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规划下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2023-06-11邢小婷

时代商家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

邢小婷

摘要:“十四五”期间,国家启动“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计划”等重大建设项目,为学校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发挥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背景,深入探讨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财务人员迫切需要熟悉新型的财务技术,改变拒绝应对变化的惰性,使用数字技术以进行财务数字化转型,将财务人员从传统模式下核算业務转向智能财务中去。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数字化转型;智能财务

教育“十四五”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明确指出,要求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学校的方方面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师生的数据思维,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同时,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教育改革,重塑发展格局,要求学校全面提升内涵建设,全面谋划、统筹资源,全面优化治理体系、完善治理结构,发挥多元主体合力。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应该通过高校业务的转型来实现,高校财务必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主动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

一、“十四五”规划下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性

(一)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是立足新发展、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需要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完善业财融合的信息系统架构,拓宽会计信息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水平,推进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兴技术也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前景。高校财务部门是全校信息最集中的部门,有责任和义务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专业技术去指导那些责任与知识结构不完全匹配的职能部门,并融入创新,助力高校提升竞争优势。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对高校财务精准化管理和财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提出了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全面的财务业务智能化。

(二)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需要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资源整合力度,畅通资源共享。当下ZGS高校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基本上比较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数字化学校建设,健全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制度,持续推进数据治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完善校情大数据台可视化主题页面和师生数字画像,实现基于校情大数据的分析和决策。因此,高校财务应紧跟校园数字化建设需求,加强数字化转型并将智能化应用到业务和财务上,为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学校数字化改革战略发展需要。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促进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综合运用,使得基础性的财务工作基本上实现自动化,比如,电子票据自动验真,凭证自动记账、对账、审核,单据流程自动化,财务单据采集自动化等等。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是财务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阶段,通过人工智能挖掘数据、分布式计算等新技术,帮助高校实现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全面的财务业务智能化,实现财务信息的数字化转型。通过高校的数字化建设,激发学校发展潜力,促使财务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以新的视角、新的角度来审视各项财务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动财务工作效率、工作治理、工作能力再提升。

二、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半传统半信息模式,报销流程由线下改成线上,但是财务核算还是传统方式

在传统的报账模式中,经办人按照往来的每一笔业务将原始凭证收集完整,填制和取得的原始凭证按支出科目分类,同类票据采用鱼鳞式按序粘贴,并填制相应的报销单据。各部门报销各项经济业务费用时应填制和取得合法有效原始凭证,填制报销汇总单。经过经办人签字、审批人审批、财务复核、会计审核记账、出纳银行支付等流程,由报账人员自己到财务处办理各类经济业务,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时,一个业务单据可能需要报账人来来回回多次往返,好不容易等到办齐所有手续,到财务处报账时还得排队等候,形成了报账难,报账繁的问题。

ZGS学院随着数字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对关键事项进行梳理,包括事项清单化,清单流程化,流程线上化,线上标准化,标准制度化。财务报销流程正式由线下改成线上,在线上发起业务流程,所有的审批流程都在线上进行,实行了终端审批,不仅流程线上化,报销还采用投递式,即报销人只要把报销材料放进资料袋拿到财务部门后就可走人,不需要等候排队,极大的方便了教职工的报销业务。但是财务核算还是采用传统方式,随着ZGS高校“扩区、强校、升本”战略,按照“三年创高、五年跨越”的战略目标,各种经费投入逐年大幅递增,财务报销审核量呈现裂变式增长,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

展趋势。

(二)数据共享程度比较低,智能化水平程度不高

目前ZGS学院的人事系统、教务系统、资产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等都相互独立,未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形成一个个单独的系统,彼此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不利于信息的获取,达不到资源共享。比如学生收费系统无法关联教务系统,对于学籍变动的学生,教务处只能按批次整理出休学、退学、复学、班级调整、转专业等信息,将这些变动的信息名单盖章签字后,以纸质形式递到财务处,财务人员再根据变动信息在收费系统、财政一体化系统里进行逐一修改完善,往往学生已经到学校里了,但无法缴费,或者学生人已经离校了,财务部门还在催缴学费,归根结底是由于信息滞后,数据共享不足,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变动相关业务。还有人事系统中教职工的入职、离职信息及收入发放个税统筹前置,学工系统中学生住宿变化情况,科研系统拨款与财务核算系统余额不一致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种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管理模式对于财务系统收集学校相关财务数据增加了困难,不仅不利于资金管控,而且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大打折扣,制约了财务、业务相融合的平台建设。

(三)缺少复合型财务人才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从各高校频繁的招聘信息就可以看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成本,但高校对于财务人员的招聘,反映出依然缺乏专业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大部分高校财务人员还是拘泥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加上财务工作普遍工作量大且重复性高,“孰能生巧”的固化思维,使得他们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学习新的系统,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尝试能力,存在畏惧情绪,对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缺乏数字化思维。ZGS学院對财务人才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体现在岗位设置及专技岗人员聘任上。一方面学校给财务人员普遍设置的是管理岗位,专技岗位仅仅占三分之一,从财务特殊性来看,不利于专业的提升。在专技岗位聘任上,参照的是教师系列,限定了很多有利于教师的参评条件,对财务人员来说很难达到聘任标准。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ZGS财务人员平均年龄40左右,虽然年龄不大,但由于身处管理岗位,或专技岗位聘任限制,使得财务人员认为跳一跳都达不到目标,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因此ZGS学院面临着缺少复合型财务人才的问题。

三、加强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财务核算系统

与500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设5G全覆盖、全光传输网络,骨干校园网容量突破20G,形成智慧化的“万物互联”网络感知环境;建设面向虚拟设施、各类智能应用、以服务为主体的高可用数据中心“云”平台,建立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资源于一体的IT资源池,“云”化数据中心计算资源池达到1000核以上,存储资源IPB,建好一张云网融合、万物物联的校园新网络,为“智慧校园”教学与管理服务的应用提供一体化的软硬件基础支撑服务。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稳步构建智能高校的融合基础设施,高校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高校数字化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化,包括校务治理过程化,即校务智能,实现线上审批,随时跟踪工作督办;校务数据可视化,操作过的所有数据都会留痕,达到数据多元且真实;管理便捷化,涉及到全校师生员工,群团部门以及各二级分院;决策科学化,数据智能,一键到达,整体智治;改革系统化,迭代更新,螺旋升级,促使制度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越来越强大,会计核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要求数据处理能力也逐渐变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逐步发展成为业财融合,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具有完整的业务信息。新的智能核算系统基于财务中台集成前端业务,将业务系统需要处理的事项经过会计平台处理,形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核算所需的数据,并且及时记录业务处理的信息。它还体现在从业务到管理再到核算的整个过程中,是以数据驱动的自动会计核算,不需要进行人工干预,就可以生成会计核算所需的数据,改变传统的手工录入会计凭证或者人工干预出来财务核算的各个环节来完成的核算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只生成具有会计信息但缺失业务信息的凭证模式,可以生成具有多目的、多维度的完整的会计核算数据。数字化的发展会对会计业务处理带来巨大的影响,会计的数据处理及未来的技术应用带来更大的提升。借助智能化应用,减少很多基础且重复的操作及差错,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从业务端便开始的原始数据采集、上传、及时生成结构化财务数据,多样化多角色的数据呈现,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目的的数据维度等,这些应用的技术和性能远超与之前的传统的财

务数据。

(二)全面提升管理智慧化水平

以ZGS学院为例,建设“一库两群”助推管理智慧化。“一库”指管理数据中心库。完善规范各类管理信息二级子库,实现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数据融合、互通共享。“两群”指建设智慧业务系统群和智慧应用平台群。以“智慧+微服务”建设理念,全面拓展管理服务类业务系统功能,建设完善的智慧业务系统群,重构智慧化业务服务新场景;以“海量数据聚合”为核心,推进数据治理,建设校情大数据平台,提档升级“最多跑一次”平台,启动“最多填一次”平台,完善“智慧一卡通”平台、智慧图书管理和校园安防智能化,智能财务系统等智慧应用平台群,提供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对ZGS学院数字化改革协同应用体系场景进行梳理,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科研水平,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落实督导监督,推进校务协同。梳理高校核心业务,包括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当前工作中的痛点、赌点、难点,集中进行攻关突破,厘清学校整体智治,部门高校协同的路径,设计好改革场景和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打通各部门多系统的“孤岛”壁垒,突破组织边界,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协同,助推管理智慧化。

(三)提升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由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财务数字化、智能化与财务人员的业务进一步融合趋势,给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大的影响了原来财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财务人员的工作会逐渐脱离原有的繁杂重复的基础性的核算工作,把空闲出来的时间转为处理管理方面的业务工作,也是对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财务人员做好与各行政部门、各二级学院之间,相互的协调与配合工作,通过各部门成员的相互协作、共同出谋划策,统一协调财务业务处理的流程,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才能高质高效地达成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数字化智能时代提供更高层次的储备人才。以ZGS学院为例,首先,从学校内部入手,重新设置岗位职责要求及聘任条件,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是业务上的培训,还应包括信息技术的运用,数据分析等技能,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培育数字化思维员工。此外,应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提升,备考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在专技岗位聘任上也区别于教师系列,侧重会计专技职称上的评聘。其次,从外部加强引进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力度,招聘懂计算机方面人才投身财务实践工作中。为适应财务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培养数字化与智能化财务时代需要的既有组织管理能力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层次财务人才。

四、结束语

智能财务不只是财务管理流程中部分环节的智能化或自动化,也不只是某个财务管理流程的整体智能或自动化,或者是整体流程的再造,而是财务管理模式,甚至是财务管理和决策理念的变革、创新的变化,它借助于人工智能和财务管理深度融合的方式来实现创新性的财务管理能力。通过上述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可以看出,财务的数字化转型要求新时代的财务人员具备更高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财务人员应当认清时代发展变化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质,紧跟财务数字化的转型的步伐,以期高校插上“数字化”翅膀,积极响应政策,愉快地拥抱无纸化,让有限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汪古月,刘岳.数字时代高校财务服务高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以H高校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2):124-127.

[2]刘开源,穆昭宏.智能财务视角下高校财务转型策略研究——以HB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3):56-58.

[3]杨晓玲.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J].经济师,2021 (5):90-91+94.

[4]付晓兰,陈继林.基于大智移云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 (12):60-63.

[5]范悦敏,张湘怡,王光艳.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1,(16):16-19.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