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科融合教学”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变革

2023-06-11孙卫华刘娓楠王晓张倩

体育教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题跨学科学习

孙卫华 刘娓楠 王晓 张倩

摘  要:跨学科主题学习被称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三个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因何提出的、对实际的教学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从学科的发展历程谈起,推进到如何理解新课标所强调的“主题学习”,最终目的是指导教师更好地设计与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5-0020-05

新時代意味着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变革,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真正强大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解决各种开放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就意味着教育要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跨学科主题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一、学科间“合—分—合”的历史进程

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各个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明确的学科之分,都包含在哲学范畴,如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孔子,在思想、经济、艺术、体育领域均有所涉及;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思想、政治、数学、教育多个领域也都有深入研究。

15世纪末,人们认识到学术研究的深入要求必须对科学知识分化和细化,相对系统的若干学科分别从哲学中逐渐分离出来。20世纪初,最终确立了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经典学科独立的学科地位。

不久后,人们很快发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很难被细分后的单一学科解决,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共同完成,因此在20世纪中期又开始出现了学科相互融合的趋势,细分后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被重新划分,一些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开始大量出现。诺贝尔奖作为全世界公认的自然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奖,几乎囊括了20世纪以来全世界科学领域最具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据统计,从1901年到2008年授予的356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奖项中,交叉研究成果共有185项,占52.0%。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部分成果是属于单一学科的,而在50年代以后,大部分成果则是交叉性的,最近8年这一比例已达到66.7%。在这种现状下,国内要想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中跨学科主题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科融合教学到跨学科主题学习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赋予学校开发选修Ⅱ课程的权力,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3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这是最早的在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的综合学习概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各学科要拿出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什么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呢?七个字里有三层含义:跨学科,顾名思义就是不局限于一个学科内,而是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主题,是指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习,不是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和辅助完成的学习过程(图1)。

以跨学科为目的的项目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过程和结果都不确定。不确定就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令人期待,充满魅力;因为不确定性,才有了探索的可能性,学生才觉得有意义;因为不确定,就会有主体介入,因为各类因素而多变,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分科教学只是内容的组织方式,内容组织是以学科的逻辑组织起来的,而全人教育是我们的目标追求。用分科教学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把分科的内容转变成学生的现实活动起来。一旦学生活动,一定是跨学科的。

三、怎样设计与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科主动跨界。跨学科最终还是要回到学科本身的,要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才有能力进行更高水平的跨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科教师应该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起者、引导者和辅助者。

(一)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八要素

学习要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扎根学校、渗入家庭,润泽生活、融入社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理念应着眼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法和评价都应该更突出通过“跨”所产生的质变过程。一个成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应该包含八要素(图2),围绕“主题”的思路进行单元设计,从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四个步骤(图3)设计,而问题一定是核心学科亟需解决、且需要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辅助解决的复杂的、开放的真问题。

(二)厘清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四步骤

以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在设计与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需围绕体育真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检验的步骤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八大要素。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和活动的主人都是学生。学生发现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与其密切相关的,这种“相关”与“亟需”成为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内驱力、挖掘内在潜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合作精神的“催化剂”。

(三)巧用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时段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对开放性、复杂性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并跨界的学习,因此学习与研究过程因不拘泥于课中时段完成小组的活动,更需要通过课前时段和课后时段任务的布置来完成对课中活动开展的有利补充与实践检验。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打破了跨学科学习的时间界限,有利于解决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实现真正的学科融合。在课前通过學生的自主学习掌握相关内容,学生课前可通过导学案、微课等方式自学,课堂中留给学生时间反馈质疑,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以作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献计献策,常见形式有撰写论文、提出建议、制作模型等。

(四)构建具有结构化特点的主题单元

在课时方面跨学科学习并不局限于单一课时,可尝试进行单元设计,更加结构化、系统化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学习的场域也不只停留在教室学习书本知识,更强调走向自然、社会、生活,认识真实场景中的现象,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更好地建构完满生活。

在以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徒步作为一项户外运动几乎在校园中不曾开展,面对三年疫情学生身体与心理在居家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如近视、缺少与同伴与家人的交流、鲜少走到户外感受自然等),家长和学生都更关注个人的身心健康。在徒步中,可以到海滩、沙漠、森林、丛林和山脉,远离纷繁的城市,也会接触到很多的人,可以和他们分享彼此的生活经历。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可以尽情释放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放空自己的心灵。通过徒步,可以发现自己能做到很多事情,并且还可以做得更好。根据学生对徒步中所遇到问题的归纳,了解徒步的锻炼与教育价值,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四步骤设计出主题为“毅路同行”——学练徒步知识与技能,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徒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图5)。通过主题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

运动能力:能说出徒步穿越的基本知识、锻炼价值、注意事项以及突发运动损伤的急救措施,能主动提出问题、聚焦问题,并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能与家人完成一次5~10千米自选路线的徒步体验;发展耐力、力量、柔韧、协调、上肢、下肢、腰腹等身体素质;在小组比赛或展示过程中,给予对手鼓励和肯定,认真欣赏小组成果。

健康行为:与亲友分享所学徒步知识与技能,一起进行体能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迁移户外运动损伤知识,有效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并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及时与同伴交流,学会调控情绪;合理选择适宜的徒步路线进行锻炼,能适应不同天气及不同路线的徒步并能合理解决徒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安全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户外生存能力。

体育品德:通过徒步课程的学习,理解徒步对个人品德塑造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徒步运动,遇到困难或挑战自身身体极限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努力拼搏、坚持到底;在小组展示或比赛过程中,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在分组合作、比赛中,互相协作,出现问题时,勇敢面对,及时处理,有责任,有担当。

在完成此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开放学习环境的创设,满足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开展学习与活动,并真正做到走进生活,将知识与方法进行迁移用以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物质环境:校园、公园、体育器材(攀岩机、小垫子、大体操垫、小跨栏架等)、长条凳、地图、楼梯音乐、手机、多媒体设备。

人文环境:1.小组合作式的练习方式,和谐的竞争氛围,构建相互协作、共同挑战的环境。2.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扫清学习进阶之路上的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课后任务,家长积极参与。徒步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家长鼓励孩子去思考如何避开,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需要手脚并用的危险路段,亲子协作完成,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配合更加默契。

(五)制定具有跨学科特色的单元计划

根据跨学科主题学习具备的多学科融合和课前课中课后三时段的特点,在单元计划的制定中要明晰且凸显,这样不仅体现“跨”的方法,更体现“跨”的价值(表1)。

(六)设计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单元评价

学习评价在跨学科教学设计中是学习目标达成、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过程性的评价,客观对每节课的三个时段进行评价的同时,关注单元评价的整体设计(表2)。从评价主体角度来讲,应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做好自评与互评,同时与师评相结合。从评价方式来讲,可开发表现性任务、量表、记录单、问卷、试题等多样化的评价载体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从评价内容角度来讲,要关注从学科核心素养层面设置评价内容,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跨学科主题学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助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此需要更多的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之努力,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提升与实践落实。

猜你喜欢

主题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