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师计划》背景下我国高素质教师内涵的研究

2023-06-10董敏杨金文

文教资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内涵研究

董敏 杨金文

摘 要:《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教师队伍发展的高质量要求以及在2035年必须建成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决心。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首先需要明晰的一点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个高素质教师组成的。只有了解清楚我国需要什么样的高素质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设适合我国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内涵的研究应诉诸《强师计划》,从中分析高素质教师的特征、高素质教师内涵的构成要素及具体指征,为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高素质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积极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强师计划》 高素质教师 内涵 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2035年到21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建成世界教育强国为战略支撑。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在当前一个时期里着力体现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予以支撑。因此,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有关要求,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教育部等八部门于2022年4月联合发布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 《强师计划》 ”)。

《强师计划》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要在2035年之际,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简称“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我国高素质教师的内涵,理出高素质教师的相應特征,并对高素质教师内涵进行相应的指征分析,为新时代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一、我国高素质教师的特征

(一)高素质教师的时代性特征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在“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十五年里我国教育领域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由于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个高素质教师组成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落实到培养高素质教师上。如“成人教育可以因时代不同而随社会脉搏一起跳动”一般,我国对高素质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也会随时代发展而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不同历史时期的高素质教师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土壤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高素质教师的内涵深受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未来对高素质教师的理解必须基于未来的国情和时代需要,高素质教师的标准和要求也是“常说常新”,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高素质教师具有时代性特征。

(二)高素质教师的引领性特征

《强师计划》要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到2025年,培养一批硕士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2]高素质教师是一种引领性人才,是一批具备示范性且能达到高要求的教师。这样的高素质教师首先要引领教育发展,在现代化教育中能够通过实际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引领教育朝正向发展,朝教育强国的方向发展,能够以自身的高要求带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引领国家教育潮流。其次,可以引领同行业其他教师发展,在其他教师当中具有典型性、示范性,且能够在自身素养、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其他教师具有引导性,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标杆”。最后,能够引领学生发展,这种教师会在潜移默化中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自身的优秀辐射带动学生,调动学生对教师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氛围。

(三)高素质教师的多维性特征

《强师计划》当中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多种要求,比如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培养一批硕士层次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评价标准等。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多要求正体现了对高素质教师的多维性要求。因此,我国的高素质教师不是在某一维度上具备高水平和新时代新要求的教师,而是在多个维度上具备高水准的教师。各个维度的高水平和新要求造就了新时代的高素质教师。

二、我国高素质教师内涵的构成要素

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厘清新时代我国的高素质教师在内涵上的构成要素对我国培养高素质教师至关重要。根据《强师计划》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性要求,可以分析出新时代我国高素质教师内涵上的构成要素。

(一)思想维度:更高水准的师德修养

师德一般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我国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促进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高度。[3]近年来,我国国家政策文件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种种规划当中往往也会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师德要求相提并论。《强师计划》当中也是如此。因此,我国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修养是紧密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国教师的师德既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

对于教师队伍而言,近年来,师德“失范”现象正在侵蚀着我国的教师队伍。师德“失范”的新闻报道也屡见报端, 诸如“体罚”“学术不端”“第二职业”……不一而足。[4]师德“失范”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低下,其次是教师专业道德缺失。因此,我国必须培养一批具备高水准的师德修养的专业教师来引领教师团体的思想朝正向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而言,在我国“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之前,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教育领域内教师的高质量发展也不言而喻。教师的高质量首先要彰显为教师思想上的高水准,即教师师德修养的高要求。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批在师德修养上具备高水准、坚定引领学生思想潮流、引领社会思潮的教师,才能在稳定时局、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坚定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学历维度:硕士化的教育层次

《强师计划》中的目标任务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在2025年培养一批硕士层次的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层次的提升是新时代我国对高素质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提升教师教育层次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截至2020 年,我国小学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为1.4%,本科学历比例为61%,专科学历比例为35%,高中及以下的学历比例为2.7%。我国初中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为 3.5%,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为10.6%;而在2018 年英、法、日、韩、澳等国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水平皆达90%以上,欧盟、OECD成员国初中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水平的比例分别为57.0%、45.5%。[5]因此,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层次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时代我国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转变极大,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学历教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适合目前对教师的新要求。而且有研究发现,教师学历对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因此,无论是为提高我国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是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硕士学位对于高素质教师都必不可少。

(三)能力维度

1. 创新能力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而言,当前我国日益处于世界舞台中央,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国也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7]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参与全球竞争至关重要。但我国创新型人才数量并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就至关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抓起。《强师计划》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的创新能力已被纳入教育发展战略中。高素质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人格和创新性教育实践都会在一点一滴的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就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言,教师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8]教师的一成不变、故步自封培养不出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且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创新性教育实践有利于改善现代教学当中墨守成规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出创造性课堂来满足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并实施创造性教学,在创造性教学实践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2. 协同合作能力

《強师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区域内相关院校在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9]这一举措说明需要培养教师的协同合作能力,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新时代我国的高素质教师要具备协同合作能力。新时代对高素质教师协同合作能力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协作共赢是当今时代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正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全球化需要的不仅是竞争,而且需要合作。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协同合作的人才。协同合作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拥有具备协同合作能力的教师。 教师具备协同合作能力,不仅有助于教师群体和谐互动,共同实现专业提升,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协作教学中学会协作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个人闭门造车式的提升和自我探索,成长速度缓慢,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协同合作,在合作中见贤思齐、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三、我国高素质教师内涵的具体指征分析

通俗来讲,教师必须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即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中规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师德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在此基础上具备更高水准和更高要求。通过上述对《强师计划》的分析可以明晰的一点是,高素质教师在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从以下维度来评判其是否具备新时代高素质教师所应具备的高水平和新要求:更高水准的师德修养、硕士化的教育层次、创新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本文仅从高素质教师内涵的角度对其所应具备的具体指征进行分析,而对其进行真正的评价和考核还需要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的实际教师评价体系指标的建构中予以体现(见图1)。

(一)更高水准的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思想涵养。我国法律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10]根据毛晓生和邬志辉从师德建设的维度对师德进行的解构,可以将师德分为崇高师德、专业师德和底线师德。[11]在此基础上,我国法律当中对师德的基本要求细分为专业师德和底线师德。具体来讲就是,将爱国守法划分为底线师德,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五个方面划分为专业师德,将《强师计划》当中对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上的要求划分为崇高师德,也即是说,在崇高师德方面高素质教师需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师德必修课程,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作为师德修养的价值引领,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党史学习纳入师德学习当中。尽管我们对教师的师德在法律层面上有清晰的要求,但仍有不少中小学教师乃至高校教师脚踩法律红线,屡屡做出师德失范的行为。我们在进行师德评价时,可以将底线师德合格与否作为教师评价的最基本要求,将专业师德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履行好教书育人任务的根本要求,将崇高师德作为教师是否具备高素质的一个基本指标。在教师的评价和考核过程中,只有同时具备底线师德、专业师德和崇高师德,才能在师德涵养的维度上称之为高素质教师。

(二)硕士化的教育层次

《强师计划》当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培养一批硕士层次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从这个角度理解,我国的高素质教师在教育层次上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在现有师范生的培养中,必须加强师范生本硕一体化培养,才有可能在2035年之前尽可能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以辐射带动全国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养成。因此,对师范生进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分段考核就十分必要。

硕士化的教育层次首先需要现有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做出培养模式上的调整。我国传统的师范生培养一般是四年制本科。但现如今硕士层次的教师需要在师范生的培养上采取本研一体化贯通式培养的模式。在本硕一体化培养过程当中,首先,师范生的培养年限会延长,但教育层次会提升,比如实行“4+2”或“4+2+3”等培养模式,即本硕、本硕博连读[12];其次,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延长,教育实习更加规范化,教育实习的延长与规范化会更加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化、合理化;最后,我国传统的师范生四年制本科培养当中,更加注重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如今的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师范生科研素养将会是师范生培养的新特征。由此可见,培养年限延长、教育实习的延长和规范化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是师范生培养的具体特征,也会是硕士化教育层次高素质教师的具体指征。

(三)创新能力的具备

近年来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师培养当中的一个短板。不仅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国教师的整体创新能力也未得到提升,教师会一成不变地沿用自己多年前的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这些课件不仅在某些知识陈旧程度上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事实的发展,也在教学理念上远远落后于新时代的新要求。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

高素质教师创新能力的展现需要教师在思想维度上能够具备创新性思维,在教育教学研究维度上能够进行创新性教学实践和创新性教育研究。但当前创新型教师培养的理论基础、体系与模式等都处于探索与建构的初始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思想与实践模式。[13]创新型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一般不会就教材大纲顺序对知识进行讲解,多会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先将知识进行改造再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抽丝剥茧地对知识进行创新性地讲解;在教学研究中会注重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实践当中探索可以进行教学研究的角度,并通过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实践,以教促研,以研带教。因此,高素质教师在创新能力上的具体指征为在具备创新性思维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

(四)协同合作能力的具备

《强师计划》当中提到要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即高素质教师的培养需要政府、大中小学联动协同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协同合作能力具体包括协同教学能力、协同研究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以及协同育人能力。

从协同教学维度看,教师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建立一个教师共同体,通过教师间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改善教学质量;从协同研究维度看,教师需要组成协同研究团队来进行协同研究,并將协同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教学实践;从协同创新的维度看,当今时代的教师不能再孤立地沉醉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须与各个教师进行协同合作,在合作中碰撞出“火花”,在协同合作当中实现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研究;从协同育人维度看,教师需要具备与多方协同合作的能力,即与学校和家庭及社会协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指导。因此,在协同合作能力这个维度上,教师的协同教学、协同研究、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能力的具备是高素质教师的具体指征。

参考文献:

[1] 王艳玲,陈向明.从“又红又专”到全面素养:新中国“好教师”标准的政策变迁[J].教育学报,2022(2):113-123.

[2] [9]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2(C2):87-96.

[3] 林崇德.《中小学师德修养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政策研制与落实[J].课程·教材·教法,2022(1):123-130.

[4] 陆道坤.师德“失范”现象折射出的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思考[J].教育科学,2013(4):69-75.

[5] 张盖伦.培养基础教育的“大先生”强师计划不只提高教师学历这一招[N].科技日报,2022-04-28.

[6] 姚昊,胡耀宗,马立超.班级规模、教师学历如何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基于PISA 2018的国际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5):40-54.

[7] 余建斌,吴月辉,谷业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第一动力更强劲[J].大众投资指南,2022(20):3.

[8] 卿素兰.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22(10):3-8.

[10]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J].人民教育,2008(18):10.

[11] 王晓生,邬志辉.我国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政策设计与机制创新——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1(3):17-23.

[12] 王长平,吴文哲.新时代师范人才高质量培养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22(4):142-147.

[13] 李广平.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内涵、特征与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35-140.

猜你喜欢

内涵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内涵漫画