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与数据化:新技术大潮下会计变革的形与实

2023-06-11高汉祥汪子昊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数据化新技术数字化

高汉祥 汪子昊

【摘要】“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对会计实践与理论带来了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是实质性的还是形式上的呢?本文从新技术的底层逻辑即数字化技术入手, 讨论新技术对会计工作形式和实质内容的不同影响, 研究发现: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技术主要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形式, 但并没有改变会计工作数据化的实质内容, 反而更加凸显了数据化的重要性。顺应新技术大潮的发展, 会计应立足数据化实质、 拓展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方法, 实现形式和实质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新技术;数字化;数据化;会计变革;形式与实质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11-0047-6

一、 引言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 以“大智移云物区”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会计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 也同样经受着新技术大潮的冲击。近五年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中兴、 用友、 浪潮、 金蝶等大型企业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参与的基础上, 每年都评选出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 其中财务云、 会计大数据、 电子发票、 移动支付、 电子档案等新技术成为历年上榜热点, 新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会计工作的场景, 例如会计核算中见不到厚厚的纸质发票和凭证, 繁琐的往来对账等工作正由财务机器人(RPA)完成, 费用报销也无需面对面的签字审批而改为在电脑流程中实现等。在会计教育领域, 新技术大潮的冲击也正在显现,2020年清华大学停止了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单独招生, 改为在经济与金融专业设会计方向招生, 同年新设了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学位项目, 这一调整在会计教育界具有风向标意义。近年来,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了智能会计、 大数据会计等方向的教学实验项目。在会计理论研究领域, 为应对新技术的影响, 理论界对智能会计(续慧泓等,2021)、 智能财务(刘勤和杨寅,2018;刘梅玲等,2020), 以及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谢志华,2021;李琳等,2021)、 会计教育的改革(徐经长,2019;周守亮和唐大鹏,2019)等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構建智能会计与财务体系的理论框架。

从会计实务、 会计教育以及理论界近年的发展可以看到, 新技术发展冲击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的实践和理论接纳新技术并由此而不断改进, 形成了一个从“行业外部技术冲击”到“行业内部积极应对”的自然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下, 我们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新技术能发挥什么作用、 传统实践应做哪些改变、 传统理论应做哪些升级等问题上。然而, 在上述“冲击——应对”逻辑的背后, 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值得深思, 那就是新技术对传统行业到底会产生什么程度的影响。例如: 电灯取代煤油灯和LED照明替代钨丝灯, 这是两个不同程度的技术冲击, 前者是从整体上颠覆了传统行业, 而后者是行业发展的渐进升级。那么具体到会计行业, 新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呢, 即传统会计行业将会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大智移云等信息技术的集成; 还是渐进式的呢, 即只需在传统会计实践中应用新技术, 在理论体系中加入新技术的内容。

面对新技术大潮的冲击, 如果不深入思考新技术将会对会计产生什么程度的影响, 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下, 我们可能会陷入“冲击——应对”式的应激反应中而随波逐流。只有深刻认识新技术的内在逻辑、 会计的内涵本质并深入分析新技术对会计的影响程度, 才能真正理解会计发展变革的方向, 切实推动会计顺势发展。本文将从新技术的底层逻辑分析入手, 深入讨论新技术到底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哪些层面, 并对新技术大潮下会计的发展变革提出相关建议。

二、 新技术的底层逻辑: 数字化

新技术大潮是对近年来出现的大数据、 人工智能、 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及其具体应用的统称。关于新技术的概念, 已是近年来学术界的普遍常识, 无需赘述, 本文重点分析的是以“大智移云物区”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底层逻辑——数字化技术。

“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的原理、 功能、 特征等各不相同, 但是如果追溯其技术的底层逻辑, 则会发现它们都是建立在现代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 即20世纪中期现代计算机的发明, 其最大的创新就是用二进制代码来记录存储信息以及进行信息的处理运算(蔡曙山,2001)。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 文字、 图像、 声音等各种信息都可以统一用0和1构成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而随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则极大地提高了数字信息传输能力, 形成了海量信息的比特世界。

虽然当前最引人关注的是“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带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功能, 但是从数字化技术这一底层逻辑出发, 新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统一了信息最基础的格式, 无论是文字、 数字、 图形、 色彩, 还是音频、 视频, 以及计算机程序命令本身, 都被统一成二进制格式的代码, 这种统一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存储、 读取等, 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二是数字化使得信息脱离其物质形态的信息载体的束缚。在数字化之前的时代, 信息必须依赖于某种物质形态的载体才能被记录、 传输和加工, 例如文字信息被记录在纸张上, 声音信息被记录在唱片中, 图像信息被记录在胶片上等, 如果要获得这些信息, 就必须依赖物质形态的纸张、 胶片等实体的传输, 而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统一的二进制代码和网络顺利实现各种信息的传输, 无需依赖其物质载体。

三是数字化使得信息摆脱时空束缚, 实现在比特世界中的高效沟通。在数字化时代之前, 若要交换或分享信息, 信息接收者与信息发送者或信息载体必须在同一时空才能完成。比如, 乘客若要打一辆出租车, 就必须走到路边看到空车才能完成打车, 空驶的出租车也必须在马路上巡游才能发现乘客, 双方必须在同一时空才能完成信息沟通。而数字化技术使得我们呼叫出租车的信息与空驶出租车的信息可以在虚拟的比特世界中完成配比, 摆脱时空束缚, 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

总的来看, 功能各异的新技术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那就是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在这一核心技术的基础上, “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通过其各自的不同侧重点, 实现信息采集、 存储、 传输、 处理等方面能力的极大提升。

三、 数字化与数据化带来的会计变革

数字化技术基于二进制统一了信息格式, 同时使得信息处理摆脱物质载体束缚和时空限制, 这是“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的底层逻辑, 当讨论新技术大潮将会对会计工作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其影响程度等问题时, 也应从这个底层逻辑出发。此外, 讨论新技术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应着眼于会计工作的本质与职能, 而不应只停留在票账表钱税等具体业务活动层面。会计基础理论研究中, 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成果得到普遍公认——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其中, 信息系统论侧重于会计记录与反映企业经营信息的职能, 而管理活动论则强调会计基于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控制的职能, 虽然二者基于不同侧重点而有所争议, 但是都与信息密切相关。总的来看, 新技术大潮的底层逻辑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革命, 会计工作的本质职能又与信息密切相关, 那么讨论新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也就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

(一)数字化: 会计工作形式的变化

首先, 基于信息系统论, 会计工作是围绕信息运动来开展的, 因此可以基于信息运动流程进行分析。信息运动流程可以具体分为采集、 加工、 传递、 存储、 应用等主要环节, 为了与新技术的影响进行对比, 先以新技术出现之前的传统会计中报表核算流程为例, 上述信息运动流程可以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从发票等原始凭证中采集信息, 然后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应用复式记账法加工会计信息, 通过明细账、 分类账、 总账、 报表等传递会计信息, 通过凭证、 账簿、 报表等纸质形式存储信息, 在信息应用上由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阅读报表进行分析判断。

当“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出现并被应用后, 会计信息运动流程产生了哪些变化呢?仍以上述核算报表流程为例, 在信息采集环节, 无需由人工通过阅读纸质发票上的信息来采集, 而是可以通过OCR扫描技术迅速识别并提取票据信息, 在采用电子发票的情形下, 更是实现了数据的直接读取; 在信息加工方面, 则是由财务软件来完成会计信息的加工工作, 生成相关明细账、 总账和报表; 这些会计信息存储在电脑硬盘或者云端, 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等网络进行传输, 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接入财务信息系统使用相关会计信息。

其次, 基于管理活动论, 会计职能包括相关管理控制职能, 如资金管理、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内部控制等, 而管理控制必须基于相关信息, 因此会计的管理活动也可以基于前述的信息运动流程来进行分析。以最常见的费用报销流程为例, 在数字化技术出现之前, 管理流程如下: 首先, 报销人员填制特定格式的报销申请单, 附上各类发票等原始凭证, 这其实就是信息采集并按报销规定进行加工的环节, 而纸质的报销单、 各类发票就是信息的存储载体; 其次, 报销人员拿着报销申请单找到各级管理人员完成逐级审批签字, 这是信息的传递环节; 同时, 各级审批人员审阅报销单据上的金额、 事项等信息并做出判断; 最后, 由财务人员完成最终的核对与付款, 这是信息的应用环节。

应用新技术后, 上述费用报销流程出现了显著变化。第一, 报销人员无需手工填制报销单据, 也无需附上各类发票, 而是改为在电脑或其他移动应用终端登录相关程序填报数据, 各类发票等也无需粘贴纸质票据, 而是改为扫描上传, 这是在信息采集和加工环节的变化。第二, 报销人发起的费用报销流程, 通过电脑程序流转到各级审批人进行审核, 审批人并非一定要看到申请单和票据的物质形态才能审核, 而是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入互联网通过电子流程完成审批, 这是信息传递环节的变化。第三, 财务人员根据审批情况以及相关规定, 通过U盾、 Ukey等核验完成资金支付, 这就完成了信息的应用环节, 即根据信息进行资金管理。

上文通过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个视角, 以典型业务流程为例对比了新技术应用前后的变化, 主要有如下几点发现: 第一, 信息流程的主要环节未变, 但具体完成形式改变了。例如: 信息采集环节本身依然存在, 改变的是从人工填制表单到扫描仪读取信息; 信息传输环节依然存在, 改变的是由人工传递表单逐级审批到电子程序完成审批流程; 信息存储环节也依然存在, 改变的是从纸质载体到电脑硬盘。第二, 信息流程的时空环境发生了改变。例如, 审批环节依然存在, 但是申请人、 审批人并非一定要在同一时空才能完成报销和审批, 而是在网络的虛拟时空中, 各方都可以随时接入电脑系统完成该项工作。第三, 信息加工应用形式发生了改变。例如, 信息加工环节中的审核, 即对名称、 代码、 金额、 数量等核对的工作本身依然存在, 但是不需要由人工审核了, 而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完成相关信息的比对审核, 此时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数字员工等作为新的主体参与到信息的加工应用流程中。综上可知, 虽然相关变化的表现多种多样, 但从变化的层面来看, 这些变化大多集中在工作形式层面, 主要是用技术取代了人工, 用电子媒介取代了纸质载体, 用比特世界摆脱了传统的时空束缚。

(二)数据化: 会计工作实质的凸显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会计工作的信息采集形式、 传输形式、 存储形式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那么除了形式上的变化, 新技术大潮对会计工作的实质内容方面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1. 数据化作为会计工作的实质内容没有发生改变。会计工作与信息密切相关, 信息概念内涵宽泛, 既包括定性信息也包括定量信息, 且信息既可以表现为文字、 语言、 色彩等形式, 也可以表现为数据形式, 而会计工作所围绕的正是表现为数据形式的定量信息。自会计活动萌芽以来, 其工作就是围绕数据而展开的, 无论是上古时代的结绳记事, 还是基于复式记账法的现代会计, 它们之间共同的一点都是用数据来反映经济活动。直到今天, 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已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既包括票账表钱税等, 也包括资金管理、 成本管理、 预算管理、 业绩评价、 内部控制等, 虽然具体内容非常丰富, 但是从信息的视角来看, 其实都还是围绕数据展开的, 数据化是会计工作的实质内容。

从信息系统论的角度来看, 会计的数据化工作就是把各行各业千差万别的企业经营活动抽象为相关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的数据, 而且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和会计处理方法, 那么各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用一系列具有统一可比性的数据来表示, 会计也因此成为“商业的语言”。从管理活动论的角度来看, 企业进行资金筹集调拨、 成本分析管控、 业绩分析评价等活动, 都需要基于相关数据, 离开数据基础便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 “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改变了信息的采集、 存储、 传输等形式, 然而从实质内容上看, 无论是通过人工从票据上采集信息还是通过扫描仪采集信息,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还是通过纸质表单传输数据, 编制会计报表的复式记账法以及会计准则没有改变, 企业依然需要了解报表数据, 在会计的管控活动中依然需要根据相关数据做出管理决策, 所以会计工作数据化的实质内容没有发生改变。关于新技术对会计工作形式和实质的影响, 总结如图1所示。

2. 数据化作为会计工作的实质内容得到了凸显。在新技术大潮的冲击下, 会计工作数据化这一实质内容不仅没有改变, 反而更为凸显。首先, 新技术促进了数据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分离, 使得数据作为工作内容更受关注。在新技术普及之前, 会计工作中与数据信息相关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往往融合在一起。比如信息采集环节, 人工从发票中采集数据, 然后按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记账凭证, 最后形成一笔费用支出数据, 其中采集信息、 记录信息以及最后得到费用数据都是融合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中, 所以一般都被认为是会计工作的内容。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采集数据、 记录数据等工作可以通过电子程序完成, 会计人员可以很方便、 直接地得到相关费用数据, 因而此时针对这笔费用数据应做出哪些评价、 分析、 判断等这样的实质工作内容就更加独立也更受关注了。其次, 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数据采集、 存储、 加工等的能力, 拓展了数据的来源, 使得会计工作有能力、 有条件对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也就使得会计的数据化工作内容更为凸显。在新技术普遍兴起之前, 会计工作能够获得、 处理的数据非常有限, 所以针对数据本身的工作并不突出, 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获取数据、 记录数据以及对数据的简单加工上; 而随着大数据、 物联网、 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 会计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以及拥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因而针对数据本身的工作就更加凸显了。

(三)形变而实不变: 新技术冲击的深入分析

新技术大潮深刻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形式, 同时也使得会计工作数据化的实质内容更加凸显, 那么新技术会不会逐渐淘汰传统会计工作呢?新技术大潮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会达到什么程度呢?本文认为新技术不会淘汰会计工作, 新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工作形式层面。

1. 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对数据的需求没有改变, 而且越来越重视数据。当前, 会计所提供的数据仍然是企业内外部各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经营、 评价企业业绩、 评估企业价值等最重要的基础, 同时也是做出企业经营管理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经济的全面推进, 数据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2020年4月,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其中将数据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 并提出了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三项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具体建议。可见, 数据需求的存在及强化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实质内容不会消失。

2. 会计进行数据处理的核心方法没有改变。会计工作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 核心方法是借贷平衡的复式记账法, 将企业经营活动按经济性质记入不同的科目, 并按复式记账法实现各科目之间的相互勾稽与平衡。这样的信息处理方法是会计工作所独有的, 其所加工出的净利润、 负债、 资产等科目信息并非统计意义上的数据, 而是带有经济性质和会计职业判断的数据, 对于经营决策、 企业价值评估等具有重要影响。例如, 在西方工业革命催生的铁路大发展时代, 会计核算中的折旧功能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没有折旧账户, 关于维持铁路长期运营所需的真实成本, 投资者就会一无所知(雅各布·索尔,2020)。而当前以“大智移云物区”等为代表的新技术, 是将数据在形式上统一为二进制格式, 主要是便于数据的记录、 检索、 存储、 传递等, 但是在数据的加工处理上, 依然不能替代会计复式记账法和会計准则的功能。例如, 在ERP系统中表面上看是电脑程序自动生成了报表, 但是报表程序中最基础的会计科目设置、 账套设置以及会计政策的选择等, 依然要由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因此, 会计进行数据处理的核心方法并没有因新技术的出现而被取代。

3. 会计理论的“硬核”没有发生变化。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的理论是由一个“硬核”、 一个“保护带”以及一系列的“正面启发法”和“反面启发法”构成的整体。其中, “硬核”由若干个最能反映这种理论体系特征的核心概念组成, 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如果这些“硬核”受到反驳或否定, 则整个理论体系就会受到反驳或否定, 放弃“硬核”就等于放弃建筑在这个“硬核”基础上的整个理论体系(方福前,2004)。对于会计理论的“硬核”, 有学者认为是四个基本的会计假设, 即会计主体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王爱国和葛锐,2005); 也有学者认为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原则等是会计理论的“硬核”, 而会计基本假设是“保护带”(杜兴强, 1998)。虽然上述观点存在争议, 但从新技术大潮的影响来看, 无论是会计的基本假设还是权责发生制、 历史成本原则等, 都没有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仍然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所以, 新技术大潮尚未使得会计理论的“硬核”发生改变。

总体而言, 从形式和实质角度来看, 会计工作数据化这一实质内容不会被新技术大潮所取代, 会计理论体系也没有被新技术大潮颠覆, 新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式上, 形变而实不变, 新技术并不会淘汰会计工作。

四、 以实为本: 基于数据化导向的会计变革

通过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分析新技术大潮对会计带来的影响, 不仅可以正确认识新技术对会计工作影响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准确把握会计工作本质的基础上, 为新技术大潮下的会计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具体来看, 会计工作的新发展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会计思维到数据思维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发现, 无论是作为信息系统还是作为管理活动的会计, 实质上都是一种数据处理工作, 由于会计是一種独特的数据处理方法,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特定的会计思维模式。会计思维模式的突出特征就是重视信息的可靠性(关注原始凭证与历史成本)、 信息加工方法的独特性(复式记账法与统一的会计准则)、 信息报告方式的专业性(会计科目与报表体系), 例如针对一项业务活动, 会计人员更关注是否有原始凭证、 能否用货币计量、 应该归入哪个会计科目、 会计准则是如何规定的等问题。

但是将会计思维模式放到整个数据处理的大框架中来看, 可以发现会计思维所关注的数据只是整体数据框架中的一部分。在企业业务活动生成的大量数据中, 能提供原始凭证、 用货币计量、 适用会计准则并归入明确的会计科目的数据, 只是所有数据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对于其他大量数据, 传统会计思维认为这些不属于会计工作的内容而予以排除。在信息处理能力不足、 处理技术不发达的传统时代下, 这样的思维模式有助于使会计工作抓住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处理, 能够提供很大价值, 但是当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时, 就不应再被传统会计思维束缚而将大量有用数据排除在会计工作之外了。

当前我们应突破传统会计思维的局限, 建立起数据思维模式。数据思维模式不再强调数据与原始凭证、 复式记账法、 会计准则、 会计科目等形式方面的特征相关, 而是基于业务活动流程, 按数据形成、 采集、 记录、 加工、 分析的逻辑来构建新的数据处理模式。在数据思维中, 关注重点在于业务活动中可以生成哪些数据, 如何采集这些数据, 有哪些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数据采集与传递, 采集到的数据反映了业务活动的哪些特点, 可以采用哪些分析方法来加工提炼其中的信息与业务活动规律等。

数据思维模式的建立, 可以大大拓展传统会计工作的发展空间。首先, 数据思维下不再区分会计数据与业务数据, 二者都是业务活动生成的数据, 因而都是会计工作应当处理的对象, 业财也因此而自然融合。其次, 数据思维模式下不再强调会计处理方式与其他数据加工方式之间的区别, 二者都是数据加工方式, 因而会计工作的工具库和方法体系将会大大丰富。最后, 数据思维模式下信息报告的方式也将大大丰富, 不再局限于定期的、 会计账表体系的格式, 而是可以提供实时的以及适应企业经营需要的各种信息报告方式。

(二)从结果数据到全流程数据

当拓展到数据化的整体视野时, 传统会计工作可以被定位为数据化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即以会计思维针对会计数据来进行加工处理的工作, 当我们突破了会计思维的束缚时, 也需要突破会计数据的局限。从性质上而言, 会计数据是一种结果性的数据, 是业务活动诸多数据中能作为确定结果被记录下来的数据, 如购置的固定资产、 发生的差旅费用、 实现的销售收入等, 然而这些数据并不足以反映业务活动的全面情况以及内在规律, 只有基于业务活动的全流程数据, 才可以分析挖掘其深层次规律。例如, 会计一般根据火车票、 住宿发票等记录差旅费用, 但是只有综合分析出差时间、 出差地点、 出差人员、 出差频次、 出差内容、 出差成果等全流程数据, 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差旅费支出情况及其内在规律。所以, 在新技术大潮下, 会计工作所处理的对象不应再局限于传统会计数据, 而是与业务活动相关的全流程数据, 以及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的行业数据、 宏观经济数据、 自然环境数据、 社会发展数据等, 这些都是会计应当关注的工作对象。

(三)从会计工具到数据工具

回归到会计工作的数据化本质时, 可以进一步发现, 不仅工作对象应该从会计数据拓展到全流程数据, 处理数据的工具也需要从会计工具拓展到更广范围的数据工具。会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 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工具体系, 例如借贷平衡复式记账法、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成本归集分配方法、 货币时间价值、 财务比率分析等方法。虽然会计工具众多, 但是总的来看都是在会计思维导向下以处理会计数据为主的工具。在数据化的大框架下, 上述工具只是可以加工分析数据的若干工具中的一部分, 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突破会计工具的局限, 应用更多的数据加工分析工具来服务于经营管理。基于数据化的实质, 各种对于数据进行加工分析的工具都可以为会计工作所用, 例如针对数据本身的分类、 聚类、 回归、 预测等方面的工具, 对于数据内在信息含量进行分析的文本挖掘、 语义分析等工具, 对于数据进行模拟测算的各种建模分析、 最优化求解等运筹管理方法等。在未来的会计发展中, 会计工作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以及层出不穷的数据工具来加工处理信息, 而不应故步自封。

(四)从会计报告到数据报告

作为会计工作成果的会计报告, 无论是财务会计报告还是管理会计报告, 当置于数据化的大框架之中时, 都只是基于会计工具、 针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一种报告形式, 只能是企业数据化工作中的一部分, 已不能满足对企业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进行全面报告的要求。从实质来看, 传统会计报告是对数据加工分析的结果进行报告, 但是由于会计分期、 会计记账方法、 会计准则等原因, 会计报告一般只能定期发布, 且包含大量用会计专用术语表述的信息, 同时还必须遵循统一会计准则的要求, 使得传统会计报告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这一点与新技术发展的智能化、 实时化、 可视化、 易读性等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因此, 会计工作未来应更关注如何将数据处理的结果通过各种新形式报告给企业的内外利益相关者, 会计人员应重点应用数据可视化、 经营驾驶舱以及各种实时数据监控系统, 通过各种新技术形式来报告数据处理的成果。

综上所述, 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新技术大潮,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 将文字、 声音、 图片等各类信息格式统一为二进制代码, 使得信息摆脱了纸质等载体束缚, 可以在由计算机和互联网构成的比特世界中進行更高效便捷的处理。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形式, 但是会计工作数据化的实质内容并未因此而改变, 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同时新技术大潮也为会计的变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方法、 拓展了新的内容、 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新技术大潮冲击下的会计工作, 不应在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下茫然无措, 而应坚守会计工作的本质, 牢牢把握数据化这一实质内容, 始终围绕数据的需求和应用而驾驭新技术, 从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共同推动会计在新时代更好地发展。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蔡曙山.论数字化[ J].中国社会科学,2001(4):33 ~ 42+203 ~ 204.

杜兴强.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对象的再认识[ J].决策借鉴,1998(3):27 ~ 31.

方福前.根据“硬核”和“保护带”来划分经济学流派[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42 ~ 48.

李琳,刘凤委,李扣庆.会计演化逻辑与发展趋势探究——基于数据、算法与算力的解析[ J].会计研究,2021(7):3 ~ 16.

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 J].会计研究,2020(3):179 ~ 192.

刘勤,杨寅.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 J].管理会计研究,2018(1):84 ~ 90+96.

王爱国,葛锐.会计假设的科学思考[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 ~ 45.

谢志华.会计的未来发展[ J].会计研究,2021(11):3 ~ 19.

徐经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 J].中国大学教学,2019(9):39 ~ 44.

续慧泓,杨周南,周卫华等.基于管理活动论的智能会计系统研究——从会计信息化到会计智能化[ J].会计研究,2021(3):11 ~ 27.

雅各布·索尔著.侯伟鹏译.账簿的权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J].会计研究,2019(12):92 ~ 94.

猜你喜欢

数据化新技术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能互联汽车数据化媒体服务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
数字化制胜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