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练习方法的策略与路径
2023-06-11朱杭锋周颖
朱杭锋 周颖
摘 要:本文从融入课堂教学,提高练习效能、融入体育竞赛,促进全员参与、融入体外活动,提升学生参与、优化课间活动,提升活动内涵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力求有效,融入课内比赛体现人文,融入课外比赛实现多样,优化课间活动激趣赋能”来激发学生练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
关键词:体质健康;练习方法;策略;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5-0064-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青少年身体素质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民族未来,只有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顽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才能为中华民族强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常赛、勤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四条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练习方法的策略与路径,旨在引导与强化学生参与体质练习时更具实效性和趣味性,真正践行教育部对青少年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练、赛”一体化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融入课堂教学,提高练习效能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工作意见》明确规定要“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上体育课不难,但上好体育课却不易,如何把体质测试的各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更是“难以上青天”。我们应在课堂中贯穿并落实“用教材教”的教学创新,实现“乐、动、会”的课堂效果,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学会、学热、学乐。
(一)钻研教材,添加趣味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教什么?用什么教材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钻研,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技术,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而且让学生意识到教学内容的内在关联性。如,将仰卧起坐用“篮球”教材教,与篮球的“传接球”技术相融合,进行两人一组仰卧起坐+传接球练习:两人同时平躺在垫子上,一人双手体前持球完成一个仰卧起坐+传球动作,另一人两手胸前准备完成一个仰卧起坐+接球动作,两人合作完成练习。
(二)巧设障碍,增加积极性
组合练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个技术动作串联在一起,设置成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或比赛项目,进一步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例如“跳短绳”的组合练习:跳短绳+跨越栏架,完成跳短绳20次后,连续跨越15米场地内摆放的3~5个栏架;跳短绳+连续跳跃,完成跳短绳20次后,在10米内摆放5个障碍物进行快速跳跃练习等。
(三)运用游戏,提高对抗性
“学练三个一”强调课堂要将单一技术运用到比赛或者游戏中,将单调、枯燥的体质测试项目游戏化,设计成单人的追逐跑、双人的持杆合作跑、集体抱球接力跑等对抗性游戏。如,将50米跑设置成迎面50米接力赛,全班分成男女生两队间隔50米以传递接力棒进行比赛。
(四)结合生活,增加流行性
让体育融入生活,将体育与生活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尽享运动带来的健康与愉悦。例如,将耐久跑项目50米×8与综艺节目“快乐向前冲”“奔跑吧,兄弟”等体能内容进行整合并拓展,组织“小胖墩儿”进行“撕名牌”游戏,播放音乐《孤勇者》,考虑到学生体能有限,特设定篮球场两边的罚球区域为“安全屋”,有30~60秒的短暂休息时间,双方持续性进行游戏对决。
二、融入体育竞赛,促进全员参与
根据《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精神,要求课堂教学实行“教材三个一”,明确每节课安排一个单一技术,一个单一技术为主的组合、一个比赛或者游戏;于素梅教授提倡“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一个“赛”字,落实一种新的课堂模式。笔者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多样化、趣味化的小型竞赛,力争人人参加比赛,做到以赛促练,加强技能和体能的双重训练。
(一)增设校吉尼斯纪录,顾及组别照顾全面
学校把学生的体质测试最佳成绩设置成校吉尼斯纪录,各项目的优秀生荣登“光荣榜”进行宣传与展示。同时,为了鼓励弱势群体能够主动锻炼,笔者设计了50米跑、跳绳、仰卧起坐、耐久跑四项“趣味对抗赛”,要求每班选三至五名体能最弱者参加,组织简便化、规则简单化、内容趣味化的比赛。各项目单项按1~4排名分别设3、2、1、0分,设置团体总分前三名,第四名为精神文明奖。
(二)多种赛事轮番上阵,促动全体学生受益
《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优等生需要有舞台进行展示,弱势群体也需要得到他(她)人的关注。为了提高学优生的优秀率,学校定期组织接力赛,要求每个项目每班挑选男、女各五人,参加男女混合团体赛。例如,仰卧起坐接力赛,50米×4五人制接力赛、三分钟跳绳接力赛等。学校定期举行年级“达标赛”,对象是每学期数据上报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目的是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及格率,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比赛,激励他们不断晋级,提高成绩。
三、融入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多视角关注学生体质,多途径提供锻炼机会。一天当中,学生除了体育课可以运动外,学校安排了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社团等多种形式,让运动不间断,让快乐随心选,提高学生运动的参与度。
(一)合理利用场地器材,创新课外活动练习方法
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体测项目练习时,有些班主任不知道怎么练、练什么,出现“出人不出力”的尴尬现象,导致学生下楼时很期待,练习时“蜻蜓点水”。笔者结合学校场地和器材,整理了一些趣味練习方法,供班主任选择性练习。例如,利用单杠锻炼学生腰腹力量的练习有悬垂举腿、悬垂高抬腿、悬垂双脚写字;使用单杠锻炼学生手臂力量的练习有引体向上、斜体拉杠。利用双杠锻炼学生手臂力量的练习有直臂支撑前移、直臂静力支撑、直臂支撑前后摆动、曲臂支撑前后摆动、静力悬垂。利用小垫子发展学生跑、跳、爬等练习有收腹跳、直膝跳、跨跳、障碍跑、曲线跑、折返跑、四肢爬行、横向爬行、匍匐前行等。
(二)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学生想学、想玩、想乐的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学校有篮球、足球、网球、健美操、武术、橄榄球、艺术体操等社团,有了这些社团,每次学校举辦各类活动都可以进行汇演。例如,体艺节开幕式,首推健美操队、艺术体操队进行表演,既能锻炼队员的胆量,又能考验队员的技能魅力,起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四、优化课间活动,提升活动内涵
大课间活动肩负着以运动为载体全面育人的作用,是一门涵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体课程之一。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一)活动形式,动趣结合
有效利用大课间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强度的体育活动,带给学生更多运动的乐趣,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得到满足。将40分钟的时间合理分配成广播操5分钟+跑操10分钟+趣味活动20分钟+进退场5分钟,活动形式以体能+趣味活动相结合,将日常训练的体测项目趣味化。例如,班级跳绳接力赛、迎面50米接力赛等。
(二)音乐控制,闻乐随舞
古有“闻鸡起舞”,现有“闻乐随舞”,选择适当的音乐,调动学生运动的热情与活力。以不同的音乐调控着全校师生的练习内容,养成听到音乐做运动的习惯。音乐的选择以童趣儿歌+流行曲目为主,每月进行曲目调整,给人一种亲和力、流行性、大众化的体验感。
(三)场地分布,就近原则
学校地场分布做到“三分原则”:分年级、分班级、分区块,以靠近教室为原则,减少排队时间,提高练习效率。第一,做到场地专属化,明确各班具体活动区域,250米跑道以五至六年级8个班为主,确保练习的针对性。第二,做到场地适应性,考虑到三、六年级作为抽测年段,按年级循环使用场地进行模拟练习。例如,50米跑、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提高学生比赛的适应能力。第三,做到场地安全化,根据学校场地情况,做到器材合理安排,尽量做到“避物”“避光”,尤其是避开大型器材。如,篮球架、单双杠等,切莫让学生在安全隐患处进行活动。
(四)调动热情,树立榜样
与其发号施令,不如以身作则。每次活动笔者会早到操场等候出操,根据各班出操情况用话筒进行表扬,“××班级出操很快,跑步前进很整齐”,督促其他班级出操静齐快;“表扬××班,听着音乐开始原地小步跑了”,引导其他班级进行原地慢跑;“××班级跑操口号气势足”,引导其他班级建立跑操口号。
(五)总结问题,推文鉴赏
反思促成长,及时总结能督促活动可持续发展。笔者利用手机对优秀的班级活动进行拍照,辅以简练的文字一并上传至工作群,进行表扬和宣传,以婉转的话术传达存在的问题,借助文字的力量,让活动开展更加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