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探究

2023-06-11姜煜磊

文理导航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小学数学教学

姜煜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和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新的教学趋势之下,老师应该从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情感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维度,注重对教材资料内容的挖掘,为积极构建说理课堂寻求支撑,为学生积极搭建说理平台,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学习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从多个角度对教材解读的小学数学梳理课堂的实践展开了深度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教材解读;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

实践

近些年来,随着“说理课堂”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很多教师都将这个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并演化出很多分支,例如:基于核心素养的,或是基于问题驱动的,或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等等。但是归根结底,说理课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来进行理解、解释。在许多说理课堂中,学生看似在认真地讨论,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完成的,没有学习的自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过浅或过深,没有在说理之中解决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说理而说理,使说理课堂空洞化和表面化。一个完美的说理课堂,需要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和立场着手,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数学现象、数学规律、数学操作的条理进行系统性的解读,在交流、互动当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在辩护、质疑、批判的过程当中形成深刻的认知。

一、说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随之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但是当前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比较滞后,与新时期下所倡导的现代教育的观点并不相符,还在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这些教师对于说理教学本身就有着一定的抗拒心理,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讲解为主,且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摆脱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的枷锁,以成绩定能力的观念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老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相对欠缺,更多的是被卷进“题海”的漩涡当中。还有一些教师对说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片面地认为在课堂上开展说理训练会影响课程进度,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是采取灌输式教学,减少了课堂上学生说理的时间,导致数学课堂较为乏味,学生难以对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准确、清晰的表达。总体而言,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逐渐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

(二)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发展比较快速,所以相对于数学教材当中所囊括的理论性知识而言,学生更多的是喜欢具象化的内容。而且数学属于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类学科,如果老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一板一眼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搬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遇到思维和逻辑上的阻碍,无法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化、吸收、迁移。再加之机械化的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导致整个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感不强,条条框框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三)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一门充满抽象的学科,注重逻辑和表达,这就导致课堂上善于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同学少之又少,大部分同学感受到的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另外还有些教师严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自己内向、自信心不足、口头表达能力有限等主观因素的限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参与说理的积极性较低,参与程度不高,无法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课前预设不够充分,没有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前,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课堂的核心重点进行一个具体的准备,从而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超出或低于學生目前所具备的能力,或是问题过于空洞,学生进行无效的说理。

二、说理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究

(一)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寻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定程度而言,思考是学习的开始,在思考的基础之上,不同的人会对于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疑问和见解。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教学氛围的构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在辩论环节,学生通过有效地对教材展开利用,从知识的本源处去探寻真理。这无疑是构建说理课堂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当然除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外,老师还可以做出示范。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关键性问题、启发性问题,老师可以为学生“打样”。提出质疑首先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要点。其一,对课题展开质疑。课题是相关教学资料的核心所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课题质疑能够抓住重点,直击核心。其二,对教材中重点内容提出质疑。学生对数学教材当中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对于新课展开深度探究之后,可以就重难点问题展开提问或者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其三,对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未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提问或猜测。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的深度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技巧,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对于未涉及知识领域的提问和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比如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模块知识时,老师可以做出提问示范,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

老师: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你们怎么看待年、月、日问题?

学生1: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2:年、月、日在生活当中的运用有哪些?能够解决什么样的生活问题?

学生3:怎样判断是闰年还是平年?怎样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借助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义,让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前期问题的铺垫应该具有深度和针对性,后期的寻理、说理才有意义。另外,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教材,从知识的本源处寻理,老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构建说理课堂。比如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模块知识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引入概念,借助课件播放,给学生展示一幅非常漂亮的小白兔图片(小白兔左边的眼睛往下移了许多,并不对称)立足于这一情景,老师可以展开谈话:“刚才不好意思把小白兔的眼睛撞了一下,它的眼睛掉下来了,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同学可以举手去讲台上把小兔子的眼睛移到具体的位置。老师再进行追问:“为什么你要把右边的眼睛移到这个位置呢?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的理由。”继而学生可以展开陈述:小兔子的脸是左右对称的。老师继而抓住“对称”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这个重要概念,进一步探索关于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立足于数学课本,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本源着手,通过数学现象逐渐探索出数学的本质,通过寻理的过程让学生对于轴对称知识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加深体验。

(二)把握教材,引导学生悟理

一定程度而言,教材是老师构建说理课堂的主要载体,在教材当中,主要通过具体的线索,可以是某一种方法或者某一种道理,对教材当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衔接。而老师在构建说理课堂的时候,则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一线索展开深度的探索,从知识的孕伏处悟理。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进行思考:仅仅是对图形面积的计算进行陈列吗?通过细致的解读,不难发现,之所以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对图形的面积展开比较,让学生寻求图形面积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到面积计算的方法,理解面积求解的道理,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累积,实现内化、吸收和迁移。首先是在求解长方形的面积时,主要是借助了数学格子,让学生直观地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本质上的体现,通过对数学格子的观察,不难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而在求解正方形的面积时,也是可以通过经历面积推导的过程,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融合,新旧思维之间的碰撞,构建系统性的思维框架,然后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延伸和联系,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渐靠近数学的本质,从中感悟道理。这样才能够在说理的过程当中思维更加流畅,变得更加逻辑化和条理化。

(三)梳理教材,引导学生明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思维模式不够成熟,再加之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知识点相对分散,所以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多的疑惑和难题。基于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的梳理,构建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知识模块,实现对知识的有机融合,灵活运用,明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道理。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说理能力自然而然能够增强。比如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这一模块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吨和千米作为计量单位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对质量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感性的认知,建立质量观念,确立衡量物品轻重的标准,让学生具有明确清晰的认知,实现对这一模块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四)整合教材,引导学生辨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存在比較明显的问题则是在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过于浅显化,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去探究知识产生之理、知识本源之理、知识呈现之理、知识隐性之理。基于此,为了推动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聚焦于教材当中的关键内容,实现深度挖掘,在不断分析、思考、探索、辩论的过程当中,逐渐明确数学本质。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模块时,老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分数的概念、分数所代表的意义、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辩论分数在生活当中的具体运用。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举例、追问等方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发展理性思维,点燃说理课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师生共同沟通学习,表达数学思想的重要场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寻理、悟理、明理、辨理,在互动、交流、探析、质疑的过程当中,促使学生深度思考,揭示数学的本质,掌握学习的精髓,挖掘数学的魅力,获得自身的发展,提高综合的数学素质,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优秀学子,同时也让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变得精彩绝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杰明.构建“说理”课堂  落实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76-77.

[2]洪佩蓉.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1(34):37-38.

[3]肖美蓉.构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1(71):49-51.

[4]廖琪.构建“说理”课堂  落实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教师,2019(34):80-81.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单元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教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