的《东亚报》第11期发表了《西洋机器抄纸法》,旁注“译技艺百科全书”。日本文学博士建部遁吾(1871—1945),为20世纪初日本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日本东京大学教师。他网罗各国思想家,考证其生卒年代,编纂年表。1902年12月,《新民丛报》第22期刊登他的《万国思想家年表》,其中提到法国科学家“打廉巴”,称其编一著名“百科全书”。“打廉巴”今译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1717—1783),兼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法国百科全书启蒙派领袖于一身。

那时国内翻译日本出版的人物列传、世界史、国别史、哲学和社会学等书籍,涉及“百科全书”一词。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日本人自己撰写的著作。1903年,上海通社出版日本松村介石著、吴翻译的《社会改良家列传》。该书写道:“求所谓忧国爱民者,殊少其人。其毂摩肩,充塞于境内者,则俗官也,秘书官也,教师也,讲义家也,豪商之顾问官也,百科全书(日本书名)之绍介人也,如是焉耳。”此类译作还有日本文学士奥田竹松著、青年会编辑部编译的《法兰西革命史》(1903年上海明权社),日本铃木力著、范迪吉译的《活青年》(1903年上海华东编译会社)等。另一类是转译日本人翻译的著作。1903年,上海特社翻译德国布列氏著的《世界通史》,其第三编近世史写道:“提的罗(Diderol)及达兰彼尔(DAlembert)以一七五一年迄一七八○年编辑百科全书,世称为类典家。”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与数学家达朗贝尔,历经25年,编纂划时代的科学巨著《科学、艺术和工艺百科全书》。此外,周达的《日本调查算学记》(1903年上海通社)、王兰的《泰西学案》(1903年上海明权社)等著作,也有关于“百科全书”一词的记载。

与此同时,“百科全书”出现于国内报刊。1903年,《新民丛报》第27期刊登留学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马君武翻译的《唯心派巨子黑智儿学说》。文中的“黑智儿”,今译“黑格尔”。该文介绍说:“其著作及讲义共订为十八巨册。卷一小文,卷二现象论,卷三至卷五名学,卷六、七百科全书。”马君武在该刊第31期发表《圣西门(一作西士门)之生活及其学说(佛礼儿之学说附)》,称圣西门受到法国哲学家亚龙卑尔的影响。“亚龙卑尔者,法国有名之哲学和算学家,而修纂法国百科全书之一人也。”“亚龙卑尔”即是让·勒隆·达朗贝尔,为法国著名的百科全书先驱。1903—1904年《国民日报汇编》第三集,收录《德国之经济政策》。此文译自日本《国民新闻》,其中写道:“自由贸易之主义,立于同胞博爱主义之上者,固德人一般之议论也。布洛克何百科全书中,曾有自由贸易一篇,足以动国民之思想。”文中所说“布洛克何百科全书”,指德国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1906年,《新民丛报》第16号发表“遇虎”翻译的《英国民之特性》,称英国人“使用纳金法,购买之物,如百科全书及自转车之类”。此文出自《伦理会伦理演讲集》第46号,作者为日本文学士下田次郎。可见,中文“百科全书”一词是通过辑录日文书目、翻译日文著作和文章而植入汉语的。

百科全书的翻译

清末外国百科全书的翻译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前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和20世纪初期。第一个时期是以林则徐、魏源、王韬为代表。如前所述,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1839年刊行。1843年,魏源编纂和整理50卷《海国图志》,介绍西方科技和历史地理知识。启蒙思想家王韬(1828—1897),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联手,从钱伯斯的《国民百科知识》(Chambers's Information for the People),选译“自然地理”和“机械”等条目,名為《重学浅说》,发表于1857—1858年的《六合丛谈》。

洋务运动时期,徐涛主持江南制造局翻译事务,聘请外国传教士与中国人携手合译《大英百科全书》,选译数学、气象、法律条目,出版单行本。1873—1874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和我国近代数学家华蘅芳,从《大英百科全书》译出沃尔斯(W.M.Wallce)的《代数术》(Algebra)和《微积溯源》(Fluxions)。1877年,华蘅芳还与德国传教士金楷理(C.T.Kreyer)合译《测候丛谈》(Meteorology)。1894年傅兰雅与汪振声从第9版《大英百科全书》,译出埃德蒙·罗伯逊(Edmund Robertson)的《公法总论》(International Law)。这些成为洋务运动时期重要的百科知识译作。

20世纪初,百科全书的译者有范迪吉、魏易、王国维、甘永龙、杨紫极等人。在他们中间,有的留学日本,主要以日本出版的百科书籍为翻译蓝本。有的精通英文,自主选译《大英百科全书》条目。他们出版百科知识性图书,发表教育史、大学史和图书馆史等译文。1903年,上海会文学社出版留日学生范迪吉翻译的《普通百科全书》。该书共100册,覆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门类的百科知识。它作为教学辅导书,在教育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903年5月21日,《申报》发表《普通百科全书跋》,称“泰西为学,由博而精。日人师之,遂有普通专门之别。百科全书,彼国普通课本中之最著者也”。1906年,魏易从《大英百科全书》选译《教育史》,发表于《学部官报》第4、6、8、10期。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选译《大英百科全书》,译出两篇文章。一篇是《欧洲大学小史》,刊于1907年3月24日的《学部官报》,另一篇是《世界图书馆小史》,登在1909年至1910年《学部官报》。此文译自《大英百科全书》第9版图书馆条目,作者为爱琴俱乐部(Arhen alum Club)图书馆馆长特得塞(H.R.Tedser)、伦敦图书馆协会秘书托马斯(E.C.Thomas)。1908年,甘永龙从《童子百科全书》翻译的《光学游戏》,刊登于《东方杂志》第7期。1909年,《旅客》第10期也载此文。所谓“童子百科全书”,即《儿童百科全书》。在西方百科全书译者群体中,杨紫极是最勤奋的译者之一。他翻译法国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从1908年至1922年,完成了200余万字译文。

上述译文和译作主要取材于《大英百科全书》和日本出版的百科知识图书。英译和日译并举,合译与独译兼备,长卷与独篇相映,共同构成了清末外国百科全书汉译特点。

《大英百科全书》的销售

为了推销《大英百科全书》,英国泰晤士书局在清末英文和中文报刊登载广告。其涉及传媒之多,优惠促销力度之大,可谓史无前例。

《上海晚邮》《北华捷报·最高法庭与领事公报》和《字林西报》,为国内报道《大英百科全书》销售的英文媒介。据1870年6月18日《上海晚邮》(The Shanghai Evening Courier)报道,《大英百科全书》在弗雷斯特副领事的作品拍卖会上售出。为了促进销售,出版商或代理商连续刊登广告。1903年3月28日和4月2日,《字林西报》报道《大英百科全书》以20美元出售的消息。是年4月2日,《北华捷报·最高法庭与领事公报》刊登《价值20美元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该年3月24日,《字林西报》敦请读者关注本报第4版刊登的《大英百科全书》广告。3月28日和4月2日,该报再次刊登广告,称《大英百科全书》售价20美元。

《北洋官报》《寰球中国学生报》《新闻报》《申报》《顺天时报》等中文报刊,纷纷刊登《大英百科全书》促销广告。从其广告可知,《大英百科全书》发行所设在伦敦泰晤士洋迳浜第一号,伦敦泰晤士大英医院三楼,上海棋盘街商务印书馆,上海汉口路9号伦敦泰晤士报经理人胡柏处,上海字林报馆,天津、北京商务印书馆,天津维多利亚路35号等处。其广告宣传内容有:泰晤士百科全书销路甚速、大英百科全书营销日本、为何百科全书与中国上进之士途如此紧要、大英百科全书真价值、今日极宜定购大英百科全书因尚有书存、大英百科全书乃为当世最要之书、付第一次银五两即得人世学术总纲一部、半价出售大英百科全书之举不日截止,等等。从中可见,当时《大英百科全书》在华推出的优惠促销法主要有如下三端:

一是按期分月付款。前期交5两银子,填表、签字、盖章后,每月付款,即将35册百科全书给买主。从装订材料看,该书有布制、半皮制、洛克波罗角脊皮制和全皮制四种,售价各不相同。布制95两银子,半皮105两,洛克波罗角脊皮制120两,全皮200两。据此,销售规定,购买者在某月某日交5、6、7两不等的银子,3年内付清书款。

二是减半出售。按照各国出售价减半销售,但这种销售有时间规定。1907年,《申報》的一则广告称:“半价出售大英百科全书之举不日截止矣。十月初十即限满之日,为时不远,屈指可计矣。”《寰球中国学生报》第1卷第5—6期,介绍半价出售法,其与《北洋官报》略同,并称半价数月后将涨价一倍。这是位于上海黄浦滩一号伦敦泰晤士发行所刊发的广告。是年9月15日,《新闻报》刊登的广告提醒读者,勿忘《大英百科全书》在上海及附近半价。半价法截止时间为11月15日。这是特许中国官宦、绅商、士民的销售价。

三是赠送字典。190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推出新的销售法,规定凡是购买一部《大英百科全书》,赠送购书者一部《华英音韵字典》。购书者还可获得200页图说样本,这些图都是从百科全书中撮集而成,并附图书总目。

英国泰晤士书局还报道《大英百科全书》在日本的行销情况。1906年,《北洋官报》第1229期《照录伦敦泰晤士发售大英百科全书启》,称《大英百科全书》在日本售出4100余部。1907年,《新闻报》也报道《大英百科全书》行销日本的消息。是年5月11日,《申报》刊登《大英百科全书行销日本国》的广告,称《大英百科全书》受到日本上自官员下至商庶的欢迎。1907年2月6日,署名“”的作者在《申报》发表《英国百科全书书后》,指出该书在日本一年销售5500部,而日本人口4000万,由此可知日本人对《大英百科全书》的厚爱。商务印书馆代销此书,按月零售,裨益读者,用意深厚。

值得一提的是,洋行和个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拍卖或转让《大英百科全书》。1908年,《顺天时报》的广告称,化石桥南皮张宅刘翰臣在该报发布的《英文百科全书减价出售》称,他愿比原价低30余金出售《大英百科全书》。1911年2月4—7日《申报》报道,上海瑞和洋行拍卖英国百科全书一部。1907年《寰球中国学生报》第1卷第5—6期发表《大英百科全书三十五巨册藏在橡树轮转书架内》。

《大英百科全书》在华销售花样多,并未因清朝消亡戛然而止。民国初年至五四时期,其销售活动依旧红火。1918年《顺天时报》广告称,社会各界可以廉价购买最新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优惠减价百分之五十,并赠送《大英百科全书》说明书广告。

百科全书的影响

《大英百科全书》在华的销售广告,引发了清末社会广泛关注,在知识精英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严复、辜汤生、李家驹、颜惠庆、李登辉等名人,撰文评论《大英百科全书》,《中外日报》《时报》《新闻报》《南方报》《申报》刊载相关评论。他们的文章收录于伦敦泰晤士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合编的《大英百科全书评论》,内容主要论及:(一)西方百科全书、编纂史与名家。严复的《英文百科全书评论》,初发于《寰球中国学生报》1907年第5—6期,论述“百科全书”的词源和意义,回顾西方百科全书编纂史,列举西方百科全书史名家,如亚里士多德,英国的培根和休蒙,德国阿尔思迭和康德,法国狄德罗,达朗贝尔和伏尔泰,盛赞他们为之奋斗精神。(二)百科全书内容。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或简或详介绍《大英百科全书》覆盖的学科和卷册等信息。辜汤生从海外科技发展、中外学术之变,评论西方百科全书,称英国泰晤士报馆延集名流,荟萃150年间英国硕儒名家专门之学,编辑35册巨著,成为最完备的百科全书。“中国学者欲求通西学,必多购西书。”(三)百科全书的功用。严复认为,百科全书是“益智之曩”,读者可以“开卷有益”,学者“置一编备考览,则不出户知天下”。百科全书是科学渊薮,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颜惠庆(1877—1950)主张,大小学校购买《大英百科全书》,“以贤才为用”,“作中国进化券”。复旦公学教务长李登辉(1873—1947)深冀:“吾愿全国学界,欢迎是书,各究专门,造乎高明之域,其为国种之幸。”

在西方百科全书舆论宣传氛围下,国内图书出版公司制定了《大英百科全书》翻译计划。1901年精通英文、热爱书业文化和新闻事业的席裕福(江苏吴县人),合并集成图书局、点石斋石印局、申昌书局等,组建华尚集成图书有限公司,任命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夏清贻(江苏嘉定人)为编辑长。1908年该公司计划翻译西方百科全书,为此制订翻译章程,拟定译书院,聘请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主持译务,招募中西专门翻译大家,翻译《大英百科全书》,以飨学界。1907年《寰球学生报》刊登董寿慈的《拟译英文百科全书引言》。他认为,“泰东学者”翻译此书,应该专求科学,审其轻重缓急,翻译理学、工学、技艺、工业学、陆军海军学、农事学、医学。而政治、哲学、宗教、商业、历史、地理等,应当提纲挈领,述其精英,译其要旨。他指出,此书是“学海之指南,艺林之智镜,师资无涯”。

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下,各种百科图书应运而生。马建忠的《艺学统纂》是一部95卷的宏著巨篇,涉及天文、地学、矿学等14类。何良栋的《泰西艺学通考》、肖德骥的《五洲政艺撮要》、钱恂与董鸿的《五洲各国政治考》、邹的《万国近政考略》等,皆具百科全书性质。进入民国,以“百科全书”命名的图书如雨后春笋般问世,诸如《日用百科全书》《新式英文百科全书》《伦理宗教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中西工艺制造百科全书》《游戏百科全书》《社交百科全书》和《儿童百科全书》等。

百科全书是人类知识与文明进步的表征。在欧学日新、译林蔚起的清末,林则徐、魏源、康有为、严复、范迪吉、魏易、王国维、马君武、辜汤生、李家驹、颜惠庆等有识之士,顺应世界学术发展潮流,翻译、评论、出版和倡导百科全书。他们主张政府选择俊才,译成汉文,诏令各省学校,传授新知,培育人才,表达了“知识强国”的伟大理想,诚如《大英百科全书评论》所言:“上维国计,中国富强降盛,进与西国抗行,自可拭目待之。”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舞剧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
特殊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