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3-06-11贾明
贾明
摘 要: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越发受到教师的关注。在开展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规律为着手点,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更多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丰富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设计。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与实践中凸显学生个性化的作业形式为主。同时,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材,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设计的个性化作业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
一、体现作业层次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听课效果也不尽相同,这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倘若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不分层次,过度注重统一性,会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可能会感到作业过于简单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因此,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通过作业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使其在作业练习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和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可以将作业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按需分配,让学生自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一类为基础型作业,一般针对学困生设计,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第二类为巩固型作业,符合中等生的学习特点,以提高思维能力为目的;第三类为提升型作业,专为优等生设计,作业逻辑性较强,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更好地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种作业类型。基础型作业:一段长方体钢材,长为6 cm,宽为4 cm,高为3 cm,它的体积是多少?巩固型作业:一段长方体钢材的棱长总和为52 cm,长为6 cm,宽为4 cm,它的体积是多少?提升型作业:一段长方体钢材底面积为24 cm2,底面周长为20 cm,表面积为108 cm2,它的体积是多少?以上三种类型的作业看似所求问题一样,但是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数据的变化,使问题难度不断提高,促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作业类型。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为了方便而把作业设计得过于统一化,而是要张弛有度,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二、增强作业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规律,对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在作业中融入趣味性元素,让学生在做作业之余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首先,用数学描述生活。数学既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目标之一。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相关内容后,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斤或公斤概念的了解要深于克和千克。为了加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感受曲别针、牙膏、白砂糖、洗衣液、大米等物品的质量,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根据包装所显示的质量明确这些物品的质量,然后根据探究结果写一篇关于“克和千克”的研学日记,增强作业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对哪些物品需要以克为单位,哪些物品需要以千克为单位有大致了解,加深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感,对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内化与理解。
其次,用数学解析生活。为了让作业形式更具趣味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确保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由此可见,通过以上作业形式的设计,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乐趣,还能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更能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作业创新性,凸显数学价值
在以往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大多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而个性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求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作业形式,如网络作业、模型作业、有声作业等。根据作业的实际情况,学生既可以自主完成,又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为学生布置以下两项作业。作业1: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进行“石头剪刀布”游戏,每两人开展一次游戏,试问三个人最多能玩几次游戏?作业2:周末组织家庭成员合影,自己就是本次家庭合影的摄影师,要求7名家庭成员坐成一排,由你亲自安排每个人的座次,试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在以上两项作业中,作业1需要学生说清楚游戏规则,从这一角度来看,该项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作业2不仅包括了作业1的知识点,还增加了学生对家庭成员拍照位置的调动,这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統筹安排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该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数学学科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打破原有作业形式的禁锢,真正让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使数学学科的开放性得以凸显,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探究型作业主要是指让学生以问题为引领,通过探究、调查等方法来完成的一种作业。学生能够用数学思维分析调查结果,进一步增强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度,并能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究型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对所探究问题的一系列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型作业既可以安排在课前或课后,要求学生借助各种资源寻求需要的数据并记录、分享,又可以在生活中调查、分析、体会,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每隔两个小时记录一天气温的变化情况,或者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并分析调查数据,分别写出写作和读作。学生在调查、记录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小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小组之间的分享,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哪种调查、记录方法更合适,凸显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个性化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探究与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满足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及延伸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振国.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中有效评价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2021(25).
[2]姜明花.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实践与研究[J]. 智力,2021(16).
[3]徐艳新. 设计个性化作业 教学“有用的”数学[J]. 小学生(下旬刊),2021(5).
[4]施东斌. 新课程改革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 学园,20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