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逻辑

2023-06-11杨路莹

文教资料 2023年3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杨路莹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生成于民族独立历史任务的背景之下,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深邃的时代洞穿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之需,又是提升高校大学生精神境界、传承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需要。然而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内容挖掘不深、主体需求错位、形式亮度有限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挖掘理论深度、提升情感温度、拓宽载体广度等途径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效果,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全面回顾了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开篇强调了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2],随后进一步提出了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3]。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形成与发展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生动写照,也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时代新人的要求之间张力的总钥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推动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深刻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在守正创新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要求,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创建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实践之中,贯穿党的百年奋斗进程。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丰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高校大学生精神境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赓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之需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程中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奋斗的基因密码,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首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重温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史,感受理想信念对革命先驱们在艰难竭蹶的恶劣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在血雨腥风中同敌人殊死搏斗、在枪林弹雨中坚守阵地的极端重要性。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理想坚定、无私奉献,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其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涵养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中无数青年学子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敢于牺牲精神,用奋斗和生命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充分体现了他们肩负民族责任、坚守人民立场、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以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秉持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与人民心心相印,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4]最后,夯实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突破各种限制实现每一个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对大学生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在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在行动上增强责任担当、在情感上涵养为民情怀、在意志上淬炼斗争品质,促使其在知、情、意、行方面向着求真、向善、臻美的方向发展,将大学生塑造成拥有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

(二)提升高校大学生精神境界的现实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着重强调:“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理想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5]青年是否拥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体现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孕育和滋养了整个精神谱系。在建党时迸发的红船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战略转移时铸就的井冈山和长征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思想风貌和精神风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烈烈风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品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形成的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鲜明的精神标识。这些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精神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蕴含着相同的内在基因。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人生成长、塑造其价值取向,能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认同,为奋起新征程、实现民族复兴凝聚青春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6]。

(三)传承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7]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需要一代一代青年大学生传承和赓续下去。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基因中以精神文化存在的形态,任何一种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文化传播也离不开物质活动。一方面,高校思政课堂为传承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科学研究的载体与平台。例如,通过活动载体开展有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兴趣;通过文化载体将建党文化寓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寓教于无声无息之中”[8],促使其升华自身情感;通过大众传媒载体将建党精神通过书刊、电影、网络等呈现出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富有家国情怀,具有天然的政治冲动,他们对宏大的民族理想充满信心,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弘扬与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群体之一。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染与熏陶,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合到自己已有的价值体系之中,在传承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中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达到以教育促行动、以行动促传承的效果。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逻辑

审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状况,明确制约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实效性的症结所在,才能提高融入的实效性,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

(一)内容挖掘不深,导致理性认知不足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时代价值,对其蕴含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进行使用和整合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政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还普遍缺乏科学而系统的学理分析,尚未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构建,研究缺乏深刻性和说服力。因此,这就会导致学生感性认知下的理性认知匮乏。一方面,青年大学生通过学校德育工作的耳濡目染普遍建立了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于历史意义深厚的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圣地,青年大学生都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却也是缺乏理性认识的。他们尽管获得了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认识,但这些认识实际上是相对表面、粗浅的,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认知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主体需求错位,导致情感认同弱化

在高校开展伟大建党精神育人活动的主体包括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范畴。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迅猛进步、思想百花齐放的美好时代,他们的主体性与独立性愈来愈凸显、政治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自我意识基本也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他们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力,对物质文化需要和精神文化需求都有着更高、更多样、更新的要求,以往单一主题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内在需求。同时,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具有家国情怀与现实感,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知识停留在浅层次讲授上,忽视了大学生积极融入新时代的心理诉求,没有将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与大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紧密联系,这就形成了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意义认同支持下与情感认同弱化的矛盾张力。一方面,通过接受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相关教育,大部分青年大学生普遍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和显著的意义认同。另一方面,由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供给和需求出现断裂以及社会环境中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教与学之间疏离和对抗,弱化了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

(三)形式亮度有限,导致行动支持乏力

良好的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形式能够切中个体精神成长的要点,激发人们对自身精神发展需要的认知,从而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实践需要,进而迸发自觉接受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动力。反之则会在行动上表现出对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淡漠和排斥。目前的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一是理论教育形式欠缺活力。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中,依然采用以課堂为载体、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但“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烈,他们个性化、多元化的精神需求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使其对伟大建党精神教育的期待和需求感始终不强烈。二是实践教育形式亟待加强。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时代价值,如果只教授理论,就会变得更加抽象,如果只讲建党史,便只停留在历史层面,而非精神层面的融合和升华,理论只有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在真实情境中展开,才能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当前,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培育重视理论灌输而轻视实践养成的现象比较明显,大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和行动的实践,或者只是让实践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就很难形成自己的现实体悟,导致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自觉力的缺失。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逻辑

面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阻力和问题,高校思政课老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具备创新意识,在深化理论研究、改进教学形式、拓宽载体广度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课。

(一)挖掘理论深度:催发内生动力提升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旨趣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9]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坚实的学理依据做支撑才能发挥理论透彻的解释力,逻辑严谨的说服力,才能催发内生动力将真理讲实,把常理讲透。首先,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伟大建党实践是理论基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与资产阶级政党理论进行对比,彰显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打牢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支撑。其次,聚焦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价值。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的自我革命、自我建设中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其政治价值。最后,聚焦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伟大精神的关系,使高校大学生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宏伟的历史脉络和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剖析和阐释,可以从中汲取深层的、持久的和具有感染力的精神力量,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

(二)提升情感温度:改进外在形式增强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体悟

对大学生进行伟大建党精神教育不仅在内容上需要与时俱进,在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首先,转变教学理念,开展伟大建党精神教育须精准施教。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成长为导向,精准把握学生的需求,从他们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等方面出发,避免理论知识与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发生断层。要充分到考虑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差距、文科生与理科生基础的不同、不同专业学生兴趣点的不同,掌握好伟大建党精神内容的深度与差异度,促进学生完成对伟大建党精神从“不知”到“知”,从“知”到“透”的提升,最终实现深知、真信、笃行的统一。其次,转换话语模式,采取更多元的话语陈述方式。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政治理论话语,具有学理性的特征,规范性的话语模式让大学生难以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创建生动活泼的话语体系。放下生硬刻板的政治话语姿态,巧用诗词、善引典故讲好伟大建党实践,依托生动的故事情景将抽象理论纳入大学生能够接受的精神文化体系中。

(三)拓宽载体广度:打破传统壁垒提高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透视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灌输难以让大学生完成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打破传统的载体,扩大学生交流的平台和途径,促进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从理论认同到行为认同。首先,丰富实践活动,深化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10]高校思政课老师既要开展丰富的校内主题活动,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读书会、征文活动等。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围绕伟大建党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宣讲活动,组织学生到所在社区、革命老区开展理论宣讲,让更多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于危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辉历程。其次,借助网络平台,凝聚线上力量。思政课教师要搭建网络化学习载体,抢占新媒体阵地,引导学生善用移动终端聚集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自学。依托学校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官方账号,向大学生推送伟大建党精神学术成果、文章作品,使学生方便快捷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究前沿和动态。秉持做精、做实、做细的态度,制作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微视频,讲述好党的理论和先进革命人物的故事,激励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参考文献:

[1]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 [3]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

[4] 蒲清平,何丽玲.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2-22.

[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報,2018-05-03.

[8] 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3.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10] 杜尚泽.“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 [N].人民日报,2021-03-07.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